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2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7篇
临床医学   14篇
特种医学   7篇
外科学   38篇
综合类   4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肿瘤学   2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6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51.
目的评估椎间孔镜治疗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2010-10-2011-06根据纳入标准筛选30例复发性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椎间孔镜下神经根松解术治疗,采用VAS、ODI两项调查评估系统对患者进行长期随访,根据结果评估椎间孔镜对该类疾病的手术疗效。结果根据VAS评分标准,平均视觉模拟评分由7.50±1.27降至4.80±2.44,(P〈0.05);ODI评分由39.70±16.69降至36.30±17.37,(P〈0.05);优良率为30%。结论椎间孔镜在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时,针对再发的神经根腹侧压迫,是有效而有优势的,但就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言,影响其临床症状的因素较繁杂,多数情况下因背侧瘢痕粘连或内固定占位不良等限制,椎间孔镜无法对其进行手术处理的,总体疗效低于再次开放手术。  相似文献   
52.
腰椎间盘病变是引起慢性腰背痛(CLBP)的主要原因之一[1]。近期研究表明,根据解剖结构,CLBP病因主要包括小关节突异常、椎间盘病变、骶髂关节病变等。26%~40%CLBP患者有椎间盘源性疼痛[2]。高分辨率影像学检查如CT和MRI,有助于诊断椎间盘源性疼痛,尤其是在患者症状和体征与影像学表现密切相关时。然而,现代CT及MRI分辨率仍有限,不能显示脊柱结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颈椎病的发病机制,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的手术技巧、临床疗效及适应证的选择。方法32例诊断为颈椎病的患者采用Arthro Care-2000射频消融机,Perc-DC (低温等离子射频刀头),在C型臂X线机定位下,对颈间盘进行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结果优25例占78/.13%,良4例占12.5%,可2例占6.25%,差1例占3.12%,优良率为90.63%。 VAS评分与眩晕症状与功能评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1)。结论低温等离子髓核成形术治疗颈椎病疗效较好。  相似文献   
54.
自古世上多奇人异事,多解释为怪神乱力,又有人托付于鬼仙之说,为何如此?皆因所见非常见之事物。 然而,并非所有异事皆为飘渺不可及之事,常有在我们身边发生。  相似文献   
55.
对27例成人Ⅱ度腰椎滑脱患者进行后路神经根减压、RF复位内固定、TFC椎体间置入、取髂骨植骨融合术治疗.术后1~3年腰痛改善率平均为95%,腰椎融合率平均为95%,滑脱改善率平均为93.8%,椎间隙平均增加34%.提示此术式治疗本病近期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56.
目的评价人工髓核(PDN)置换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效果。方法随访自2002年3~7月采用人工髓核置换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19例,男12例,女7例,均为单间隙病变,手术节段为L_(4~5)11例,L_5S_1 8例,随访时间32~37个月,平均35.3个月。结果19例术后症状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2例出现假体移位,1例出现假体脱出,7例随访时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较术后出现不同程度丢失,2例出现终板塌陷。结论人工髓核置换治疗椎间盘突出症近期疗效满意,远期效果存在一些潜在并发症,在选择PDN置换还是椎间融合时应严格把握手术指征。  相似文献   
57.
脊柱内固定术后并发医源性脑脊膜炎1例报告解放军第309医院白一冰裴红(北京100091)复杂的脊柱解剖结构和受伤机制,以及内固定器械的应用,使术后感染的发生率增加。本文就1例脊柱骨折内固定术后并发医源性脑脊膜炎的危险因素进行了分析,以期预防和控制医源...  相似文献   
58.
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重建膝后交叉韧带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关节镜下应用异体跟腱移植重建膝后交叉韧带 (P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回顾 1996年 7月~ 2 0 0 0年 2月在关节镜下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移植重建PCL 19例 ,术中用环锯切取标准化的柱状跟骨栓 ,确保移植物在股骨及胫骨隧道内紧密嵌插固定 ,不需要特殊内固定物。术前及术后 18个月用Lysholm -II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患肢运动水平。 结果随访 19例 ,随访时间超过 18个月 ,术前Lysholm -II评分平均 5 6分 (4 2~ 6 4分 ) ,手术后 18个月Lysholm -II评分平均 84分 (5 6~ 94分 ) ,总优良率 88%。结论 应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重建PCL可有效改善膝关节稳定性 ,术中股骨及胫骨隧道准确定位、术后系统康复治疗是确保手术疗效的关键  相似文献   
59.
膝关节镜手术专用导向器的试制及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我院自行试制的膝关节镜专用滑臂式导向器用于前交叉韧带(ACL)和后交叉韧带(PCL)重建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分析1996年7月--2000年2月应用滑臂式导向器定位,在关节镜下行ACL、PCL重建,随访超过18月患52例,其中ACL重建组33例,PCL重建组19例,重建材料均用深低温冷冻异体跟腱移植,术前及术后18月用Lysholm-Ⅱ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及患运动水平。结果:根据膝关节功能评分(Lysholm-Ⅱ评分)ACL重建组:术前平均48分(36--62分),术后18月平均86分(58--98分),优良率90.9%(30/33)。PCL重建组:术前平均56分(42--64分),术后18月平均84分(56--94分),优良率89.5%(17/19)。结论:滑臂式导向器定位准确,使用方便,用于关节镜下ACL、PCL重建可获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60.
关节镜下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双隧道重建前十字韧带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目的探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前十字韧带(anteriorcruciateligament,ACL)的方法及疗效。方法回顾自1998年4月~2000年5月在关节镜下联合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重建ACL的患者12例。于ACL前内侧束和后外侧束的附着部分别钻直径4.5mm的隧道,用半腱肌腱重建前内侧束,股薄肌腱重建后外侧束,保留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的附着点,在股骨隧道外口将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打结固定,不行内固定。所有患者术前及术后18个月行膝关节屈曲30°、60°、90°前抽屉试验,Lysholm评分方法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术后随访18~43个月,平均26个月。术前所有患者前抽屉试验均为阳性,术后9例阴性,2例屈膝30°位阳性,1例屈膝30°、60°位阳性。术前Lysholm评分为40~58分,平均50.5分,手术后18个月为62~92分,平均85分,总优良率为91.7%。结论应用半腱肌腱和股薄肌腱联合重建ACL,术后膝关节动态稳定性好,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