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41.
肱骨干骨折钢板内固定并发桡神经损伤11例报告   总被引:9,自引:2,他引:7  
我院自1982~1991年间采用钢板内固定术治疗肱骨干骨折33例,手术并发桡神经损伤11例(33.3%)。其中男7例,女4例,年龄17~48岁。左侧3例,右侧8例。骨折均在肱骨干中段及中下段,钢板内固定手术时并发桡神经损伤6例,取钢板时损伤桡神经5例。术中桡神经完全切断1例、术中未发现;不完全切断2例,术中即给予缝合;其它系术中牵拉、钳夹所致。术后桡神经  相似文献   
42.
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的探讨   总被引:4,自引:2,他引:2  
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手术复位问题。方法:本组87例,其中39例对单侧肢体放射痛的Ⅱ度以内滑脱位患侧推扳切除减压加对侧椎板植骨融合术。21例Ⅱ度以内脱位后路环形减压内固定加棘间横突间植骨融合术。27例不同程度的滑脱行后路减压滑脱椎体复位内固定加椎间融合术。结果:随访8~48个月,优良率分别为84.6%、90.5%、100%。结论:术前常规动态摄片,如存在动态滑移,术中应纠正滑脱平面客观存在的可逆性滑移,使滑脱获得可能的复位,在此基础上融合。如合并椎管狭窄,最主要的应彻底减压、固定和融合,滑脱复位并非主要目的。  相似文献   
43.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椎体形态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组 36例 4 7个椎体 ,按椎体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 :椎体上终板骨折塌陷型、椎体中央骨小梁断裂塌陷型、椎体下终板骨折塌陷型。通过X线片观察 ,测量并计算三种类型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和后缘的高度及比值的变化 ,同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术前、术后计算出的比值不同 ,显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不同。本组 36例均获随访 ,时间 8~ 15个月 ,平均 12 5个月。结论 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在脊柱正常伸屈活动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 ,手术通过复位骨水泥填充 ,最大限度阻止骨折椎体的运动是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44.
目的 评价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 对27例颈椎过伸性损伤根据临床表现实施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术后观察临床及影像学表现,定期评价神经功能.结果 随访3~68个月(平均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提示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元钢板、螺钉松动及断裂等并发症,神经功能ASIA评分分别进行配对t检验,术后1个月与术前比较,脊髓运动功能和感觉功能均有明显恢复(P<0.01).结论 前路选择性椎间隙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颈椎过伸性损伤可以减少患者的刨伤,有效恢复神经功能,最大程度地保留患者颈椎运动功能,其是一种筒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45.
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并发症及疗效不佳的原因分析江苏省淮阴市第二医院[223002]李滨,田小武,高恩健腰椎间盘突出症手术的并发症和疗效较差并不多见,我院骨科自1972~1993年间施行腰椎间盘手术463例中发生19例,其中男12例,女7例;年龄17~7...  相似文献   
46.
腰椎滑脱症是引起腰腿痛的重要原因之一 ,手术治疗的方法很多。 1997年 3月至 2 0 0 0年 6月我们应用相邻节段的椎弓根螺钉内固定系统 ,结合钛钢螺纹椎间融合器治疗成人腰椎滑脱症 2 7例 ,效果满意 ,现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1 一般资料 :本组 2 7例 ,男 10例 ,女 17例 ;年龄 30~6 5岁 ,平均 41岁 ;病程 2~ 10年 ,平均 5 .6年。按 Nem an分型 [1 ] ,退变性滑脱 10例 ,狭部裂滑脱 15例 ,创伤后滑脱2例 ,本组无先天性及医源性滑脱。滑脱程度 : 度 6例 , 度 15例 , 度 6例。滑脱平面 :L4~ 519例 ,L5~ S1 8例。术前主要临床表现 :持续并…  相似文献   
47.
目的:分析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骶髂关节炎的疗效,为临床提供指导性参考。方法:选择78例骶髂关节炎患者给予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结果:78例患者中,随访2月至1年不等,优27例,良32例,有效12例,差7例。优良率为75.64%,有效率为91.03%。结论:小针刀结合臭氧治疗骶髂关节炎的疗效确切,不失为治疗骶髂关节炎的一种有效,安全、方便的好方法。  相似文献   
48.
寰枢关节半脱位与交感型颈椎病相关性的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交感型颈椎病同时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临床疗效,并探讨其相关性及治疗机制。方法:在58例住院交感型颈椎病中,选择同时伴有寰枢关节半脱位的患者20例,作为研究分析对象,并且给予电脑中频、中药热敷、牵引、推拿治疗;其中5例因疗效欠佳给予小针刀治疗。结果:治疗后均给予枕寰枢关节CT+三维重建复查,寰枢关节半脱位完全复位16例,其中优13例,良2例,有效1例,无效0例;寰枢关节半脱位未复位4例,其中优3例,良1例,有效0例,无效0例。结论:当寰枢关节半脱位是交感型颈椎病的一个重要病因时,纠正寰枢关节半脱位,对交感型颈椎病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49.
骨质疏松患者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骨质疏松患者中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34例骨质疏松患者行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术,术中采用了提高椎弓根螺钉稳定性方法.男性20例,女性14例;年龄40-71岁,平均57岁.骨质疏松按Jikei分级,初级8例,Ⅰ级11例,Ⅱ级8例,Ⅲ级7例.骨折14例,骨病20例.对初级和Ⅰ级患者.采用较粗和较长螺钉,同时结合采用螺钉与连接棒强直性连接,且有两根横向连接装置,左右、上下椎弓根螺钉分别在水平面和矢状面以较大成角置入螺钉等方法提高螺钉固定相对稳定性,共19例;对Ⅱ级和Ⅲ级患者,采用钉道使用骨水泥提高螺钉固定绝对稳定性,共15例.[结果] 本组无神经血管损伤或加重,随访9~26个月,平均14个月,无螺钉断裂,仅2例螺钉松动,骨折组复位矫正丢失平均5%,融合组植骨融合率100%.[结论] 骨质疏松患者中,根据骨质疏松程度采用不同的提高螺钉固定稳定性方法,可以克服螺钉松动和复位矫正丢失等并发症.  相似文献   
50.
目的探讨大鼠脊髓损伤(SCI)后,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继发性水肿的影响。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打击损伤组(B组)、红花溶液组(C组),每组6只。B组根据改良的重物撞击装置制备脊髓急性打击损伤动物模型,C组在脊髓打击损伤后进行腹腔注射红花溶液100 mg/kg。观察并检测3组大鼠SCI后1、24、48 h 3个不同时间点后肢运动功能评分变化以及脊髓组织病理学、组织含水量。结果术后A组大鼠功能完全恢复;C组与B组相比,大鼠后肢运动功能24、48 h 2个时间点均有所改善,但24 h时已出现明显差异(P<0.05),48 h时差异更为显著(P<0.01)。SCI后B、C各组的损伤段组织含水量均与A组有明显差异(P<0.05);SCI后24 h时C组与B组相比明显较低(P<0.05),48 h差异更显著(P<0.01)。结论 红花注射液能通过抑制脊髓继发性水肿,促进SCI后的组织功能恢复。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