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9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27篇
综合类   15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6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11.
腰椎管环形减压术治疗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腰椎管环形减压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自病变间隙切除棘间韧带、咬除部分上、下棘突和椎板(1/4 ̄1/3),切除黄韧带,两侧小关节突内缘有限切除(〈1/3)。前方凿除骨性凸起及摘除突出髓核。结果 20例经1年 ̄1年5个月随访,疗效均为优。结论 腰椎管环形减压即可对腰椎管狭窄进行减压,又可减少对腰椎稳定性的影响。  相似文献   
12.
目的探讨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的临床特点和手法治疗的要点。方法对64例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患者,根据骶髂关节错位的分型予不同手法调整,并予封闭术治疗,通过VAS、活动能力及改良M acnab标准来评定治疗疗效。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2.7个月),患者治疗后的VAS评分、活动能力评分均较治疗前改善明显。结论根据骶髂关节错位分型予手法调整,辅以封闭术治疗腰椎术后骶髂关节源性下腰痛是一种简单、安全、目的性强的方法。  相似文献   
13.
颈椎病的病因及发病机制目前尚不明确,一般认为是颈椎间盘退变或颈椎力学过载的结果.有研究表明颈椎的正常生物力学平衡的破坏可引起颈椎病,如长期低头工作引起颈肌痉挛,肌力减弱,使得动力平衡破坏而影响静力平衡,故颈部软组织病变在颈椎病的形成及发展中起重要作用.交感型颈椎病是颈椎病中重要的一型,临床症状多样、不典型,故误诊率较高,治疗大多为对症治疗,治标不治本.挑选2006年~2008年本科采用手法结合针刀治疗并符合标准的交感型颈椎病病例79例,通过临床观察与分析,疗效显著,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14.
椎体成形术椎体形态改变与疗效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目的 探讨椎体成形术椎体形态改变与疗效的关系。方法 本组36例47个椎体,按椎体骨折部位的不同分为三个类型:椎体上终板骨折塌陷型、椎体中央骨小梁断裂塌陷型、椎体下终板骨折塌陷型。通过X线片观察,测量并计算三种类型术前、术后椎体前缘和后缘的高度及比值的变化,同时观察术后疗效。结果 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术前、术后计算出的比值不同,显示骨折椎体前缘高度恢复情况不同。本组36例均获随访,时间8~15个月,平均12.5个月。结论 不同类型的椎体骨折在脊柱正常仲屈活动时存在着不同的运动形式,手术通过复位骨水泥填充,最大限度阻止骨折椎体的运动是术后疗效的保证。  相似文献   
15.
减压后原位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减压后原位固定融合治疗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的方法及疗效.方法 利用后路椎管狭窄节段减压,椎弓根螺钉系统原位固定,自体髂骨椎间植骨治疗52例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结果 术后随访48例,下肢症状完全缓解者46例(95.83%),腰痛完全缓解者41例(85.42%).随机抽取10例术后1年以上患者行CT三维重建,示椎间植骨均骨性融合.结论 退变性腰椎管狭窄症,减压后原位固定,椎间植骨融合,既可以解除神经根的压迫,又可解决因关节突关节退变而引发的腰痛.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脊髓损伤(spinal cord injury,SCI)后红花注射液对脊髓的保护效果。方法将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脊髓打击损伤组(B组)、红花溶液组(C组),每组6只。观察3组大鼠SCI后1 h、24 h、48 h的脊髓组织病理学变化,检测这3个时间点乳酸(lactic acid,LD)含量、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含量。结果术后C组LD含量、LDH活性比B组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特别是在术后48 h(P〈0.01);与B组相比较,C组术后24 hMDA含量明显较低,SOD活性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红花注射液能减轻脊髓继发性损伤,对SCI后的脊髓神经功能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17.
[目的]评价经前路减压植骨融合内固定术治疗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004~2007年收治的21例游离型颈椎间盘突出症实施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对临床资料和手术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随访8~42个月(平均23.6个月),所有患者术后6个月后摄颈椎X线正侧位片均提示骨性融合,无假关节形成、无钢板、螺钉松动、断裂等并发症,所有患者的JOA脊髓功能评分和颈肩痛VAS评分较术前改善明显(P<0.01).[结论]经前路减压椎体间植骨融合内固定术可以迅速、有效缓解症状,恢复神经功能,是一种简单、安全的手术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18.
交感型颈椎病的综合保守治疗临床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按交感型颈椎病的症状分类制订量化标准,分析不同治疗方案的疗效,探讨综合保守治疗方案与病因的相关性.方法 在2008年1月至2010年3月期间的住院患者中,收集交感型颈椎病患者91例,均给予牵引、药物热敷、中频脉冲等常规治疗,并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52例(脱落3例),根据不同病因而辨证地选择手法调整或骶管冲击或小针刀治疗;对照组39例(脱落7例),均给予手法松解治疗.结果 治疗组平均随访8.31个月,优39例,良6例,有效4例,差0例;对照组平均随访8.16个月,优15例,良6例,有效5例,差6例.2组有显著性差别(P<0.01).结论 根据不同病因而辨证地选择手法调整、骶管冲击或小针刀治疗具有良好的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在颈椎间盘突出症中的应用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射频消融髓核成形术(Nucleoplasty)最初是针对腰椎间盘突出症而设计的一种微创治疗手段,但近年来有人将其应用于颈椎间盘突出症,且近期临床效果满意[1、2].我院自2004年8月应用该技术治疗颈椎间盘源性颈椎病21例,取得了满意效果.结合临床就该技术治疗颈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症、手术注意事项及近期疗效作精浅讨论如下.  相似文献   
20.
目的 探讨并分析综合保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的作用机制.方法 回顾性分析寰枢关节半脱位47例住院患者的临床资料.随机分为2组,治疗组推拿手法中施加旋转定点复位法,对照组以推拿手法以松解为主,不施以旋转定点复位法,均给予牵引、电脑中频、中药药物热敷、推拿手法等综合保守治疗.结果 全部病例随访6个月~2年,治疗组治愈22例,好转3例.对照组治愈14例,好转8例.治疗组与对照组相对比较具有明显差异(P<0.05).结论 推拿、牵引、电脑中频、中药药物热敷等综合保守治疗寰枢关节半脱位具有较好的临床疗效,而施以旋转定点复位法具有更好的临床治愈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