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7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6篇
内科学   8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25篇
预防医学   3篇
药学   2篇
中国医学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3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为探索中药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切除双侧坐骨神经中段的一部分,神经断端间距6mm。用硅胶管桥接神经的两断端,术后实验组动物连续灌服“补阳还五汤”4周,对照组动物常规饲养。结果显示,术后4、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冲动传导潜速率比对照组明显快(P<0.01),同期再生神经内血管面积的图像分析,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P<0.001);超微结构观察发现,实验组再生轴突内有较多的线粒体。提示“补阳还五汤”通过改善再生神经血液循环,调节能量代谢,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52.
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神经细胞死亡的方式不仅仅是坏死,同时细胞凋亡广泛存在。本研究旨在探讨Fas、Caspase-3基因与细胞凋亡的关系及在脊髓损伤发生发展中的作用。[第一段]  相似文献   
53.
马利杰  王红  王相利  刘英杰  王平 《医学争鸣》2005,26(22):2042-2045
目的:观察大鼠急性脊髓损伤(ASCI)后不同时间点脊髓神经细胞中Bcl-2和Bax蛋白的表达及神经细胞凋亡的情况. 方法:选取28只SD大鼠,分为对照组(4只)和损伤组(24只),损伤组再分为六个小组,每组4只. 对照组行开椎板术不压迫脊髓,损伤组开椎板压迫脊髓造成大鼠急性损伤模型,损伤组于伤后 4 h, 8 h, 1 d, 3 d, 7 d和14 d 6个时间点取材,做切片备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Bcl-2, Bax, TUNEL检测细胞凋亡,图像分析各时间段检测结果进行半定量分析;统计学分析各待检数据. 结果:大鼠ASCI后4 h即可见脊髓内TUNEL阳性细胞,8 h表达达高峰,此后表达量逐渐下降,14 d时仍可见少量阳性细胞;大鼠ASCI后凋亡相关蛋白Bcl-2和Bax出现表达,1 d时达高峰,14 d时仍有表达. Bcl-2/Bax值4和8 h时较低以后逐渐增大到一定值,Bcl-2/Bax值越小凋亡的细胞越多. 结论:大鼠ASCI后脊髓内存在神经细胞凋亡,bcl-2和bax相关基因的表达与细胞凋亡数有相关性.  相似文献   
54.
为研究交变磁场对大鼠坐骨神经横断损伤后再生修复的影响,切除24只大鼠双侧坐骨神经股部的一部分,用硅管桥接神经两断端,其间距6mm,术后将大鼠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大鼠置于强度为0.5mT的交变磁场中饲养,分别于术后2、4、16周观察神经再生状况。结果显示,术后2周可测出实验组再生神经冲动传导潜速率;用CB-HRP逆行示踪在相应脊髓节段能标记出神经元胞体;术后4周和16周,实验组大鼠坐骨神经传导潜速率明显快于对照组(P<0.001)。图像分析显示,实验组的再生神经轴突直径、髓鞘厚度和再生神经血管面积明显优于对照组;电镜下见实验组再生神经比对照组有较多的微丝、微管和线粒体。表明交变磁场可促进大鼠缺损的坐骨神经再生  相似文献   
55.
补阳还五汤对周围神经再生影响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探索中药对周围神经再生的影响。方法2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均分成实验组和对照组,切除所有动物双侧坐骨神经中段的一部分,用硅胶管桥接神经两断端,神经断端间距为6mm。术后实验组动物连续灌服补阳还五汤四周,对照组动物常规饲养。结果术后4周、16周,实验组再生神经冲动传导潜速率明显比对照组快(P<0.01),同期再生神经内血管面积实验组明显大于对照组,相差有高度显著性(P<0.01);实验组再生轴突内有较多的线粒体。结论补阳还五汤通过改善再生神经血液循环、调节能量代谢,可促进周围神经再生,有临床应用价值。  相似文献   
56.
成年哺乳动物周围神经可以再生,但其功能不能完全恢复。随着人们对神经的解剖生理研究的深入和抗生素、显微外科技术的临床应用,外科修复神经损伤的效果已经有了很大改善,但是要完全恢复其功能几乎不可能。因此,近十几年来,人们已从如何提高外科修复技术转向研究发生在再生神经末端微环境内的分于活动。尽管有人早已假设,周围神经末梢的一些生物因子对神经细胞胞体及突起的生长、发育起营养支持作用““,但直到1951年Levi—Montalclnl和Hamburger[’一对神经生长因子的发现,这个推测才得以if[实。此后,学者们利用各种模型对神…  相似文献   
57.
颅脑损伤常并四肢骨折。这是多发伤中最常见的组合类型。对于颅脑损伤患者。由于伤情重、病情变化快,骨折的治疗容易忽视或简单化。本文通过回顾性的分析1992年1月-2006年1月我院收治的颅脑损伤并股骨或胫骨折的病例资料,以期对如何处理该类骨折以及不同治疗方法对预后的影响作一总结,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8.
基因治疗是一种新型疾病治疗手段,它通过载体把正常基因或有治疗作用的基因导人靶细胞,纠正先天基因缺陷或者合成具有治疗作用的蛋白,从而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腺相关病毒载体(adeno—associated virus,AAV)具有无神经毒性和低免疫原性等独特生物学优势,在基因治疗的基础研究和临床应用领域倍受重视.被认为是当前基因治疗中最有潜力的病毒载体。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