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48篇
  免费   130篇
  国内免费   68篇
耳鼻咽喉   11篇
儿科学   32篇
妇产科学   6篇
基础医学   104篇
口腔科学   13篇
临床医学   310篇
内科学   168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88篇
特种医学   59篇
外科学   233篇
综合类   575篇
预防医学   195篇
眼科学   20篇
药学   244篇
  5篇
中国医学   194篇
肿瘤学   74篇
  2024年   22篇
  2023年   57篇
  2022年   50篇
  2021年   55篇
  2020年   68篇
  2019年   63篇
  2018年   74篇
  2017年   35篇
  2016年   46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16篇
  2013年   132篇
  2012年   162篇
  2011年   162篇
  2010年   123篇
  2009年   141篇
  2008年   130篇
  2007年   118篇
  2006年   115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106篇
  2003年   77篇
  2002年   56篇
  2001年   50篇
  2000年   47篇
  1999年   43篇
  1998年   34篇
  1997年   25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7篇
  1993年   11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5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2篇
  1983年   3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34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71.
目的总结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的手术方法和临床疗效。方法2008年9月-2012年7月.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8例。左手拇指3例,右手5例。皮肤缺损范围为4.0cm×3.2cm~7.2cm×5.5cm。伤后至入院时间为20min-7h,平均3.5h。本组中指皮瓣切取范围为2.5cm×2.2cm-4.2cm×3.0cm,环指皮瓣为2.0cmv1.5cm-3.5cm×2.8cm。供区取中厚皮片游离移植修复,打包加压包扎。结果本组皮瓣均顺利成活,切口及供区植皮均一期愈合。术后随访6~18个月,平均12个月。皮瓣外形、质地均良好,恢复保护性感觉,患指屈伸功能正常。参照中华医学会手外科学会上肢部分功能评定试用标准评定:优4例,良3例,可1例.优良率为87.5%。供指外形及功能无影响。结论采用同一血管蒂的中指尺侧和环指桡侧指动脉岛状皮瓣瓦合修复拇指指端脱套伤,手术操作简便,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72.
目的比较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的疗效。方法 168例股骨髁上骨折采用逆行交锁髓内钉固定治疗62例(髓内钉组),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106例(钢板组),对两组临床资料和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比较。结果 168例获平均随访24.6个月,骨折均愈合。钢板组与髓内钉组比较,平均切口较长,术中出血量较多,但手术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Bristol评分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逆行交锁髓内钉与股骨远端锁定钢板内固定治疗股骨髁上骨折临床疗效均满意,但交锁髓内钉固定手术切口小、出血量少。  相似文献   
73.
74.
目的:系统评价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疗效。方法:电子检索国内外数据库中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的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并由两名评价者按照Cochrane Handboo5.1.0中的方法独立进行文献筛选和质量评估,运用Rev Man5.3软件进行数据统计和Meta分析。结果:最终纳入15个RCT,共包括940例患者。Meta分析显示:(1)有效率:试验组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OR=1.88,95%CI(1.35,2.61)];(2)MAS评分:针刺(综合)组疗效优于康复组,有统计学意义[WMD=-0.58,95%CI(-0.77,-0.39)];(3)FMA评分:试验组疗效优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WMD=10.90,95%CI(8.69,13.11)]。结论:针刺治疗脑卒中后痉挛性瘫痪有一定的疗效,在与康复结合时更能凸显优势。但是由于纳入文献研究质量不足,目前不能对其疗效得出肯定性结论,需要以更多高质量的多中心随机对照试验进一步证实。  相似文献   
75.
目的了解博物馆展厅内空气中细菌数量和种类的动态变化。方法于2015年6月至2017年5月连续24个月在博物馆同一展厅同一位置进行空气微生物采样,采用培养法对空气微生物菌落总数进行检测,并进一步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变性梯度凝胶电泳法(PCR-denaturing gradient gel electrophoresis,PCR-DGGE)对空气中细菌的组成种类进行分析。结果监测的两年间展厅空气中细菌数量有波动,菌落总数为78~616 CFU/m^3之间,主要种类有5~15种,种类变化存在季节性差异。马胃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equorum)、铜绿假单胞菌(Pseudomonas aeruginosa)、溶血性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hominis)、假单胞菌属(Pseudomonas sp.)在24个月内均有检出,且未随季节和人员的不同而变化。结论持续两年的监测显示博物馆展厅空气中细菌在种类和数量上呈现季节性变化,但已在一定程度上形成稳态。  相似文献   
76.
77.
目的比较克氏针钢丝与髌骨针钛缆张力带固定治疗髌骨骨折的疗效。方法将128例髌骨骨折患者按固定方式分为A组(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65例)和B组(髌骨针钛缆张力带固定,63例)。比较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以及关节功能优良率。结果患者均获得随访,时间12~24个月。两组住院费用、住院天数、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关节功能优良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克氏针钢丝张力带固定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高,但关节功能优良率与髌骨针钛缆张力带固定比较无明显差异,且具有缩短住院时间、降低住院费用等优点。  相似文献   
78.
目的:探讨MR 动态增强结合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64 例经病理学证实壶腹周围癌的MRI 资料,并复习相关文献。结果:64 例中胰头癌35 例,胆总管下段腺癌11 例,壶腹癌8 例,十二指肠腺癌10 例。58 例表现为壶腹区域大小不等的软组织信号结节或肿块,3 例胆总管下段癌及3 例十二指肠腺癌表现局部管壁增厚,61 例伴有程度不等的低位胆管和/ 或胰管梗阻。不同类别肿瘤的MR 表现既有共同之处,又各有特点。结论:MR 动态增强结合MRCP 对壶腹周围癌的诊断及鉴别具有较大价值。  相似文献   
79.
目的观察前侧联合后侧入路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采用前侧联合后侧入路对17例累及后侧胫骨平台骨折行切开复位钢板内固定术,测量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末次随访时采用Rasmussen评分评定膝关节功能。结果 17例均获随访13~28个月,平均19.8个月。骨折愈合时间12~19周,平均14.7周。术后即刻、6个月、12个月胫骨平台内翻角、后倾角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时膝关节功能Rasmussen评分(25.3±3.1)分。结论采用前后联合入路钢板内固定治疗累及后侧的复杂胫骨平台骨折临床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80.
目的探讨膝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的方法及临床效果。方法自2009-04—2013-04,共诊治21例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关节镜下骨折块复位后,采用1或2枚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结果术后切口均一期愈合,无膝关节感染、神经血管损伤及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发生。术后均获随访12-18个月,平均13.4个月。术后3个月2例出现膝关节僵硬,屈伸受限,予麻醉下推拿松解后恢复至屈伸5°-110°。术后1年Lachman试验、前抽屉试验均为阴性。X线片及MR示:骨折对位愈合良好。末次随访时Lysholm评分为(91.67±0.76)分,IKDC评分为(96.13±0.87)分,均较术前显著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53.130,P〈0.001;t=105.236,P〈0.001)。患者均恢复正常运动及生活能力。结论膝关节镜下复位可吸收空心钉内固定治疗胫骨髁间前嵴撕脱骨折具有微创、痛苦小、内固定相对牢固、操作简便、便于早期功能锻炼、术后关节功能恢复好等优点,临床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