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4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7篇
神经病学   2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65篇
  2024年   7篇
  2023年   6篇
  2022年   7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13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4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1篇
  2002年   3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2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5篇
  1992年   2篇
  199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171.
目的介绍改良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建模中的技术难点,对卵圆细胞进行形态学观察及免疫组织化学鉴定。方法建立改良的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模型,设模型组和假手术组,观察大鼠肝组织结构变化、卵圆细胞增殖情况及OV6、CD34、E-Cadherin的免疫组织化学定位。结果假手术组大鼠肝组织内仅见少量卵圆细胞,模型组可见明显肝卵圆细胞增殖反应,肝卵圆细胞胞浆、胞膜OV6、CD34、E-Cadherin染色呈阳性。模型组大鼠肝组织OV6、CD34、E-Cadherin蛋白表达的灰度值均比假手术组高(P<0.01)。结论改良模型可获得满意的大鼠肝卵圆细胞增殖,其增殖部位由汇管区小胆管旁向肝小叶内延伸。  相似文献   
172.
目的:通过对451例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临床治疗方案的总结分析,探讨中西医结合治疗方案的疗效以及对近期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2007年1月-2010年12月在我院住院治疗的乙型肝炎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患者的临床资料,建立EpiData数据库。根据患者的不同治疗方案分为中西医结合治疗组和西药治疗组,观察治疗第4周和第8周不同治疗方案对患者生化指标、生存率、并发症发生率及总有效率的影响。结果:中西医结合组在降低总胆红素(TBil)及升高凝血酶原活动度(PTA)方面与西药组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且中西医结合组的并发症发生率降低、生存率提高(P〈0.05),两组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结论:中西医结合治疗慢加急性肝衰竭具有良好的效果,能更好地消退患者黄疸、改善PTA,减少并发症的发生,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相似文献   
173.
愈肝冲剂对慢性乙型肝炎的抗脂质过氧化化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乙型肝炎和脂质过氧化的关系及愈肝冲剂的抗氧化作用。方法:51例慢性乙型肝炎患者服用愈肝冲剂,观察其治疗前后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活性和过氧化脂质(LPO)水平的变化,并与38例健康对照组比较。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SOD、GSH-Px活性降低(P<0.05),LPO水平升高(P<0.05);血清ALT、AST、PCⅢ与LPO之间存在正相关(P<0.05-0.01);愈肝冲剂可以升高SOD、GSH-Px酶活性(P<0.01),降低LPO水平(P<0.05)。结论:脂质过氧反应是导致慢性肝损伤的重要机制,愈肝冲剂具有抗脂质过氧化作用,这可能是其治疗慢性乙型肝炎,减轻肝细胞损伤和抗肝纤维化的重要机理之一。  相似文献   
174.
大黄的解毒功效历代都有记载,但是随着对大黄和“毒邪”认识的不断深入,对其解毒功效的认识也需重新厘定。本文从日本古方派对大黄的认识出发,认为大黄解毒的主要内涵即是“通利结毒”,辅以解痈肿疮毒、水火烫伤、杖疮、冻疮之毒,涉及部分六淫邪毒。通过对传统及现代“毒邪”所致病证以及大黄临床应用、药理作用研究结果的总结认为。大黄除泻下作用之外还具有广谱抗菌、保肝利胆、抗肿瘤、降血脂、改善肾功能、利尿、降尿素氮、止血活血、镇痛消炎、抑酶、提高免疫力等作用,提出随着现代中药药理学日新月异的进展,最终将会阐明大黄解毒的原理的观点。  相似文献   
175.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发挥"少火"样生理作用,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类同于"壮火"。火旺伤阴,久则阴阳俱损,导致肾阳不足。临床中,糖皮质激素使用初期可用地黄类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之品,撤减期间用淫羊藿类缓补肾阳,以顺利撤除激素并防止病情的反弹。  相似文献   
176.
目的 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的疗效.方法 雄性SD大鼠52只,随机分为正常组(12只)、模型组(30只)、预防组(10只).除正常组外,其他组以高脂饲料造模,造模12周后,将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2组,即模型对照组(10只)与治疗组(10只).预防组和治疗组均给予清肝化痰活血中药干预.分别观察清肝化痰活血方对大鼠肝脏脂肪变性及炎症程度、血清ALT、AST的影响. 结果 造模12周时,正常对照组大鼠肝组织正常,没有脂肪变性和炎症发生;模型组大鼠均发生重度肝脏脂变及不同程度的肝组织炎症,而预防组大鼠肝脏的脂变程度和炎症程度明显轻于模型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血清ALT活性、AST活性有上升趋势,但统计学处理无显著差异(P>0.05);与模型组比较,预防组血清ALT、AST活性显著下降(P<0.05);治疗4周时,治疗组大鼠的肝脏脂肪变性程度和炎症程度均明显轻于模型对照组;治疗组ALT、AST活性明显低于模型对照组(P<0.05).结论 清肝化痰活血方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有较好的预防和治疗作用.可在一定程度上防止肝脏脂肪过度沉积,改善肝功能,改善肝细胞脂肪变性、减轻肝组织炎症.  相似文献   
177.
从中医学角度谈糖皮质激素副作用的药理机制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从中医学角度分析,内源性的糖皮质激素发挥"少火"样生理作用,外源性超生理剂量的糖皮质激素的副作用类同于"壮火"。火旺伤阴,久则阴阳俱损,导致肾阳不足。临床中,糖皮质激素使用初期可用地黄类滋阴降火、清热解毒之品,撤减期间用淫羊藿类缓补肾阳,以顺利撤除激素并防止病情的反弹。  相似文献   
178.
目的探讨北方地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的临床分布特征及不同因素对预后的影响。方法回顾性调查2006年1月-2008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佑安医院、北京地坛医院、青岛市传染病医院、北京军区总医院肝炎研究所和保定市传染病医院收治的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住院病历618例,由专人对患者性别、年龄、临床证候、并发症、实验室指标、治疗措施及预后等资料进行逐项登记。采用Epdata软件建立数据库,用SPSS11.5统计软件对数据资料进行统计分析。结果618例患者中有效256例(42.88%),无效353例(57.12%)。患病年龄段以40—49岁组(33.17%)最高,其次为50~59岁组(24.59%)和30—39岁组(23.14%);50~59岁组病死率(65.13%)与〉60岁组病死率(63.64%),均高于〈30岁组(40.38%),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男性患病率(80.20%)明显高于女性患病率(19.80%);男性病死率(57.26%)与女性病死率(56.56%)无明显差异。死亡病例的并发症发生率明显高于有效病例(P〈0.01)。死亡病例组的血清胆红素(TBil)水平明显高于有效病例组(P〈0.01),血清白蛋白(ALB)、血清钠(Na^+)水平明显低于有效病例组(P〈0.01)。采用中西医结合治疗的有效率(48.38%)与单纯西医治疗的有效率(26.45%)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慢性乙型重型肝炎以40~50岁多发,男性患病率高于女性,50岁以上者病死率偏高,中西医结合治疗有效率优于单纯西医治疗;年龄、并发症及TBil、ALB、Na^+水平,以及治疗措施是影响慢性乙型重型肝炎预后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179.
目的:探讨原发性胆汁性胆管炎(PBC)患者发生肝硬化失代偿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年8月至2019年12月首都医科大学附属北京地坛医院864例PBC患者病历资料,按纳入及排除标准收集到PBC肝硬化代偿期组(n=246)和肝硬化失代偿期组(n=183)两组患者。纳入两组患者入组时年龄、性别、ALT、AST、TBil、Glo、Alb、GGT及ALP水平、血脂水平、免疫球蛋白水平、INR、APRI、FIB-4、NLR等指标并进行分析。计量资料符合正态分布的组间比较采用独立样本t检验;非正态分布则采用Mann-Whitney U检验。计数资料组间比较采用卡方检验。用二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计算相关因素危险比及95%置信区间。结果:与PBC肝硬化代偿期患者相比,PB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WBC、NE#、LY#、MO#、RBC、HGB、PLT、ALT、AST、Che、Alb、GGT、ALP、TC、TG、PTA水平均偏低(P<0.05);PBC肝硬化失代偿期患者NLR、TBil、DBil、TBA、PT、INR、TT、CREA、IgA、IgM、ARPI评...  相似文献   
180.
<正>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包括非酒精性肝脂肪变、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肝硬化、肝细胞癌。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炎是在非酒精性肝脂肪变基础上形成的,出现血清生化酶学超过正常值上限,或/和肝穿刺病理组织学显示肝细胞脂肪变> 5%,伴有炎症及肝细胞损伤(如气球样变),并除外导致肝脂肪变的其他原因,如大量饮酒、长期应用促脂肪形成药物或单基因遗传紊乱等的疾病[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