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9篇
  免费   5篇
  国内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12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36篇
综合类   35篇
预防医学   18篇
药学   10篇
  3篇
中国医学   15篇
肿瘤学   5篇
  2023年   7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5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26篇
  2011年   29篇
  2010年   19篇
  2009年   12篇
  2008年   8篇
  2007年   8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6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5年   1篇
  1988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4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8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臧晓方  熊军  蔡智 《医学临床研究》2011,28(12):2313-2315
[目的]探讨持续封闭负压引流(vacuum-sealing drainage,VSD)技术治疗创伤骨科中四肢皮肤及软组织严重创伤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007年9月至2011年09月本院临床所收治的30例复杂的创伤性皮肤软组织严重缺损患者行手术清创后应用VSD敷料覆盖创面,负压吸引器持续吸引治疗7~21 d后,拆除敷料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结果]30例患者中5例患者一次使用VSD治疗后行二期植皮或皮瓣转移术全部成活;25例患者由于全身多处严重软组织创伤行多次VSD治疗后植皮全部成活.[结论]VSD技术能有效地清除创面的分泌物和坏死组织,刺激肉芽生长,减少创面感染明显缩短创伤性皮肤软组织缺损的治疗时间.  相似文献   
62.
高同型半胱氨酸血症与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相关性探讨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高同型半胱氨酸(HHcy)血症与糖尿病(DM)合并血管病变的关系.方法 检测并分析64例健康者、41例单纯糖尿病患者及108例糖尿病合并血管病变患者的血浆同型半胱氨酸水平.结果 糖尿病合并大血管病变组同型半胱氨酸水平[(19.71±8.34)μmol/L]比单纯糖尿病组[(11.85±2.37)μmol/L]...  相似文献   
63.
目的 构建含沙眼衣原体(chlamydia trachomatis,Ct)基因CT145的真核重组表达质粒pcDNA4/CT703,并检测其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 利用PCR技术扩增全长CT145基因,并将其亚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cDNA4,双酶切和测序检测重组质粒正确性.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染HeLa细胞,并用免...  相似文献   
64.
目的 评价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对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影响.方法 雄性SD大鼠100只,8周龄,体重250~350 g,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其随机分为5组(n=20):假手术组(S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组(POES组)、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Rp组)、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组(POES-RP组).I/R组、POES组、RP组和POES-RP组采用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30 min和再灌注120 min的方法制备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POES组和POES-RP组于心肌缺血15 min时对右侧迷走神经干实施电刺激30min,电刺激参数:波宽2ms,频率1O Hz,电流强度随HR进行调整,以保持HR较刺激前降低10%.RP组和POES-RP组于心肌缺血20 min时采用止血带结扎双后肢10 min后恢复血流灌注.各组随机取10只大鼠,于再灌注120 min时采集颈动脉血样,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cTnI、CK-MB、TNF-α、高迁移率组蛋白1( HMGB1)、细胞间粘附分子1(ICAM-1)、IL-1、IL-6和IL-10的浓度;颈动脉采血后,采用伊文氏蓝和TTC双重染色法测定心肌梗死体积.再灌注120 min时,各组随机处死10只大鼠,取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采用ELISA法检测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结果 与S组比较,I/R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升高,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IL-6和IL-10的含量升高(P<0.05).与I/R组比较,POES组、RP组POES-RP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降低,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含量降低,POES组和POES-RP组缺血区和非缺血区心肌组织IL-10含量升高(P<0.05).与POES组比较,POES-RP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和ICAM-1的浓度、缺血区心肌组织ICAM-1和IL-1含量降低,非缺血区心肌组织IL-10含量升高(P<0.05).与RP组比较,POES-RP组心肌梗死体积、血清cTnI、CK-MB、TNF-α、HMGB1、ICAM-1、IL-1和IL-6的浓度、缺血区心肌组织TNF-α、ICAM-1、IL-1和IL-6的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非缺血区心肌组织HMGB1、ICAM-1、IL-1和IL-6的含量降低,IL-10含量升高(P<0.05).结论 迷走神经电刺激后处理联合肢体远隔缺血后处理可减轻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且联合应用的效果强于单独应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局部和全身炎性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65.
背景 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 injury,I/RI)是指在缺血心肌恢复血流灌注后,细胞代谢功能障碍和结构破坏反而加重的现象,并且伴随有以炎症细胞浸润和细胞因子产生为特征的炎症反应.目前认为,炎症反应是I/RI的重要病理机制之一,再灌注诱发的炎症反应及其介质可加重心肌I/RI,而...  相似文献   
66.
蔡智  臧晓方  熊军  肖智 《中国医药指南》2012,10(23):532-534
目的运用单、双Cage联合椎弓根螺钉治疗腰椎滑脱症,通过术前、术后影像学变化及术后临床疗效对比,讨论运用单个Cage、双Cage手术治疗腰椎滑脱症的可行性。方法对我院42例腰椎滑脱患者其中男性15例,女性27例,运用单个Cage23例,双Cage19例,对比术前、后椎间隙高度、腰椎前凸生角度改变、术后椎间融合时间、术后临床症状改善。结果术后二者在椎间隙高度改变,腰椎前凸角度改变,术后椎间融合时间及术后临床症状改善对比中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双Cage联合椎弓根钉棒系统是治疗腰椎滑脱的有效方式,术后随访中二者症状改善均明显,与双Cage相比,单个Cage植入具有治疗费用较低,手术时间缩短,术中创伤少,出血较少等优势。  相似文献   
67.
背景:利用有限元法进行模拟实验具有实验时间短、费用低、可模拟复杂边界条件、力学性能测试全面和可重复性好等优点。目的:通过建立腓骨支撑固定融合踝关节三维有限元模型,分析其生物力学稳定性及安全性,并进一步探讨其生物力学特性。方法:基于正常人体足踝部的三维CT断层数据集,重建踝关节几何形态,应用Abaqus6.9软件模拟踝关节4种活动模式(中立位、背屈位、内旋位和外旋位)时的受力状况,进行静力学有限元分析。结果与结论:成功建立了腓骨支撑固定踝关节融合三维有限元模型,具有良好的几何相似性;在4种载荷下,背屈位引起的螺钉应力峰值最大,应力分布主要集中在螺钉的融合面水平,同时融合面发生的位移最大;而4枚螺钉中,胫骨后外侧螺钉应力最大;外侧支撑腓骨的应力主要集中在钉孔周围及上下钉孔之间的腓骨体部。说明踝关节行腓骨支撑固定融合时,应注意合理放置2枚交叉螺钉,避免应力过分集中,而内固定后应加强抗背屈方向的制动;在处理外侧支撑腓骨时,螺钉钉孔应避免靠近腓骨边缘且上下钉距不宜过大,可有效降低内固定失效的风险。  相似文献   
68.
目的 探讨解剖型锁定钢板(locking compression plate,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的方法和疗效.方法 总结临床使用LCP治疗胫骨平台骨折37例,术后早期结合连续被动运动(CPM)行膝关节功能锻炼.结果 患者均获得6个月以上的随访,术后膝关节功能以HSS评分,优良率均在80%以上.结论 LCP治疗胫骨平台复杂型骨折疗效确切,具有对机体创伤小,稳固性好,关节功能恢复快,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9.
目的观察中药康复新液预防放射性皮炎的疗效。方法将接受放射治疗的120例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各60例,观察组采用中药康复新液外用3次/d,对照组采用外搽喜疗妥乳膏1次/d。2组均在放射治疗前2 d开始用药,至放疗结束,分别在放射治疗第3,5周评定其放射性皮炎的发生率和程度。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放射治疗后第3,5周的2~3级放射性皮炎发生率比较均有高度显著性差异(P均<0.01)。结论中药康复新液在放射性皮炎预防中有其独特的疗效。  相似文献   
70.
目的调查临床分离的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肠杆菌科流行率及其耐药性变化趋势。方法对江汉平原4所大中型医院2000-2008年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资料进行分析,统计其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细菌分离率及耐药性变化,使用K-B法进行药敏试验,纸片扩散表型确证法进行检测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s)检测。结果临床分离的肠杆菌科细菌8928株中共分离出产ESBLs菌株3817株,产ESBLs肠杆菌科细菌分离率从2000年的17.34%增加到2008年的67.03%,检出率上升明显;产ESBLs肠杆菌科主要为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分别占产ESBLs肠杆菌科66.34%和27.67%;菌株检出来源主要尿液和痰标本;除碳青酶烯类抗菌药物外,产ESBLs菌对其他类抗菌药物均不同程度耐药且耐药性上升趋势明显;产ESBLs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青霉素类如氨苄西林、哌拉西林耐药率均95.0%,对氨苄西林/舒巴坦耐药率高达83.8%和75.5%;对氨基糖苷类、喹诺酮类药物耐药率分别为42.7%~66.6%,对碳青酶烯类药物亚胺培南、美罗培南敏感率仍98.0%。结论产ESBLs细菌检出率及耐药率近年大幅上升,应高度重视ESBLs检测,控制其传播和流行。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