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6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15篇
临床医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14篇
  2020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09 毫秒
11.
腰椎小关节囊切除治疗慢性腰痛的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研究腰椎小关节在退变性腰椎疾患中的病理演变和致病机理; 观察小关节囊切除对腰痛的影响。方法: 将516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 每组258例, 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处理腰椎小关节突。分别于术后观察腰椎活动度, 随访腰痛改善情况。结果: 两组腰椎活动度无显著差异(P>0 .05)。实验组腰痛完全消失172例, 明显缓解64例, 无变化16例, 术后腰痛加重6例。对照组腰痛完全消失114例, 明显缓解108例, 无变化28例, 加重8例。两者有显著差异(P<0. 05)。结论: 腰痛与腰椎小关节病变有明显关系, 术中切除小关节囊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术后腰痛。  相似文献   
12.
目的:观察一期前路病灶清除植骨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的5年以上随访结果。方法:2003年10月~2006年4月,采用一期前路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手术治疗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15例,男9例,女6例,年龄25~58岁,平均39岁。结核病灶共累及32个椎体,其中累及2个椎体13例(4例C3~C4、3例C4~C5、5例C5~C6、1例C6~C7),3个椎体2例(1例C3~C5、1例C4~C6)。术前颈部疼痛VAS评分6~10分,平均8分;神经功能按Frankel分级B级2例,C级4例,D级7例,E级2例;颈椎后凸Cobb角15°~50°,平均28.0°。术前、术后抗结核药物治疗总疗程为10~15个月,平均12个月。结果:1例术后第2天出现喉头水肿、呼吸困难,经对症处理症状消失。随访61~88个月,平均72个月。颈部疼痛VAS评分术后1周为1~5分,平均3.5分,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术后1年0~1分,平均0.4分,较术后1周明显降低(P<0.05);末次随访时0~4分,平均2分,较术后1年时明显增加(P<0.05)。末次随访时,13例术前有神经症状患者中9例Frankel分级改善1级,4例改善2级。颈椎后凸Cobb角术后1周为-8°~2°,平均为-2.4°,与术前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末次随访为-7°~2°,平均-2.1°,与术后1周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0.05)。均获骨性融合,融合时间为3~8个月,平均4.5个月。3例术后出现取髂骨处疼痛,末次随访仍有1例诉髂骨供区不适。末次随访时,6例出现相邻节段椎体和椎间盘退行性改变,3例植骨块下沉(下沉均小于2mm),无内固定松动、断裂。末次随访时均无结核病复发。结论:对下颈椎结核合并后凸畸形患者,在正规抗结核药物治疗基础上积极进行一期前路结核病灶清除、自体髂骨植骨钢板内固定矫形手术,5年以上随访结果显示效果良好。  相似文献   
13.
通过对中国、新加坡、美国三国脊柱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的比较,发现三国在脊柱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方面存在一些不同。面对我们的优势及存在的不足,建议今后的脊柱外科专科医师培训更加侧重临床常见相关问题,多采用最新的英文原版脊柱外科教材或论文汇编,加强培训中的标准化要求,增加脊柱外科专科医师的国际化培训项目,增加培训资金投入,并逐步出台与国际接轨的脊柱外科专科医师培训程序和标准。  相似文献   
14.
脊柱手术中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分析及其预防策略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脊柱外科术中导致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及其预防策略。方法报告2000年2月~2006年3月,作者共手术治疗脊柱患者1357例次。分组按照术前危险因素:临床因素、影像学因素、病理因素和手术因素4大部分。干预措施包括:出血倾向患者术前术中应用止血药物或成分输血,控制性降压,激素,高压氧等。结果在1357例中,根据界定标准,共有43例符合高危患者的标准,其中颈椎21例,胸椎19例,腰椎3例。结论胸椎的危险性及发生率明显高于颈椎,腰椎最少。年龄不是影响术中脊髓损伤的主要原因。多节段骨性狭窄的颈椎前路手术是脊髓损伤的危险因素。颈椎手术中高血压和糖尿病患者的出血控制相对困难。脊柱侧凸的术前牵引,解除前方压迫的经椎间孔途径减压,以及脊髓肿瘤术中应用"布袋"技术可以减少脊髓损伤。高速磨钻可以避免胸椎黄韧带骨化和颈椎OPLL患者的脊髓损伤。激素和高压氧可以促进脊髓损伤的恢复。  相似文献   
15.
目的探讨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在八年制医学生骨科教学中的应用。方法将第二军医大学2004级40名、2005级20名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分别分为实验组(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法)和对照组(LBL教学法),并评估其临床教学效果。结果实验组理论考核成绩、实践技能掌握和问卷调查项目满意度均优于对照组(P<05或P〈O.01)。结论在骨科教学中应用PBL联合CBL双轨教学模式,能培养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增强其临床综合分析能力,为临床医学八年制学生的培养提供新思路、新方法。  相似文献   
16.
骨水泥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现状与进展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骨水泥在临床中应用的历史悠久,最早是作为黏合剂用于牙科。随着脊柱外科新技术、骨水泥材料学、生物力学研究的进展,骨水泥在脊柱外科领域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骨水泥在脊柱外科中的应用主要在以下几个方面:①经皮椎体成形术(PVP)和经皮椎体后凸成形术(percutaneous ky-p  相似文献   
17.
前路钢板与后路侧块螺钉治疗颈髓损伤疗效比较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到目前为止,对于不稳定性的颈髓损伤采用前路钢板还是后路侧块螺钉治疗,尚无定论。通常,手术入路的选择,取决于疾病本身的病理基础,即要看神经受压在前方或是在后方,而采取相应的手术策略。  相似文献   
18.
腰椎小关节病变在腰痛中的作用(附516例前瞻性研究)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观察腰椎手术中不同方式处理小关节对腰痛的影响,探讨腰椎小关节病变在腰痛中的作用.方法:对516例退变性腰椎疾病手术患者随机分为两组,每组258例,分别采取不同方式处理腰椎小关节突.其中实验组术中电刀环状烧灼小关节囊,破坏关节面;对照组保留小关节囊.分别于术后6个月、1年和2年观察腰椎活动度,随访腰痛改善情况.结果:两组腰椎活动度无显著差异.实验组腰痛完全消失172例,明显缓解64例,无变化16例,术后腰痛加重6例.对照组腰痛完全消失114例,明显缓解108例,无变化28例,加重8例.两者经统计分析结果有显著差异(x2=26.63,P<0.001).结论:术中环状烧灼小关节囊,破坏关节面有利于减轻或缓解术后腰痛,进一步证实了腰椎小关节病变与腰痛有明显关系.术后腰痛加重与小关节的处理与否无关.  相似文献   
19.
目的 研制一种可同时释放骨形态发生蛋白2 (BMP-2)和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以应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方法 分别采用复乳溶剂挥发法和相分离法制备负载BMP-2和BMP-7的聚乳酸/羟基乙酸-聚乙二醇(PGLA-PEG)微球和三维多孔的聚己内酯(PCL)支架.然后采用改良的二氯甲烷熏蒸法将PGLA-PEG微球黏附在PCL支架上,形成同时负载BMP-2和BMP-7的复合支架,并检测BMP-2和BMP-7的缓释效果.将人成骨细胞系hFOB1.19分别种植在复合支架和传统支架中,研究支架上的细胞增殖能力和成骨分化能力.结果 制备的复合支架能同时缓慢地释放BMP-2和BMP-7.细胞培养第10天,复合支架上的细胞活性优于传统支架(P<0.01),细胞形态正常.复合支架上细胞的碱性磷酸酶和Ⅰ型胶原蛋白、骨钙素、骨桥蛋白3种成骨基因的mRNA水平均高于传统支架(P<0.05,P<0.01).结论 成功研制出一种可同时释放BMP-2和BMP-7的生物活性复合支架,并可用于骨组织工程的研究.  相似文献   
20.
脊柱胸腰段位于胸段脊柱与腰段脊柱的交界处,是胸椎后凸与腰椎前凸的转折点。当脊柱受到外伤时,胸腰段椎体最容易受损。部分垂直损伤能量较小的患者,脊柱常表现为轻微的压缩骨折,且神经症状常不明显,临床中常忽视足够的医疗干预而逐渐演变为创伤后的后凸畸形。本院2007年5月~2010年8月收治未曾行手术治疗的陈旧性胸腰段椎体骨折伴后凸畸形患者29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