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711篇
  免费   1836篇
  国内免费   54篇
耳鼻咽喉   6篇
儿科学   1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9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18篇
内科学   88篇
皮肤病学   3篇
神经病学   43篇
特种医学   46篇
外国民族医学   5篇
外科学   2242篇
综合类   382篇
预防医学   119篇
眼科学   23篇
药学   136篇
  1篇
中国医学   125篇
肿瘤学   40篇
  2024年   8篇
  2023年   21篇
  2022年   28篇
  2021年   19篇
  2020年   38篇
  2019年   43篇
  2018年   177篇
  2017年   265篇
  2016年   158篇
  2015年   21篇
  2014年   56篇
  2013年   400篇
  2012年   440篇
  2011年   421篇
  2010年   476篇
  2009年   130篇
  2008年   75篇
  2007年   83篇
  2006年   97篇
  2005年   82篇
  2004年   85篇
  2003年   73篇
  2002年   81篇
  2001年   70篇
  2000年   62篇
  1999年   34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20篇
  1996年   19篇
  1995年   26篇
  1994年   10篇
  1993年   13篇
  1992年   19篇
  1991年   8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4年   2篇
  1981年   1篇
  1979年   2篇
  1962年   1篇
  1952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360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61.

目的:探讨疝修补术手术前行扩容治疗后应用抗生素对患者的影响。
方法:将80例腰硬联合麻醉下疝修补患者随机分为A,B组,每组40例,两组患者均于麻醉后10 min使用抗生素,A组于扩容性补液补足生理病理需要量后使用抗生素, B组于给予生理病理需要量的1/2后使用抗生素,对两组患者术中自主感觉、生命体征的变化及应用升压药的情况进行比较分析。
结果:A组术中自主感觉、生命体征的变化情况优于B组;在应用升压药方面,少于B组;3项临床观察指标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切口均为甲级愈合。
结论:行疝修补术患者术前抗生素在补足生理病理需要量麻醉后10 min使用效果为好,可降低患者围术期的不良反应、提高患者舒适度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降低医疗费用。

  相似文献   
62.
目的:探讨先天性食管闭锁的临床特点及治疗。 方法:回顾性分析食管闭锁患儿18例临床资料,其中5例放弃手术治疗,余13例均行手术治疗。 结果:13例行一期食管气管瘘结扎+食管闭锁切除端端吻合手术治疗的患者中,存活11例,4例发生吻合口狭窄,给予球囊扩张治愈;2例发生吻合口瘘,1例保守治愈,1例再次手术治愈;1例再发气管食管瘘再次手术治愈。死亡2例,分别于术后第3天和第6天死于呼吸衰竭、吻合口瘘及心衰。 结论:早期诊断、并发症的预防和积极处理是提高食管闭锁手术治疗效果的关键。  相似文献   
63.
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盲肠局部坏疽的诊断和治疗策略。 方法:对收治的12例盲肠局部坏疽的病因、诊断、治疗和预后等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12例中男7例,女5例;平均年龄68.1岁。9例伴糖尿病,7例伴冠心病,11例伴高血压。临床表现为转移性或持续性右下腹痛及右下腹部腹膜刺激征。8例诊断为急性阑尾炎,4例为腹痛待查。均行手术治疗,术中见部分盲肠坏疽,病变直径2~4cm(平均2.7cm),所有患者经探查明确病灶后行回盲部切除。 2例术后切口感染,皆经治疗后顺利康复出院。术后随访8~87个月(平均为56.7个月),其中的7位患者死于心肌梗塞,手术距死亡时间为10~36个月(平均16.3个月),其余5位患者存活至今。 结论:盲肠坏疽是罕见的疾病,诊断困难,必要时应用诊断性腹腔镜探查以及时明确诊断。治疗上应根据具体情况决定是否手术治疗。该病的发生似乎与心肌梗塞有关。  相似文献   
64.
体外培养猪胸主动脉内皮细胞,观察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对内皮细胞-单核细胞体外粘附反应的影响,同时观察氧化型低密庆脂蛋白对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颗粒膜蛋白-140及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的影响。结果发现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0、50、100和200mg/L)增加内皮细胞-单核细胞粘附率并呈剂量依赖性,其中以100mg/L作用最强;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100mg/L)与内皮细胞孵育0.5h,粘附率上升但无显著性,1h后显著升高,3h达高峰,48h回复接近正常水平。同时发现100mg/L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使内皮细胞表面颗粒膜蛋白-140含量从92.8±47.6上升到293.0±140.7μg/L(P<0.05),内皮细胞分泌前列环素量从84.6±18.7降低到6.0±3.1ng/L(P<0.01).结果表明氧化型低密度脂蛋白可显著促进单核细胞-内皮细胞粘附,其作用机制可能同内皮细胞表面粘附分子颗粒膜蛋白-140增加有关。关键词  相似文献   
65.
66.
目的 研究血清基质金属蛋白酶3(MMP3)在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骨关节损伤和临床疗效评价中的价值.方法 纳入RA患者109例及健康志愿者23例,搜集患者所有临床信息,并检测血清MMP3、C-反应蛋白(CRP)、类风湿因子(RF)、抗环瓜氨酸多肽(CcP)抗体含量.结果 RA患者血清RF、抗CCP抗体和MMP3含量均明显高于健康志愿者,活动期RA的血清RF和MMP3含量显著高于稳定期RA(P <0.05).随着RA患者骨关节损伤逐渐加重,血清CRP、抗CCP抗体与MMP3的表达都逐渐增高,但仅MMP3的增加有统计学意义(P <0.05);RA患者的血清MMP3与CRP、RF有较强的正相关,并与关节损伤程度呈正相关.TNF拮抗剂与甲氨蝶呤联合治疗后,RA患者DAS28评分、血清CRP、抗CCP抗体和MMP3含量较治疗前均显著降低(P<0.05),MMP3降低幅度最为明显.结论 血清MMP3用于评估RA患者骨损伤程度和治疗效果优于其他传统的、常规实验室指标.  相似文献   
67.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是由严重急性呼吸综合征冠状病毒2(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 2,SARS-CoV-2)感染引起的新发传染病。《新型冠状病毒肺炎诊疗方案(试行第七版)》将血清SARS-CoV-2特异性IgM和IgG抗体阳性作为确诊依据之一[1]。目前,已有多种方法的商品化SARS-CoV-2抗体检测试剂。本研究拟采用胶体金法和化学发光法对发热患者血清SARS-CoV-2抗体进行检测,并对2种方法检测不一致的结果进行分析。  相似文献   
68.
目的探讨基于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在供应室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自2019年6月山东省眼科医院供应室在信息共享平台的支持下建立追溯系统。我院供应室于2019年1—5月(追溯系统建立前)回收眼科显微器械16583件,于2019年6—10月(追溯系统建立后)回收眼科显微器械18371件。比较追溯系统建立前后器械回收、清洗、包装质量及信息记录效率、器械发放情况、科室满意度。结果追溯系统建立后,器械回收合格率为97.52%(17915/18371),清洗合格率为99.68%(18312/18371),包装合格率为99.91%(18355/18371),器械正确发放率为99.98%(18367/18371),高于建立前的96.20%(15953/16583)、99.52%(16504/16583)、99.80%(16550/16583)、99.76%(16544/16583),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50.209、5.341、7.797、32.306;P<0.05)。追溯系统建立后,供应中心库存正确率为100.00%(18371/18371),高于建立前的99.25%(16459/16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50包器械回收分类时间及包装时间为(3.93±0.68)、(10.29±1.73)min,短于建立前的(9.58±2.36)、(14.13±3.57)min,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16.267、6.845;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的器械包装过期率为0.67%(123/18371),低于建立前的2.09%(348/16583),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33.885,P<0.01)。追溯系统建立后,科室医护人员的器械发放、器械使用得分及总分分别为(48.41±1.16)、(47.86±2.87)、(96.27±3.94)分,高于建立前的(47.66±1.54)、(45.72±3.69)、(93.38±4.78)分,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值分别为6.738、7.929、8.081;P<0.01)。结论医院供应室在信息共享平台建立追溯系统后能够持续控制供应室内器械质量,进行精细化、信息化管理,提高器械质量与器械运转效率,减少工作差错,值得临床推广。  相似文献   
69.
7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