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7篇
神经病学   4篇
外科学   42篇
综合类   11篇
药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4篇
  2011年   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9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1篇
  198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21.
后路经伤椎置钉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后路经伤椎置钉连续短节段固定治疗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分析自2004年8月~2010年12月手术治疗的177例单节段胸腰椎爆裂性骨折的临床资料,均采用后路切开复位经伤椎置钉连续短节段固定手术,术后及随访均行X线检查,测定并比较两组伤椎前缘压缩比和Cobb角大小,同时观察神经功能恢复情况。结果 152例得到随访1~7年,平均3.8年。患者术后伤椎椎体高度得到恢复,Cobb角得到矫正;伤椎前缘压缩比和Cobb角术后1周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P<0.05),末次随访时与术后1周对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经伤椎连续固定后能有效的阻止术后椎体高度的丢失和防止后凸畸形的发生,明显降低了远期并发症,是治疗胸腰爆裂骨折的有效手段。  相似文献   
22.
目的比较动力髋螺钉(DHS)、解剖型锁定钛板(LCP)内固定和加长柄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疗效。方法 454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DHS内固定182例,LCP内固定201例,人工股骨头置换71例。结果 DHS、LCP、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手术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内固定组(DHS、LCP组)术中出血量、卧床时间相当,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术中出血量少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卧床时间明显长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末次随访Harris评分优良率DHS组明显低于LCP、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LCP是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比较理想的内固定方式,人工股骨头置换术也是一种正确的选择,但适用于75岁以上不稳定且合并重度骨质疏松骨折。  相似文献   
23.
目的评价颈椎前路减压植骨内固定治疗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临床疗效。方法对215例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的患者施行颈椎前路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和颈椎带锁钛板内固定术。术后定期复查X线片,判定脊髓功能恢复情况。结果随访184例患者,平均随访时间3.5年。术后3个月植骨块获得骨性愈合,颈椎椎间高度和生理曲度维持满意,无内置物并发症,172例患者神经功能提高1~2级,仅12例A级患者神经功能无恢复。结论颈椎骨折合并颈脊髓损伤应尽早行前路减压、植骨、钛板内固定术,有利于脊髓功能恢复,能使损伤节段获得即刻、坚强的稳定,方便护理和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24.
双极股骨头置换及全髋关节置换术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双极股骨头置换与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及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的疗效和3种髋关节入路对疗效的影响。方法:选择本院1990年~2001年治疗的股骨颈骨折191例,成人严重股骨头缺血坏死66例,68个髋关节。分别采用髋关节Smith-Peterson、改良Gibson、Morre 3种入路,进行双极股骨头置换187个髋,全髋关节置换72个髋。随访221例223个髋,并进行Harris评分。随访时间1~12a,平均5.5a。结果:双极股骨头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良率85.5%,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优良率61.9%;全髋关节置换术治疗股骨颈骨折的优良率92%,治疗股骨头缺血坏死的优良率82.1%。3种髋关节入路对疗效无显性差异。结论:如患经济条件允许,应首选全髋关节置换术;如经济条件较差,双极股骨头置换治疗股骨颈骨折也不失为一种良好的选择。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动力髋螺钉(DHS)、解剖型锁定钛板(LCP)、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FNA)内固定治疗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失败的原因,以减少失效率的发生。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02-01—2014-12诊治的475例老年股骨粗隆间骨折,其中采用DHS治疗182例,采用LCP治疗201例,采用PFNA治疗92例。结果 DHS组156例获得随访3~12年,平均6.5年,内固定失效共60例,失效率达38.5%。LCP组176例获得随访2~8年,平均4.9年。内固定失效共13例,失效率达7.4%。PFNA组86例获得随访1~2.5年,平均1.7年,3例发生股骨头切割,内固定失效率达3.5%。结论复位欠佳是内固定失效的主要原因,骨质疏松是内固定失效的次要原因,对于不稳定型骨质疏松性股骨粗隆间骨折,不建议选择DHS,而应该选择PFNA内固定。  相似文献   
26.
三种不同术式治疗腰椎管狭窄症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三种手术方法治疗腰椎管狭窄症(LSS)的疗效.[方法]采用双侧椎板间开窗减压术治疗LSS 62例(A组);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治疗LSS 54例(B组);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植骨+椎弓根内固定术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125例(C组).[结果]经临床、MRI、X线片检查诊断单节段LSS 23例,2节段狭窄107例,3节段98例,4节段13例.241例LSS中合并腰椎不稳125例.术后随访200例,随访时间平均4年4个月,三种手术方法术后平均改善率分别为76.9%、79.0%和78.5%.[结论]三种手术方法的疗效无统计学差异.A、B组减压效果均良好,对腰椎的稳定性影响小.但保留棘突韧带复合结构的全椎板切除减压术术野开阔、操作方便、不易损伤神经,是值得推荐的手术方法.对LSS合并腰椎不稳者,在减压术后需做植骨+内固定,能有效的维持和重建脊柱的稳定,是目前治疗LSS合并腰椎不稳症的较好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应用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钉内固定治疗腰椎滑脱的临床疗效。[方法]1996年1月~2009年6月,对146例腰椎滑脱者行腰椎管扩大开窗减压或全椎板切除减压、短节段或长节段椎弓根螺钉复位内固定、横突间或椎体间植骨融合术,年龄22~73岁,平均53岁。椎弓峡部裂型腰椎滑脱112例,退行性腰椎滑脱34例。短节段固定72例,长节段固定74例。[结果]134例患者获得随访,随访时间1.5~14年,平均6.5年,优74例,良41例,中13例,差6例,优良率85.8%。短节段固定有8例13枚螺钉发生断裂,而长节段固定较牢固。[结论]短节段与长节段固定各有优缺点,应该根据患者腰椎滑脱的类型、程度、病程长短、是否合并相邻节段椎间盘退变、不稳等情况综合分析,再选择是用短节段还是用长节段固定。  相似文献   
28.
脊柱胸腰椎前路Z-PLATE(Ⅱ型)钛钢板的临床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Z -PLATE(Ⅱ型 )系统在脊柱胸腰段前路减压后内固定术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 对 10例病人 (其中胸腰椎结核 5例 ,胸腰椎爆裂型骨折 4折 ,腰3椎体转移癌 1例 )经前路减压、病 (瘤 )灶清除、植骨或骨水泥后 ,采用Z -PLATE(Ⅱ型 )系统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随访时间 6~ 2 0个月 (平均 12 .9个月 ) ,神经损害情况 :术前Frankel分级 :A级 1例、C级 4例、D级 2例、E级 3例。术后A级 1例、D级 4例、E级 5例。术后后凸矫正角度 16°C ,结核病例术后未见复发 ,未见内固定松动征象。结论 对胸腰段椎结核、椎体肿瘤及椎体爆裂型骨折病例 ,前路侧前方减压后 ,采用Z -PLATE(Ⅱ型 )系统复位内固定术 ,重建脊柱稳定性可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29.
椎管内肿瘤的诊断及手术治疗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探讨椎管内肿瘤的临床特点及手方法。方法103例椎管内肿瘤患者均经手术治疗,颈椎行单开门术暴露椎管,胸椎行全椎板切除,腰椎椎则行次全椎板切队鹘椎椎管内外哑铃型肿瘤分别采用颈前路和肋骨横突切除术入路。结果随访82例平均随访时间3.5年,优良率为81.7%。  相似文献   
30.
选择2004-08/2008-04海南省人民医院骨病外科收治的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48例,男20例,女28例;年龄70~93岁。全部为行走跌倒致伤,骨折类型按Evans分类:Ⅱ型18例,Ⅲ型10例,Ⅳ型18例,Ⅴ型2例,均为不稳定性骨折。全部患者均采用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置换前患髋Harris评分为差。记录置换时间,置换过程中出血量,Harris评分及围置换期并发症。48例患者中42例获得随访,6例失访。置换时间50~88 min,平均78.5 min。42例患髋均无明显疼痛,无髋关节脱位和假体松动,再骨折等,置换后并发下肢深静脉血栓4例,一过性精神障碍3例,肠道菌群失调3例,6例双下肢不等长,髋臼磨损2例。置换后1年Harris评分优22例,良18例,优良率达83.3%。置换后1周开始扶拐或在助行器帮助下下地行走,3周后基本能弃拐行走,置换过程中输血200~1 400 mL,平均600 mL,伤口均Ⅰ期愈合。提示对于高龄股骨转子间骨折选择双极人工股骨头置换疗效可靠,但应注意预防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