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5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3篇
外科学   17篇
综合类   6篇
预防医学   1篇
药学   7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1篇
  2013年   1篇
  2010年   1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40 毫秒
31.
目的: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分布和病原菌耐药性变化,为有效应对耐药菌制定防治策略。方法:收集2010年至2015年符合纳入标准的146例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相关资料,其中髋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111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35例。统计历年的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病原菌分布与耐药性的变化趋势。结果:146例中共检出病原菌108株,培养阳性率为73.97%。革兰阳性菌为主要病原菌,占55.48%,表皮葡萄球菌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分别占25.34%及15.07%。革兰阴性菌占13.01%,包含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等。分别有4例结核分枝杆菌感染和混合感染。历年的培养结果显示,革兰阳性菌的构成比有增加的趋势,波动在39.13%~76.47%。药敏结果显示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喹诺酮类、克林霉素、庆大霉素有较高耐药性,且耐药率有不断增加的趋势,但对利福平、呋喃妥因、替加环素、利奈唑胺、万古霉素仍较敏感。。结论: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所占比例有逐渐增加趋势。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有较高的耐药性,且耐药率仍不断增加。加强对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的监测,有助于掌握其变化趋势,并以此制定针对性的防治策略。  相似文献   
32.
我科于1994年10月至1996年10月间对100例患柱手术患者应用立止血,并随机抽取50例作对比研究止血效果,报告如下。1.一般资料:立止血治疗组100例,男57例,女43例;年龄28~60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57例,胸腰椎骨折脱位行推板切除减压加内固定术30例,胸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加植骨术13例。未用立止血对照组50例,男31例,女19例,年龄29~57岁,其中腰椎间盘突出症行髓核摘除术27例、胸腰椎骨折脱位行椎板切除减压加内固定术15例、胸腰椎结核行病灶清除加植骨术8例。2.用药方法:立止血治疗组患者均为术前30min肌注立止血1u…  相似文献   
33.
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fos mRNA表达的影响   总被引:10,自引:1,他引:9  
目的:探讨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对大鼠脊髓损伤后c-fos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Allen's法造成大鼠Ts脊髓损伤模型,用原位杂交方法检测神经元c-fosmRNA的表达。结果:脊髓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表达较正常末损伤神经元显著增加,表达高峰出现在损伤后1h,bFGF能显著抑制损伤后神经元c-fosmRNA的异常表达。结论:应用外源性bFGF抑制了脊髓损伤后的c-fos基因表达,保护了神经元并抑制了继发性损害的发生,是bFGF保护脊髓损伤可能的作用机理。  相似文献   
34.
深低温冷冻技术对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作用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深低温冷冻技术对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物抗原性的影响,观察移植骨连接情况。方法 健康成年新西兰白兔36只(随机取12只作供体,24只作受体)分3组:A组(受体12只)深低温冷存带肱血管异体桡骨段移植;B组(受体12只)新鲜带肱血管异体桡骨段移植;C组(供体12只)取移植骨段后继续喂养4周,行免疫学检测,为无移植对照组。术后观察吻合血管通畅率,7,28d检测血清干扰素γ(IFN-γ)水平,2,4,8,12周X线检测,12周行移植骨组织学检查。结果A组血管通畅率、移植骨生长速度和骨连接情况优于B组,血清IFN-γ水平低于B组,骨皮质浅层及深层骨陷窝内骨细胞存活,炎症细胞浸润不明显,血管管腔通畅,B组移植骨未见存活骨细胞,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明显,血管管腔血栓形成。结论深低温冷冻技术降低带血管同种异体骨移植物的抗原性,移植后显著降低器官的移植排斥反应,有助于吻合血管通畅、移植骨的存活,加快骨谇接。  相似文献   
35.
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探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的适应证与疗效分析。方法对120例采用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进行分析。结果120例中3例改为开放手术,117例完成内窥镜下手术,术中出现硬脊膜撕裂伤4例、神经根牵拉伤2例,按Nakai评价标准本组优良率达94%。结论后路显微内窥镜下手术治疗腰椎间盘突出症是一种疗效满意的微创手术。但须根据手术适应证与术者经验选择合适患者,才能提高该手术治疗效果与降低并发症。  相似文献   
36.
目的探讨关节镜微创手术诊治痛风性膝关节炎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1-06—2017-05行膝关节镜微创清理术治疗的34例痛风性膝关节炎,比较术前与末次随访时膝关节疼痛VAS评分及Lysholm评分。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平均15(6~24)个月。膝关节疼痛VAS评分由术前的(7.5±0.4)分降至末次随访时的(2.2±0.3)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膝关节功能Lysholm评分由术前的(43.2±4.5)分提高至末次随访时的(82.6±5.1)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关节镜微创手术治疗急性痛风性膝关节炎具有双重优势,既能提高诊断率,又能改善膝关节疼痛及功能,减少复发,具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相似文献   
37.
目的为有效预防及治疗感染,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的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的变化趋势,评价抗感染方案的治疗效果。 方法收集华西医院骨科自2010年至2015年收治的初次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病例的相关资料。统计培养阳性率、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分析病原菌构成与耐药率的变化趋势及不同抗感染方案的治疗效果。 结果共146例纳入研究,髋、膝关节置换术后假体周围感染分别为111例和35例,培养阳性率为73.97%,病原菌以革兰阳性菌为主,占55.48%,其中表皮葡萄球菌及金黄色葡萄球菌所占比例最高,分别为25.34%及15.07%;革兰阴性菌占13.01%,其中阴沟肠杆菌、铜绿假单胞菌及大肠埃希菌分别占4.79%、3.42%及2.05%。革兰阳性菌对利福平、利奈唑胺、万古霉素等较敏感,革兰阴性菌对阿米卡星、亚胺培南及头孢吡肟有较高的敏感性,但病原菌对β-内酰胺类、庆大霉素、克林霉素及部分喹诺酮类抗菌药物的耐药率较高。经验性抗感染方案多选择静脉使用万古霉素联合头孢菌素、左氧氟沙星或克林霉素,续以口服头孢克洛或头孢克洛联合利福平。对于培养阳性的病例,则根据药敏结果使用敏感抗菌药物。 结论目前假体周围感染的培养阴性率较高,应规范术前抗菌药物使用及标本的采集与培养,以提高检出率。病原菌谱复杂,以革兰阳性菌为主,病原菌对多种抗菌药物具有较高耐药性。经验性抗感染方案的抗菌谱应覆盖革兰阳性菌,尤其是葡萄球菌,待病原菌明确后需根据药敏结果制定个体化的抗感染方案。  相似文献   
38.
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手术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游离型腰椎间盘突出症的诊断与治疗特点,我们对17例该病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17例患者均得到诊断,手术效果满意。结论:根据有慢性腰腿痛病史、再度外伤后症状加剧、强迫体位、直腿抬高〈30°、屈颈试验阳性以及马尾神经损伤症状,再结合MRI或CT即可对该病作出确诊。并认为MRI是诊断该病的最佳影像学检查方法。治疗提倡早期手术,根据游离物在椎管内的位置选用对腰椎稳定性破坏低的术式。  相似文献   
39.
目的观察DHS内固定在股骨粗隆间骨折治疗中的应用及疗效。方法对使用DHS内固定治疗的102例股骨粗隆间骨折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痊愈,无严重并发症及手术死亡病例发生。结论DHS是内固定治疗股骨粗隆间骨折的理想方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