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4篇
  免费   20篇
  国内免费   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4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19篇
内科学   6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5篇
综合类   31篇
预防医学   10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6篇
肿瘤学   12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8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10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7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5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3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4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5篇
  1995年   1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5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1.
李文博  贾烨  李杨林  王芳 《国际眼科杂志》2022,22(10):1727-1730

目的:分析双重黏弹剂DisCoVisc和透明质酸钠两种黏弹剂对白内障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人工晶状体(IOL)植入术患者术后角膜内皮的影响。

方法:选取2017-06/2019-12在荆门市爱尔眼科医院就诊的白内障患者247例285眼,按随机数字表法分DisCoVisc组(123例141眼)与透明质酸钠组(124例144眼)。两组均接受超声乳化摘除及折叠IOL植入术,DisCoVisc组术中使用DisCoVisc作为黏弹剂,透明质酸钠组术中使用1.7%透明质酸钠作为黏弹剂; 比较两组术中超声乳化时间(UST)、累计释放能量(CDE)、植入IOL后抽吸黏弹剂的时间; 术后1d,1wk,1、3mo时角膜水肿情况,术前、术后3mo时的角膜内皮细胞密度(ECD)及ECD损失率,角膜内皮细胞面积变异系数(CV)、角膜六角形内皮细胞比率(6A); 术前,术后1d,1wk,1mo时的眼压、裸眼视力≥0.5的患者比例及中央角膜厚度(CCT)值。

结果:两组UST、CDE、黏弹剂抽吸时间均无差异(P>0.05); 两组术后1d时角膜水肿率无差异(P>0.05),术后1wk时角膜水肿均消失; 术后3mo时DisCoVisc组ECD损失率显著低于透明质酸钠组(P<0.05); 两组术前,术后1d,1wk,1mo时的眼压水平、裸眼视力≥0.5比例、CCT值均无差异(P>0.05)。

结论:Emery-Little晶状体核硬度分级Ⅱ~Ⅲ级患者超声乳化摘除联合折叠IOL植入术中使用DisCoVisc作为黏弹剂对角膜内皮的保护作用更好。  相似文献   

62.
桂玲  李文博  刘东 《中国药师》2013,(12):1892-1894
目的:评价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09~2011年口服和注射用抗真菌药的用药情况和趋势。方法:采用WHO推荐限定日剂量(DDD)为指标的分析方法,对武汉地区32家医院2009~2011年抗真菌药应用数据进行统计分析。结果:2009~2011年武汉地区口服和注射用抗真菌药销售总金额逐年增加,但2011年较2010年增长减缓。其中以吡咯类销售金额最高,棘白菌素类销售增长最快。伊曲康唑、氟康唑、特比萘芬的DDDs一直位于前三位。结论:应加强时抗真菌药的应用评价工作,从而促进抗真菌药的临床合理使用。  相似文献   
63.
以CT图像为基础的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CT模拟图像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实施的可行性及意义。方法 对12例根治性放疗宫颈癌患者的55次腔内施源器置入CT图像,分别设计二维、三维计划,并行配对t检验、Wilcoxon符号秩检验、Pearson相关分析、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 三维计划双侧A点剂量、D90、V100、CI、CI′均高于二维(P=0.015、0.016、0.000、0.000、0.000),三维计划的膀胱、直肠点剂量及直肠D2 cm3略高于二维计划,但热点剂量明显减少。两组计划的膀胱、乙状结肠、小肠D2 cm3相近(P=0.140、0.123、0.214)。膀胱D2 cm3明显高于膀胱点剂量(P=0.000)。乙状结肠D2 cm3较直肠D2 cm3与直肠最高3点剂量平均值更相关(r=0.314、0.63,P=0.000、0.000)。V100与高危CTV体积呈线性关系(r=0.981,P=0.000)。膀胱D2 cm3在膀胱体积>80 cm3后达430 cGy以上,小肠D2 cm3在膀胱体积<115 cm3内变化不明显,一旦超过明显下降。结论 CT引导下宫颈癌三维腔内放疗较传统二维腔内放疗显著增加了靶区覆盖率、提高了适形度,但未明显增加OAR剂量且能及时发现减少OAR热点剂量。点剂量评估并不准确。可以通过膀胱体积调控膀胱、直肠、小肠剂量。  相似文献   
64.
目的:探讨中医的点穴按压手法配合现代康复运动疗法抑制脑性瘫痪(简称脑瘫)患儿膝反张的效果。方法将80例脑瘫患儿随机分为对照组与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给予常规的康复训练,观察组在对照组基础上点穴按压梁丘、血海、委中3个穴位治疗膝反张。疗程3个月,对患儿进行康复前后GMFM 88项评分,对比疗效。结果观察组疗效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运用中医的点穴按压结合运动疗法控制膝反张的效果优于单一的运动疗法。  相似文献   
65.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观察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临床病理特点。方法 回顾分析119例病理学检查确诊的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中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患者中10例因视力丧失或眼痛就诊,1例外地医院诊断Coats病,继发性青光眼和眼球萎缩要求眼球摘除。临床诊断脉络膜肿物或黑色素瘤8例,绝对期青光眼2例,Coats病、眼球萎缩1例。眼球摘除9例,眼球摘除和眶内肿物切除2例。应用Ki-67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测细胞增生情况。结果 11例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均为基底广泛的扁平状肿物。肿瘤基底直径12~20 mm,厚度 2~4 mm。混合细胞型9例,上皮样细胞型1例,坏死型1例。瘤细胞侵犯巩膜7例、侵犯眶内3例,继发性青光眼7例。Ki-67阳性细胞7%~13%,平均阳性细胞9%,多分布于肿瘤基底部,上皮样瘤细胞的表达高于梭形瘤细胞。结论 弥漫型脉络膜黑色素瘤具有特殊生长方式,早期临床诊断困难,有些病例容易诊断为其它脉络膜肿物或青光眼。由于肿瘤基底广泛,容易侵犯眶内和发生转移,预后较差。  相似文献   
66.
该文报道1例大剂量秋水仙碱中毒导致死亡的病例。发现秋水仙碱可影响患者凝血因子Ⅻ活性、诱发内源性凝血途径障碍, 且可导致多器官功能衰竭快速进行性加重, 24 h内即出现严重的急性心肌损伤、50 h时骨髓抑制明显, 体现出秋水仙碱中毒临床表现个体差异极大。且该患者体液及超滤废液、血浆置换废浆中的秋水仙碱药物浓度被全程监测, 这有助于加深对秋水仙碱中毒的代谢特点及其血液净化治疗效果的认识。  相似文献   
67.
目的:了解类风湿关节炎(RA)病人恐动症现状,分析其影响因素。方法:2022年8月—2023年2月选取住院于锦州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风湿免疫科病房的169例RA病人作为调查对象。采用一般资料调查表、疼痛数字评分表、恐动症评分量表(TSK)、关节炎自我效能感量表(ASES-8)、慢性病自我管理量表(CDSMS)进行问卷调查,将TSK评分>37分的病人纳入恐动症组,≤37分的病人纳入非恐动症组,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恐动症发生的影响因素。结果:169例RA病人中有76例存在恐动症状,发生率为44.97%;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关节变形、疼痛程度高是RA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危险因素(OR>1,P<0.05),文化程度高、关节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水平高是RA病人恐动症发生的保护因素(OR<1,P<0.05)。结论:RA病人恐动症发生率较高,关节变形、疼痛程度高会增加RA病人恐动症发生的可能性,文化程度高、关节炎自我效能感和自我管理水平高可减少RA病人恐动症的发生,临床医护人员可针对以上影响因素进行相关的护理干预,降低恐动症发生率。  相似文献   
68.
目的:研究低剂量补充维生素D对卵巢切除大鼠动脉粥样硬化相关指标的影响,为探索绝经后妇女补充维生素D对防治动脉粥样硬化性疾病是否有影响寻找依据.方法:将42只3月龄SD未孕雌性大鼠随机分为三组:对照组(假手术,普通饮食,灌胃生理盐水)、卵巢切除组(卵巢切除,高脂饮食,免疫损伤,灌胃生理盐水)、维生素D组(卵巢切除,高脂饮...  相似文献   
69.
目的 探讨和建立准确检测后装治疗机放射源驻留位置及时间精度的质控方法。方法 利用治疗室内安装的高清视频影像、EBT3免洗胶片及钢尺等组成后装放射源驻留检测装置,采集放射源在每个驻留点停留的视频图像和曝光胶片。通过分析图像采样率与每一驻留位置图像帧数方法,准确测量放射源驻留的几何位置及计时精度,包括计时的绝对误差和线性误差。对曝光胶片作黑度分布分析,比较胶片的灰度峰值位置与上述测量得到的驻留点几何位置,测量放射源驻留点的物理中心与辐射中心的偏差。结果 放射源的物理中心与辐射中心的偏差为(-0.33±0.10) mm;对于所有预设的驻留时间,平均计时绝对偏差为(0.22±0.02) s,线性拟合结果为y=x-0.226,R2=1,线性度为-0.01%。结论 建立了通过视频图像和胶片曝光定量分析,准确确定后装放射源的驻留位置、驻留时间及放射源辐射中心精度的检测手段。实验检测的后装机精度满足临床使用要求。  相似文献   
70.
背景 视网膜新生血管(RNV)是多种眼底血管疾病的共同表现,研究证实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能够刺激血管内皮细胞的增生,从而促进新生血管的形成,而多聚嘧啶序列结合蛋白相关剪接因子(PSF)在IGF-1信号转导的过程中发挥转录抑制的作用.但PSF在RNV形成过程中的作用尚不清楚.目的 研究PSF对IGF-1/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方法 将猕猴视网膜血管内皮细胞RF/6A进行培养后分为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pGenesil-PSF-RNAi质粒转染组及各自的对照组,分别在细胞中转入真核质粒Pegfp-C2-PSF、pGenesil-PSF-RNAi及相应的空白质粒.各组细胞培养液中分别添加或不添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以刺激细胞生长,采用MTT法检测各组RF/6A细胞的增生率并筛选各组最适PSF剂量,用于进一步的实验.采用逆转录PCR法测定和比较不同PSF转染组间用或不用U0126处理组间RF/6A细胞中VEGF mRNA的表达;采用Western blot法验证PSF对IGF-1诱导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活化的促进作用.结果 IGF-1刺激后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以0.50 μg PSF为最适剂量,其RF/6A细胞的增生率为0.220±0.020,细胞中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0.79±0.07,分别低于其对照组的0.260±0.006和未转染组的1.2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40、0.016);IGF-1刺激后pGenesil-PSF-RNAi质粒转染组以1.00 μg PSF作为最适剂量,其RF/6A细胞增生率为0.35±0.02,VEGF mRNA相对表达量为2.29±0.43,分别高于其对照组的0.210±0.019和未转染组的1.26±0.19,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3、0.019).IGF-1刺激后1、3、6 h 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细胞中pERK蛋白表达量均明显低于未转染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17、0.000、0.000).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U0126+处理后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为0.93±0.21,明显低于未转染组的1.32±0.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37),同时明显低于Pegfp-C2-PSF质粒转染组无U0126处理的细胞中VEGF mRNA的相对表达量1.23±0.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结论 PSF可抑制IGF-1诱导的RF/6A细胞中的ERK信号通路的活化,下调VEGF在RF/6A细胞中的表达,进而抑制RF/6A细胞的增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