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7篇
  免费   41篇
  国内免费   12篇
基础医学   23篇
口腔科学   3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16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30篇
外科学   99篇
综合类   147篇
预防医学   27篇
药学   63篇
  2篇
中国医学   87篇
肿瘤学   37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2篇
  2021年   13篇
  2020年   12篇
  2019年   12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5篇
  2016年   14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4篇
  2012年   33篇
  2011年   35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43篇
  2008年   40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30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17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15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5篇
  1999年   26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58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1.
目的 观察保乳手术治疗早期乳腺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回顾性分析51例Ⅰ~Ⅱ期乳腺癌行规范化保乳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 本组术后未发生严重并发症,有效随访49例,随访时间9~60个月,随访期无瘤生存率95.92%,保留乳房美容效果基本满意率89.79%.结论 早期乳腺癌可实施保乳手术,但治疗需系统化、规范化.  相似文献   
92.
目的评价复方制剂活血降脂胶囊对高脂血症大鼠血脂水平调节的有效性、对脂肪肝的疗效以及可能的调脂机制。方法选取SD雄性雌性大鼠共57只,分为空白组(12只)和模型组(45只)。空白组给予普通饲料喂养,模型组给予高脂饮食喂养,建立高脂模型组,造模成功后将45只模型组大鼠随机分为高脂模型组、辛伐他汀片组、活血降脂胶囊组,给予相应药物。周期结束后取腹主动脉采血测定总胆固醇(TC)、三酰甘油(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指标,观察肝脏病理改变,运用免疫组化测定肝脏载脂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活血降脂胶囊组TC、TG、LDL-C与模型组相比下降明显(P<0.05),且与辛伐他汀片组疗效相当;活血降脂胶囊对脂肪肝的病理改变有明确的改善作用;活血降脂胶囊使肝脏载脂蛋白A表达增强。结论中药复方制剂活血降脂胶囊调脂效果明确,对脂肪肝有较好治疗效果,其调脂机制可能与增强肝脏载脂蛋白A表达有关。  相似文献   
93.
目的研究过氧化酶增殖因子活化受体7(peroxisomeproliferatoractivatedreceptorgamma,PPART)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C(vascularendothelialgrowth{actorC,VEGF-C)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的相关性,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因素之间的关系。方法2005年3月-2009年3月间采用逆转录一聚合酶链反应方法检测36例胃癌手术标本中PPAR7和VEGF-CmRNA的表达,同时选取相同患者的胃正常组织作为对照。结果PPAR7mRNA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7);VEGF-C在胃癌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正常组织,两者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4);PPAR7的表达与VEGF-C表达无关联性(r=0.135,P:0.414);PPAR7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浸润程度有关(x^2=4.620,P=0.032)、淋巴结转移有关(x^2=15.753,P=0.000)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2=4.610,P=0.032);VEGF-C表达与胃癌组织中淋巴结转移有关(x^2=4.729,P=0.030)、远处转移有关(x^2=4.064,P=0.044)和临床病理分期有关(x^2=6.300,P=0.012)。结论PPAR7和VEGF-C可能在胃癌新牛淋巴管形成中起重要作用,两者的表达水平与胃痛患者的病情判断及预后评价密切相关.  相似文献   
94.
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癫痫的疗效比较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观察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临床疗效。方法随机抽取苍溪县人民医院2001年10月至2006年10月门诊及住院治疗癫痫患者资料46例,分成卡马西平组(A组)24例和托吡酯组(B组)22例,比较此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两组临床的有效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卡马西平与托吡酯治疗癫痫大发作的临床疗效肯定且无显著差别。  相似文献   
95.
目的:总结65例心脏黏液瘤的诊断和外科治疗经验,以提高疗效。方法:65例心脏黏液瘤患者均在全麻体外循环下行黏液瘤摘除术,其中44例阻断主动脉,21例仅阻断上、下腔静脉,在心脏跳动下进行手术;右心房黏液瘤经右心房切口入路,左心房黏液瘤经右心房、房间隔入路;缺损房间隔用涤纶补片缝合31例,余直接缝合;同期行三尖瓣成形术5例,二尖瓣成形术1例。结果:患者术前均经超声心动图检查确诊,并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经治疗后均痊愈出院,随访3个月至15年,心功能恢复至NYHAⅠ级63例,Ⅱ级2例。手术2年后,复发1例,经二次手术后治愈,复发率为1.54%。结论:超声心动图是诊断心脏黏液瘤简便、有效的方法,一经确诊应尽早手术,彻底切除是防止复发的关键,要加强术后随访。  相似文献   
96.
目的:观察扶肾泄浊法(肾纤康颗粒)对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状态、微炎症状态的影响。方法:将4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治疗组在一般治疗基础上予肾纤康颗粒,对照组仅予一般治疗。治疗3月后观察2组体重、AMC、Alb、PA、TC、TG、HDL-C、LDL-C、Hb、CRP、TNF-α、IL-6水平变化。结果:治疗组干体重、MAMC、Alb、PA、Hb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CRP、TNF-α、IL-6均低于治疗前(P〈0.05);与对照组比较,治疗组干体重、MAMC、舢b、PA、Hb3月后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CRP、TNF-α、IL-6均低于对照组(P〈0.05);两组血TC、TG、HDL—C、LDL—c水平治疗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照组CRP、TNF-α、IL-6均高于治疗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扶肾泄浊法通过增强患者食欲,抑制CRP、IL-6、INF-α的产生从而改善维持性血液透析患者营养不良、微炎症状态,减少心血管事件发生。  相似文献   
97.
脑卒中偏瘫患者往往因步行功能丧失而严重影响日常生活质量,恢复步行功能是患者最迫切的要求,也是脑卒中康复治疗的重要目标之一[1-2].该研究就早期部分减重步行训练联合常规康复治疗对脑卒中偏瘫患者步行功能的影响进行观察,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8.
目的探讨胃癌术后复发的因素、临床特点及外科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41例胃癌根治术后复发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病例临床症状无特异性,41例全部经纤维胃镜检查并活检确诊,2年内复发率60.9%;接受再次手术28例,其中行根治性手术切除19例(67.9%),姑息性胃空肠吻合3例,姑息性肿瘤切除2例,行剖腹探查4例;术后出现并发症11例,无手术死亡病例;所有病例均获随访,随访时间3~5年,未行手术者及仅行剖腹探查、胃空肠吻合、姑息性肿瘤切除者,术后生存时间4~9个月,行根治性切除者术后3年生存率57.9%(11/19),4年生存率31.6%(6/19),5年生存率10.5%(2/19)。结论胃癌术后复发与首次手术的切除范围以及肿瘤的临床病理因素有很大关系;早期发现、早期诊断的关键是术后定期复查;积极的外科手术仍然是主要的治疗手段,可以明显改善生活质量,提高生存率。  相似文献   
99.
目的探讨外固定支架闭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将2005-2010年我院收治的100例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患者平均随机分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骨折复位后予外固定支架固定,对照组复位后予石膏、夹板固定,比较两组的临床疗效。结果采用Gartland and Werley评分评价治疗效果,实验组优于对照组(H=13.12,P〈0.05)。优秀率实验组为80%,对照组为24%,组间优秀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6.44,P〈0.05)。实验组、对照组治疗后日常生活能力、症状评分、工作能力及总分均较治疗前提高,以上各项功能指标治疗前后差值组间比较,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实验各项指标恢复优于对照组。实验组无畸形愈合、腕关节炎并发症,总并发症发生率实验组也低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外固定支架闭合外固定治疗桡骨远端不稳定性骨折固定可靠,疗效确切,与传统外固定相比可提高患者愈合率,减少术后并发症。  相似文献   
100.
摘要 目的 分析温针灸辅助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DVT)的临床效果,并提出标准化治疗流程及对蛋白C抗凝系统的影响。方法 连续选择2017年10月至2018年10月入我院诊断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共80例,将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40例,对照组采用常规药物和护理干预,观察组在此基础上应用温针灸治疗,10天为1个疗程,共进行2个疗程。比较两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平均住院日,彩超评估治疗前后静脉血流速度及临床疗效,治疗前、治疗后5天、10天和20天血浆蛋白C抗凝系统指标包括蛋白C(PC)、活化蛋白C(APC)、总蛋白S(TPS)、游离蛋白S(FPS)含量以及D-二聚体(D-D)水平。结果 观察组DVT及并发症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平均住院日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治疗后静脉血流速度均较前加快,且观察组快于对照组;总有效率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治疗后5天、10天和20天血浆APC和FPS水平均高于对照组,而D-D水平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温针灸辅助预防脊髓损伤后下肢DVT有较好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可提高蛋白C抗凝系统的活性。 关键词:温针灸;创伤性脊髓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蛋白C抗凝系统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