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392篇
  免费   12篇
  国内免费   15篇
妇产科学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37篇
内科学   3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157篇
综合类   81篇
预防医学   12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7篇
肿瘤学   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22篇
  2013年   27篇
  2012年   29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30篇
  2009年   30篇
  2008年   18篇
  2007年   19篇
  2006年   40篇
  2005年   29篇
  2004年   18篇
  2003年   6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0篇
  2000年   11篇
  1999年   7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3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1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自发性脑室内出血 (spontaneous incraventricularhem orrhage)是指非外伤因素导致颅内血管破裂、血液进入脑室系统引起一系列临床症状的综合征。脑室内出血的病因以高血压最为常见 ,其次为动静脉畸形 ,动脉瘤、烟雾病、脑瘤卒中及血液病 ,有些病例原因不明。池田报告 81例自发性脑室内出血患者中 ,高血压 40例 ,动脉瘤 2 7例 ,动静脉畸形 7例 ,其他原因 5例。1 临床表现本病发病突然 ,病程较短 ,发病前多有一定的诱因 ,如情绪激动等。轻者有头痛、头晕。重者有意识障碍 ,晚期可出现脑疝。原发性脑室内出血临床表现缺乏定位体征。而继发性…  相似文献   
32.
目的通过回顾性分析国内多中心十二指肠胃肠间质瘤(GIST)临床数据,了解十二指肠GIST临床病理学特征及外科治疗现状。方法回顾性分析1998年9月至2016年1月国内13家医疗中心接受根治性切除的十二指肠GIST病人的临床病理学资料,主要包括十二指肠GIST的临床病理学特征、术前术后治疗、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效果。结果共纳入十二指肠GIST病人279例。男性149例(53.4%),女性130例(46.6%)。发病部位以十二指肠D2段最常见,共129例(46.2%),肿瘤大小为4.0(2.5~6.0)cm。根据改良NIH分级标准,极低危病人46例(16.5%),低危病人90例(32.2%),中、高危病人113例(40.5%),此外有30例(10.8%)病人接受了术前伊马替尼治疗,未进行术后危险度分级。行局限性切除术的病人共232例(83.2%),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者共47例(16.8%);术后总体并发症发生率为20.1%(56/279)。行传统开放手术者144例(51.6%),行腹腔镜手术者135例(48.4%)。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并发症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均优于行胰十二指肠切除病人。与行局限性切除术病人相比,行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病人肿瘤直径较大(Z=-3.229,P=0.001),且中、高危病人比例较高。279例病人中,253例病人成功获得随访,随访率90.7%。随访时间33.2(1~180)个月。所有病人5年总存活率为85.0%。两组病人的5年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3%vs.84.6%,P=0.548)。结论十二指肠GIST主要位于十二指肠D2段,手术方式以局限性切除术为主,局限性切除术在短期疗效方面优于胰十二指肠切除术,长期疗效两者相当。  相似文献   
33.
残疾人职业康复虽在康复医疗机构中已开展多年 ,但仍落后于社会发展 ,远远满足不了广大残疾人的需求。因此 ,如何在新形势下开展残疾人职业康复 ,对实现残疾人全面康复具有重要意义。1资料与方法1.1调查对象  2 0 0 2年 1— 6月在我院住院的 2 30例截瘫、偏瘫、截肢、脑外伤后遗症等患者。1.2调查内容 包括患者姓名、性别、年龄、文化程度、职业、致残时间、住院时间、来自何地、残疾类型、致残性质、工资保障、训练经费、职业康复意向等。1.3调查方法 采取问卷调查的形式 ,由指定的工作人员发放调查表并进行一对一的咨询 ,逐项填写后收…  相似文献   
34.
术前MSCT在直肠癌TNM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术前MSCT影像在直肠癌术前诊断分期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腹腔镜直肠癌根治术58例,经术后病理证实为直肠癌的术前MSCT影像学资料,同术后病理进行对比,观察手术前后TNM分期的一致性。结果 同最终病理结果相比,术前TNM分期中T分期的敏感度为100%(58/58),准确性为87.9%(51/58),N分期的敏感度为83.7%(36/43),准确性为76.7%(33/43),术前T分期结果与术后病理分期结果相比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χ2=4.027,P>0.05),N分期结果差异无显著性,一致性较好(χ2=7.356,P>0.05)。结论 术前MSCT可以有效判定直肠肿瘤的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和远处转移等情况,较准确地进行临床TNM分期,应用价值较高。  相似文献   
35.
目的观察低频脉冲电磁场对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收集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91例,随机分为两组,治疗组采用XT-2000型骨质疏松脉冲电磁场治疗仪联合维生素D和钙剂口服,对照组单纯采用钙剂和维生素D口服,治疗60天。治疗前后分别测定患者VAS疼痛评分和骨密度。结果治疗后患者腰背痛明显缓解,治疗组VAS评分下降、与对照组相比有显著性差异(P〈0.05),治疗组骨密度结果升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显著(P〈0.05)。结论低频脉冲电磁场能缓解原发性骨质疏松症患者疼痛症状,并提高患者骨密度。  相似文献   
36.
目的 探讨腹腔镜直肠癌根治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 对符合腹腔镜全直肠系膜切除(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适应证的28例直肠癌患者进行TME手术肿瘤学结果评价;观察腹腔镜下直肠癌全直肠系膜切除解剖学特点及外科入路.结果 手术平均时间173 min(120-245 min);术中平均失血量67 ml(20-200 ml);术后3-7 d(平均5 d)拔除导尿管;术后48-120 h排气,平均72 h;术后3 d腹腔平均引流量133 ml(20-475 ml).肠管标本切除长度16.2 cm(10-26 cm);肿瘤近端切缘间距平均13.0 cm(10.5-16.5 cm);肿瘤远端切缘间距平均3.5 cm(2-6 cm);淋巴结清扫数目12-20枚,平均16枚;阳性淋巴结平均数目1枚(0-6枚).腹腔镜下以Toldt's交界线、乙状结肠粘连带及骶岬、腹膜折返等固有解剖标志可逐步游离进入左侧Toldt's间隙、骶前间隙、Denonvillier's筋膜间隙及直肠侧间隙,实现直肠癌的规范化TME.结论 腹腔镜直肠癌TME具有可行性及安全性,遵循"无瘤触碰、肿块切除、系膜完整切除、合理清扫淋巴范围"基本原则下,肿瘤学结果可达到2010NCCN直肠癌根治标准.腹腔镜具有术野放大效应,利于直视下锐性游离依次进入左侧Toldt's间隙、骶前间隙、Denonvillier's筋膜间隙及直肠侧间隙所组成的直肠外科平面实施规范化TME.  相似文献   
37.
目的 探讨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的手术治疗效果。方法 用病灶彻底刮除、自体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动力髋螺钉(DHS)/股骨近端髓内钉(PFN)内固定治疗13例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对治疗方式及术后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 结果 所有患者术后早期不负重活动,平均3个月骨折愈合,随访18~48个月,症状缓解, X线片显示骨皮质增厚,病损植骨区内有结实的骨化;仅4例有部分骨吸收,无临床复发。结论 彻底刮除病灶、带皮质的自体和同种异体骨植骨加DHS/PFN内固定是治疗成人股骨近端纤维结构不良可靠的方法,疗效满意。  相似文献   
38.
腹腔镜肖癌根治性手术近年来逐渐成为肖肠外科的新热点和新趋势.相比于传统剖腹术,腹腔镜的优势在于视野放大、多角度、高亮度和高清晰度,新角度的术野需要新角度的解剖学阐释.腹腔镜的劣势在于丧失了宝贵的手的触觉.弥补这一劣势最好的方法无疑足更加详尽和针对性的局部解剖学知识.  相似文献   
39.
经导管动脉栓塞治疗消化道动脉性出血   总被引:8,自引:0,他引:8  
张福明  李国新 《急诊医学》1998,7(5):296-297
评价经导管动栓塞治疗脉性消化道大出血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32例经保守治疗未能止血而不能耐受急诊手术的AHDT患者接受了TAE治疗。  相似文献   
40.
目的荟萃分析胃结肠静脉干的组成形式、出现概率及其属支构成比例,强调其在临床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癌D3根治术中的意义。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CBMdisc)、维普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VIP)、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WF)、PubMed和EMbase,辅以手工检索,收集统计描述胃结肠干及肠系膜上静脉解剖学研究的文献,按照纳入标准由两名研究者独立筛选试验并提取资料,按新的分类方法统计胃结肠静脉干的组成形式。结果胃结肠静脉干的总出现率为89.1%。胃结肠干、胃胰干、胃胰结肠干的出现率分别为24.8%、16.8%和52.6%。胃结肠干的主要组成形式是右结肠静脉和胃网膜右静脉两支合干。在胃胰干的胰十二指肠前静脉属支中,胰十二指肠上前静脉比胰十二指肠下前静脉更常见。胃胰结肠干的出现率最高,其属支构成复杂,以右结肠静脉、胃网膜右静脉和胰十二指肠前静脉三支合干的构成形式为主。胃结肠静脉干平均外径为5.0(2~10)mm,平均长度为14.0(2~47)mm。结论绝大多数人体中存在胃结肠静脉干,按照器官来源和临床应用将其分为三类,胃胰结肠干是最常见的一类。牢固掌握胃结肠静脉干的解剖学分布对临床手术尤其是腹腔镜扩大右半结肠切除术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