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482篇
  免费   106篇
  国内免费   5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10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46篇
口腔科学   10篇
临床医学   181篇
内科学   12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65篇
特种医学   56篇
外科学   75篇
综合类   373篇
预防医学   161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272篇
  1篇
中国医学   104篇
肿瘤学   149篇
  2024年   6篇
  2023年   24篇
  2022年   14篇
  2021年   16篇
  2020年   21篇
  2019年   31篇
  2018年   27篇
  2017年   17篇
  2016年   16篇
  2015年   40篇
  2014年   64篇
  2013年   75篇
  2012年   113篇
  2011年   123篇
  2010年   101篇
  2009年   127篇
  2008年   84篇
  2007年   87篇
  2006年   69篇
  2005年   88篇
  2004年   91篇
  2003年   63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42篇
  2000年   48篇
  1999年   31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31篇
  1996年   23篇
  1995年   20篇
  1994年   34篇
  1993年   16篇
  1992年   8篇
  1991年   7篇
  1990年   6篇
  1989年   8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5年   1篇
  196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63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28 毫秒
61.
目的:分析非卒中型烟雾病(MMD)患者脑血流动力学改变特点。方法对12例颅脑 CT 平扫未发现病变,经 DSA 证实的 MMD 患者(病例组)和10例正常成人(对照组)行多排螺旋 CT 灌注成像(CTPI),计算出2组样本相对应脑解剖部位血流动力学参数,对比分析所得数值的统计学意义。结果病例组不同部位脑组织各血流灌注参数差异均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0.000);对照组不同部位脑组织各血流灌注参数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0.05)。病例组额叶、颞叶、顶叶及基底节区脑血容量(rCBV)明显高于对照组(P <0.01);病例组额叶脑血流量(rCBF)低于对照组(P <0.05);病例组额叶、颞叶、顶叶对比剂平均通过时间(MTT)及额叶对比剂峰值时间(TTP)较对照组延长(P <0.05)。结论CTPI 可以定量地反映脑组织的血流动力学改变,对评价尚未出现脑组织形态学变化的 MMD 患者脑循环障碍具有重要价值。  相似文献   
62.
背景:内镜下乙酸染色结合普通窄带成像(NBI)内镜能提高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率。目的:评价乙酸染色结合NBI在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诊断中的价值。方法:2011年11月-2013年7月接受结肠镜检查的180例患者共检出236个怀疑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病灶,分别用乙酸染色结合NBI(联合组)、单一NBI、靛胭脂染色的方法观察病灶腺管形态、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分析不同方法诊断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价值。结果:联合组腺管形态的内镜图像清晰度明显优于NBI组和靛胭脂组(χ2=15.113,P=0.000;χ2=6.128,P=0.013),微血管形态的内镜图像清晰度亦优于NBI组(χ2=7.384,P=0.007)。联合组、NBI组、靛胭脂组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总符合率分别为91.9%、89.0%、86.9%。联合组腺管形态的诊断率明显优于NBI组(χ2=4.490,P=0.034),而微血管形态无明显差异。联合组Ⅲ、Ⅳ、Ⅴ型腺管形态、Ⅱ、Ⅲ型微血管形态、黏膜白化时间30 s对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诊断敏感性分别为94.0%、92.8%、92.2%,特异性分别为87.4%、88.1%、88.0%,准确率分别为91.5%、91.1%、90.7%。联合组ⅤN型或高度不规则ⅤI型腺管形态、ⅢB型微血管形态和黏膜白化时间0~5 s预测浸润性癌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均较好。结论:乙酸染色结合NBI能清晰显示早期结直肠癌和癌前病变的腺管和微血管形态,与病理结果具有较好的一致性,有助于病变性质和浸润深度的诊断。  相似文献   
63.
64.
目的 随访年龄80岁及以上患者择期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术后的长期临床事件,比较部分血运重建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的长期预后.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5年1月1日至2008年12月31日在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心内科择期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患者108例,年龄80~88岁,按是否完全血运重建分为完全血运重建组(47例)和部分血运重建组(61例),随访其长期主要心血管事件.结果 部分血运重建组与完全血运重建组患者年龄、性别、高血压、糖尿病、高脂血症、不稳定心绞痛、吸烟史、慢性肾功能不全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两组造影结果冠状动脉病变部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部分血运重建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单支、2支、3支及以上病变分别为15例(24.6%)与8例(17.0%)、18例(29.5%)与15例(31.9%)、28例(45.9%)与24例(51.1%),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值分别为0.91、0.07、0.28,均P>0.05).随访时间部分血运重建组和完全血运重建组分别为(1235±508) d 和(1216±560)d(t=0.24,P>0.05);随访结果全因死亡分别为10例(16.4%)与8例(17.0%)、心血管死亡8例(13.1%)与7例(14.9%)、心绞痛住院12例(19.7%)与9例(19.1%)、高血压住院7例(11.5%)与5例(10.6%)、心律失常住院5例(8.2%)与4例(8.5%)、心力衰竭住院4例(6.6%)与3例(6.4%)、心血管原因住院33例(54.1%)与25例(53.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年龄80岁及以上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部分血运重建与完全血运重建的长期预后相似.  相似文献   
65.
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减压术治疗枕大神经痛的临床疗效。方法共选择临床诊断明确的枕大神经痛患者62例,于局部麻醉下施行枕大神经减压术,术后随访6~12个月。结果治愈54例、有效5例、无效2例、失访1例。结论周围神经减压术是治疗枕大神经痛安全、有效的方法。  相似文献   
66.
目的探讨急诊外科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凝血功能及炎性因子的变化。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本院急诊外科诊治的96例创伤性颅脑损伤患者,根据格拉斯哥昏迷评分标准(GCS)分为轻型组、中型组和重型组,另选取30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组,比较各组凝血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患者伤后1个月按照格拉斯哥预后评分标准(GOS)评价预后,比较预后良好组与预后不良组的凝血功能指标及炎性因子水平。结果各组患者的TT、PT、APTT、D-D、FDP均高于对照组;中型组、重型组的各指标均高于轻型组;重型组各指标又高于中型组;各组患者的IL-6、IL-8、TNF-α均高于对照组;中型组、重型组的各指标高于轻型组;重型组的各指标高于中型组;预后不良组的TT、PT、APTT、D-D、FDP、IL-6、IL-8、TNF-α均高于预后良好组,上述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及炎性因子IL-6、IL-8、TNF-α水平对评估创伤性颅脑损伤病情及预后均有临床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67.
老年弥漫大B细胞淋巴瘤(DLBCL)患者较年轻患者预后差,这与该人群未能接受标准治疗,以及疾病本身的不良生物学特征相关。尽管R-CHOP方案(利妥昔单抗、环磷酰胺、多柔比星、长春新碱和泼尼松)是治疗老年DLBCL的一线标准,但还需结合患者的年龄、治疗耐受性、分子生物学特征、危险分层等因素综合考虑。目前老年DLBCL患者中的一线改良方案多以R-CHOP方案为基础,不断尝试添加新药单药或联合化疗,以提高该人群治疗的安全性和有效率。  相似文献   
68.
背景与目的 结直肠癌(CRC)是全球第三大最常诊断的恶性肿瘤和第二大癌症死亡原因。最新指南推荐所有的CRC患者需要进行微卫星不稳定(MSI)的检测。MSI患者往往具有错配修复蛋白缺失(dMMR)。MSI/dMMR状态已被用作生物标志物预测对免疫治疗的有利反应和预后。然而MSI特征基因及其与肿瘤浸润的免疫细胞的关系未进行阐述。因此本研究通过使用机器学习的方式发掘CRC中新型的MSI特征基因,并且验证其的诊断价值及其与免疫细胞浸润的关系。方法 按照纳入排除标准,将GEO数据库中GSE39582数据集作为训练集,将TCGA数据库中COAD数据集作为外部验证集。使用机器学习的方法(LASSO回归、SVM-RFE算法),在GSE39582结直肠癌数据集中筛选MSI特征基因,并在TCGA结直肠癌数据中进行验证。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和曲线下面积(AUC)评价基因对MSI的诊断效能。CIBERSORT算法评估肿瘤样本浸润的免疫细胞成分,Spearman相关性分析验证MSI特征基因和免疫细胞的关系。结果 训练集共纳入536例CRC患者,其中高频MSI(MSI-H)77例(14.37%)。在验证集中,共计389例CRC患者,其中MSI-H 67例(17.22%)。基线资料分析显示,MSI-H/dMMR CRC的TNM分期存活率优于低频MSI(MSI-L)或微卫星稳定(MSS)/错配蛋白完整(pMMR)CRC(P<0.05)。在GSE39582数据集中,LASSO回归筛选MSI特征基因21个,SVM-RFE算法筛选基因6个,结合两种算法确定MSI特征基因为EIF5ACXCL13HNRNPLHOXC6RPL22L1Y16709。在TCGA数据库中进一步验证MSI特征基因的诊断效能,研究发现EIF5A的诊断效能最高。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EIF5A的AUC值分别为0.922和0.805。同时,Spearman相关性分析发现,EIF5A主要与CD8+T细胞,活化的树突状细胞,辅助性T细胞,M1型巨噬细胞,γδT细胞,中性粒细胞成正相关;与CD4+记忆性T细胞,M2型巨噬细胞,静止树突状细胞,嗜酸性粒细胞,调节性T细胞呈负相关。结论 CRC的新型MSI特征基因分析结果表明,EIF5A对CRC MSI的诊断具有较好的诊断作用和临床价值,同时提示EIF5A与免疫细胞及免疫微环境相关。因此,EIF5A可能成为免疫检查点治疗的新型标志物。  相似文献   
69.
70.
目的:探讨使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查联合显微镜检查在尿液检查中的价值。方法600例临床患者晨尿标本,分别使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检查,将两种分析方法尿液中红细胞、白细胞和管型的阳性率进行对比。结果使用显微镜检查的红细胞阳性率为16.33%,白细胞阳性率为13.33%,管型的阳性率为2.17%,使用尿沉渣分析仪检查红细胞阳性率为19.00%,白细胞阳性率为18.17%,管型的阳性率为4.00%,都显著高于显微镜检查结果,且三组数据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尿液分析中,只有将尿沉渣分析仪检查和显微镜检查联合起来进行综合判断,才能提高尿液分析报告的准确性,为临床诊断提供依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