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91篇
  免费   6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4篇
综合类   20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40篇
中国医学   2篇
肿瘤学   1篇
  2021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1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4篇
  2009年   23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6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2篇
  2004年   1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1篇
  1994年   1篇
  199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因为气头上的的一巴掌,结发妻子带着对丈夫和她的初恋情人的哀怨,拥抱了死神。丈夫却用33年时间求证那无谓的清白。如今,他老了,初恋情人悄悄靠近他,拆去他思想上的篱笆……  相似文献   
52.
一个患多发性脑脓肿的女孩,在经过7年的苦熬行将走入另一个世界时,她的双亲做当了惊世骇俗的崇高选择——  相似文献   
53.
目的通过考察盐酸度洛西汀对P糖蛋白底物——他林洛尔药物动力学的影响,探讨盐酸度洛西汀对P-糖蛋白的作用。方法采用随机开放,两周期自身前后对照试验设计,12名健康受试者第1周期单剂量口服他林洛尔1片(50 mg),第2周期受试者服用度洛西汀(30 mg.次-1,2次.d-1),连续服用6 d,于第7日晨加服他林洛尔1片(50 mg)。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串联质谱检测血样药物浓度,计算并比较药物动力学参数。结果受试者多剂量服用盐酸度洛西汀后,他林洛尔的AUC0-60和Cmax由单用时的1 348.54、91.90 ng.mL-1分别增加至1 498.30和125.21 ng.mL-1。AUC和Cmax分别增加了11%和36%。等效性分析显示2周期AUC和Cmax比值的90%置信区间分别为77%~106%和68%~112%,均落于等效范围之外。他林洛尔的其他药动学参数tmax,t1/2,CL/F,V/F在2周期间并无显著性差异。结论盐酸度洛西汀增加了他林洛尔的生物利用度,可能的原因是盐酸度洛西汀抑制了肠道P-糖蛋白的功能,增加了其吸收程度。  相似文献   
54.
目的:制备藻酸双酯钠氯化钠注射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滴定法测定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含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考察其稳定性,血管刺激性试验、溶血性试验以及过敏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藻酸双酯钠和氯化钠的平均回收率分别为99.73%、100.93%,RSD分别为0.34%、0.17%。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留样试验12个月,其性状、pH值、溶液颜色、不溶性微粒、无菌、热原、主药含量等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5.
蔡青  李健和  曹俊华 《中国当代医药》2010,17(18):123-124,127
目的:根据临床需要配制小儿复方甘草合剂,并进行质量控制。方法: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小儿复方甘草合剂中愈创木酚甘油醚的含量。结果:建立的分析方法不受辅料干扰。愈创木酚甘油醚的线性范围为10~60μg/ml,回归方程为:A=0.0125C-7.667×10-3,r=0.9999,平均回收率为98.35%,RSD为1.12%(n=9)。结论:小儿复方甘草合剂制备工艺简单,质量控制方法可行。  相似文献   
56.
子宫肌瘤的发病机制与药物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子宫肌瘤是女性生殖系统常见的良性肿瘤,发病率较高。机制研究证明子宫肌瘤是雌激素依赖性肿瘤,其发病与激素水平、相关生长因子、蛋白表达等因素有关。药物治疗包括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雄激素类、米非司酮、丹那唑、三苯氧胺等激素调节类药物和中药进行辨证施治。  相似文献   
57.
目的研究氨酚待因片(Ⅱ)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的人体生物等效性。方法采用双周期交叉试验设计,20名健康男性受试者随机交叉单剂量口服氨酚待因片(Ⅱ)试验和参比制剂2片(每片含对乙酰氨基酚300mg,磷酸可待因15mg),以LC—MS/MS法测定人血浆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的血药浓度,通过DAS Ver2.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评价两制剂的生物等效性。结果参比制剂和试验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9390.7±1952.3)和(9585.9±2116.8)m·L^-1;tmax分别为(0.94±0.41)和(0.96±0.37)h;t1/2分别为(2.84±0.65)和(2.90±0.60)h;AUC0→t分别为(37662.3±10113.1)和(39906.8±11177.6)μg·h·L^-1,AUC0→∞分别为(40289.5±11802.7)和(42977.4±13313.5)μg·h·L^-1;可待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ρmax分别为(89.1±35.3)和(83.3±30.6)μg·L^-1;tmax分别为(0.91±0.33)和(1.04±0.53)h;t1/2分别为(2.88±0.55)和(2.69±0.50)h;AUC0→1分别为(319.7±75.9)和(332.6±82.0)μg·h·L^-1,AUC0→∞分别为(340.9±82.1)和(352.2±88.5)μg·h·L^-1;以AUC0→1计算试验制剂中对乙酰氨基酚和可待因对参比制剂的相对生物利用度(F)分别为(106.5±13.1)%和(105.6±20.6)%.结论经方差分析及双单侧t检验结果显示,试验制剂和参比制剂具有生物等效性。  相似文献   
58.
目的制备聚乙烯醇滴眼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及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并进行性状、鉴别、检查等质量研究,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聚乙烯醇的含量,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留样试验考察其稳定性,局部刺激性试验评价其用药的安全性。结果聚乙烯醇检测浓度在12.0~28.0μg·mL^-1与吸光度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平均回收率为99.4%,RSD为0.85%。恒温加速试验6个月和长期留样试验12个月,其性状、pH值、溶液颜色、可见异物、黏度、渗透压摩尔浓度、微生物限度、含量等均未见明显改变。结论该制剂处方合理,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用药安全。  相似文献   
59.
目的:考察右倍他米松磷酸钠注射液的制剂稳定性和配伍稳定性。方法:通过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长期试验和溶液配伍稳定性试验对其稳定性进行研究。结果:影响因素试验、加速试验和长期试验条件下分别放置10d、6个月和12个月,产品较为稳定。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在考察的8h内稳定。结论:该制剂稳定性良好,可与0.9%氯化钠注射液、5%葡萄糖注射液或10%葡萄糖注射液配伍使用。  相似文献   
60.
甘草酸二铵注射液的研制   总被引:4,自引:4,他引:0  
目的:制备甘草酸二铵注射液,建立其质量控制方法,并考察其稳定性和安全性。方法:优化处方组成与制备工艺,采用紫外分光光度法测定甘草酸二铵的含量,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测定有关物质,进行常规注射剂检查。结果:甘草酸二铵检测浓度在24.96~58.24μg.mL-1线性关系良好(r=0.999 9),其平均回收率为99.1%,RSD 0.34%。加速试验6月和长期留样试验12月,稳定性良好。结论:制备工艺简便可行,质量可控,稳定性良好。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