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81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26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6篇
基础医学   30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08篇
内科学   27篇
皮肤病学   2篇
神经病学   11篇
特种医学   36篇
外科学   130篇
综合类   154篇
预防医学   64篇
眼科学   3篇
药学   58篇
中国医学   39篇
肿瘤学   54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5篇
  2022年   9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20篇
  2019年   8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7篇
  2016年   11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27篇
  2013年   36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38篇
  2010年   37篇
  2009年   37篇
  2008年   31篇
  2007年   36篇
  2006年   50篇
  2005年   37篇
  2004年   4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3篇
  2001年   23篇
  2000年   22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18篇
  1997年   13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10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2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4篇
  1987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197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3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91.
设计合成了一系列具有不同化学组成的双亲性无规光敏共聚物,聚(7-对乙烯基苄氧基-4-甲基香豆素-r-丙烯酸)(P(VM-r-AA)),通过选择性溶剂法自组装获得纳米胶束,并将纳米胶束用作大分子颗粒乳化剂,研究其在甲苯-水界面的稳定性能。研究表明:聚合物疏水基元含量的增加使自组装胶束结构由溶胀的微凝胶状向刚性颗粒状转变;同时,胶束初始乳化效率增加,但油水界面吸附稳定性显著下降。此外,通过对疏水基元PVM的摩尔分数为12%的胶束进行辐照交联,并研究其在不同pH下的乳化性能,结果表明:胶束表面溶胀的双亲性链段对其乳化性能产生了重要的影响。未交联的胶束保持着良好的乳化性能;而交联的胶束形变能力变差、刚性增强,在碱性条件下,彻底失去乳化能力。  相似文献   
92.
目的 观察骨棘球蚴病在放射治疗后棘球蚴囊的病理改变,探讨放射治疗骨棘球蚴病的临床效果.方法 从自然感染细粒棘球蚴的羊肝脏中无菌取出子囊,剪碎、去除囊皮,用0.9%无菌生理盐水冲洗、沉淀,反复3次,HE染色计数,制成含头节为12×106个/L的混悬液20ml.健康子午沙鼠(简称沙鼠)140只,雌雄各半,鼠龄2~3个月,体质量(38±6)g.将含棘球蚴头节悬液按每只0.2 ml注入沙鼠后腿胫骨骨膜下,12个月后拍摄X光片.根据接种部位骨骼破坏情况,以沙鼠后腿胫骨有明确锯齿状骨质破坏为纳入标准,选取沙鼠骨细粒棘球蚴病动物模型72只,雌雄各半.将72只沙鼠按体质量随机分成4组:对照组、40贝可勒尔放射(Gy)组、50 Gy组、60Gy组,每组18只,雌雄各半.采用分次放疗法,分5次进行,每次放疗间隔2d,照射剂量率为300 cGy/min.放疗后处死各组沙鼠,无菌条件下取出放疗区骨内细粒棘球蚴囊,用于光镜和电镜下观察.抽取囊内囊液,将囊液用0.9%的无菌生理盐水反复冲洗、沉淀,取最后沉渣,HE染色,光镜下观察头节形态及活动情况.结果 对照组囊液中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活动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尚正常,活动较对照组差,但未被红染;5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形态异常、变形萎缩、红染;60 Gy组细粒棘球蚴头节红染、变形,且有碎裂迹象,周围有不明颗粒包绕.光镜下,对照组照射区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生发层育囊及原头节组织学结构基本正常;4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变性为主,结构失常,角质层广泛水肿,生发层变薄,育囊少见;50 Gy组角质层广泛断裂,且生发层部分出现水肿,屈曲皱褶明显,细胞减少,少见育囊及头节;60Gy组以细粒棘球蚴囊坏死为主,角质层广泛断裂,角质层与生发层分离,生发层萎缩、紊乱,未见育囊及头节.电镜下,对照组细粒棘球蚴囊角质层结构清晰,微绒毛排列整齐,生发层细胞及细胞器结构、形态正常;4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生发层内可见大量炎性细胞浸润,微绒毛内微丝及内容物减少;50 Gy组细粒棘球蚴囊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模糊不清,内质网、线粒体扩张,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呈环状排列;60Gy组微绒毛基本消失,核膜界限不清破裂,部分核仁碎裂、边集,内质网广泛扩张,线粒体固缩及明显空泡变,淋巴细胞核染色质结块边集,溶酶体及巨噬细胞出现.结论 放射治疗可破坏骨棘球蚴囊的形态与结构,放射活度在50 Gy时对棘球蚴具有致死作用,放射方法治疗骨棘球蚴病具有良好的临床效果.  相似文献   
93.
目的探讨血小板平均体积(MPV)和血小板体积分布宽度(PDW)在M3、M5疾病诊疗中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日本celltacF血细胞分析仪分别对40例M3、40例M5病人治疗前、治疗缓解后的MPV和PDW进行测定.以120例健康人群的MPV和PDW的结果作正常对照组.结果对照组MPV8.33±0.9;PDW17.2±0.8.M3、M5治疗前MPV分别是9.3±3.28,9.2±2.50,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缓解后分别是8.7±1.31,8.8±1.05,与对照组无统计学意义.而M3、M5治疗前PDW分别是21.8±7.36,20.9±6.13,与对照组有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缓解后分别是18.7±2.17,18.3±1.74,亦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1.MPV和PDW在M3、M 5治疗前和治疗缓解后有显著性改善;2.MPV和PDW是监测M3、M5疗效及预后判断的良好指标,且MPV的敏感性优于PDW.  相似文献   
94.
超细颗粒的制备及其在生物医药领域中的应用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超细颗粒是一种极有希望的新型材料 [1],其粒径通常在100nm以内 ,超细颗粒的制备有物理和化学两种方法。在化学制备中 ,表面活性剂的加入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即主要在于生成了分子有序组合体 ,并以它的大小来限制生成粒子的大小。在分子有序组合体中 ,胶束、微乳液特别是以后者为介质用于超细颗粒的合成 ,近年来在国内、外引起了人们的关注[2]。用微乳液反应法制备出的超细颗粒粒径小且均匀 ,这种方法的制备装置简单 ,操作容易 ,并有可能人为地控制合成颗粒的大小 ,当小粒子尺寸达纳米级 (1nm~100nm)时 ,其本身具有量子…  相似文献   
95.
血瘤散抑制肿瘤血管生成的实验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 观察中药复方血瘤散对血管生成的抑制作用。方法 中药复方血瘤散煎制成汤剂,灌至胃大鼠,数次灌胃后取血清。Hanks液稀释血清后作测试物,观察对鸡胚尿囊膜血管生成的影响;制备含药血清培养基,观察含药血清培养基对人脐静脉血管内皮细胞增殖、凋亡、迁移的影响。结果 复方血瘤散对鸡胚绒毛尿囊膜血管生成及血管内皮细胞的迁移有一定抑制作用,但对血管内皮细胞的形态、增殖、凋亡没有明显影响。结论 血瘤散有一定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相似文献   
96.
血管形成与凋亡的关系及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1,他引:3  
血管形成在个体发育、创伤愈合以及肿瘤生长等病理过程中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血管形成是一个由多种细胞因子和多种细胞成分参与的、动态的、协调的复杂过程,但其起始的中心环节是血管内皮细胞(EC)的增殖、迁移、分化及管腔形成.内皮细胞凋亡即内皮细胞的程序性死亡,抑制内皮细胞凋亡可促进血管形成,相反诱导内皮细胞凋亡则抑制血管新生导致血管退化.多种促进血管形成的生长因子不但能促进内皮细胞增殖、迁移和粘附,而且能抑制内皮细胞的凋亡.本文主要回顾血管形成与内皮细胞凋亡的关系,以及与之相关的生长因子和抑制因子的作用机制.对调节内皮细胞生存和凋亡的分子机制的理解,将有助于开发新的治疗组织缺血的方法。  相似文献   
97.
新疆少数民族1000例屈光不正统计分析新疆伊犁哈萨克自治州友谊医院眼科刘金华,腊敏我国人的屈光情况,国内已有不少论述,为了进一步了解新疆少数民族的屈光情况,现将我科1990-1992年门诊屈光检查的1000例少数民族屈光不正病例,作了统计分析如下。检...  相似文献   
98.
目的制备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人表皮生长因子(EGF)可降解缓释微球,考察其生物活性的保存情况,以及它们对血管内皮细胞的作用.方法采用改良的乳化冷凝法交联制备VEGF、bFGF、EGF的明胶缓释微球,将它们加入血管内皮细胞的培养液中,用细胞计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反应比色法(MTT法)测定细胞增殖情况.结果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平均粒径(11.32±3.64)μm;培养1天后各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差异均无显著性;5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细胞计数、吸光度(A)值明显高于其它组;7天后,VEGF20ng缓释微球组值仍高于其它组,但差异无显著性.结论VEGF、bFGF、EGF的缓释微球制备工艺简便,成球性好;能较长时间地持续释放活性VEGF,bFGF、EGF,可促进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其中VEGF效果最显著.  相似文献   
99.
机械应力刺激对培养的人成纤维细胞分泌生长因子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单次持续40%幅度的牵拉作用于人皮肤戍纤维细胞后bFGF、TGFD。的表达,初步探讨机械应力作用下细胞增殖的机理。方法:体外培养人正常皮肤成纤维细胞,将细胞转移至牵拉细胞培养模型中的弹性膜上,待细胞贴壁生长至75%~80%融合时,实施40%单次持续牵拉,用WESTERN—BLOT对非牵拉组与牵拉组24h、36h、48h、72h的细胞bFGF、TGFβ1进行检测。结果:牵拉各组及对照组均呈阳性表达,但牵拉48h后两者的表达较未牵拉时明显增加。结论:单次40%持续的牵挂方式可以促进bFGF、TGFβ1表达,可能是导致细胞的增殖。  相似文献   
100.
患者,男,55岁。因反复头晕、头痛、耳鸣5天而入院。查体:体温36.4℃,血压24/17kPa,双肺呼吸音正常,心率88次/分,律齐,A2>P2,未闻及杂音,腹平软,双下肢无浮肿,初诊为高血压病。入院后给予口服卡托普利、硝苯吡啶治疗,患者病情好转,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