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0篇
  免费   14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5篇
基础医学   24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42篇
特种医学   28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54篇
预防医学   21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21篇
肿瘤学   20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10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7年   8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12篇
  2012年   13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10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13篇
  2007年   17篇
  2006年   16篇
  2005年   9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10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16篇
  2000年   8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5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1篇
  1991年   1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3篇
  1979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31.
输尿管癌是一种较为少见的恶性肿瘤。约占泌尿系恶性肿瘤的1%。1841年法国病理学家Rayer首先对此病有记述。1902年Albarran实现了第1例原发性输尿管癌的术前诊断。国内1951年陈家骗等报告第1例以来已有一百多例报告。近年来发病有逐渐增多趋势。1988年至1992年我院X线诊断4例并手术及病理证实。现报告如下,并结合文献复习就临床及X线表现作初步讨论。  相似文献   
32.
1转化医学的概念和国内外现状《新英格兰医学杂志》(New England Journal of Medicine)于1968年刊出的一篇文章提出的"bench-beside interface"研究模式是现代转化医学的雏形[1]。1992年《科学》(Science)杂志首次提出"从实验室到临床(bench to bedside,B2B)"的概念[2]。1996年在《柳叶刀》(Lancet)杂志上,第一次出现了"转化医学(Translational medicine)"这个新名词[3]。2003年时任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NIH)院长  相似文献   
33.
现从精神疾病学教师的角度出发,结合教育学与医学知识理性分析目前高职生在大学生群体中较易出现精神健康异常的原因,并有针对性地提出改善和促进高职生精神健康的对策。  相似文献   
34.
干细胞治疗是移植医学的新希望。间充质干细胞(MSCs)由于其具有跨胚层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特性,已被用于免疫系统相关疾病治疗。MSCs具有向炎症损伤部位趋化的特性,通过释放各种细胞因子,影响局部免疫环境来调节固有免疫和适应性免疫。自然杀伤细胞(nature killer cell,NK细胞)是天然免疫系统的重要环节,与其他免疫细胞相辅相成,在多种疾病中发挥着作用。MSCs与NK细胞会相互影响、相互作用并促进MSCs治疗,本文对NK与MSCs细胞相互作用的机制以及NK细胞对MSCs治疗影响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5.
目的 以人sIL-6R为靶分子,利用噬菌体随机15肽库筛选其亲和短肽,结合计算机模拟分析,获得具有抑制IL-6/IL-6R结合作用的短肽序列,作为IL-6拮抗剂。方法 通过亲和筛选,获得一组sIL-6R特异亲和序列。测定序列,结合计算机模拟,选取具有潜在拮抗功能的2条肽(命名为pTl、pT2)。合成短肽,进行ELISA竞争抑制实验和细胞增殖抑制实验。结果 pTl、pT2均可抑制IL-6,sIL-6R的结合。pTl、pT2可抑制XG-7细胞的增殖,并且这种抑制作用随着合成肽浓度的增高而增强,pTl、pT2不影响。7TD1细胞的增殖。结论 利用亲和筛选并结合计算机模拟从随机15肽库中获得可抑制IL-6/sIL-6R结合的短肽,并可抑制IL-6依赖细胞XG-7的增殖。  相似文献   
36.
最近,程序性死亡之受体1及其配体(PD1/PD-L1)抗体在不同类型肿瘤的临床治疗中取得了较好效果,使部分患者的病情得到了长期控制.然而,多数患者并未从治疗中获益.本文将综述影响PD1/PD-L1阻断治疗的关键因素,评价疗效预测标志物的可靠性,并分析基于PD1/PD-L1阻断治疗的不同联合治疗方案.  相似文献   
37.
2017年11月3日—4日,第二届全国传染病高峰论坛——肝病和艾滋病临床免疫与细胞治疗会议在北京召开.来自感染病、免疫、创伤修复、肿瘤、生物治疗等多个领域的专家学者共聚一堂,大会围绕以下几个主题进行了学术交流和讨论:①细胞治疗政策管理法规;②艾滋病的免疫治疗;③病毒性肝炎治愈;④疑难危重肝病细胞治疗临床研究.  相似文献   
38.
肿瘤免疫治疗(包括免疫细胞治疗和免疫分子治疗)被认为是继手术、放疗和化疗后一种新的肿瘤治疗模式,是当前国际上治疗肿瘤等疾病基础和临床研究的热点.免疫治疗由于对一些肿瘤的疗效明显,于2013年被Science杂志评为年度十大科技突破之首.如CD19特异性CAR-T细胞治疗急、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和晚期B细胞淋巴瘤疗效明显,部分患者病情得到长期缓解;在治疗实体瘤方面的研究也越来越多受到关注.肿瘤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疗法,如抗PD-1 \PD-L1、CTLA-4抗体等,通过增强T细胞抗肿瘤免疫功能达到治疗肿瘤的目的,初步临床试验取得了令人鼓舞的疗效,目前美国FDA已批准应用于黑素瘤、非小细胞肺癌等恶性肿瘤的治疗.  相似文献   
39.
近年来,随着对干细胞和再生医学领域研究的深入,基于干细胞的组织损伤修复以及免疫调节等生物学功能,干细胞在终末期肝病的治疗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目前,临床上开展的不同来源干细胞治疗终末期肝病临床研究取得了重大进展,在终末期肝病治疗方面展现出良好的效果,其中常用的干细胞是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和骨髓干细胞(bone marrow stem cells,BMSCs).本文就MSCs和BMSCs在治疗终末期肝病的临床研究中的相关机制、研究进展和存在问题进行简述,以期进一步推进干细胞在重症肝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40.
目的 调查中国汉族人群中人类免疫缺陷病毒 1(HIV 1)感染相关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突变频率和多态性的特点。方法 以 12 5 1例汉族人群为研究对象 ,应用PCR、PCR/RFLP(聚合酶链反应 /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 )和DNA直接测序等方法进行检测 ,并用统计学方法进行分析。结果 发现中国汉族人群中存在CCR5△ 32等位基因突变 (均为杂合子基因型 ) ,突变频率为 0 .0 0 119,和西欧及美国白人相比 ,中国人群中CCR5△ 32基因突变频率极低 ,而CCR2 6 4I和SDF1 3’A基因突变频率相对较高 ,分别为 0 .2 0 0 2 3和 0 .2 872 3。结论 中国汉族人群的CCR5△ 32、CCR2 6 4I和SDF1 3’A等位基因的突变和多态性特点 ,具有一定的代表性。由于CCR5△ 32突变率低 ,中国汉族人群对性接触传播的HIV 1病毒 (R5 )株可能有较大的遗传易感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