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相似文献
 共查询到20条相似文献,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干细胞已成为当今再生医学和组织工程医学的研究热点.尤其是间充质干细胞( MSCs)因其来源于成体组织,具有多向分化潜能及免疫逃逸等特性,成为细胞移植治疗的理想种子细胞.综述了间充质干细胞的生物学特性及其在肝脏疾病治疗中的应用.  相似文献   

2.
树突状细胞(DCs)作为体内最强大的抗原提呈细胞,是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始动者,在较多疾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作用.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由于其强大的自我修复、抑制炎症以及免疫调节作用已成为研究的热点.大量的研究表明MSCs能通过影响DCs的成熟及功能,达到缓解疾病的目的.通过对MSCs调节DCs功能调节的深入研究有望取得疾病治疗的新进展.  相似文献   

3.
刘涵瀚 《微循环学杂志》2012,22(3):58-60,63
<正>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种具有多向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它不仅具有自我更新和体外扩增能力,还能在体内外有效抑制细胞和体液免疫应答,诱导免疫耐受。因此,MSCs已成为临床治疗免疫相关性疾病的极具前景的方法之一。本文主要针对MSCs的生物学特性、免疫调节功能以及在免疫治疗中的  相似文献   

4.
肝脏疾病的发生发展与免疫反应密切相关。自然杀伤(NK)细胞是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淋巴细胞,在肝脏内的含量十分丰富。人类肝脏NK细胞与外周循环NK细胞的表型和功能差异较大,含有组织驻留特性的NK细胞亚群。NK细胞在抵御病毒感染与肿瘤免疫监视中发挥重要作用。近来研究表明,慢性肝脏疾病中NK细胞表型发生改变,且功能紊乱,不能有效控制病毒感染和肿瘤发展。本文总结了人类肝脏NK细胞的特性和亚群组成,探讨其与固有淋巴细胞(ILC)之间的联系,以及与肝脏疾病的关系,为肝脏疾病的治疗展现新思路。  相似文献   

5.
自然杀伤(NK)细胞作为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在寄生虫感染免疫中的作用备受关注。我们主要总结了寄生虫感染后NK细胞数目稳态的变化、 NK细胞与其他实质细胞或免疫细胞之间的相互作用及细胞能动性改变、 NK细胞活化性和抑制性信号与细胞内部效应通路改变、细胞激活后细胞毒性功能改变、对其他免疫细胞功能和后续适应性免疫应答类型的影响等,关注NK细胞与寄生虫感染结局之间的关系以及其对相关疫苗效价的影响,以便全面地了解NK细胞参与抗寄生虫感染的机制及其意义,为以NK细胞为靶点的寄生虫防治提供理论依据。  相似文献   

6.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具有自我更新、多向分化和免疫调节能力的多能干细胞。越来越多的研究证明了MSCs在免疫紊乱相关疾病治疗中的有益作用。然而体内获取或体外培养的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都存在异质性,MSCs的免疫调节能力也会受到微环境的调控。本综述概述MSCs的免疫抑制能力和免疫支持能力的机制,介绍最近关于MSCs免疫调节机制的研究及其免疫调节能力可塑性假说,并讨论在细胞生产阶段增强MSCs免疫调节能力的策略,以期为MSCs临床转化研究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7.
异基因造血干细胞移植(allogeneic 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 allo-HSCT)是治疗血液系统恶性肿瘤有效且唯一的治愈方法,移植成功与否主要取决于移植后受者造血系统和免疫系统的恢复程度。HSCT后免疫系统的恢复,也被称为免疫重建,其中NK细胞的免疫重建最为重要,它在个体的早期防御和allo-HSCT的成败中发挥重要的作用。文章即对allo-HSCT中NK细胞免疫重建规律、促进NK细胞免疫重建的相关免疫治疗方法及疗效的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8.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来源于中胚层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增殖和多向分化潜能的非造血干细胞,具有取材方便、低免疫原性和遗传性稳定等优点,已成为近几年治疗心肌梗死的主要种子细胞。本文主要概述MSCs的生物学及免疫学特性,介绍MSCs及经肝细胞生长因子(HGF)修饰后的MSCs治疗缺血性心脏病的安全性及有效性,并阐述其改善心功能的可能机制及目前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9.
自闭症谱系障碍(ASD)是一种异质性神经发育障碍疾病,其基本特征是兴趣范围狭窄、行为方式刻板、交流障碍(语言及非语言)、行为异常等。尽管自闭症患者人数逐年攀升,带来了经济和社会影响,但由于目前对其具体发病机制尚不明确,而无法将其治愈。自闭症包括异质和复杂的神经发育病理,具有明确的炎症反应和免疫系统功能障碍,根据这些变化,干细胞治疗被提出并运用于ASD。间充质干细胞(MSCs)具有强大的多向分化功能、旁分泌再生功能、免疫调节功能、神经保护作用等,使得MSCs成为治疗ASD的潜在方法。本文综述了近年有关使用MSCs治疗自闭症(临床试验及动物模型)的研究结果,并讨论此法的不足之处及研究展望。  相似文献   

10.
目的: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一群具有自我更新能力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多功能干细胞。已经有研究表明,miR-30a在一些免疫相关疾病的MSCs中的表达发生变化。但对于miR-30a如何调控MSCs影响其免疫调节功能还未有报道。本研究探究了miR-30a对MSCs的表型、活力、凋亡、周期和免疫调节功能的影响。方法:用混合酶法分离人脐带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用流式细胞仪分析了高表达miR-30a对MSCs表型的影响;用CCK-8法检测了miR-30a对MSCs的活力的影响;用Annexin V/PI双染法检测了高表达miR-30a后细胞凋亡的情况;用Q-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的方法检测了miR-30a对周期蛋白Cyclin E2(CCNE2)的影响;通过Targetscan预测软件分析miR-30a与CCNE2的靶向关系,并通过荧光素酶检测试验进行验证;另外通过MSCs与树突状细胞(DCs)共培养探讨了高表达miR-30a的MSCs对DCs的成熟的影响。结果:高表达miR-30a不影响MSCs的表型、活力和凋亡,但能抑制CCNE2的表达,使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进一步通过检测DCs的CD40和CD86表达发现,与普通MSCs相比,高表达miR-30a的MSCs能明显抑制DCs的成熟。结论:miR-30a可能通过抑制CCNE2表达影响MSCs的细胞周期,且miR-30a能增强MSCs对DCs的免疫抑制作用。  相似文献   

11.
白细胞介素-21(IL-21)是一种新近发现的细胞因子,具有广泛生物学活性,能够调节B细胞的分化及免疫球蛋白类别转换,促进T细胞、NK细胞的增殖、分化,提高NK细胞杀伤活性,是多种自身免疫性疾病、感染性疾病、变态反应性疾病和肿瘤的重要致病因素,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举足轻重,具有潜在临床研究价值,可能成为多种疾病治疗的新靶标.作为新的免疫系统调节因子,IL-21在免疫性疾病中的作用越来越受到关注,已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  相似文献   

12.
自然杀伤细胞活化性受体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自然杀伤细胞(NK)是机体固有免疫系统的重要效应细胞,其不仅能杀死病毒感染细胞和肿瘤细胞,还参与调节固有免疫应答和适应性免疫应答.NK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效应取决于NK细胞抑制性受体和活化性受体与其配体相互作用的整合,而NK细胞不杀伤正常组织是因为抑制性受体对HLA-Ⅰ类分子的优势识别.NK细胞抑制性受体研究比较成熟,近几年NK细胞活化性受体研究进展很快.  相似文献   

13.
骨代谢与免疫功能的相互调节   总被引:4,自引:1,他引:4  
骨骼与免疫系统在细胞起源、空间分布、功能及调控等方面存在许多相似性,尤其是近年来对OPG/RANKL/RANK系统研究的深入,使我们对骨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机制有了更进一步的认识,在此基础上,有些学者提出了骨骼免疫学(Osteoimmunology)的概念。骨骼免疫学的概念对于我们了解骨与免疫系统间的相互作用,理解各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的骨损伤机制,并进行针对性地治疗具有重要意义。1骨与免疫系统联系密切 骨与免疫系统的空间分布联系紧密:破骨细胞和巨噬细胞均起源于造血干细胞的单核细胞前体,pax5基因缺失的原  相似文献   

14.
间充质干细胞(MSCs)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其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MSCs最初在骨髓中发现,因其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和自我复制等特点而日益受到人们的关注.近年来,因其低免疫原性和免疫调节作用的研究发现,进而揭开了MSCs在治疗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广阔前景.因而研究MSCs、表面标志、诱导分化、免疫调控作用以及在自身免疫性疾病中的应用和机制具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15.
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是由脐带血、脐静脉、脐动脉或华通胶分离培养出来的一类具有自我更新和多向分化潜能的干细胞,具有获取过程无创伤、低免疫源性等优势。UC-MSC的细胞表型并非一成不变,而会受到各种刺激因素的影响。UC-MSC对自然杀伤(NK)细胞、单核细胞、B细胞和T细胞发挥免疫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与核因子κB(NF-κB)和Toll样受体(TLR)信号通路有关。并且,UC-MSC在肿瘤、自身免疫性疾病、急性肾损伤和器官移植等疾病的免疫治疗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间充质干细胞(MSCs)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造血功能的可能免疫机制。方法:30只小鼠分3组,分别为单纯照射组、再障模型组、MSCs治疗组,建立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模型。单纯照射组仅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再障模型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MSCs治疗组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输注DBA/2小鼠胸腺淋巴结细胞1×106cell/只,3d后输注人骨髓MSCs1×106cell/只。观察各组小鼠外周血象、骨髓及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NK细胞变化及与造血的关系。结果:经5Gy[60Co]γ射线照射后,单纯照射组、MSCs治疗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下降,21d血象恢复正常。再障模型组外周血象第7d开始持续性下降,至21d血象仍未恢复。照射后7d,各组小鼠间外周血CD4+细胞、CD8+细胞、CD4+/CD8+无明显差异,但MSCs治疗组NK细胞低于单纯照射组和再障模型组(P0.05)。照射后14d3组CD4+细胞比例均明显下降,CD8+细胞则表现不同,再障模型组与MSCs治疗组CD8+细胞比例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至照射后21d,MSCs治疗组CD8+、NK细胞与单纯照射组相近、而模型组则明显高于单纯照射组和MSCs治疗组;MSCs治疗组小鼠股骨病理切片中脂肪细胞比例明显低于再障模型组,与单纯照射组结果一致。结论:MSCs输注可能通过调控免疫细胞影响再生障碍性贫血小鼠骨髓造血功能。  相似文献   

17.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群来自中胚层的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兼具可跨越个体及种属的免疫调节特性,而在组织再生及免疫损伤修复领域被视为重要的种子细胞[1].  相似文献   

18.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群来自中胚层的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兼具可跨越个体及种属的免疫调节特性,而在组织再生及免疫损伤修复领域被视为重要的种子细胞[1].  相似文献   

19.
间充质干细胞(MSC)是干细胞家族的重要成员,来源于发育早期的中胚层和外胚层,具有多向分化潜能、造血支持、免疫调控和自我复制等特征。利用MSC的特殊免疫学特性治疗相关疾病,并取得一定的疗效,但是其具体机制尚不明确且多集中在体外MSC对免疫细胞的影响,而动物模型以及人类疾病的关系很少涉及。鉴于此,本文先从MSC的一般生物学特性入手,进而分析MSC分别与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和树突状细胞(DC)共培养后对T细胞、B细胞和DC等细胞的免疫调节作用,同时利用MSC对不同细胞的免疫调控作用分析比较其临床应用的具体机制。  相似文献   

20.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是一群来自中胚层的具有强大自我更新和分化潜能的成体干细胞,因其兼具可跨越个体及种属的免疫调节特性,而在组织再生及免疫损伤修复领域被视为重要的种子细胞[1].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