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1篇
内科学   2篇
皮肤病学   4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2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32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1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4篇
  1998年   6篇
  1997年   3篇
  1995年   3篇
  1991年   1篇
  1990年   2篇
  198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目的为了探讨阴茎癌的少见类型疣状癌的临床诊断和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1999年12月至2009年12月10例阴茎疣状癌的临床资料,结合文献复习进行讨论。结果 10例患者均经行阴茎部分切除术,其中1例在当地医院行包皮环切,术后3个月发现阴茎结节,活检确诊为阴茎疣状癌,再行阴茎部分切除术,1例误诊为乳头状瘤,1例经反复复发切除3次后确诊。所有患者均未行腹股沟淋巴结清除及放化疗。患者随访0.7~9年,1例患者自然死亡,其余患者均未见肿瘤复发或转移。结论阴茎疣状癌细胞分化良好,以局部侵袭性生长为主,恰当的手术切除效果肯定,术后不需辅助性放化疗,但应严密观察局部复发。  相似文献   
12.
从伦琴发现X线到CT出现使我们能够清晰的看到人体内部的解剖结构,大大方便了疾病的诊断,提高了疾病诊断的准确性,被誉为放射医学的里程碑。而螺旋CT和多层螺旋CT的出现使得CT的检查更加方便、快捷,应用更加广泛,成为放射医学的又一个里程碑。它的快速、薄层、大面积扫描不仅使CT真正意义上实现了对人体任何器官和部位进行有效的检查,  相似文献   
13.
杨方印 《新中医》2020,52(17):118-121
目的:观察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的临床疗效及其对血清炎症因子、脑钠肽(NBP)和肽素水平的影响。方法:将急性脑出血患者116例随机分为治疗组和对照组,每组58例。对照组给予基础治疗及鼠神经生长因子注射液治疗,治疗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加用醒脑开窍针法治疗,疗程均为2周。观察比较2组临床疗效,治疗前后血清C-反应蛋白(CRP)、白细胞介素-6 (IL-6)、白细胞介素-8(IL-8)、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NBP、肽素水平变化,并统计2组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总有效率治疗组为94.83%,对照组为72.41%,2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2组NIHSS评分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ADL评分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0.05);且治疗组2项指标改善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治疗后,2组患者血清CRP、IL-6、IL-8、TNF-α、NBP、肽素水平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0.05),且治疗组各项指标水平均低于对照组(P0.05)。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治疗组与对照组均为3.45%,2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醒脑开窍针法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急性脑出血临床疗效显著,可有效降低血清炎性因子水平及NBP、肽素水平,从而改善机体炎症反应,改善患者脑神经功能。  相似文献   
14.
目的分析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3例行腹腔镜下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的阴茎癌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23例患者手术均顺利完成;术中出血量10~50(20±9)ml。一侧淋巴结清扫手术时间60~100(75±9)min,平均清扫出淋巴结4~17(15±2)枚。8例患者淋巴结阳性,其中淋巴结阳性伴癌结节2例。术后出现双侧淋巴漏2例、单侧淋巴漏2例,单侧下肢水肿2例,单侧淋巴囊肿2例,单侧蜂窝织炎1例。随访期间出现单侧局部复发2例,阴囊皮下转移1例,肺部及骨转移1例。结论腹腔镜下阴茎癌改良腹股沟淋巴结清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相似文献   
15.
目的:比较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在体外循环停机后即时和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对止血时间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总结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8年1月1日—2020年12月31日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128例,根据体外循环停机后剩余机血输注时间分为即时组和延时组。比较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血红蛋白水平、凝血功能、术中液体管理和手术止血时间。结果:共收集128例患者,即时组60例,延时组68例。两组患者术后血红蛋白水平均明显降低(P < 0.01),但是延时组降幅较即时组明显减轻(P < 0.05),两组患者手术前后凝血功能无明显变化。延时组患者术中血制品使用减少(P < 0.05),出血减少(P < 0.01),止血、手术和麻醉时长均缩短(P < 0.01)。结论:接受中低温停循环的主动脉夹层手术体外循环停机后,延时输注剩余机血可以减少术中出血并缩短手术止血时间。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del Nido停搏液和组氨酸-色氨酸-酮戊二酸(histidine-tryptophan-ketoglutarate,HTK)停搏液在左心室肥厚(left ventricular hypertrophy,LVH)患者行心内直视手术中的临床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收集2021年1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进行心脏体外循环手术的LVH患者75例,根据术中使用停搏液类型分为del Nido 组(D组,39例)和HTK组(H组,36例)。比较两组患者一般资料、手术麻醉与体外循环资料、术后临床资料及围术期心肌标志物改变等。结果:升主动脉开放后,D组室颤发生率低于H组(P< 0.01)。发生室颤患者中,D组的室颤持续时间、除颤次数和除颤能量均低于H组(P< 0.05)。D组复跳时间长于H组(P< 0.05),D组临时起搏器使用率高于H组(P< 0.05)。体外循环结束后15 min,D组血管活性药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高于H组(P< 0.001);而手术结束前15 min以及术后6 h两组 VIS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心肌标志物方面,仅发现术后24 h,H组肌酸激酶同工酶(creatine kinase-MB, CK-MB)和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高于D组(P< 0.05);两组术后48 h心肌标志物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del Nido停搏液和HTK停搏液均可安全用于LVH患者术中心肌保护,但使用HTK停搏液,主动脉开放后室颤发生率更高,术后24 h CK-MB及cTnT高于del Nido停搏液;而使用del Nido停搏液,心脏复跳时间更长,临时起搏器使用率更高,且停机后15 min时的血管活性药使用量高于HTK停搏液。  相似文献   
17.
目的利用表面肌电图评价针刺缓解腓肠肌疲劳的效果。方法20 名男性健康志愿者负重直立提踵,疲劳发生后对腓肠肌局部(承筋穴)针刺15 min(针刺组);4 周后进行第二次测试,疲劳发生后休息15 min(非针刺组)。记录不同状态下表面肌电信号和心率。结果两组运动后腓肠肌表面肌电值与运动前相比升高(P<0.05),针刺组针刺后降低(P<0.05),休息组休息后升高(P<0.05)。两组运动后心率明显升高(P<0.05),针刺/休息后较运动后减慢(P<0.05),降低量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针刺可以缓  相似文献   
18.
19.
本文回顾性分析了 16例经CT诊断 ,临床证实的外伤性脑梗塞的临床特征及CT表现 ,旨在提高对本病的进一步认识。1 资料与方法1.1民族、性别和年龄 藏族 12例 ,汉族 4例 ,男 14例 ,女 2例 ,年龄最小 1岁 6个月 ,最大 5 9岁 ,平均年龄为 30岁。1.2致伤原因 车祸 7例 ,钝器伤 4例 ,高处坠落伤 4例 ,跌倒摔伤 1例。1.3CT检查时间 最短时间为伤后 2h ,最长时间为外伤后5年。1.4机器与扫描方法 所有患者均使用以色列Elscint 2 0 0 0Sprint型全身CT扫描机 ,以OM为基线 ,层厚、层距均为10mm ,时间为 2 .0s进行常规扫…  相似文献   
20.
高原低氧地区肺动脉CT测量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研究高原低氧地区正常居民及高原病患者之间肺动脉径线的差异及价值。方法将资料分为病理组与对照组,分别测量主肺动脉及右肺动脉的长径及宽径,并对其年龄及其各径线进行统计学处理,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结果病理组及对照组藏、汉族之间各指标平均值均相近(Ρ>0.05),病理组与对照组之间的右肺动脉长径具有显著性差别(Ρ<0.05),其余各项指标平均值相近(Ρ>0.05)。结论高原低氧地区环境是引起藏、汉族肺动脉高压的主要因素,而汉族高原病的发生率高于藏族患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