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2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51篇
口腔科学   2篇
临床医学   10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2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3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3篇
  2012年   6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9篇
  2008年   2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13篇
  2002年   5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81.
目的 利用三维重建软件进行颌面部骨性结构与血管快速重建探讨其对口腔颌面外科临床的指导意义。 方法 对2例志愿者和2名颌面部骨折患者行多层螺旋CT 头颅血管造影扫描, 层厚0.6 mm, 将Dicom格式数据导入Mimics 10.01和3D-Doctor4.0,对颌面部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进行快速重建三维模型。 结果 重建的三维模型能清楚显示颌面部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的详尽立体解剖形态, 所得重建图像逼真, 可观察任意剖面并且多角度变换,显示其空间位置关系和定量测量分析。重建过程简单,无须专业三维重建人员进行操作,且结果可以导入CAD软件,进行快速成模。 结论 利用三维软件进行颌面骨性结构及其周围血管快速重建能为颌面部的手术设计与实施, 提供了快速可靠的形态学依据。  相似文献   
82.
目的观察臂内侧中下段皮肤动脉的解剖学特点,为制作吻合臂内侧穿支动脉的微型皮瓣提供解剖学基础。方法3侧经动脉灌注红色乳胶的成年上臂新鲜标本,以臂内侧中下段深筋膜为基点,观察臂内侧中下段皮肤的穿支血管数量及每一穿支的外径、供血范围及各穿支之间的位置关系。结果臂内侧中下段皮肤动脉通常出现3个较大的皮肤穿支,标本1的3支完全来自肱动脉直接穿支,标本2的3支完全来自尺侧下副动脉穿支,标本3的3支中来自肱动脉穿支1支与尺侧下副动脉皮支2支,其中肱动脉的直接穿支为主。结论臂内侧中下段皮肤穿支动脉变异较大,距肱骨内上髁约80 mm左、右、上、下10 mm可找到一根较粗皮肤穿支动脉。建议在切取吻合臂内侧穿支动脉的微型皮瓣时应注意须先在距肱骨内上髁约80 mm左右作一纵形切口,先切开一侧,找到其中一支较大皮肤穿支动脉,再以该穿支血管为中心设计皮瓣。  相似文献   
83.
虚拟中国人男性一号(VCH-M1)数据集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构建男性虚拟中国人0.2 mm等间距数字图像数据集,并通过改进人体标本处理工艺,提高"虚拟中国人(男性)"数据集的质量.方法材料选自遗体捐献中心,为食物中毒急性死亡的24岁男性,经石炭酸+朱砂动脉灌注、低温盐水定型、预制冰渣倒立包埋、一次装夹、连续等间距铣削等一系列处理后,采用数码相机照相和计算机自动存储获取数据集.结果共获得分辨率为3 024×2 016象素的断面9232片,TIF格式数据集容量为161.56G.另获JPG格式数据集两个,分别为:分辨率3 024×2 016像素,容量为8.31 G;分辨率180×120像素,容量为0.74 G.图像组织边界清晰、肢体变形较小,断面标记明显.结论虚拟中国人男一号(VCH-M1)数据集的质量有进一步的提高,为后续的计算机图像处理和有关应用开发提供了质地优良的基础条件.  相似文献   
84.
应用MRI数据重建脑梗塞病人的脑部三维模型   总被引:2,自引:1,他引:2  
目的:应用MRI图像数据建立脑梗塞病人脑部的三维模型。方法:应用个人计算机设备,对病人的脑部MRI图像数据进行配准、分隔和边界提取,通过三维图像重建软件,进行病人脑部的三维模型重建。结果:应用病人1mm层面的脑部MRI图像数据建立了脑部三维模型,精确显示了脑组织内部的侧脑室、基底节和病灶以及三者之间的关系,三维测量结果显示病灶大小为21.85mm×14.96mm×16.16mm,侵犯基底节深度为7.30mm。结论:应用MRI图像数据建立病人脑组织结构的三维模型,可以从不同角度演示病灶的形状、大小以及和毗邻结构的关系,并能在三维模型上进行解剖学测量,尤其在颅脑外科中有实用的临床意义。  相似文献   
85.
结扎数支肋间后动脉对胸腰段脊髓血供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在脊柱侧凸前人路手术中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对脊髓血供的影响。方法:将11例14~50岁、无严重心血管疾病和中枢神经系统无损伤的新鲜尸体随机分在A组(不手术)、B组和C组(分别结扎左侧和双侧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部),全身墨汁福尔马林灌注,取T5~L1段脊髓作250μm连续冰冻切片,镜下观察和拍照,并进行测量和统计分析。结果:C组标本的节段间血管数及血管密度有显著性差异;A组与B组及A组与C组某些节段的血管数或/和血管密度存在差异。结论:胸腰段脊髓的血供不存在节段间差异,双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脊髓血供影响较大,单侧结扎第7~11肋间后动脉起始段对胸腰段脊髓血供有影响。  相似文献   
86.
目的: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并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对比检测其理化性能和组织相容性。方法:经低温深冻、超声清洗、H2O2、酒精浸泡、冻干、辐照制备猪源性骨支架材料和人源性骨支架材料。扫描电镜观察,测定材料孔隙率、蛋白质含量、钙磷含量及弹性模量。2种材料的浸提液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观察细胞一般形态,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生命周期。皮下植入2种材料,在植入4、8、12、16周取材做病理切片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结果:2种材料均具有骨本身的天然网状三维支架系统。猪源性骨支架材料的孔隙率高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蛋白含量低于人源性骨支架材料,弹性模量分别为无显著差异。材料浸提液组及空白对照组的细胞生长状态良好。流式细胞仪PI法检测细胞周期见G1期、G2期细胞百分率接近。皮下植入试验表明,随着植入时间的延长,炎症反应逐步减轻,材料降解增加,新生软骨样结构逐渐增多。结论:猪源性异种骨支架材料在理化性能和材料毒性等方面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接近,具有良好的应用前景。  相似文献   
87.
摘要:目的探索脂肪源干细胞(ADSCs)在维甲酸(RA)诱导下是否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ALP)及生殖标记基因
vasa。方法分离培养2个月龄SD雌性大鼠ADSCs,传至第3代进行成脂、成骨诱导和表面标记鉴定。将第3代ADSCs 分别用
10-5、10-6、10-7 mol/L RA诱导7 d和14 d,采用ALP检测试剂盒检测各组ALP的活性水平。用RT-PCR方法检测10-5 mol/L RA组
Vasa mRNA表达。结果将第3代ADSCs 分别用10-5、10-6、10-7 mol/L RA诱导7 d的D520 nm值分别为0.59±0.04,0.27±0.07,0.15±
0.03,对照组为0.07±0.01,诱导14 d的OD值分别为0.42±0.02,0.34±0.01,0.19±0.02,对照组为0.07±0.01,说明RA能显著性促进
ADSCs碱性磷酸酶的表达(P<0.01)。第3代ADSCs用10-5 mol/L RA诱导7 d Vasa mRNA的表达为阴性。结论第3 代ADSCs
在维甲酸诱导下能够表达原始生殖细胞标记碱性磷酸酶,但用10-5 mol/L RA诱导7 d 不能表达生殖标记基因Vasa。
  相似文献   
88.
目的 探讨利用CT原始数据进行人离体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的方法及应用。方法   选取2012年5月南方医科大学南方医院妇产科人正常妊娠足月离体胎盘20例,胎盘动脉灌注后进行增强CT扫描并获取DICOM原始数据集,随后行胎盘静脉灌注,胎盘标本再次行增强CT扫描,得到DICOM原始数据集。将两次数据导入Mimics 10.01软件分别重建得到胎盘动脉血管网及胎盘动静脉血管网的数字化三维模型。对CT扫描后的胎盘标本进行强酸腐蚀,得到胎盘血管铸型。对比同一胎盘标本的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及血管铸型,明确数字化三维模型反映胎盘血管形态结构及走行的真实性和准确性。结果   基于CT原始数据,利用Mimics 10.01软件成功构建出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重建得到的模型立体感强,三维效果逼真,具有较佳的视觉效果,与胎盘血管铸型一致性高,可以清晰地再现胎盘动静脉各级血管分支的解剖形态结构,且可进行任意缩放、任意角度旋转观察。结论   基于CT原始数据构建的胎盘血管网数字化三维模型可全面、真实地展示胎盘血管,是一种胎盘血管研究的新方法;该模型的建立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一定的三维重建的技术基础。  相似文献   
89.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生物相容性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制备并检测异种骨支架材料和种子细胞的生物相容性、验证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作为种子细胞及异种骨作为支架材料的可行性.方法 制备异种骨支架材料,并与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复合培养,分别做扫描电镜观察、细胞活性检测和碱性磷酸酶的测定,各组均以人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作对照.结果 复合培养4和10 d后电镜下两种材料均见到脂肪源性间充质十细胞的存活并伸出伪足黏附在材料上:MTT法显示两组材料上的细胞增殖数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呈增长趋势;与同种异体骨支架材料相比,异种支架材料内细胞碱性磷酸酶的变化趋势与其基本一致,均随时间的延长而增高.结论 脂肪源间充质干细胞与异种骨支架材料有较好的生物相容性,两者复合构建组织化工程骨的前景值得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90.
目的 探讨针刺对SD大鼠浅筋膜层的细胞外调节蛋白激酶(ERK1/2)表达情况的影响.方法 18只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和针刺1、2、3、4、5组,每组大鼠3只.针刺各组在大鼠腹股沟区给予电针治疗后,分别在针刺后0、1、6、12和36 h等5个时间点取以针刺点为圆心,直径约1.5 cm处的浅筋膜,对照组也在针刺点相应的部位和足三里穴区取材.用Westernblot蛋白免疫印迹方法检测各组的ERK1/2及磷酸化ERK1/2(p-ERK1/2)的表达情况.结果 穴位和非穴区的浅筋膜的ERK1/2和p-ERK均有表达,但两者未见明显差异,针刺后各组针刺侧的ERK1/2的表达均明显高于自身对照侧.结论 正常的疏松结缔组织中可能通过ERK细胞信号转导蛋白的磷酸化来参与组织的增殖和分化;而针刺对于ERK信号转导有促进作用,这也可能是针灸对机体的病理和生理状态进行调控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