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7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2篇
基础医学   26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10篇
预防医学   1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1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7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4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目的 通过建立颧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对不同截骨方式进行力学分析及评价,旨在提供颧骨复合体缩小手术的力学研究基础.方法 选取临床中颧骨复合体高突的患者,应用Mimics软件将颧骨复合体高突患者的面部CT图像进行三维重建,使用MSC.Marc软件进行网格划分,建立三维有限元模型,并通过解剖学研究和测量,结合图像,确立咬肌附着部位的面积和肌力线方向,建立咬肌牵动的颧骨复合体三维有限元模型,并对颧骨复合体在基础状态与不同截骨方式下,进行咬肌牵动状态和咬(牙合)压力状态的基础力学分析.结果 在不同截骨方式下,通过咬肌牵拉和咬(牙合)压力作用,"L"型截骨方式的应力略弱于斜形截骨,位移应变两者差异无明显的统计学意义,颧弓根游离后端应力最大.结论 颧弓根截骨处应力最大,易移位,提示后端游离的截骨方式需要进一步改进."L"型截骨是较为先进的一种截骨方式,但仍需进行基础性研究及长期的临床观察和评价.  相似文献   
2.
治疗桡尺远侧关节慢性疾患手术的生物力学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对尺骨头切除术及Sauve′ Kapandji手术后尺骨传递载荷的变化进行生物力学比较分析。方法 :采用8侧青年新鲜尸体上肢标本 ,用MTS试验机控制加载 ,压敏感片方法测压力。计算出 2种手术后尺侧腕传递载荷的变化值。结果 :尺骨头切除术后传递至尺骨的载荷量显著减小 (P <0 .0 1) ;Sauve′ Kapandji手术后 ,尺骨传递轴向载荷的量接近正常标本水平。结论 :尺骨头切除后影响桡尺远侧关节的稳定性 ,使尺骨载荷量显著性降低 ,从生物力学角度看此手术不宜采用  相似文献   
3.
大肠肿瘤智能化专科电子病历及其管理   总被引:11,自引:2,他引:9  
目的 探索科学收集和处理临床信息的新方法,提高大肠肿瘤专科电子病历计算机管理效率。方法 对大肠肿瘤病例信息进行要素化、准化分析和分解,利用Microsoft Access软件设计、编制一种智能化大肠肿瘤专科电子病历并与现行Word文档病历进行应用比较。结果 建立了一种病历记录要素与数据库电子表格联动的大肠肿瘤专科电子病历计算机管理系统,明显提高了病历资料的录入速度和质量。结论 智能化表格式大肠肿瘤专科电子病历比Word文档病历方便快捷、科学准确,有利于临床病例资料的快速录入、统计分析和智能化管理。  相似文献   
4.
五种治疗腕塌陷术式的生物力学比较   总被引:23,自引:13,他引:10  
目的测定5种治疗腕塌陷术式术后腕关节的生物力学变化.方法成人新鲜腕关节标本6侧,模拟不同的治疗腕塌陷的术式.于腕关节内置入压敏片,在双轴液压材料测试系统(material test system MTS,858型,美国产)上,于腕关节在中立位、掌屈5°位、背伸30°位、桡偏10°位、尺偏15°位下加载,分析压敏片上的相关信息.结果腕中立位下,正常的腕单位平均面积的负荷为[(22.9±4.3) N/cm2,±s,下同].腕舟骨远端切除+近端和头月融合术、腕舟骨全切除+头月融合术两手术后,该值无明显变化.四角融合术后,负荷值为(29.4±8.5) N/cm2.腕舟骨+三角骨切除和头月融合术后为(103.2±37.2) N/cm2,近排腕骨切除术后为(136.4±30.7) N/cm2.各功能位状态下,近排腕骨切除术以腕中立位时的负荷最高;而另4种部分腕骨融合术都以腕背伸30°位的单位面积负荷最高.结论在正常腕中立位下,通过腕关节的压应力负荷十分均匀.在腕舟骨远断切除+近端和头月融合术、腕舟骨全切除+头月融合两术后,生物力学改变不明显.四角融合术后,腕关节的单位面积负荷开始上升,腕舟骨+三角骨切除和头月融合术、近排腕骨切除术后该负荷开始大幅度上升.近排腕骨切除术后形成的桡头关节及其生物力学改变具有明显的反生理性.  相似文献   
5.
乳房体积生物立体测量系统的研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 利用立体视觉方法建立乳房体积测量系统 ,并探讨其准确性和精确程度。方法 通过采用两台CCD摄相机从两个不同视角观察乳房模型 ,运用激光投射仪和光栅获得计算机能识别的平行采样点 ,依靠计算机图像处理技术和生物立体测量技术 ,求取乳房模型表面采样点的三维坐标 ,设计乳房体积测量运算模式 ,在Windows下编制程序 ,建立乳房体积测量和分析系统 ,应用所建的测量系统和水体积置换术分别对 12例乳房模型进行体积测量 ,并将两种测量方法及其结果进行比较和统计分析 ,观察其精确性和准确性。结果 本系统测量乳房体积实现了数据的快速处理 ,测试空间范围为12 0mm× 14 0mm× 80mm ,特点是快速、非接触性和非侵入性。与水体积置换方法比较 ,P =0 .4 73>0 .0 5 ,差值的 95 %可信区间为 - 14 .0 2~ 7.0 8ml。结论 本系统可应用于乳房体积测量 ,简捷而且精确 ,为临床工作提供了一种有效手段 ,并为软组织形态分析的开展提供了一种新的理论基础。  相似文献   
6.
软组织激光全息扫描鼻眶窝的三维数字图像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目的 介绍三维扫描仪在非接触条件下采集面部软组织精确数据的方法 ,为临床整形提供标准的鼻眶窝三维测量数据。方法 应用三维激光扫描仪和Geomagic软件 ,采集 12例标准汉族人的颜面轮廓 ,并对鼻眶窝进行数据测量和分析。结果 通过三维激光扫描和逆向工程软件可以再现出面部形态有意义的任一角度的三维图像 ,且精确度达到 0 0 1mm ,实验初步确定了鼻眶窝最低点的三维定位 ,描述了鼻眶窝的三维形态特征。结论 此方法可以全面反映鼻眶窝与周围结构形态学上的相互关系 ,三维激光扫描是实现术前设计、手术模拟和术后效果评价的新途径  相似文献   
7.
脊柱三维运动实验加载方式的改进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改进三维运动实验的加载方式。方法:新鲜羊腰椎标本6例(L1~5),置于脊柱三维运动实验机上进行六个自由度的运动。两次预加载后依次对标本进行3、0、0.3Nm的加载,并采集三种加载时的运动图像。3Nm加载及0加载的图像作为传统加载方式计算出脊柱的运动范围及中性区,3Nm加载及0.3Nm加载的图像作为新的加载方式计算出新的脊柱运动范围及中性区,再对两种计算方法得出的运动范围及中性区进行配对t检验,计算两种方法各自的变异率,并进行配对t检验。结果:两种方法得到的运动范围之间不存在差异(P=0.105),但中性区之间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3)。采用新的加载方式得到的运动范围的变异系数比以往的方法要小得多(P<0.001)。结论:采用新的加载方式可以得到较为准确的脊柱运动的运动范围。  相似文献   
8.
虚拟中国人女性一号图像数据的配准   总被引:17,自引:0,他引:17  
目的 解决中国数字化女性虚拟人图像数据三维重建前的配准问题。方法 根据图像数据特点,应用基于外置标记点和基于轮廓比较的最小二乘法两种方法进行参数计算,依参数对图像进行刚体变换处理完成配准。结果 使用这两种方法对数据集图像进行配准处理,达到了预期效果。结论 这两种方法能够实现此数据集图像的精确配准.而且具有运算量小且易于编程实现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数字化人体表面三维重建及显示的有关问题   总被引:9,自引:1,他引:8  
目的:探讨使用切片技术建模的“虚拟人体”图库,重建人体三维图像的表面形状。方法:在目前通用的个人计算机装备上,结合计算机的视觉、数据存储、图形学和数字图像处理等技术,重建人体表面三维图像。结果:在大图库基础上建立了小图库,减少了数据量;通过滤镜除去噪点,提取边界;确定可见边界点,消除冗余边界点;构成前视冠状图;将静态显示制成动画;用实时计算显示,解决可控问题。结论:探讨了变处理大图库大数据量为小图库小数据量,建立表面三维要素数据库,减少计算机的计算量,加速三维重建及显示的过程,对未来“虚拟中国人”应用有较宽广的覆盖面。  相似文献   
10.
背景:颈椎关节突关节压力变化是颈椎生理运动中的一个重要环节,但目前缺少对颈椎生理载荷下关节突间接触压力的直接测量研究。 目的:通过测量颈椎三维运动中关节突关节压力的变化,探讨关节突对颈椎应力分布和运动协调的作用。 方法:6具成年男性新鲜尸体颈椎标本(C2~C7)作为测试对象,将预制的压敏片置于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关节内。标本先给予75 N跟随载荷,再以持续加载模式加载力偶。屈伸和侧弯最大2.0 N•m载荷,轴向旋转最大4.0 N•m载荷,测量零力偶和最大力偶时的关节突关节内压力。 结果与结论:零载荷时,C3~4、C4~5和C6~7左侧关节突分别承受75 N跟随载荷的20.6%,20.0%,21.3%。在运动加载后,完整颈椎在后伸、左侧弯和右旋时均表现为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明显增大(P < 0.05);但前屈、右侧弯和左旋时左侧关节突间压力无明显改变。3个节段在各运动方向关节间压力变化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果提示关节突关节内压力变化主要取决于关节突的角度和加载方向。颈椎关节突在传递分散颈椎应力和协调三维运动中发挥重要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