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81.
计算机影像导航引导技术在脊柱内植手术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运用计算机影像导航技术在脊柱手术中的应用范围和临床意义。方法 对 12 0例脊柱患者采用计算机影像导航引导下的脊柱手术 ,其中采用X线虚拟导航引导模式 10 5例 ,包括引导腰椎椎弓钉加椎间钛笼植入 4 0例 ,胸腰段椎弓钉植入 10例 ,颈椎内固定植入 32例 ;采用CT三维重建虚拟导航引导模式 15例 ,包括颈椎后路螺钉植入 5例 ,中上段胸椎弓钉植入 6例 ,脊柱侧弯多节段胸腰椎弓钉植入 4例。内植物完成 ,术中C臂透视摄片以了解内固定位置情况 ,术后CT进行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 腰椎组 :椎弓钉进钉点偏差不超过 1mm ,角度偏差不超过 2 °,实际内植物与虚拟内植物重叠率平均 96 %。术后CT椎弓根位置扫描 :94 % (2 70 /2 88)腰、胸椎弓根内中心位 ,18枚位于椎弓根内偏外侧 ,临床无神经症状。结论 导航技术对同时需要多路径显示 ,多维定位要求的脊柱手术创造了理想新颖的引导模式。术者的操作在无辐射条件下具形象化、多维化 ,且实时感强 ,使内植物按设想路径精确制导。  相似文献   
82.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48例报告   总被引:13,自引:6,他引:7  
目的 探索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的方法与效果。方法 长管骨骨缺损6 cm 以上48 例,用对侧腓骨游离移植修复缺损,均携带供观察腓骨血供的“监测皮岛”或供修复皮肤软组织缺损的皮瓣。结果 1 例失败,44 例于术后3 ~6 个月、3 例于1 年内骨性愈合。随访3 年以上36 例,移植腓骨均增粗、塑形,酷似受区长管骨。结论 吻合血管腓骨移植治疗长管骨大段骨缺损效果满意,“监测皮岛”是保证腓骨血供的有效监测手段  相似文献   
83.
高三尖杉酯碱治疗急性非淋巴细胞性白血病(以下简称非淋急白)有效,已经国内临床证实。为进一步探索具有高效低毒的联合化疗方案,我院血液病研究室于1977年11月设计了由高三尖杉酯碱、长春新碱、阿糖胞苷及强的松联合的HOAP(Homoharringtonin,Vinc-ristin,Cytosine Arabinoside,Prednisone)方案。近一年来,对非淋急白的初治者进行了试验性治疗,现将满三个疗程的8例成人、2例儿童,共计10例的资料进行初步小结。  相似文献   
84.
骶腹联合手术治疗骶骨脊索瘤远期随访一例肖承柏,徐中和(赣州地区人民医院骨科341000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骶骨脊索瘤临床上罕见,以往常采用肿瘤囊内刮除术或沿肿瘤边缘切除术。文献报道术后复发及远期转移10%~15%,其生存3~10年。我们收治一例,经手...  相似文献   
85.
目的探讨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近段移植重建小儿骨软骨瘤切除后尺骨远端骨骺、矫正腕关节畸形的临床效果。方法采用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近段移植重建2例小儿骨软骨瘤切除后尺骨远端骨骺、矫正其腕关节畸形,并评价其临床效果。结果2例患儿的腕关节尺偏畸形得到矫正,术后2个月所有腓骨移植近段与受区骨端愈合良好.分别随访1年和6年,重建的尺骨远端与健侧肢体几乎同步生长,腕关节形态功能满意。结论吻合血管带骨骺腓骨近段移植能有效重建小儿骨软骨瘤切除后尺骨远端骨骺并长期矫正其腕关节尺偏畸形。  相似文献   
86.
目的探讨60岁以上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的病变特点。方法对7例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患者分别采用患腕关节夹板周期性制动加超短波疗法(2例)、局部用药(4例)和月骨切除术(1例)治疗。通过随访(平均2.9年),分析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变特点及疗效。结果本组患者女性多于男性,发病年龄60-70岁,最常见于手工业工人的优势手,尺骨变化的阴性率较低,所有患者均有腕骨塌陷的影像学表现。结论老年月骨无菌性坏死的病因学不同于普通的月骨无菌性坏死,康复性治疗及外科处理效果好。  相似文献   
87.
导航引导椎弓钉加椎间钛笼稳定腰椎椎节的手术应用   总被引:21,自引:0,他引:21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2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共49个椎节,98枚椎弓钉,58个钛笼.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术后作CT椎弓根层面扫描.结果:内植物位置理想,进钉点均差2.2mm(最大3mm),角度均差3°(最大5°);Cage深度均差1.8mm(最大3.2mm),轴线角度均差2°(最大4°).CT椎弓钉位置评级:理想94枚(96%),4枚突破椎弓根外侧皮质(4%),Ⅱ级3枚,Ⅲ级1枚.结论:导航引导椎弓钉、椎间钛笼植入,只需1次X线成像就能做出虚拟的手术环境和路径;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使操作形象、多维化,实时感强,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88.
大段复合骨修复四肢骨缺损携带监测皮岛的临床意义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探讨大段复合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中设计携带监测皮岛的临床意义。方法自2001年1月至2004年12月,采用带3 cm×5 cm监测皮岛的自体腓骨干或腓骨近段与大段异体骨开槽捆绑或嵌套式复合骨移植修复四肢大段骨缺损19例,骨缺损长度12~25 cm,平均16.6 cm;移植的自体腓骨15~28 cm,平均18.3 cm。术后1周内连续观察监测皮岛的颜色、温度、弹性、毛细血管充盈等指标,定期影像学观察、评价大段复合骨移植骨愈合情况。结果监测皮岛能准确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其中,监测皮岛显示静脉危象1例,经手术探查取出吻合口血栓后皮岛及移植腓骨血管危象解除;其余监测皮岛正常。经6~54个月(平均23.2个月)随访,全部监测皮岛存活并与周围皮肤正常愈合。15例在术后3个月即有异体骨与自体骨影像学骨性愈合。术后超过1年并已拆除内固定的共有11例,术中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结论在大段复合骨移植中设计携带监测皮岛,有助于了解移植腓骨的血供和早期预测大段复合骨的转归。  相似文献   
89.
杨运发  徐中和  侯之启 《中国美容医学》2006,15(9):1029-1030,i0003
目的:观察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小面积皮肤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12例跟腱断裂术后皮肤缺损的患者清创后,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进行修复,并观察其疗效。结果:经3~18个月随访,12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结论:应用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皮瓣,可有效修复跟腱断裂术后小面积皮肤缺损。  相似文献   
90.
吻合血管腓骨与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   总被引:10,自引:2,他引:8  
目的 探讨同期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捆绑或开槽嵌套式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的临床效果。方法2001年1月~2003年12月,对19例四肢长段骨缺损患者进行修复。其中男11例,女8例。年龄6~35岁。骨缺损为肱骨1例,股骨9例,胫骨9例。骨缺损长度12~25cm,平均16.6cm。采用自体腓骨15~28cm,平均18.3cm,其中腓骨干l6例,腓骨近段3例,均携带监测皮岛;异体骨11~24cm,平均l6.1cm。捆绑式复合骨移植3例,嵌套式l6例;单用螺钉固定12例,桥式钢板螺钉内固定7例。结果 所有患者经5~36个月,平均18.2个月随访,供、受区创口均Ⅰ期愈合,监测皮岛成活并与周围组织正常愈合,无明显排斥反应,无供区肢体功能障碍。X线片示术后3个月异体骨与自体骨骨愈合15例,术后8个月愈合3例,另1例左股骨下段滑膜肉瘤术后2个半月局部复发而行截肢。术后超过1年拆除内固定者5例,术中均证实异体骨与自体骨间已骨性愈合,无一例出现异体骨吸收或塌陷。结论 吻合血管的自体腓骨与长段异体骨复合移植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能加速异体骨活化,促进骨愈合,是修复四肢长段骨缺损一种较好的方法,但应严格掌握适应证。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