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6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2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46篇
内科学   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73篇
综合类   33篇
预防医学   16篇
药学   9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5篇
  2021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3年   2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5篇
  2006年   29篇
  2005年   31篇
  2004年   35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8篇
  2000年   3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3篇
  1995年   4篇
  1994年   4篇
  1993年   2篇
  1987年   1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3年   1篇
  1982年   1篇
  1981年   1篇
  1980年   2篇
  1979年   1篇
  1978年   1篇
  1975年   2篇
  1974年   1篇
  196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1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
手术方法 手术在气管切开插管后全麻下进行,手术分两组同时进行。 Ⅰ组(受区) 一、先解剖出患侧区准备作血管吻合的面动、静脉、结扎、切断并作标志。 二、切除病变的下颌骨,清刮手术区。 三、修整下颌骨断端、钻孔备用。 Ⅱ组(供区)  相似文献   
2.
采用自体髌腱及胭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已取得良好的临床效果.近年来,国内外采用同种异体肌腱重建膝关节交叉韧带越来越多,但临床上仍不乏争议.  相似文献   
3.
背景:目前针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的康复治疗较少,且大都以遵循传统的负重限制.目的:比较早期负重和晚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恢复的影响,探讨制定科学与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可行性.设计、时间及地点:分组对比观察,病例来自2003-04/2006-03中山大学附属一院骨科和广州市第一人民医院骨科.对象:共收集行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患者40例(42髋),男21例,女19例,年龄32~63岁,平均50岁;符合研究入选标准的有30例(32髋).方法:30例患者分为两组,每组15例.早期负重组:对患者进行早期负重康复治疗;晚期负重组:对患者进行晚期负重康复治疗.两组患者的治疗方案,除术后负重方法不同外,均予系统的早期康复治疗.分为术前和术后阶段,基本训练内容包括肌力和耐力训练、关节活动度训练、转移能力训练、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训练以及其他训练(心理指导,呼吸功能训练,出院后的指导如家居环境改造、家庭康复方案及复诊计划等).主要观察指标:分别于置换前和置换后12周采用Harris髋关节评分及WOMAC量表对入选患者进行功能评定.放射学评定包括置换前测量股骨皮质指数和CC值,置换后测量两组的假体柄髋腔内充填率,并动态观察股骨假体骨结合情况、髋臼杯固定情况以及假体有无松动、骨溶解、异位骨化等. 结果:①两组患者均未出现术后假体脱位,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无髋部感染病例.②置换后12周随访时早期负重组患者Hams评分为(93.06±3.42)分,高于晚期负重组(86.63±5.44)分(P<0.001);WOMAC评分早期负重组(4.94±2.21)分,低于(12.19±5.26)分(P<0.001).③股骨皮质指数和CC值及假体柄髓腔内充填率两组相比,差异亦无显著性意义(P>0.05).置换后12周与置换后,周内的X射线平片比较,两组股骨假体均无明显下沉征象(下沉均<1mm),也无透亮线(透亮区)或反应线形成.早期负重组和晚期负重组分别有3例和5例出现"点焊"现象,所有假体均未发现小珠脱落、骨性底座、骨质溶解及异位骨化、移位等假体不稳或固定失败的征象发生.结论:早期康复、早期负重对非骨水泥型全髋关节置换后患者功能改善更明显,科学、个体化康复方案的制定必须要考虑患者的全身状况、植入假体的初始稳定性以及髋周软组织平衡等因素.  相似文献   
4.
目的探讨导航技术在引导腰椎内植物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对40例下腰椎节失稳手术,采用导航下的椎弓钉加后路椎间钛笼植入技术.内植完成后即作X线正侧位摄片与导航路径进行吻合测量.结果内植物位置理想,进钉点均差2.2 mm(最大3 mm),角度均差3°(最大5°);Cage深度均差1.8 mm(最大3.2 mm),轴线角度均差2°(最大4°).结论导航的瞬时追踪功能,使术者的手术工具做到实时监测,内植物达到精确制导,使操作形象、多维化,实时感强,是一种理想内植物引导模式.  相似文献   
5.
目的 :总结 6 0例踝部骨折治疗效果。方法 :松质骨加压螺钉 ,配合必要的特型钢板内固定。结果 :41例得到随访 ,时间 6~ 2 8个月 ,优良率 91%。结论 :踝部骨折应尽早手术 ,解剖复位 ,坚强内固定和早期功能锻炼  相似文献   
6.
Objective:To compare the effect of using partial median and ulnar nerves for treatment of C5-6 orC5-7 avulsion of the brachial plexus with that of using phrenic and spinal accessary nerves.Methods:The patients were divided into 2groups randomly according to different surgical procedures.Twelve cases were involved in the first group.The phrenic nerv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musculocutaneous nerve or through a sural nerve graft,and the spinal accessary nerve was to the suprascapular nerve.Eleven cases were classified into the second group.A part of the fascicles of median nerve was transferred to be coapted with the motor fascicle of musculocutaneous nerve and a part of fascicles of ulnar nerve was transferred to the axillary nerve.The cases were followed up from 1to 3years and the clinical outcome was compared between the two groups.  相似文献   
7.
目的 报道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 比较分析显微镜与椎间盘镜辅助下的两种不同手术方法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病例,治疗病例分别为33例和36例.比较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并发症、住院天数、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Japanese Orthopaedic Association Score)及VAS(Visual Analog Scale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等指标.结果 所有病例平均随访2年2个月(11个月至4年),2组术前及术后腰腿疼痛的JOAS及VAS评分、围手术期并发症、住院天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上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显微镜辅助直视下腰间盘切除术与椎间盘镜辅助腰间盘切除术治疗单节段腰椎间盘突出症均疗效满意,均为理想的微创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8.
目的探讨微创经皮钢板内固定方法(MIPPO)结合锁定加压钢板(LCP)治疗胫骨干C2型多节段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本院2003年2月-2007年6月收治的胫腓骨骨折用AO分类法筛选出38例C2型多节段骨折,其中按照Gustilo分型,型7例,Ⅱ型13例,其余为闭合骨折。均应用MIPPO结合LCP治疗,其中男21例,女17例,年龄16-66岁。结果本组38例均得随访,随访时间12-36月,平均26.5月,所有患者伤口均一期愈合。手术均在1周内完成,手术时间40-130min,平均70min,术中出血100-300ml。X光片示骨痂出现时间为4-6周,平均5周,14周骨折端出现大量骨痂,骨折线模糊。部分负重时间根据患者骨折损伤程度、内固定效果、骨痂生长情况等综合评估,本组患者部分负重时间平均为6周,完全负重时间平均为16周。按Johner-Wruhs评分标准,优26例,良8例,可4例,差0例,优良率89.5%。其中1例术后出现80外旋畸形,1例出现骨延迟愈合,无骨髓炎、骨不连发生。2例出现局部皮肤水泡;无伤口感染、皮肤坏死病例。结论MIPPO结合LCP是治疗胫骨多节段骨折的又一新方法,其具有微创,并发症少,手术操作简易,适应范围广,效果确切的特点。  相似文献   
9.
应用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皮瓣修复跟腱外露创面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总结应用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顺行岛状皮瓣修复小面积跟腱外露创面的临床效果.方法 对跟腱外露的创面进行清创后,平外踝尖平面、以跟腱瓣缘至外踝后缘连线中点为皮瓣的旋转点、足背外侧皮神经体表投影为皮瓣中轴线、在足背外侧设计并切取包含轴线两侧各1~2 cm宽筋膜、形成以腓肠神经-足背外侧皮神经及其营养血管柬为轴心的顺行岛状皮瓣,将皮瓣转位修复跟腱外露创面,临床应用13例并观察其疗效.结果 经术后3~18个月随访.13例中除1例边缘部分坏死经局部换药愈合外,其余皮瓣全部成活.皮瓣两点辨别觉为12~16 mm.结论 足背外侧皮神经营养血管顺行岛状皮瓣,因创伤较小、成活可靠、能恢复满意感觉,可有效修复小面积跟腱外露创面.  相似文献   
10.
对87例不同病程的脊髓型颈椎病患者行颈椎前后路减压手术,随访6—72个月。对不同病程和不同术式患者术后功能恢复情况进行统计学分析和评估,发现病程越短,术后功能恢复效果越佳。不同病病程患者术后优良率有显著性差异。脊髓型颈椎病患者一经确诊,应早期手术治疗。在各自的适应证下,前路手术和后路手术疗效无明显差异。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