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5篇
  免费   22篇
  国内免费   55篇
基础医学   21篇
口腔科学   1篇
临床医学   61篇
内科学   31篇
神经病学   22篇
特种医学   17篇
外科学   291篇
综合类   121篇
预防医学   41篇
药学   53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8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9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7篇
  2018年   15篇
  2017年   5篇
  2015年   11篇
  2014年   23篇
  2013年   37篇
  2012年   38篇
  2011年   48篇
  2010年   46篇
  2009年   51篇
  2008年   45篇
  2007年   41篇
  2006年   47篇
  2005年   33篇
  2004年   39篇
  2003年   34篇
  2002年   20篇
  2001年   15篇
  2000年   19篇
  1999年   21篇
  1998年   16篇
  1997年   6篇
  1996年   4篇
  1995年   3篇
  1994年   2篇
  1993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1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3篇
  198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2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621.
邹剑  章暐  张长青 《上海医学》2007,30(8):572-575
目的探讨踝关节骨折及行切开复位内固定后软组织并发症的发生率及其高危因素。方法对2003年6月到2004年6月在我院行踝关节骨折切开复位内固定的165例患者进行回顾性调查研究,调查内容包括骨折类型和骨折方式,是否吸烟、饮酒及服用激素,有无各类慢性疾病史等。结果165例患者中,术前有24例(14.5%)出现骨折初期的软组织损伤,术后36例(21.8%)出现软组织并发症。早期手术组(骨折12h内进行手术治疗)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为21.9%(7/32例),与延迟手术组(骨折5d后进行手术,21.8%,29/133例)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x~2=0.000,P>0.05)。然而,延迟手术组出现严重并发症5例,早期手术组仅出现1例。高能量损伤患者(70.3%,26/37例)与未发生高能量损伤患者(7.8%,10/128例)、骨折初期即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75.0%,18/24例)与未出现软组织损伤患者(12.8%,18/141例)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x~2=65.640、46.560,P值均<0.05)。使用激素及患有动脉粥样硬化、高血压、甲状腺功能低下、糖尿病、冠状动脉粥样硬化性心脏病对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均无显著影响(x~2=0.097、0.000、1.420、0.560、0.000、0.200,P值均>0.05)。去除高能量损伤或骨折初期软组织损伤,饮酒与不饮酒者、吸烟与不吸烟者术后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不同年龄、体重及身高者软组织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值均>0.05)。结论高能量损伤及骨折当时就出现软组织损伤的患者在手术后较易发生软组织并发症。  相似文献   
622.
吻合血管游离腓骨移植结合BMP治疗股骨头坏死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应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结合BMP治疗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疗效。方法对25例(30髋)股骨头坏死采用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结合BMP治疗,并进行随访观察。患者术前Harris评分为44~78分,平均63.5分。结果25例随访5~73个月。术后Harris评分为50~95分,平均83.5分;其中优11髋,良13髋,优良率80%。结论吻合血管的游离腓骨移植结合BMP是治疗塌陷前期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的一种有效方法,能够阻止或延缓病情的发展。  相似文献   
623.
强大暴力引发的粉碎骨折常伴发软组织严重肿胀,甚至开放性损伤。对这种软组织条件欠佳的创伤患者行内固定术后皮肤坏死不愈及软组织缺损的可能性很高。因此促进软组织缺损的修复是极有研究价值的课题。离心全血得到的血小板浓缩物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富含各种生长因子,对骨及软组织  相似文献   
624.
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报道应用带腓肠神经营养血管逆行岛状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的方法,探讨皮瓣转位范围。方法2002年3月~2006年2月,应用腓肠神经筋膜皮瓣及髂骨植骨修复32例足远端1/3外侧软组织和骨缺损患者。其中男23例,女9例;年龄17~58岁,平均35.2岁。本组32侧肢体,共32块皮瓣,其中12例患者进行髂骨植骨。开放创面27例,其中感染创面8例;无菌创面5例。创面面积为4.0 cm×7.0 cm~7.0 cm×16.0 cm。髂骨移植长度为4.0~7.0 cm,平均5.0 cm。手术先根据跖骨骨缺损大小切取髂骨,接着处理受区创面,然后将切取的髂骨植入跖骨骨缺损处,在电视透视下用克氏针固定,建立足外侧骨支架,最后利用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覆盖创面。结果32例患者获5~27个月(平均12.7个月)随访。皮瓣一期存活30例;皮瓣远端部分表皮坏死2例,经换药后愈合。髂骨移植一期骨愈合11例,愈合时间为3~14个月,平均5.7个月;骨不愈合1例,经再次植骨后愈合。皮瓣外形良好28例,皮瓣臃肿4例。供区创面一期愈合,无功能障碍。术后患足功能根据Maryland足部评分系统评价:优19例,良10例,可3例,优良率为90.6%。结论腓肠神经逆行岛状筋膜皮瓣结合髂骨植骨是重建足远端部分缺损较理想的方法。  相似文献   
625.
本文介绍了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的特点,并与目前骨组织工程学修复方法作了比较,讨论了富血小板血浆的制作方法及其促进骨组织修复的机制,提出了富血小板血浆修复骨组织目前还存在的问题。  相似文献   
626.
目的探讨一个常染色体显性多囊肾病(autosomal dominant 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ADPKD)家系的多囊肾病基因1(polycystic kidney disease 1gene,PKD1)基因突变与遗传表型的关系。方法对通过临床确诊为多囊肾的先证者及其家系进行基因检测,用外显子芯片捕获及高通量测序的方法,对该家系进行突变分析。通过搜索英国卡尔地夫医学遗传研究所构建的人类基因突变数据库及千人基因组计划等数据库,进行突变位点致病性的分析。进一步通过一代测序(Sanger测序法)在家系主要成员及100例正常对照者中进行验证。结果先证者同时携带PKD1c.4015GA、PKD1c.98GA 2个致病突变,PKD1c.4015GA突变位于16号染色体2161153,15号外显子,转录本为NM_001009944,在ExAC东亚人数据库携带率为0.00011,该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第33位氨基酸由半胱氨酸转换成酪氨酸;PKD1c.98GA突变位于16号染色体2185593,1号外显子,转录本为NM_001009944,在ExAC东亚人数据库携带率未知,该突变导致其编码的第1339位氨基酸由缬氨酸转换成蛋氨酸;该位点位于突变热点,人群携带率罕见。在100例正常对照者中未发现该突变位点;而其父亲表型正常,未携带该致病突变。该家系中9人为ADPKD患者,且5人因终末期肾病在65岁之前病故。结论PKD1c.4015GA、PKD1c.98GA双杂合突变,该位点位于突变热点,可能是该家系ADPKD的致病突变位点。  相似文献   
627.
具有很强的成骨诱导活性的骨形态发生蛋白分别与单种生物陶瓷、天然聚合物或人工聚合物复合构成生物活性材料,使材料的骨传导作用与骨形态发生蛋白的骨诱导作用相结合,增加修复骨缺损的能力;同时与生物陶瓷和天然聚合物复合,或与生物陶瓷和人工聚合物复合,使骨形态发生蛋白释放速度减缓、在界面上维持较高浓度,诱导活性得到充分发挥,成骨作用加强。骨形态发生蛋白复合材料对长管骨大段骨缺损修复的作用尚待研究。  相似文献   
628.
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的生物力学因素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在股骨头缺血性坏死病程发展及治疗中,生物力学因素起着重要的作用。通过生物力学因素的研究,可以对股骨头是否会塌陷及各种预防塌陷的治疗方法进行客观评测,从而有助于临床的治疗。  相似文献   
629.
背景:研究表明,血液供应和坚强牢固的骨折内固定存在不少冲突。胫骨和腓骨骨折患者手术治疗时人工内植物固定方式的选择,业已成为一个迫切需要解决的临床课题。 目的:回顾近年来不同类型胫骨和腓骨骨折固定物及固定方式的文献研究,为胫骨和腓骨骨折临床治疗实践中客观合理地选择固定物提供参考和评价标准。 方法:计算机检索PubMed数据库和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于1990年1月至2012年5月有关胫腓骨骨折手术固定治疗的临床与基础实验研究,检索关键词分别为“tibiofibular fracture, fixation method, research progress”和“胫腓骨骨折,固定方法,研究进展”,排除发表时间较早或重复研究。 结果与结论:①胫骨和腓骨拥有自己独特的解剖结构和生理功能,骨折固定稳定及血液供应保障,应在胫骨和腓骨骨折的治疗中首先考虑,手术之后早期进行功能锻炼是骨折恢复所必要的过程,也将很大程度上依赖骨折固定的稳定性。②以何种方式固定胫骨和腓骨骨折,应根据骨折部位、骨折类型、创伤污染程度、软组织损伤程度等多种因素决定。③严格执行经典AO骨折的固定和生物骨折固定的改良理论和技术显得非常重要。新型系列钢板和外固定支架的出现亦是值得研究的临床方向,外固定支架结合有限内固定的使用以及序贯治疗概念的提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实践研究。④解剖复位困难或严重损害邻近关节的特殊病例,关节镜或关节置换可以有效地提高骨折的预后并改善术后生活功能。通过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间接复位技术,降低了伤口愈合不良、感染、骨折延迟愈合、骨不连等不良后果的发生率,正逐渐成为胫骨远端粉碎性骨折的最佳选择,而配合符合生物学骨折内固定原则的锁定加压钢板器械设计使经皮插入钢板内固定得以成为值得推广的内固定技术。  相似文献   
630.
机器人辅助股骨干骨折复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机器人的机械手具有精确的空间定位以及重复运动轨迹的能力,机械手辅助股骨干骨折复位带来的将是一种一次性,轻柔的,精确调节的,全新的精确复位过程,这种复位过程可以使骨折复位所导致的全身和局部反应降到最低,理论上是一种真正的微创的骨折复位.目的:介绍一种机器人辅助股骨骨折复位系统以及初步实验结果.方法:实验在德国汉诺威医学院完成.将不带软组织的成人正常股骨标本近端、远端以及机械臂上分别固定有3个红外线珠子的动态追踪标志DRB,Y型DRB牢固安装在近侧股骨,T型DRB牢固安装在远侧股骨,SMSDRB固定在机械臂上.卸下DRB,在Zwick/Roell机器上通过三点折弯造成股骨骨折,骨折区域3D透视成像,利用导航系统虚拟真实骨折断端的图像,通过机械手带动骨折远端进行主-仆型的机械手骨折复位.观察骨折断端的侧方移位误差,外翻/内翻成角误差,旋转误差.结果与结论:与传统的骨折复位比较,这种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系统运行良好,对简单骨折复位效果满意,平均复位时间4 min34 s,侧方移位平均误差1.61 mm,外翻/内翻成角平均误差1.09°,前/后成角平均误差1.42°,内/外旋转平均误差1.37°;由于复杂骨折主折块间不能直接对合,复位结果稍差,但是即便是非常复杂的骨折,旋转误差还是在4°以下.提示此种机器人辅助骨折复位系统运行良好,复位结果满意,有望形成一个标准的完整的机器人骨折复位解决平台.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