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91篇
  免费   127篇
  国内免费   96篇
耳鼻咽喉   7篇
儿科学   25篇
妇产科学   11篇
基础医学   118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97篇
内科学   187篇
皮肤病学   9篇
神经病学   135篇
特种医学   90篇
外科学   215篇
综合类   599篇
预防医学   213篇
眼科学   26篇
药学   194篇
中国医学   206篇
肿瘤学   77篇
  2024年   14篇
  2023年   58篇
  2022年   45篇
  2021年   33篇
  2020年   39篇
  2019年   46篇
  2018年   63篇
  2017年   25篇
  2016年   45篇
  2015年   43篇
  2014年   95篇
  2013年   122篇
  2012年   112篇
  2011年   157篇
  2010年   147篇
  2009年   157篇
  2008年   128篇
  2007年   122篇
  2006年   121篇
  2005年   136篇
  2004年   130篇
  2003年   80篇
  2002年   76篇
  2001年   62篇
  2000年   54篇
  1999年   44篇
  1998年   28篇
  1997年   23篇
  1996年   16篇
  1995年   33篇
  1994年   27篇
  1993年   9篇
  1992年   12篇
  1991年   15篇
  1990年   12篇
  1989年   14篇
  1988年   16篇
  1987年   5篇
  1986年   19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4篇
  1983年   4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4篇
  1980年   5篇
  1979年   2篇
  1966年   1篇
  1965年   1篇
  1964年   1篇
  196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41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51.
张志 《中国性科学》2014,(6):109-111
王效道,1928年生,1952年毕业于北京辅仁大学教育系,曾任北京大学医学部医学心理学教研室负责人、中国高等医学教育学会医学心理学教育分会副会长、中国性学会秘书长、《中国性学》杂志主编等。在60年的职业生涯中,王效道为我国的心理卫生事业和性健康教育事业的建设和发展,以及中国性学会和《中国性学》杂志的创办和发展,都做出了重大的贡献。  相似文献   
52.
背景与目的:膜辅助蛋白CD46可保护宿主细胞免受补体依赖的细胞毒性作用,研究表明,CD46可能作为肝细胞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患者的潜在生物标志物。探讨CD46基因表达及启动子区遗传变异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方法:通过基因表达谱交互分析(gene expression profiling interactive analysis,GEPIA)在线网站分析HCC组织和正常肝组织CD46表达的差异;2011—2015年在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工人医院和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唐山市人民医院经病理学检查确诊且未经放化疗的240例HCC患者作为病例组,对照组为同时期入院体检的500名健康人群。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法进行基因分型,检测两组基因型频率和等位基因频率,评估CD46 rs1970530遗传变异与HCC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CD46在HCC组织与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经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CD46 rs1970530至少携带一个G等位基因型在病例组及对照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66,95% CI:0.448~0.990,P<0.05);两组间等位基因G频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OR=0.689,95% CI:0.478~0.994,P<0.05)。分层分析结果显示,至少携带一个G等位基因者可降低高年龄组(>60岁)(P=0.048)和男性(P=0.023)人群的HCC发病风险,在女性和低年龄组(≤60岁)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按吸烟状态进行分层分析,rs1970530变异与HCC易感性无明显关联(P>0.05)。结论:HCC中CD46基因高表达及CD46 rs1970530遗传变异影响HCC发病风险。  相似文献   
53.
背景: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是髋关节置换患者围手术期的危险并发症之一,药物治疗是预防血栓形成的有效方法,临床上正逐步规范用药方案,以取得最佳的预防效果。目的:探索置换后预防血栓的规范化治疗措施。方法:回顾分析固原市人民医院骨科2010-01/2011-05接受髋关节置换者110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防治深静脉血栓的临床资料,用药方案根据《中国骨科大手术静脉血栓栓塞症预防指南(2009版)》的要求。将上述临床结果与2007-01/2009-12接受骨科髋关节置换后不规律用药者123例的临床资料比较分析。结果与结论:所有患者均无因注射抗凝药物而产生明显不适症状。两组中均有少量病例在置换后出现不同深静脉血栓临床症状。不规律用药组和规律用药组D-二聚体检测分别有45,29例阳性。不规律用药组与规律用药组的深静脉血栓主要发生在置换后4周内,随着置换后用药时间的延长,血栓发生率出现下降趋势。置换后12周时规律用药组发生血栓人数明显低于不规律用药组(P<0.05)。提示在髋关节置换后规律应用低分子肝素、磺达肝癸钠、利伐沙班及华法林可有效预防深静脉血栓的发生。  相似文献   
54.
55.
跟骨骨折近75%累及关节面[1],采用切开复位支撑钢板内固定治疗可获得较好的效果.但术后切口并发症一直未能得到有效控制[2].2009年6月-2011年9月笔者应用跟外侧动脉改良切口治疗跟骨骨折48例(56足),获得满意效果.现报告如下.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母胎输血综合征相关因素、临床特征以及诊治要点。方法选取10例母胎输血综合征患儿,对其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该病产前诊断困难,临床主要表现为新生儿贫血、黄疸和窒息,患儿分娩前孕妇有前置胎盘4例,胎盘粘连3例,胎膜早破1例,羊水过多1例,妊娠高血压1例;采用吸氧和适量输血后4例(40.00%)治愈,5例(50.00%)好转,治愈好转率达90%,无明显神经系统后遗症。另有1例出现休克和弥漫性血管内凝血而家属放弃治疗。结论母胎输血综合征临床症状隐匿,早期诊断困难,产前诊断主要靠孕妇自觉症状如胎动减少、胎心监护异常,同时结合B超检查。新生儿主要表现为缺氧和贫血体征,前置胎盘和胎盘粘连是引发母胎输血综合征的高危因素,纠正缺氧和补充血容量是治疗该病的重要措施。  相似文献   
57.
目的:探讨诱导血红素氧合酶-1(hemeoxygenase-1,HO-1)与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idizedlowdensity lipoprotein,ox-LDL)在动脉粥样硬化(atherosclerosis,AS)发生中的作用.方法:利用高脂饮食法建立大鼠动脉粥样硬化模型,40只Wistar大鼠随机均分为4组:对照组(A组)、单纯高脂饲料组(B组)、银杏叶提取物(extract of ginkgo biloba,EGB)组(C组)及锌原卟啉(Zinc protoporphyrinⅨ,ZnPPⅨ)组(D组),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HO-1蛋白的表达,采用ELISA法测定大鼠血浆中oX-LDL的含量.结果:与A、B、D组相比,C组HO-1蛋白阳性表达程度最强,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B、C组相比,D组ox-LDL蛋白的含量最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分析动脉粥样硬化中HO-1蛋白表达与ox-LDL含量之间的关系,发现二者呈负相关(P<0.05).结论:EGB诱导HO-1蛋白的表达抑制ox-LDL表达,而ZnPPⅨ抑制HPO-1蛋白表达促进ox-LDL表达.因此,可以选用HO-1蛋白诱导剂来下调ox-LDL蛋白的表达实现抑制动脉粥样硬化的目的.  相似文献   
58.
目的:探讨乌丹降脂胶囊对大鼠非酒精性脂肪肝( NASH)模型外周血中Treg细胞和相关细胞因子额含量,探讨乌丹降脂胶囊对Treg细胞的影响。方法40只SPF级SD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易善复组、乌丹降脂胶囊组,正常对照组以基础饲料喂饲,其他三组连续16周通过高脂饲料喂饲,建立非酒精性脂肪肝病模型,同时正常对照组、模型对照组,以生理盐水10 ml/(kg· d)灌胃;易善复组以易善复溶液灌胃10 ml/(kg· d);乌丹降脂胶囊组以乌丹降脂胶囊灌胃10 ml/(kg· d);连续灌胃14周后,检测全血Treg细胞的表达量及血清IL-6、IL-10及TGF-β1的含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Treg细胞的表达量及血清IL-6、IL-10及TGF-β1的含量均升高;与模型组相比,乌丹降脂胶囊组及易复善组Treg细胞的表达量及血清IL-6、IL-10及TGF-β1的含量均明显降低,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0?.05)。结论乌丹降脂胶囊可能通过抑制炎症的发生使Treg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量降低,从而对Treg细胞的功能紊乱进行调节。  相似文献   
59.
目的 探讨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Streptococcus dysgalactiae subspecies equisimilis,SDSE)感染的临床分布特点及分子特征。方法 收集SDSE感染患者的临床资料及相应分离菌株,分离株经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基质辅助激光解析电离飞行时间质谱技术(MALDI-TOF-MS)及PCR扩增16S rRNA和链激酶前体基因等3种方-法进行鉴定。对SDSE菌株进行M蛋白基因(emm)分型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 MLST),并通过BioNumerics 6.6软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 24株停乳链球菌似马亚种主要分离自咽拭子、皮肤、血液,分别占58.33%、20.83%、8.33%;24株SDSE被分为5种emm类型,以stCNSRT2.0(n=16,66.7%)占优势,其次是stG840.0(n=3,12.5%)。通过MLST分型,共有6种ST型别,以ST44(n=17,70.8%)为主,ST605为新定义的ST型。结论 本研究中SDSE分离株具有分子多样性,ST605为首次报告的MLST型别。  相似文献   
60.
目的 比较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对新冠疑似病例诊断的准确性,对新冠疑似病例提出高效的排查方案,进一步为建立高风险人群的临床筛查路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76例由于IgM抗体初检阳性被转入定点医院隔离观察的新冠疑似病例,进行鼻咽拭子核酸检测,血清微量病毒中和抗体和3种市售不同原理抗体检测试剂检测,以及肺部CT检查,结合临床症状等信息,综合判断新冠确诊或排除情况,并将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试剂与临床判断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比较3种检测方法结果的差异。结果通过综合判断,76例疑似病例中有3例为确诊病例,73例为排除病例。与临床确诊/排除结果比较,3种血清学抗体检测方法中,化学发光总抗体对3例病例入院不同时间点共9份样本均能检出,对73例排除病例入院第1天采集样本的检测特异性为97.26%,高于化学发光法IgM/IgG和胶体金法IgM/IgG单独检测(入院第1 d样本检测特异性均为73.97%)。结论化学发光法检测新冠总抗体具有高灵敏度和高特异性,可以用于疑似病例抗体检测的初筛。针对重点人群筛查,应首先进行2019-nCoV核酸检测,若核酸检测阴性,则采用检测血清总抗体为主要指标的筛查路径。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