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0篇
  免费   7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3篇
内科学   10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10篇
药学   8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0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3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4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1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4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1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3篇
  1987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0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21.
目的 探索间质表型循环肿瘤细胞(Mesenchymal Circulating Tumor Cell, MCTC)与肝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相关性,及辅助肝癌患者临床诊断价值。方法 我院2019年3月到2020年9月期间48例初诊疑似肝癌患者,经病理学检查确诊35例初诊Ia期~IIIb期肝细胞肝癌和13例良性肝病患者,以及13例健康人作为阴性对照,使用CytoSorter? CTC检测系统结合CSV捕获抗体,特异性富集检测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结果 CytoSorter? CTC检测系统对初诊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检测敏感性为82.86%(29/35),特异性为84.62%(22/26)。13例健康人和13例良性肝病患者外周血MCTC检出个数均小于2个/5mL。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检出数量明显高于健康人和良性肝病患者,且差异极显著,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01)。治疗前MCTC水平与患者AFP水平、HbsAg状态、肿瘤数量、CNLC分期、血管侵犯、淋巴结转移和肿瘤远端转移具有显著相关性;治疗前MCTC数量与治疗后MCTC数量存在显著差异(P<0.001),治疗后MCTC数量普遍下降减少,临床疗效评估结果显示大部分患者疾病得到缓解。结论 CytoSorter? CTC检测系统在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富集检测中具有较好的检出效率,实时动态监测肝癌患者外周血MCTC可以辅助肝癌患者早期诊断、疗效评估和复发转移监测。  相似文献   
22.
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附16例临床报告)   总被引:22,自引:1,他引:21  
探讨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诊断,治疗和预后。方法对我院近14年来收治的肝胆管结石合并胆管癌16例作回顾性研究。男13例,女3例,平均年龄55.8岁;肝内胆管结石7例(43.8%,肝内及肝外胆管结石9例(56.3%)。分析其临床及病理资料,并予随访。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电针联合丙泊酚应用于无痛肠镜检查的临床效果,探讨电针用于临床无痛肠镜检查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选择自愿接受无痛肠镜检查的门诊患者120例,男64例,女56例,年龄25~75岁,BMI 18~28 kg/m~2,ASAⅠ或Ⅱ级。根据患者意愿分为电针联合丙泊酚组(E组)、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组(R组)和单纯丙泊酚组(P组),每组40例。患者取左侧卧位,E组在丙泊酚麻醉诱导前接受电针疗法,R组采用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静脉麻醉,P组采用单纯丙泊酚静脉麻醉。记录给药前(T_0)、睫毛反射消失时(T_1)、过脾曲时(T_2)、过肝曲时(T_3)和镜检完成时(T_4)的HR和MAP,以及术中丙泊酚的追加量和总用量、术中体动次数、术后腹痛评分、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术后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等。记录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与T_0时比较,T_1时R组HR明显减慢(P0.05),MAP明显降低(P0.05)。E组和R组术中丙泊酚追加量和总用量明显低于P组,体动次数明显少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腹痛评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E组和R组术后麻醉唤醒时间和定向力恢复时间均明显短于P组(P0.05),但E组和R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诱导时睫毛反射消失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三组术后呼吸抑制、恶心呕吐、低血压、心动过缓和低氧血症等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相较于单纯应用丙泊酚或瑞芬太尼复合丙泊酚麻醉,电针联合丙泊酚能够更好地为肠镜检查患者提供有效的镇痛效果。  相似文献   
24.
目的 探讨肝有效血流量、总胆红素、乙型肝炎、血浆总蛋白等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方法 通过对127例患者进行吲哚菁绿清除试验,运用多元线性回归的统计学方法,以15 min吲哚菁绿滞留率(ICGR15)为变量,以肝有效血流量(EHBF)、血浆总蛋白(TP)、总胆红素(TBIL)、乙型肝炎(HBV)为自变量,综合分析多个独立因素对吲哚菁绿排泄试验的影响及可能的机制。结果 回归模型ICGR15=25.469-20.520 EHBF+0.044 TBIL+4.217 HBV;F=70.734,P<0.01;修正R2=0.624,所拟合的回归方程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吲哚菁绿清除试验与肝有效血流量呈负相关,与总胆红素水平以及是否患有乙型肝炎呈负相关。其机制可能是总胆红素与吲哚菁绿竞争性结合载体,与乙肝导致的肝硬化及其肝血流量变化有关,而血浆总蛋白对吲哚菁绿清除试验的影响尚需进一步研究。  相似文献   
25.
目的 总结保留十二指肠的胰头切除术(DPPHR)在治疗胰头良性和低度恶性病变的经验.方法 回顾性分析我院1998年5月至2010年3月施行该术式12例患者临床资料.尽量靠近胰十二指肠动脉弓弧形切除十二指肠内侧胰腺组织,并完整切除钩突,间断严密缝合十二指肠缘残留胰腺组织并以胰后被膜覆盖缝合.为了保留胰内段胆总管,必要时切开胆总管置入探条引导.结果 无手术死亡.术后发生胰瘘2例,经非手术治疗后痊愈.无胰腺假性囊肿及腹腔脓肿形成.术后12例患者均随访半年以上,无术后糖尿病、胆总管狭窄、慢性消化不良发生,1例囊腺癌患者术后3个月出现肿瘤复发.结论 对于胰头良性病变,DPPHR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手术方式.  相似文献   
26.
张家敏 《抗癌之窗》2013,(10):22-26
1993年9月初,开学季。忙碌了一天,正准备休息的家敏老师突然晕倒了。54岁的她后来回忆,"我没有多想,以为是太累了"。其实这种疲劳的感觉,已经持续了有一段时间了。一个星期后,家敏老师又一次晕倒了。几乎在不知不觉中,她摸到了左侧乳房上的一个肿块。家敏老师自小体弱多  相似文献   
27.
目的制备创伤弧菌(Vibrio vulnificus)溶细胞素vvhA基因产物鼠源性单克隆抗体并鉴定其特异性和免疫性,为进一步研制创伤弧菌检测试剂盒奠定基础。方法采用IPTG诱导目的重组蛋白rvvhA表达,Ni-NTA亲和层析法提纯rvvhA,SDS-PAGE检测表达和提纯效果。采用杂交瘤技术和rvvhA-ELISA制备并筛选分泌rvvhA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有限稀释法进行细胞克隆。采用免疫双扩散法鉴定单克隆抗体类型。采用ELISA、免疫双扩散法和Western Blot鉴定单克隆抗体的效价和特异性。结果在0.5mmol/L IPTG诱导下,rvvhA产量可占细菌总蛋白的18%。提纯的rvvhA经SDS-PAGE后仅显示单一的蛋白条带。共获得9株rvvhA抗体阳性的杂交瘤细胞株,其中A5E8和C3B6株可持续分泌高效价特异性单克隆抗体,其抗体类型分别为IgG1和IgG2a。A5E8和C3B6单克隆抗体有较高特异性,与多种其它细菌蛋白不发生免疫反应,对rvvhA及创伤弧菌GTC333株和WZ01株蛋白的ELISA检测阳性的效价可达1∶4000~1∶8000、免疫双扩散效价为1∶4~1∶8,Western Blot结果显示此等单克隆抗体均能有效识别rvvhA。结论本研究成功地获得了2株稳定分泌rvvhA特异性单克隆抗体的鼠源性杂交瘤细胞株,rvvhA单克隆抗体可用于检测自然表达的创伤弧菌溶细胞素。  相似文献   
28.
肺栓塞在我国并不少见,但因对其认识不够,临床上常致误诊和漏诊,尤其是外科疾病并发肺栓塞误诊和漏诊率较高。我院最近成功抢救一例。现报告如下:患者,男,70岁,因“乏力,纳差,消瘦一月余”于2004年10月5日收住我院肝胆外科。入院查体:体温36℃,血压100/60mmHg,呼吸20次/分,两肺  相似文献   
29.
目的 探讨接受内瘘手术的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特点及护理,为提高尿毒症治疗效果提供依据.方法 对我科2008年4月至2009年6月共34例接受内瘘手术的尿毒症患者的心理状态进行问卷调查、评估及系统心理护理.结果 手术前患者心理不良反应达91.2%,其中忧郁29.4%,焦虑26.5%,恐惧8.8%,抗拒11.8%,沮丧自卑14.7%,接受系统心理护理后,不良心理反应下降至21.6%,忧郁8.8%,焦虑5.9%,恐惧2.9%,抗拒2.9%,沮丧自卑5.9%,患者在手术过程中能主动配合,情绪稳定.结论 对接受内瘘手术的尿毒症患者实施系统心理护理,能减轻患者的不良心理反应,增强患者战胜疾病的信心,是提高本病综合治疗效果的重要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30.
目的 探讨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外科治疗方法.方法 回顾性分析19例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胆管炎的病因、病理、再次手术方法和效果.结果 13例行原位拆建术,10例效果优良,3例好转;4例改行胆管空肠Roux-Y吻合,3例优良,1例好转;空肠间置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1例,效果优良;胃窦切除、胃空肠Roux-en-Y吻合1例,好转.结论 合理的再次手术,可以有效治疗胆总管十二指肠吻合术后顽固性胆管炎.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