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11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8篇
基础医学   19篇
临床医学   45篇
内科学   8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76篇
综合类   39篇
预防医学   4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10篇
肿瘤学   5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8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9篇
  2015年   7篇
  2014年   11篇
  2013年   19篇
  2012年   17篇
  2011年   22篇
  2010年   22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5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9篇
  2005年   7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1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9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81.
患者女性 ,2 8岁 ,主因会阴部麻木伴突发二便障碍 40d来院治疗。入院前 40d无明显诱因出现会阴部麻胀 ,偶有钝痛 ,并向周围放射 ,以后出现排尿不净 ,大便次数减少。曾在外院按照“盆腔炎”、“神经原性膀胱”等给予对症治疗 ,症状无缓解 ,此后二便出现失禁。到我院门诊就医时 ,诊断为“骶骨肿瘤”收入院。查体 :一般情况好 ,四肢肌力及运动正常 ,没有锥体束征 ,会阴部麻木范围为S1~ 4 ,肛门反射消失 ,带尿袋 ,二便失禁。入院后影像学报告 :骶骨脊索瘤。临床诊断 :1.骶骨脊索瘤 ,2 .骨巨细胞瘤。治疗方案 :一期介入治疗 ,二期手术治疗。…  相似文献   
82.
目的:探讨导致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的临床及影像学相关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2月至2017年3月本院脊柱外科因腰痛就诊并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152位患者,根据腰椎稳定与否分为两组:A组,单纯腰椎不稳患者63例;B组,腰椎稳定患者89例。本研究资料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的相关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吸烟史、体质量指数、病程、糖尿病史、腰椎曲度、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间盘退变程度等10项指标。为了使研究结果更加准确,本研究中将年龄、体质量指数、病程、腰椎曲度等连续变量离散为分类变量。患者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间盘退变程度作为分类变量。将以上10项因素先采用秩和检验或卡方检验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然后将具有统计学意义的结果作为自变量,以是否出现腰椎不稳作为因变量,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最后确定导致腰椎不稳的危险因素。结果:单因素方差分析显示体质量指数、腰椎曲度、间盘退变程度、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等与腰椎不稳的形成相关,而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病程等与腰椎不稳的形成无关。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体质量指数(P=0.025)、腰椎曲度(P=0.004)、间盘退变程度(P=0.001)、黄韧带肥厚(P=0.029)、Modic改变(P=0.003)是腰椎不稳形成的危险因素。结论:1)中老年腰痛患者退行性腰椎不稳受多种因素影响,其中体质量指数、腰椎曲度、间盘退变程度、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与腰椎不稳的产生有关,体质量指数增大、腰椎曲度异常、间盘退变严重、黄韧带肥厚、Modic改变是腰椎不稳产生的危险因素。2)中老年腰痛患者中年龄、性别、吸烟史、糖尿病史、病程等因素可能与腰椎不稳产生无关。  相似文献   
83.
探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的临床效果。选取2011年10月—2013年10月诊治的胆囊结石患者186例,根据治疗方法分为2组,93例患者采用完全腹腔镜保胆取石术治疗为对照组,93例患者采用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治疗为观察组,比较2组患者的手术相关指标与术后并发症情况。观察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均明显少于对照组,观察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2.2%)亦明显低于对照组(10.8%),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腹腔镜胆道镜联合保胆取石术是治疗胆囊结石的有效方法,对患者造成的手术创伤小,可明显缩短患者的治疗时间,引发的术后并发症少,具有较高的安全性,值得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84.
原发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瘕病人血清中抗ds—DNA抗体的检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ITP是一种自身免疫性疾病。由于病人体内存在着抗自身血小板抗体,临床上导致血小板减少,以及自发性皮肤粘膜出血。此病易与SLE以血小板减少为首发症状的病人相混淆,而造成临床误诊。本文采用ELISA方法对30例临床确诊为ITP病人血清做了抗ds-DNA抗体检测,阳性者3例,阳性率为10%。文中并对ITP与SLE之间的关系进行了探讨,提出了有助于两者鉴别的意见。  相似文献   
85.
本文对1984年至1996年12月份收治23例老年性多发性骨髓瘤的病例进行了回顾性分析。结果男性多发于女性(男女比为1.88:1)常见骨痛伴有贫血,均有血红蛋白下降及血沉加快,肾功能不全亦较非老年者为高。在治疗方案方面,以改良M2为首选。  相似文献   
86.
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的初步探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纤维环后缘及后纵韧带完整性对胸腰椎爆裂骨折手术疗效的临床意义.[方法] 对Dem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患者采用经后路骨折椎体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结果] 术后复查腰椎x线片可见椎体高度及LSA、RSA均较术前有明显恢复,ASIA评分在术后3个月有0~2级的恢复,术前和术后Vas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完整组患者术后影像学参数及术后神经功能评分均优于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破裂组患者.[结论] 经后路椎板减压复位短节段内固定手术治疗脊柱中柱韧带结构完整的Denis B型胸腰椎爆裂骨折近期随访观察发现能够达到解除神经压迫的目的,术后疗效优于脊柱中柱韧带结构破裂组患者.  相似文献   
87.
慢性氟中毒大鼠胸髓神经细胞凋亡的研究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慢性氟中毒大鼠胸髓神经细胞的凋亡及其发生机制。方法:60只Wistar大鼠饲养1周后随机分为2组,每组30只,实验组饮氟化水(氟化钠200mg/L),对照组饮蒸馏水,每组分别于4周、8周、12周时用不锈钢代谢笼收集24h尿液并取血测定血、尿氟含量;实验组在分组后和处死前行脊柱CT检查:12周时将两组大鼠全部处死,取胸段脊髓约5mm长,连续横切片,片厚5μm,行苏木素-伊红(HE)染色、脱氧核糖核苷酸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法(TUNEL)对凋亡细胞进行标记、免疫组化检测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的表达。结果:饲养12周后对照组大鼠门齿呈瓷白色半透明,实验组大鼠门齿全部出现斑釉;各时间点实验组大鼠血、尿氟含量与对照组大鼠比较明显升高,差异有显著性(P〈0.01):实验组大鼠12周时胸椎CT未见椎管狭窄,无脊髓受压;实验组大鼠12周时胸髓HE染色显示神经细胞空泡变性和固缩改变;TUNEL染色可见神经细胞凋亡明显,阳性细胞数为3.17±0.23个/10个高倍视野,对照组偶见阳性细胞,阳性细胞数为0.14±0.02个/10个高倍视野,两组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1);对照组偶有Caspase-3表达,其阳性细胞数为0.13±0.01个/10个高倍视野,实验组Caspase-3阳性细胞数为2.67±0.37个/10个高倍视野,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0.01)。结论:慢性氟中毒大鼠的胸髓神经细胞凋亡明显,Caspase-3的参与和过度表达可能是慢性氟中毒时胸髓神经细胞发生凋亡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88.
背景:肝卵圆细胞移植后对受损肝脏具有修复作用.目的:观察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对受体大鼠术后生存期及肝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原位肝移植模型,供体为雌性DA大鼠,受体为雌性Lewis大鼠.造模后随机分为对照组(不进行细胞移植)、实验组(移植过程中供肝经门静脉和肝动脉注射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1×109 L-1).结果与结论:实验组术后撤他克莫司后的中位生存期和累积生存率均优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肝肝细胞受损情况弱于对照组(P < 0.05),移植肝合成和排泄功能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5).表明在移植肝脏内种植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可有效改善移植肝功能,并且明显延长受体生存时间,提高累积生存率,该结果可能与受体来源肝卵圆细胞在移植肝内增殖分化,修复受损肝脏和减轻急性排斥反应有关.  相似文献   
89.
目的 研究富血小板血浆(PRP)在家兔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中的作用,为脊柱的融合找到一个新的途径.方法 制备PRP,取家兔24只,取双侧肋骨,行双侧第5、6腰椎横突间的后外侧植骨融合.采用自身对照方法,实验侧取PRP复合肋骨骨粒植入融合区,对照侧取肋骨骨粒植入融合区.术后4、8、12周处死各处死8只动物取脊柱标本.利用影像学、组织学的手段观察植骨区的融合情况,从大体、组织、细胞等方面分析植骨融合情况.结果 PRP复合自体骨组术后4、8、12周各项评分明显优于单纯自体骨组(P<0.05).实验侧植骨区阻射密度值4、8和12周分别为51±7、69±7、81 ±6;对照侧为33 ±9、40 ±6、50 ±6,2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实验侧植骨区放射学评分4、8和12周分别为(3.1±0.8)、(6.9±1.1)、(8.1±1.1)分,2组同时间点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 PRP复合自体骨移植对家兔腰椎后外侧植骨融合具有促进作用.  相似文献   
90.
目的:统计急性创伤性脊髓损伤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895例脊髓损伤患者的临床资料,以是否在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分为两组,对可能影响患者早期并发症发生的因素,如性别、年龄、脊髓损伤程度、损伤节段、手术情况及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等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期发生早期并发症者178例,发生率为19.9%,两组间在发病年龄、脊髓损伤程度和损伤节段方面差异具有显著性(P<0.05),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是合并早期并发症的危险因素;而性别、急性期是否应用糖皮质激素以及手术与否两组间差别无显著性(P>0.05)。结论:急性期脊髓损伤早期并发症发生率较高,高龄、损伤程度重以及高位脊髓损伤患者易合并早期并发症,在脊髓损伤急性期需综合防治,降低其发生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