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3篇
  免费   27篇
  国内免费   37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5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01.
目的 探讨CT引导下隆突下淋巴结穿刺活检的安全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回顾性总结2006年7月 - 2010年7月17例CT引导下隆突下肿大淋巴结穿刺活检的病例资料,穿刺结束后即时CT复查及短期随访,了解并发症情况,评估穿刺安全性.活检标本行病理学检查,评估穿刺活检准确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结果 17例患者中14例首次...  相似文献   
102.
目的分析肺癌18F-FDG PET-CT与HRCT的表现并探讨其在诊断及分期方面的价值。方法回顾分析65例经病理证实肺癌的PET-CT与HRCT资料并与其病理分型作对照,分析肿瘤大小与SUVmax关系,统计学方法采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其中23例常规扫描后1 h行延迟扫描,计算滞留指数(RI)。结果对于65例肺癌患者中原发灶的检出,PET-CT敏感性100%,准确性93.8%;肺部HRCT敏感性96.9%,准确性72.3%;PET敏感性93.8%,准确性90.7%。肺癌中61例为实性结节或软组织肿块,SUVmax为9.78±5.63;4例细支气管肺泡癌为磨玻璃灶,SUVmax为0.91±0.14;肺孤立结节(SPN)延迟扫描SUVmax为11.76±5.40,SUVmax升高值为3.2±1.3,RI为(39.31±3.62)%。实性原发灶SUVmax与肿瘤大小呈正相关(r=0.51,t=4.56,P<0.000 5)。结论 PET-CT双时相扫描结合HRCT对肺癌性质判断及分期具有重要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3.
前列腺癌是世界上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近来,影像技术在前列腺癌的诊断、分期及治疗后随访中起到越来越重要的作用,本文综述了传统影像、功能影像以及分子影像在前列腺癌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  相似文献   
104.
CT引导下弯针穿刺乙醇消融术治疗微小肝癌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 探讨可控弯曲穿刺针在微小肝癌CT引导下无水乙醇消融术中的价值。方法 采用可控弯针穿刺时,仅需将外套管针穿至病灶边缘,换插可弯曲细针,根据针尾的指示,合理调整针尖位置,对准病灶方向即可顺利穿入病灶。结果 25例微小肝癌患者共29个小病灶采用弯针穿刺,24个病灶一次穿刺成功,22个病灶一次乙醇消融达到完全凝固性坏死。结论 采用可控弯曲穿刺针有助于提高穿刺成功率,乙醇消融治疗微小肝癌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5.
由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的高传播性和隐匿性,核医学影像检查的流程与管理需要根据就诊患者被感染的风险程度进行相应的安排及防控管理。本文根据核医学影像检查患者的临床表现及流行病学史进行感染风险程度分层,针对核医学影像检查的特点提出相应的防控建议。核医学检查前需要关注的是甄别出处于潜伏期的感染者或可疑病毒携带者,将就诊患者划分为普通患者组、潜在风险组、较高风险组和疑似COVID-19组,根据感染风险程度从低到高安排检查,并采取相应等级的个人防护、场所及设备消毒等措施。根据患者的感染风险程度分层进行相应的检查安排及防控管理,有助于避免就诊者交叉感染,保障工作人员的安全,满足临床需求。  相似文献   
106.
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 探讨CT灌注成像在肾细胞癌诊断及鉴别诊断的价值.方法 本研究共包括39例肾细胞癌、12例良性肿瘤患者,均有完整的临床和病理资料.所有病例行肾脏常规CT平扫后,选定灌注扫描层面,以4.0 ml/s的速度团注对比剂50 ml,注射对比剂后延迟6 s,采用Siemens Bodyperfusion体部灌注扫描序列,对选定相邻2层部位进行连续动态增强扫描.利用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软件对灌注扫描图像进行后处理,生成表示腹部器官血流的伪彩灌注图.将各图转入ROI Evaluation子菜单,利用感兴趣区法(region of interest)测量血流量(blood flow)、血流容积(blood volume)、无血管血流量(flow without vessels)、组织强化峰值(peak enhancement)、灌注起始时间(time to start)和峰值时间(time to peak).结果 肾细胞癌的血流值、血流容积、无血管血流量和组织强化峰值均高于/大于良性肾肿瘤,而灌注起始时间小于良性肾肿瘤;采用Siemens Perfusion CT/VA11A软件得到的肾细胞癌、肾良性肿瘤的灌注值分别为(1.52±0.68)、(0.65±0.32)ml·min-1·ml-1.结论 CT灌注成像可较好地检测肾脏肿瘤的血流动力学情况,有助于术前判断肾脏肿瘤性质.  相似文献   
107.
目的探讨PET-CT检查在AIP诊断及全身评估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08月~2011年12月在我院行18F-FDG PET-CT全身检查的自身免疫性胰腺炎患者5例,所有患者均行全身PET-CT常规及胰腺延迟扫描。结果 5例AIP患者均为男性,年龄42~71岁,平均54.2岁。4例表现为胰腺弥漫性肿大,1例为节段性肿大,病变部位FDG条状摄取增高,SUVmax平均4.38±1.05,延迟扫描后SUVmax进一步升高SUVmax平均5.31±1.26,3例可见胰周少量炎性渗出。5例患者发现有胰腺外的病灶:4例出现淋巴结肿大,其中3例肿大淋巴结伴FDG摄取增高;合并涎腺肿大伴代谢增高者3例;合并胆管炎改变者3例;合并间质性肺炎者3例;4例患者前列腺出现不均匀FDG摄取增高。结论 AIP是一种系统性疾病,18F-FDG PET-CT在显示胰腺病灶的同时可以更好地发现胰外器官受累,在AIP的诊断和全身情况评估中发挥独特的作用。  相似文献   
108.
目的比较18F-FDG PET/CT与增强CT在肺癌淋巴结术前诊断及分期中的价值。方法以病理结果为金标准,比较82例肺癌患者术前PET/CT及增强CT检查者对区域淋巴结诊断及分期的效能。结果82例患者共切除区域淋巴结564枚,其中78枚(13.8%)证实为转移。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阳性预测值及阴性预测值均显著高于增强CT,P均0.05。PET/CT与增强CT对区域淋巴结分期总的准确性分别为[87.8%(72/82)及70.7%(50/82)],P0.05;对区域淋巴结N0、N1、N2期诊断的准确性分别为[89.3%(25/28)、83.3%(20/24)、90.0%(27/30)]vs[85.7%(24/28)、50.0%(12/24)、73.3%(22/30)]。结论 PET/CT诊断区域淋巴结转移的效能高于增强CT,但是仍存在一定的假阳性及假阴性。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临床资料,进一步提高诊断及分期的准确性。  相似文献   
109.
CT泪道造影方法研究(附36例分析)   总被引:6,自引:0,他引:6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探讨CT泪道造影中对比剂及扫描体位的合理选择方法。方法:36例(49侧)溢泪患者行CT泪道造影检查,分别选用300mgI/ml泛影葡胺、40%碘化油行CT横断面、冠状面扫描,观察CT对泪道、阻塞平面及周围结构的显示效果。结果:CT泪道造影对49侧泪道中的48侧(98%)获得满意效果,均显示了泪道的全程或阻塞平面以上扩张部分,明确了泪道阻塞的部位和程度。结论:CT泪道造影应根据病情或观察目的选择适宜的对比剂和扫描体位。  相似文献   
110.
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CTA)在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并发症诊断中的应用。方法:31例腹主动脉瘤和主动脉夹层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行多层螺旋CT血管造影,采用准直2.5mm,层厚3.0mm,螺矩6-8,重建方法为容积显示(VR)、表面遮盖显示(SSD)、最大密度投影法(MIP)及多层面重建法(MPR)。观察图像确定有无术后并发症,并比较4种重建方法对并发症的显示情况。结果:31例中有1例术后内支架出现局限性断裂,VR、MIP及MPR均清晰显示了内支架的变化,SSD未能显示。1例内支架展开不良,4种重建方法均明确显示;5例术后出现渗漏,VR及MPR清晰显示渗漏的部位、形态及内漏量,MIP、SSD仅显示其中的4例。在显示支架内血流情况及瘤周血栓方面,VR及MPR能明确支架内有无血栓形成及腔内带膜内支架置入术后的转归变化,VR及MPR显示1例术后支架内血栓形成,SSD及MIP未能显示。结论:多层螺旋CTA有利于主动脉瘤腔内带膜内支架置考试术后并发症的诊断;VR及MPR图像优于SSD及MIP,能为术后内支架情况作出更准确的判断 。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