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2篇
  免费   28篇
  国内免费   36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41篇
内科学   22篇
神经病学   5篇
特种医学   11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64篇
预防医学   4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2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12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5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7篇
  2013年   15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15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15篇
  2008年   10篇
  2007年   10篇
  2006年   12篇
  2005年   20篇
  2004年   12篇
  2003年   19篇
  2002年   24篇
  2001年   17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5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18 毫秒
61.
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疗效评价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的近期疗效。方法15例胰腺癌患者均有典型的CT特征并经穿刺活检后病理证实。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将~(125)I放射性粒子均匀置入肿瘤内进行组织间放疗。结果粒子植入后1个月CT复查:完全缓解(CR)5例,部分缓解(PR)6例,稳定(SD) 2例,进展(PD)2例,总有效率86.7%;3个月:CR 5例,PR 5例,SD 2例,PD 3例。总有效率80%。除1例出现胰瘘,无急性胰腺炎、出血等严重并发症,结论CT引导下~(125)I放射性粒子植入治疗胰腺癌具有近期疗效好、创伤小、并发症少等优点。  相似文献   
62.
目的 探讨电化学疗法 (ECHT)对大鼠种植型肝癌的治疗效果。方法 制作大鼠肝癌动物模型 ,应用电化学疗法进行治疗 ,1周后影像学、病理光镜观察肿瘤大小、坏死、凋亡变化 ,与对照组比较 ,并观察生存期的长短。结果 电化学治疗前 ,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 10 0± 6)mm3 ,电化学治疗后 1周 ,大鼠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 12 5± 10 )mm3 ,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平均体积为 ( 190± 11)mm3 ;治疗组肿瘤生长率为 2 5 % ,而荷瘤对照组肝肿瘤生长率为 90 % ,P <0 .0 5。治疗组病理光镜下肿瘤明显坏死 ,并可诱发细胞凋亡 ;生存期明显延长。结论 电化学疗法可明显抑制肿瘤生长 ,促进肿瘤坏死 ,诱发细胞凋亡 ,延长大鼠生存期。  相似文献   
63.
目的探讨血清癌胚抗原(CEA)、糖链抗原(CA)199水平升高在良恶性疾病中的分布特征及其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血清CEA与CA199水平均升高的509例确诊患者临床资料,采用SPSS18.0软件对相关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 509例患者中,良性疾病患者占22.79%,恶性患者占77.21%,且两组间CEA、CA199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良性疾病患者间CE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肠癌、胃癌、乳腺癌患者CEA水平高于胰腺癌患者(P0.05),肺癌和肝癌患者CA199水平低于胰腺癌患者(P0.05)。以10ng/mL、90U/mL分别作为CEA、CA199的分界值,良恶性疾病患者间二者水平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良性疾病可导致血清CEA、CA199水平升高,而CEA≥10ng/mL或CA199≥90U/mL对良恶性疾病的鉴别有一定的辅助诊断价值。  相似文献   
64.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21例的CT影像学表现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影像学特点,以提高该病术前的正确诊断率.方法 回顾性分析21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的CT表现.结果 21例患者中青年女性(9~29岁)为19例.13例病灶位于胰头颈部,胰体、尾各有4例.肿块最大直径为3~15 cm,平均约7.5 cm.CT表现为胰腺单发类圆形囊实性肿块,18例有完整的包膜,3例与周围组织分界欠清,5例肿瘤出现包膜或中心散在钙化,仅1例出现胰管扩张(直径约5 mm),无1例出现胆管改变.增强后动脉期肿瘤包膜和实性部分轻中度强化,门脉期、延迟期明显强化;瘤内囊性部分不强化,包膜明显强化.结论 胰腺实性假乳头状瘤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综合临床及影像学表现,一般可做出较准确诊断.  相似文献   
65.
心脏核医学课堂教学的多媒体课件制作探讨   总被引:2,自引:1,他引:1  
针对心脏核医学的课堂教学中心脏解剖结构及核医学断层影像等知识结构中的难点,探讨了如何利用多媒体技术制作核医学教学课件,通过优化课件结构和制作三维动画演示教学,使复杂的原理和解剖结构变得更加直观、明确,从而提高教学效果,加深学习印象。  相似文献   
66.
目的 探讨以68镓(68Ga)标记的靶向前列腺特异性膜抗原(PSMA)分子探针PSMA-11为示踪剂的PET-CT(68Ga-PSMA-11 PET-CT)检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阳性发现情况.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9年1月至12月经前列腺活体组织穿刺病理学初次确诊、于海军军医大学(第二军医大学)长海医院行68Ga-PSMA-11 PET-CT检查的45例前列腺癌患者的影像学及临床资料.采用二分类判别法定性分析68Ga-PSMA-11 PET-CT图像,以诊断前列腺癌原发灶是否累及前列腺两叶、突破包膜、侵犯精囊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以根治性切除术标本的病理学结果为金标准,对影像-病理的配对样本进行McNemar检验,并计算Kappa系数.结果 68Ga-PSMA-11 PET-CT检测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的原发灶累及前列腺两叶、突破包膜、侵犯精囊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的准确度分别为60.0%(27/45)、57.8%(26/45)、75.6%(34/45)和84.4%(38/45),Kappa 系数分别为0.075(P=0.375)、0.249(P=0.025)、0.409(P=0.003)和0.444(P=0.002).结论 68Ga-PSMA-11 PET-CT对判断初诊前列腺癌患者病灶是否存在侵犯精囊和发生区域淋巴结转移有一定价值,但对是否累及前列腺两叶和突破包膜的诊断价值较低.  相似文献   
67.
螺旋CT血管造影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探讨颅底肿瘤螺旋CT血管造影(SCTA)的成像技术及其应用价值。方法:16例颅底肿瘤,MRI明确诊断后行SCTA。SCTA与MRI、手术对照。螺旋扫描层厚2.0mm,间距1.0mm,螺距1.0-1.25,均以3.0ml/s速度注射对比剂120ml;用表面遮盖法(SSD)重建三维图像,5例行伪彩SSD重建及模拟手术入路。结果:SCTA清楚显示了14例颅底肿瘤的形态及其与大血管、颅骨的三维关系,而1例颅咽管瘤、1例胶质瘤瘤体未显示,仅显示了受压移位的邻近血管及其与颅骨的关系。SCTA的三维图像及模拟手术入路为治疗方案的制定提供了重要信息。结论:SCTA提供的颅底肿瘤与邻近血管及颅骨关系的三维图像,是对常规二维图像的重要补充,对临床治疗有重要指导价值。  相似文献   
68.
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治疗无功能性肾上腺肿瘤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CT引导下经皮无水乙醇消融术(PEI)对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的治疗价值。方法21例肾上腺偶发瘤,均为单发病灶。病灶直径均小于5 cm,其中7例病灶直径小于3 cm。采用CT引导下无水乙醇瘤内注射进行治疗,每个病灶治疗次数不少于2次,治疗后1~2个月,行CT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大小、坏死情况。结果PEI治疗后CT增强扫描复查,13个病灶(包括直径小于3 cm的7个病灶)完全坏死;8个病灶大部分坏死,经过重复治疗,病灶彻底坏死。已随访1~3年,未见肿瘤复发。结论无功能性肾上腺偶发瘤采用CT引导下经皮穿刺乙醇消融疗法治疗疗效确切,创伤小。  相似文献   
69.
CT血管造影对脑动脉扫描参数及图像处理的研究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探讨脑动脉瘤 CT血管造影 (CT angiography,CTA)扫描参数的优化、造影剂的使用以及图像处理方法的合理运用。方法 :73例可疑脑动脉瘤患者行 CTA,其中 4 2例同时行 DSA,CTA与 DSA对照 ,分析扫描参数、造影剂的使用方法、图像后处理方法对 CTA图像质量的影响。结果 :采用以下扫描参数图像的质量较好 :层厚 1.0~ 2 .0 mm,螺距 1.0~ 1.2 5 ,重建间距0 .5~ 1.0 mm。造影剂的注射速度以 3.0~ 4 .5 ml/ s较合适 ,用量一般 80~ 12 0 ml。图像后处理同时应用 SSD及 MIP法 ,行 MIP法一般先人工编辑去除颅骨 ,以更好地显示动脉瘤及其与血管的关系。结论 :合理选择扫描参数、造影剂的使用方法以及图像后处理方法可获得高质量的脑血管 CTA图像。  相似文献   
70.
脑动静脉畸形的3D-CTA形态学评价   总被引:13,自引:4,他引:9  
目的 评价3D-CTA对脑动静脉畸形(AVM)的影像学诊断价值。方法23例AVM病例同时行3D-CTA与DSA检查,两者对照研究。结果 23例脑AVM术前3D-CTA检查阳性诊断率100%,无假阳性和假阴性。与DSA比较:(1)供血动脉的来源、数目和形态判断完全吻合;(2)引流静脉判断完全吻合19例(83%),部分吻合者4例(17%);(3)病灶部位判断完全吻合。无并发症发生。结论 脑AVM的3D-CTA二维影像与DSA基本吻合,立体空间三维形态描述好,可弥补后者不足,对手术有指导价值。本技术无创、低风险、价廉、其技术进一步成熟后可取代DSA。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