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92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30篇
儿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3篇
口腔科学   5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25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7篇
外科学   35篇
综合类   3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79篇
中国医学   30篇
肿瘤学   2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4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9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33篇
  2010年   13篇
  2009年   14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6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3篇
  2004年   16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2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4篇
  1996年   8篇
  1995年   3篇
  1992年   2篇
  198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6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药物调控骨髓基质细胞成骨分化与骨质疏松症治疗的方向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的潜能与骨质疏松密切相关,据此,探讨药物通过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方向从而治疗骨质疏松症的前景。资料来源:应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1985-01/2005-01期间的与药物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作用相关的文献,检索词“marrowstromalcells,osteoblast”,或“mesenchymalstemcells,osteoblast”,并限定文献语种为“English”。同时检索中国期刊网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1990-01/2005-01期间的药物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作用相关的文献,检索词“骨髓基质细胞,成骨细胞”,并限定文献语种为中文。并手工检索近期的相关中文期刊和相关书籍。资料选择:对资料进行筛选,选择观察药物(包括中药复方)对细胞分化方向进行调控的文章。排除观察其他因子对细胞分化方向进行调控的文章。资料提炼:共收集到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作用相关的文献293篇,21篇符合标准,排除272篇。资料综合:能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方向分化的药物包括地塞米松、雌激素、他汀类降血脂药、二甲胺四环素和中药生脉成骨方等。对各种药物调控的特点进行分析,并对通过调控骨髓基质细胞分化方向进行骨质疏松症的治疗的前景进行初步的展望和分析存在的困难。结论:药物如果能促进骨髓基质细胞向成骨细胞方向分化,又对骨有较高的器官选择性的话,将可能有治疗骨质疏松症的作用,但也还存在很多尚未解决的问题。  相似文献   
22.
张新乐  吴铁  崔燎 《中国药房》2012,(29):2708-2710
目的:研究司坦唑醇与吡拉西坦联用对D-半乳糖致大鼠股骨损伤的影响。方法:将大鼠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模型组和联用组,每组10只,后2组皮下注射D-半乳糖(100mg·kg-1·d-1)建立骨质疏松症模型,建模后联用组灌胃给予司坦唑醇0.54mg·kg-1·d-1、吡拉西坦432mg·kg-1·d-1,连续给药14周。检测各组大鼠左侧股骨长和宽,干湿重/体重比和骨羟脯氨酸(Hyp)、骨钙、骨磷含量;右侧股骨最大载荷、弹性载荷、断裂载荷、刚性系数和弯曲能量。结果:与正常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干湿重/体重比和骨钙、弹性载荷均明显降低(P<0.05),其余指标均无明显变化(P>0.05);与模型组比较,联用组股骨干重/体重比、弹性载荷均明显增加(P<0.05),其余指标无明显变化(P>0.05)。结论:司坦唑醇与吡拉西坦联用能有效预防D-半乳糖致大鼠股骨重量降低,增强骨强度。  相似文献   
23.
目的:观察丹酚酸B对MC3T3-E1细胞Dkk1mRNA表达的影响。方法:MC3T3-E1细胞分组:正常对照组、成骨诱导组、地塞米松1×10-6 mol·L-1组、地塞米松1×10-6 mol·L-1+丹酚酸B1×10-7 mol·L-1组、地塞米松1×10-6 mol·L-1+Dkk1抗体100μg·L-1组、丹酚酸B1×10-7 mol·L-1组、Dkk1抗体100μg·L-1组。加药7 d后用RT-PCR法检测细胞Dkk1mRNA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成骨诱导后Dkk1的表达增多,地塞米松组的Dkk1表达明显增多,丹酚酸B组Dkk1的表达减少,Dkk1抗体单用未见Dkk1的表达。与地塞米松组相比,丹酚酸B单用Dkk1的表达比地塞米松组少。丹酚酸B、Dkk1抗体可对抗地塞米松应用后引起的Dkk1表达增多。结论:丹酚酸B可以减少Dkk1的表达和对抗地塞米松使用后引起的Dkk1表达增多,这可能是其促骨形成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4.
地塞米松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观察地塞米松(Dex)对大鼠腰椎骨质量的影响。方法 SPF级3月龄SD雌性大鼠,每周尾静脉注射Dex 12,.5及5 mg.kg-1 2次,共8周。在实验结束前第14,13天和第4,3天分别sc四环素和钙黄绿素荧光标记。实验结束时处死大鼠后取材,采用不脱钙骨切片和骨组织形态计量学方法观察和测量第4腰椎骨的显微结构参数;骨密度仪测量第3腰椎的骨矿密度;采用生物力学方法进行第5腰椎的压缩力学检测。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所有Dex组体重明显下降,分别下降了14.8%,16.6%和18.0%(P<0.05)。骨矿含量和压缩力学检测变化与正常对照组无明显统计学差异。骨小梁数量分别增加了17.2%,13.3%和9.0%,分离度分别减小了19.2%,16.7%和15.1%(P<0.05),但镜下观察看到小梁细碎,断裂点多且分布不均。动态参数荧光周长百分率明显下降,Dex 1,2.5和5 mg.kg-1组分别降低49.5%,62.4%和73.2%(P<0.01);骨形成率分别降低47.0%,66.8%和76.7%(P<0.01);成骨细胞周长也分别降低了20.0%,49.3%和43.6%(P<0.05,P<0.01)。结论 Dex显著抑制骨形成,骨代谢的失衡致骨的组织成分改变,三维结构变差,但腰椎骨质量还没有明显下降。  相似文献   
25.
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作用的观察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目的 探讨人参皂甙单用或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4.5月龄 SD雌性大鼠 ,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人参皂甙组和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 ,体内双荧光标记法 ,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 ,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 ,观察药物对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 去卵巢 1 0 w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率及骨转换率增加 ,子宫重量减轻 ,子宫内膜厚度变薄 ,存在显著性差异 (P<0 .0 1或 P<0 .0 5)。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合用能使骨量增加 ,骨形成增多 ,骨吸收和骨转换率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 (P<0 .0 1或 P<0 .0 5) ,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结论 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 ,骨转换率增高 ,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 ;己烯雌酚 (1 0μg· kg- 1· d- 1 )能抑制骨吸收 ,也抑制骨形成。与 1 0 0 mg/ kg人参皂甙合用 ,能增加骨量 ,增加骨形成 ,并减轻己烯雌酚导致的子宫重量增加和内膜增厚的危险性 ,能完全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26.
目的探讨人参皂甙单用或与己烯雌酚合用对去卵巢大鼠骨丢失的预防作用.方法 4.5月龄SD雌性大鼠,按体重随机分为正常对照组、去卵巢组、己烯雌酚组、人参皂甙组和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联用组.采用双侧卵巢摘除术,体内双荧光标记法,胫骨上段硬组织包埋切片,全自动图像分析及松质骨形态计量学软件处理,观察药物对骨形态计量参数的影响.结果去卵巢10 w后骨量丢失和破骨细胞活性、骨形成率及骨转换率增加,子宫重量减轻,子宫内膜厚度变薄,存在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人参皂甙与己烯雌酚合用能使骨量增加,骨形成增多,骨吸收和骨转换率下降并有显著性差异(P<0.01或P<0.05),子宫重量和子宫内膜厚度均下降.结论去卵巢大鼠骨量丢失,骨转换率增高,出现明显的骨质疏松;己烯雌酚(10μg@kg-1@d-1)能抑制骨吸收,也抑制骨形成.与100 mg/kg人参皂甙合用,能增加骨量,增加骨形成,并减轻己烯雌酚导致的子宫重量增加和内膜增厚的危险性,能完全预防去卵巢大鼠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27.
目的 研究间质干细胞早期定向成骨分化基因表达谱,为研究基因对早期成骨定向分化调控机制提供实验基础.方法 分别提取重组人骨形成蛋白2(rhBMP-2)诱导组和对照组C3H10T1/2细胞总RNA,进行扩增标记后,与ArraySTAR小鼠基因芯片杂交,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GeneSpring和GATHER对基因芯片数据进行分析.应用STRING在线软件对差异表达基因构建蛋白互作网络并进行网络分析.结果 C3H10T1/2早期成骨分化中,主要富集发育、器官形成等分子功能本体以及细胞因子-细胞因子受体作用信号通路.成骨分化1d和4d均上调表达基因42个,下调表达基因45个.网络分析研究表明:Egfr、Cxcl 12等信号分子参与调控rhBMP-2诱导成骨分化.结论 筛选的差异表达基因和信号分子对早期成骨分化调控具有重要作用,为进一步全面解析早期成骨定向分化提供实验基础.  相似文献   
28.
探索以案例教学方法为基础,有机结合案例库、案例微课的三位一体立体教学,构建多元化、多层次、立体拓展的教学模式,优化、丰富教学体系,打破教学时空限制,更好发挥案例教学在药理学教学中的优势,满足新世纪人才培养需求。  相似文献   
29.
骨质疏松与类风湿关节炎   总被引:3,自引:0,他引:3       下载免费PDF全文
类风湿关节炎和骨质疏松在我国都属于常见病和多发病,而二者之间又有着非常重要的联系。但是目前临床上还没有一个广泛应用的药物可以同时对两者都产生很好的治疗效果。为了进一步了解骨质疏松和类风湿关节炎的关系,将来能够找到更好的治疗药物,笔者从流行病学、发病机制以及治疗方法等方面分别进行了论述。  相似文献   
30.
复方丹参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导致骨质丢失甚至股骨头坏死,是药源性骨损害的原因之一,对其干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的探讨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特点,同时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制剂的干预效应.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实验室和药理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2/2003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药理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40只SD大鼠.方法SD大鼠予泼尼松按2.7 mg/kg每天灌胃,连续12周,同时予复方丹参制剂(丹参、黄芪、白术和淫羊藿)按2.5 g/(kg·d),5.0 g/(kg·d)和10.0 g/(kg·d)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量不脱钙胫骨上段的骨生长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尺骨中羟脯胺酸、钙磷含量以及股骨长度来观察糖皮质激素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后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并观察复方丹参制剂对其的防治作用.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复方丹参制剂对泼尼松大鼠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动态参数指标的影响;次要结局复方丹参制剂对泼尼松大鼠骨生化指标及股骨物理指标影响的比较.结果泼尼松大鼠质量明显下降(P<0.01),骨形态学指标显示骨小梁数量[(1.98±0.20)/mm]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8.83%±0.98%)显著减少,骨表面骨形成率、新生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总面积和新生骨小梁面积/骨组织面积的比值[三者的值分别为(8.91±3.97)%,(332.8±142.5)%,(29.6±13.2)%]明显下降,骨吸收周长明显增加(P<0.01);尺骨中的骨质含量下降[(0.155±0.010)g];股骨长度[(32.64±0.51)mm]明显缩短(P<0.05),而复方丹参制剂各治疗组对泼尼松造成的骨损害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不同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应用泼尼松可显著抑制骨的生长,造成骨量的丢失,复方丹参制剂通过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的作用而对其骨丢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