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2篇
  免费   8篇
  国内免费   15篇
基础医学   4篇
临床医学   14篇
内科学   3篇
神经病学   4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8篇
综合类   9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0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1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8篇
  2010年   5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6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7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
背景:有报道雌激素和孕激素联合应用对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有协同作用,且副作用较小。目的:观察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对去卵巢大鼠骨量的影响。设计:随机对照验证性实验观察。单位: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对象:清洁级4个半月龄未交配的雌性SD大鼠24只,体质量(230&;#177;15)g。方法:实验于2002-05/11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究空完成。大鼠随机分成3组:假手术组,去卵巢组,复方炔诺酮组,每组8只,前2组采用体积分数为0.056的乙醇溶液5ml/(kg&;#183;d)灌胃,复方炔诺酮组采用炔诺酮60μg/(kg&;#183;d)和炔雌醇3.5μg/(kg&;#183;d)灌胃(实验用药剂量参照人的用药20~35μg雌激素+孕激素)。所有动物给药时间为90d。给药结束后取胫骨标本,采用全自动图像分析系统对胫骨近端次级骨小梁形成区进行破骨细胞和有关动静态参数的测量;另取肱骨标本用电感偶合等离子体直读光谱仪测定钙含量和测定羟脯氨酸含量。同时测定尿中的钙和羟脯氨酸的含量。主要观察指标:①各组大鼠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骨小梁数目、骨小梁分离度、破骨细胞周长的静态参数变化。荧光周长百分数、矿化沉积率、骨形成率动态参数变化。②血清碱性磷酸酶、骨和尿中钙含量和羟脯氨酸含量变化。结果:24只大鼠均进入结果分析。①去卵巢大鼠与假手术组大鼠相比,骨小梁面积百分数下降,骨小梁数目降低和骨小梁分离度增加,伴随明显的破骨细胞周长增加(P&;lt;0.01);骨形成指标明显增加:荧光周长百分数和矿化沉积率增加(P&;lt;0.05),骨形成率(BFR/BV)明显增加(P&;lt;0.01)。②复方炔诺酮组与去卵巢组比较,骨量和骨小梁数目增加,骨小梁面积增加82%和骨小梁数目增加83%(P&;lt;0.05),骨小梁分离度降低51%(P&;lt;0.05);破骨细胞周长降低52.5%(P&;lt;0.01);同时骨有机质含量增加和尿羟脯氨酸排出量减少(P&;lt;0.05)。结论:炔诺酮和炔雌醇联合应用可防治去卵巢大鼠骨质疏松,增加骨量和骨有机质含量,且不明显抑制骨形成。实验提供的药物剂量参照人的用量,20~35μg雌激素结合一种孕激素,其效果良好时即可提供一种最好的骨保护作用。  相似文献   
2.
目的:灰色模型是运用一定的数学方法使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系统经数据处理后能得到较明确结果的一种数学预测模型,体外细胞培养的影响因素较多,属于信息不完全明确的灰色系统,故运用灰色GM(1,1)模型对成骨细胞增殖、分化的变化规律进行预测,验证模型在体外细胞培养中的可应用性。方法:实验于2005—11/2006—03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①实验过程:应用酶序列消化分离培养法培养新生大鼠颅骨成骨细胞;用MTT法测定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在不含血清培养液A值,以了解成骨细胞的增殖情况;对硝基苯磷酸盐法观察体积分数为0.01的胎牛血清培养液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分泌碱性磷酸酶活性的影响,代表成骨细胞的分化情况。②灰色GM(1,1)模型建立:运用灰色系统理论,通过SAS8.1软件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OT值进行分析和预测。结果:运用灰色系统理论的后验差检验方法对模型进行检验,MTT这一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4.4%,碱性磷酸酶这一指标的平均相对误差为7.04%,后验差比值为0.048和0.315,综合评定该模型为“好”。结论:灰色GM(1,1)模型对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的OT值变化的预测精度高,结果可靠。体外培养成骨细胞MTT值和碱性磷酸酶的OT值的变化可用灰色GM(1,1)模型进行预测。  相似文献   
3.
背景:仙珍骨宝胶囊由蛇床子、淫羊藿等制成,对糖皮质激素、维甲酸等诱发的骨质疏松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目的:建立泼尼松诱发大鼠骨质疏松模型,通过骨形态计量学和骨生物力学等方法探讨仙珍骨宝对大鼠不同部位骨骼的影响。 方法: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对照组、模型组和仙珍骨宝高、低剂量组。后3组给予泼尼松3.5 mg/(kg•d)灌胃建立骨质疏松模型。仙珍骨宝高、低剂量组大鼠在泼尼松灌胃1 h后给予仙珍骨宝胶囊0.95 g/(kg•d)、0.475 g/(kg•d)。 结果与结论: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大鼠股骨骨密度、弹性载荷、最大载荷和断裂载荷均下降,胫骨上段动态参数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表面形成率、骨转换率均降低,但静态参数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厚度和骨小梁分离度无明显变化。胫骨中段皮质骨形态计量学参数均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仙珍骨宝高剂量组股骨密度、骨生物力学参数,胫骨上段标记周长百分数、骨表面形成率和骨转换率增加,但胫骨中段的骨形态计量学参数无明显变化。与模型组比较,仙珍骨宝低剂量组各项参数均无明显变化。提示高剂量仙珍骨宝促进骨形成,可预防泼尼松所致大鼠股骨骨密度及生物力学的降低,但对胫骨中段皮质骨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4.
背景:研究表明骨质疏松症可能是间充质干细胞分化失衡后过多地向脂肪细胞分化所致。因此,探讨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的影响因素对骨质疏松症防治具有重要意义。 目的:分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在体外定向分化为脂肪细胞的适宜诱导条件。 设计、时间及地点:以细胞为对象,重复观察测量实验,于2007-10/2008-07在广东医学院药理教研室完成。 材料:1月龄SD雄性大鼠由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提供。 方法:无菌条件下分离大鼠股骨,密度梯度离心法与贴壁培养法相结合分离、纯化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在体外进行培养。第3代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完全汇合后,利用内含0.1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0.1 mmoL/L吲哚美辛、1 μmoL/L地塞米松、不同浓度胰岛素及胎牛血清的DMEM定向诱导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分化为脂肪细胞。 主要观察指标: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形态特征。②油红O染色检测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肪分化情况。 结果: ①倒置显微镜下观察,传3代后可获得均一性较高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②体积分数为0.05和0.1胎牛血清均能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胎牛血清体积分数增至0.2反而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成脂分化(P < 0.01)。③10 mg/L胰岛素可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胰岛素质量浓度提高到20,40 mg/L并不能增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效果(P > 0.05)。④低糖(含葡萄糖1 g/L)和高糖(含葡萄糖4.5 g/L)DMEM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成脂分化无影响(P > 0.05)。 结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经内含0.1 mmoL/L 3-异丁基-1-甲基黄嘌呤、10 mg/L胰岛素、0.1 mmoL/L吲哚美辛、1 μmoL/L地塞米松、体积分数为0.1胎牛血清的DMEM分化诱导液定向诱导可获得较好的成脂分化效果。  相似文献   
5.
目的 探讨小檗碱对糖皮质激素大鼠血脂异常的调节作用.方法 50只3月龄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5组,每组10只,分别给予泼尼松与不同剂量小檗碱12周,观察大鼠体质量、血液中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钙、磷、丙二醛及超氧化物歧化酶的变化.结果 给予泼尼松后大鼠体质量增加减慢,小檗碱可减轻泼尼松所致大鼠体质量增长幅度下降.给予泼尼松12周后,大鼠血液中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丙二醛显著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降低;小檗碱可降低糖皮质激素大鼠血液中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和丙二醛含量,升高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对钙、磷及超氧化物歧化酶无显著影响.结论 小檗碱可改善糖皮质激素所致大鼠血脂代谢异常.  相似文献   
6.
背景:骨质疏松虽主要受成骨细胞和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但D-半乳糖也可导致雄性大鼠骨质丢失。 目的:观察D-半乳糖对大鼠骨组织的影响,并观察其对体外大鼠成骨细胞的影响。 方法:将雄性SD大鼠分成对照组和D-半乳糖组,对照组每天皮下注射生理盐水,D-半乳糖组皮下注5%的D-半乳糖 (100 mg/kg),连续给药3个月后,取左侧胫骨上端和第四腰椎,塑料包埋切片后,用图像分析仪测量骨动、静态参数。体外培养Wistar大鼠成骨细胞,加入不同浓度的D-半乳糖和阳性药物前列腺素,MTT法测定各组成骨细胞增殖情况,PNPP法测定各组成骨细胞碱性磷酸酶活性。 结果与结论:D-半乳糖组胫骨上端和第四腰椎与对照组相比,骨小梁面积、骨小梁厚度及骨小梁数目降低,骨小梁分离度升高,说明大鼠骨量明显降低,单荧光周长,骨钙化沉积率和骨形成率也降低,说明骨转换率降低。D-半乳糖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数量没有明显影响,但能提高碱性磷酸酶的活性。实验结果说明D-半乳糖可导致低转换型骨丢失,骨丢失不是因为成骨细胞受D-半乳糖抑制直接引起,而是通过其他的间接机制引起。  相似文献   
7.
复方丹参制剂对糖皮质激素性骨质疏松症大鼠的防治作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背景糖皮质激素长期大剂量应用可导致骨质丢失甚至股骨头坏死,是药源性骨损害的原因之一,对其干预研究具有实际意义.目的探讨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糖皮质激素对大鼠所致的骨质疏松症特点,同时观察中药复方丹参制剂的干预效应.设计以实验动物为研究对象的随机对照实验研究.单位一所医学院的实验动物中心、中心实验室和药理研究室.材料实验于2002/2003在广东医学院实验动物中心、药理研究室和中心实验室完成.选用40只SD大鼠.方法SD大鼠予泼尼松按2.7 mg/kg每天灌胃,连续12周,同时予复方丹参制剂(丹参、黄芪、白术和淫羊藿)按2.5 g/(kg·d),5.0 g/(kg·d)和10.0 g/(kg·d)进行治疗.实验结束后通过测量不脱钙胫骨上段的骨生长的静态和动态指标、尺骨中羟脯胺酸、钙磷含量以及股骨长度来观察糖皮质激素长期超生理剂量应用后对大鼠骨代谢的影响,并观察复方丹参制剂对其的防治作用.主要观察指标主要结局复方丹参制剂对泼尼松大鼠骨形态计量学静态、动态参数指标的影响;次要结局复方丹参制剂对泼尼松大鼠骨生化指标及股骨物理指标影响的比较.结果泼尼松大鼠质量明显下降(P<0.01),骨形态学指标显示骨小梁数量[(1.98±0.20)/mm]和骨小梁面积百分数(8.83%±0.98%)显著减少,骨表面骨形成率、新生骨小梁面积/骨小梁总面积和新生骨小梁面积/骨组织面积的比值[三者的值分别为(8.91±3.97)%,(332.8±142.5)%,(29.6±13.2)%]明显下降,骨吸收周长明显增加(P<0.01);尺骨中的骨质含量下降[(0.155±0.010)g];股骨长度[(32.64±0.51)mm]明显缩短(P<0.05),而复方丹参制剂各治疗组对泼尼松造成的骨损害均有一定的防治作用,但不同剂量间差异无显著性意义.结论长期应用泼尼松可显著抑制骨的生长,造成骨量的丢失,复方丹参制剂通过促进成骨和抑制破骨的作用而对其骨丢失有较好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8.
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7,自引:1,他引:6  
目的:研究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透皮吸收的影响,并与月桂氮苷卓酮的作用进行比较。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樟脑,分别测定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的透皮百分率。结果:1 % 樟脑对烟酰胺没有促皮渗透作用,3 % 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有促皮渗透作用。结论:樟脑对烟酰胺和双氯芬酸钠均有促皮渗透作用,但作用弱于月桂氮苷卓酮,两药合用时不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9.
薄荷醇与樟脑对烟酰胺的促皮渗透作用的研究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薄荷醇和樟脑对烟酰胺透皮吸收的影响。方法:用两室扩散池体外透皮实验装置,以兔皮为屏障,使用不同浓度的薄荷醇和樟脑,测定烟酰胺的透皮百分率。结果:含1%薄荷醇组和含1%樟脑组的烟酰胺透皮百分率无显著增加,而含1%薄荷醇和1%樟脑组,含3%薄荷醇组,含3%樟脑组,含3%薄荷醇和3%樟脑组的烟酰胺透皮百分率明显增加。结论:薄荷醇和樟脑均对烟酰胺有促皮渗透作用,两药作用强度相似,两药使用时具有协同作用。  相似文献   
10.
背景:复方丹参对抗泼尼松性大鼠的骨丢失具有抑制骨吸收作用,但对高脂血症所致的骨质疏松症效果如何未见报道。目的:通过骨形态计量学观察复方丹参对大鼠胫骨和腰椎骨丢失的防治作用。方法:用脂肪乳剂建立高脂血症骨丢失大鼠模型,30只SD大鼠随机数字表法分为3组,正常对照组、高脂乳剂组、复方丹参组,分别给予生理盐水、高脂乳剂、高脂乳剂和复方丹参,连续16周。结果与结论:与高脂乳剂组相比,复方丹参可使高脂大鼠胆固醇明显降低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明显升高,可以有效改善高脂乳剂导致的脂质代谢紊乱。复方丹参组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成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增加(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每毫米破骨细胞数、破骨细胞贴壁长度百分率均减少(P<0.01),反映骨形成及骨矿化的指标变化不明显;胫骨中段的皮质骨面积百分数增加(P<0.01),骨髓腔面积百分数减少(P<0.01),骨内外膜的形成和矿化均无明显变化;腰椎松质骨的骨小梁面积百分数、骨小梁数量、骨小梁宽度增加(P<0.05)、而骨小梁分离度减少(P<0.01)。提示长期高脂乳剂灌胃会导致大鼠骨量丢失,复方丹参能有效对抗高脂大鼠胫骨上段、中段骨、第5腰椎的骨丢失。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