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40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31篇
基础医学   9篇
临床医学   49篇
内科学   2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2篇
外科学   47篇
综合类   90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22篇
中国医学   1篇
肿瘤学   2篇
  2019年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9篇
  2011年   10篇
  2010年   20篇
  2009年   7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18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7篇
  2002年   14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13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1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2篇
  1988年   3篇
  1987年   6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3篇
  1980年   1篇
  1979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背景: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和骨形态发生蛋白具有协同促进血管生成的作用。目的:构建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的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和携带人骨形态发生蛋白2的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共转染真核细胞以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293-T细胞内的表达和定位。设计:随机对照实验。单位: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材料:实验于2002-09/2004-03在解放军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国家重点实验室完成。pCDNA3.1( )/骨形态发生蛋白2由美国UCLA大学Dr.Bostrom惠赠;pDsRed1-N1由ProfessorRogerY.Tsien,UniversityofCalifornia,SanDiego,USA惠赠。pUC18/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165,293-Tcells由本实验室保存。方法:根据已知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序列,设计在目的片段两端分别携带酶切位点的两条引物,用聚合酶链反应从质粒pUC18/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中扩增出去除终止密码子的人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片段,定向克隆至含报告基因的质粒pDsRed1-N1中,构建重组质粒pDsVEGF165Red1-N1;同时,构建pIRES2-骨形态发生蛋白2-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以DOTAP为介导,将重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48h后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检测报告基因红色荧光蛋白和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使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及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细胞内表达。主要观察指标:质粒的酶切鉴定及重组质粒在293-T细胞中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结果:重组质粒经酶切、聚合酶链反应和DNA序列测定证明构建正确,目的基因在293-T细胞中在mRNA及蛋白水平获得表达。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到红色荧光蛋白和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在细胞内共定位的情况。结论:成功构建pDsVEGF165Red1-N1和pIRES2-骨形态发生蛋白2-加强型绿色荧光蛋白2种含报告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两者共转染后能在真核细胞中表达,为研究血管内皮生长因子165和骨形态发生蛋白2在细胞内的相互作用提供了一个重要而方便的工具。  相似文献   
32.
目的 研究厚朴Magnolia officinalis干燥叶中具血管活性作用部位的化学成分。方法 采用现代色谱技术对厚朴叶中具有血管活性部位乙醇提取物的氯仿萃取部位和正丁醇萃取部位进行分离和纯化,根据化合物谱学数据进行结构鉴定。结果 从厚朴叶中分离得到了16个化合物,分别鉴定为厚朴酚(1)、厚朴醛B(2)、台湾擦木酚(3)、丁香脂素(4)、4, 4′, 5-三羟基-1, 1′-双-2-丙烯基联苯(5)、落叶松脂素(6)、(7S, 8R) syringoylglycerol(7)、松柏苷(8)、苄基-β-D-阿洛糖苷(9)、阿福豆苷(10)、异鼠李素-3-O-β-D-葡萄糖苷(11)、南酸枣苷(12)、5, 7-二羟基色原酮-7-O-β-D-葡萄糖苷(13)、erigeside C(14)、tachioside(15)、尿嘧啶苷(16)。结论 化合物58为首次从该植物中分离得到,其中化合物916为首次从该属植物中分离得到。  相似文献   
33.
本文介绍16个周期系列盆腔时实超声观察卵泡的生长和排卵。描叙了膀胱大小、子宫位置与卵巢显示的关系。并将卵泡图像的变化与血清激素水平、宫颈粘液评分和基础体温对照。排卵前24h卵泡直径14—26mm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 用^99Tc^m-亚甲基二膦酸盐(MDP)显像观察骨水泥阻塞兔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对其股骨远端骨血流和代谢的近、远期影响.方法 兔左侧后肢股骨髓腔内灌注聚甲基丙烯酸甲酯TJ骨水泥(PMMA),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模型.将24只实验兔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16)4组,每组6只.对模型兔双侧后肢股骨行动态(血流相)和静态(骨相)显像,选取双侧后肢股骨远端相同的感兴趣区(ROI),算出实验侧/对照侧放射性比值,并进行比较.结果 T0、T4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8、T16组实验侧放射性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16组最高;实验侧/对照侧各时间段放射性比值比较:T0与T8、T0与T16、T4与T16、T8与T16、T4与T8组间差异均有显著性(P均<0.05),而T0与T4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0.05).骨动态显像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 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局部血流动力学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血供和代谢状况发生变化.  相似文献   
36.
对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卫生监督员群体素质现状进行了分析,结果表明:卫生监督员数量尚可,与兵团人群分布基本适应,但平均年龄偏大。兵团、师(局)两级卫生监督员的学历、职称尚可,但基层团场的监督员学历偏低、职称构成不尽合理。提示应严格把关,注重人员素质,加强队伍管理,重视解决年龄结构问题,加强培训工作。以提高卫生监督员整体素质,更好地完成监督执法任务。  相似文献   
37.
[目的]探讨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对股骨远端骨内压和骨血流的影响.[方法]采取兔左侧股骨髓腔内灌注PMMA骨水泥而右侧不灌注作为正常对照的方法,制作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的兔动物模型.将32只实验兔分成5组,随机取出8只不做模型作为正常对照组,其余24只制作模型后,根据不同的观察时间段随机分成术后当天(T0)、术后4周(T4)、术后8周(T8)、术后16周(Ti6)4个观察组,每组6只.使用生理测压仪,对正常和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骨内压进行测量和比较.采用核素骨显像(ECT)方法,对模型动物双侧股骨远端动态和静态显像进行检测和比较.[结果](1)骨内压:正常兔股骨远端双侧骨内压无差异性(P>0.05):T0、T4、T8、T16实验侧骨内压明显增高,双侧有差异性(P<0.01).造模后在不同观察时间段对照侧骨内压均无差异性(P>0.05),实验侧处于持续骨内高压状态,T0与T4、T0与T8、T0与T16、T4与T8、T8与T16均无差异性(P>0.05),T4与T16有差异性(P<0.05);(2)核素骨显像:T0、T4实验侧核素计数均比对照侧明显降低,T8、T16实验侧核素计数均超过对照侧,T16最高;各时间段实验侧/对照侧核素计数比值中T0与T8、T0与T16、T4与T16、T8与T16、T4与T8均有差异性(P<0.05),而T0与T4无差异性(P>0.05).核素骨动态和静态显像的变化趋势完全一致.[结论]骨水泥阻塞股骨近中段骨干髓腔后严重破坏了骨内和髓内的血液循环状态,引起了局部血流动力学的改变.导致股骨远端的骨内压和骨血流发生了一系列的变化,骨内压持续升高并长期存在.  相似文献   
38.
目的:探讨自体移植骨离体4h内对移植骨成骨能力的影响。方法:取兔髂骨常温下置于0.9%生理盐水中,分别于取骨后0、1、2、3、4h行异位肌袋植骨,植骨分冲洗与不冲洗骨髓两种。异位肌袋植骨行ALP染色、:PAS染色和HE染色等组织形态学检查和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组织学检查显示术后3天各组移植骨中均有骨细胞和成骨细胞成活,但无新骨形成。术后1周各组均有新骨样组织形成,2周新骨组织增多,其后新骨组织增多并逐渐向编织骨和板层骨组织转变。形态计量学分析结果显示异位肌袋植骨各组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取骨后置于0.9%生理盐水中4h内对自体移植骨本身的成骨能力没有影响,冲洗骨髓并不影响移植骨的成活以及成骨能力,故将移植骨取下后置于0.9%生理盐水中是合理的方法,取骨后立即植骨或取骨后4h内再植入对自体移植骨的愈合没有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减轻周围神经在缓慢牵拉过程中的损伤,增加神经延长率的方法。方法采用改良的组织扩张器,对大白兔坐骨神经行扩张延长的同时,辅以脉冲电磁场(PEMF)及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FGF)处理。最后,测定神经延长率(NER)、运动传导速度(MCV)及组织病理观察。结果NER在PEMF组及bFGF组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而MCV的降低却显著较轻。组织病理显示,PEMF及bFGF组的神经变性轻,雪旺氏细胞增殖,新生毛细血管及髓鞘却较明显。结论PEMF及bFGF可减轻神经在扩张期间的损伤,增加延长率  相似文献   
40.
本文报告我院1972年11月至1979年2月,末节手指完全性离断后原位缝接19例(21个手指)的治疗,效果及远期随诊。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