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1篇
  免费   0篇
  国内免费   3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13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13篇
综合类   10篇
药学   2篇
  4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4年   2篇
  2012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3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2篇
  2001年   5篇
  2000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21.
SOX9基因与软骨组织的研究进展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Sox9(SRY-related high mobility group-box gene9)基因是一种重要的早期胚胎发育相关基因,是与位于男性Y染色体上的SRY基因(Sex determing region of Y chromosome)同源的家族基因。1990年Berta等将Y染色体上克隆到的人体性别的决定区域称为SRY基因。是当前被确定的睾丸决定因子的主要候选基因,是哺乳动物中睾丸发育的主要诱导者,被认为是性别决定研究的一个里程碑。1992年Harley等发现Sox9在雄鼠胚胎的睾丸形成中表达。  相似文献   
22.
实施本科生导师制是近年来高等医学教育的创新性探索,是对研究生实行的"个别辅导制"在本科生教育培养中的应用。实践证明:在传统医学本科生"学分制"教育模式的基础上,将本科生导师制用于临床医学本科生教育,可以充分发挥教师在学生培养中的主导作用,建立新型师生关系,可以有效提升教育教学水平。急诊医学作为近年来新兴的一门学科,高素质急诊医学人才的培养模式的探索,是目前急诊医学教育面临的重要难题。本文从现阶段急诊医学教育实施导师制的必要性、急诊医学专业实施导师制的具体措施以及实施本科生导师制后取得的成果等方面,初步探索了本科生导师制在急诊医学专业人才培养中的作用。  相似文献   
23.
目的探讨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的有效方法。方法3年来收治17例下肢开放性骨折患者,采用负压封闭引流(VSD)加外固定支架治疗,清创后骨折用外固定支架固定,创面或创腔用VSD材料覆盖,接负压封闭吸引,5-9天后二期缝合、植皮或皮瓣转移。结果本组17例创面均愈合,骨折一期临床愈合14例(82.4%),延迟愈合3例(17.6%),无骨不愈合,平均愈合时间6.5个月。浅表感染2例(11.6%),针道感染3例(17.6%)。结论VSD结合外固定支架治疗下肢开放性骨折,在迅速有效地稳定骨折的同时,能安全有效地封闭创面,缩短二期创面修复时间,促进骨折愈合,减少并发症。  相似文献   
24.
盐酸米多君治疗高位脊髓损伤后体位性低血压31例分析   总被引:5,自引:0,他引:5  
目的:研究盐酸米多君治疗体位性低血压的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对55例高位脊髓损伤患进行临床斜立试验,根据斜立试验结果筛选出有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31例患,给予口服盐酸米多君3次/d,2周后对其中24例患再次进行临床斜立试验。结果:治疗后症状改善率87.5%,治疗前后斜立时间差异有显性意义,4例患因不良反应退出试验。结论:根据本临床研究,初步认为盐酸米多君对脊髓损伤患具有提高直立位血压和脑血流速度,改善患的体位性低血压症状的作用,但需注意服药剂量的个体化及副作用,长期疗效需进一步观察。  相似文献   
25.
目的 评估创伤性骨折患者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 to lymphocyte ratio,PLR)及平均血小板体积/淋巴细胞比值(mean platelet volume to lymphocyte ratio,MPVLR)在深静脉血栓(deep vein thrombosis,DVT)形成中的早期诊断价值。方法收集2019年1月~2021年8月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194例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常规行手术治疗,术后依据下肢血管彩超将患者分为DVT组(n=49)和非DVT组(n=145)。每组根据损伤情况又分为单纯性骨折和多发伤两个亚组。回顾性分析不同组别间术前血常规、凝血功能、PLR、MPVLR等相关指标,并评估上述指标与DVT形成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 DVT组和非DVT组PLR、MPVLR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PLR、MPVLR、PT(OR均>1,P均<0.05)是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DVT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在ROC曲线中,PLR、MPVLR、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684、0.711、0.674。多发伤患者PLR、MPVLR、D-二聚体(OR均>1,P均<0.05)与下肢及骨盆骨折患者DVT发生密切相关。在ROC曲线中,PLR、MPVLR、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分别为0.770、0.786、0.652。PLR与MPVLR联合检测(z=2.473,P=0.013)诊断DVT的AUC为0.840,与D-二聚体诊断DVT的AUC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创伤性骨折患者DVT的发生与PLR、MPVLR密切相关,临床中密切检测二者水平有诊断意义。在多发伤患者中,PLR、MPVLR的水平更有助于预测DVT的发生,联合诊断效能更高。  相似文献   
26.
内固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的疗效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多种内固定钢板治疗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手术疗效.方法 比较国内外先进的不同种材料钢板治疗挠骨远端骨折的手术方法.结果 多种不同种材料型号钢板以及配合外固定支架治疗挠骨远端骨折都达到满意的治疗效果.结论 不稳定型挠骨远端骨折有众多的亚型,必须根据具体的骨折类型选择不同种的内、外固定手术方法.  相似文献   
27.
目的探讨中重度颈椎骨折脱位伴无脊髓功能损伤患者的手术治疗方法及疗效观察。方法选择近3年来我科收治的5例无脊髓损伤的单节段下颈椎骨折脱位患者,所有患者先行局麻后路切开复位内固定后再通过前路减压融合内固定手术。术后随访观察。结果 5例患者手术经过顺利,X线片示5例患者均恢复颈椎正常序列及曲度。随访4~24个月未出现脊髓损伤加重症状及再脱位。结论一期局麻下后路复位内固定联合前路减压融合对于无脊髓损伤型颈椎骨折脱位的治疗安全有效。手术复位及内固定植骨融合术是治疗无脊髓损伤型下颈椎脱位的有效方法。  相似文献   
28.
目的:通过软骨组织工程与基因治疗相结合的技术,利用腺病毒载体将转化生长因子β1基因导入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使其诱导靶细胞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方法:实验于2004-03/2006-03在徐州医学院完成。①实验方法:兔麻醉后自胫骨上端抽取骨髓,体外分离培养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取第2代细胞,以1×104/cm2接种,达70%融合时分为3组:Ad-TGFβ1转染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刚解冻的Ad-TGFβ1液30μL,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Ad-GFP对照组采用H-DMEM无血清培养基,加入Ad-GFP腺病毒,地塞米松100nmol/L,维生素C50mg/L;空白对照组采用H-DMEM完全培养基,不外加任何试剂或药品。②实验评估:倒置显微镜逐日观察细胞生长情况。分别于转染后7,14,21,28d检测细胞内蛋白多糖、转化生长因子β1、Ⅱ型胶原的表达。结果:①细胞形态学观察:Ad-TGFβ1转染后7d,集落中的细胞呈放射状向周围扩展,均一性好,呈长梭形,紧密排列似漩涡状,生长速度明显增快,细胞密度明显增高。②转染后细胞内蛋白多糖的检测:Ad-TGFβ1转染后14d胞浆呈紫蓝色,异染性明显,胞核清晰,可见核仁。转染后28d细胞明显老化,但胞浆中仍可见紫蓝色异染。其余两组均未见明显的异染性。③转染后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Ad-TGFβ1转染组细胞中转化生长因子β1呈强阳性表达,其余两组几乎检测不到转化生长因子β1的表达。④转染后细胞内Ⅱ型胶原的表达:Ad-TGFβ1转染后7d胞浆中Ⅱ型胶原呈弱阳性表达,转染后14,21d呈强阳性表达,转染后28d表达有所降低。其余两组几乎不表达Ⅱ型胶原。结论:经Ad-TGFβ1重组腺病毒载体转染,兔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可定向分化为软骨细胞,是获得软骨组织工程种子细胞的方法之一。  相似文献   
29.
目的探讨强化镇痛对急性创伤患者创伤后应激障碍(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PTSD)发病的影响,为PTSD的防治拓展思路。方法采用前瞻性观察性研究方法,以2018年1月至2019年11月就诊于徐州医科大学附属医院急救中心且符合纳入排除标准的创伤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伤后30 d内平均疼痛评分的高低,分为强化镇痛组(<4分)和非强化镇痛组(≥4分)。收集入组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创伤相关参数、VAS评分、PCL-5得分、HADS评分及PTSD发病情况;统计分析两组间各指标的差异。结果共纳入84例符合条件的急性创伤患者,强化镇痛组39例、非强化镇痛组45例。两组患者基线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强化镇痛组患者伤后1月时PTSD发生率、PCL-5总得分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HADS焦虑和抑郁评分也显著低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将镇痛药换算成地佐辛用量,强化镇痛组伤后30 d内镇痛药总用量显著高于非强化镇痛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急性创伤患者中,伤后强化镇痛可显著降低PTSD发生率,改善焦虑和抑郁症状。  相似文献   
30.
目的 观察氧化锆大颗粒对兔膝关节周围组织无菌性炎症的作用并探讨其机制.方法 取日本大耳白兔15只,随机分为氧化锆颗粒组、超高分子量聚乙烯(UHMWPE)颗粒组和对照组,每组5只.兔右侧膝关节腔及关节内侧组织分别注入浓度为0.1% (V/V)、直径为58.87 μm的氧化锆颗粒混悬液、UHMWPE颗粒混悬液,对照组只注入等量磷酸盐缓冲液(PBS).实验第24周取膝关节周围组织,行病理组织学检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标本组织匀浆中白细胞介素(IL) -1β、IL-6、肿瘤坏死因子(TNF)-α水平.结果 UHMWPE颗粒组可见颗粒周围有大量巨噬细胞、多核巨细胞与成纤维细胞包裹;氧化锆颗粒组细胞数较对照组增加,但明显少于UHMWPE颗粒组.UHMWPE颗粒组IL-1β、IL.-6、TNF-o水平均明显高于氧化锆颗粒组(P<0.05).氧化锆颗粒组IL-1β、IL-6、TNF-α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结论 氧化锆颗粒诱导兔膝关节无菌性炎症作用弱于UHMWPE颗粒,其机制与炎性因子IL-1β、IL-6、TNF-α有关.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