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10篇
  免费   10篇
  国内免费   6篇
儿科学   5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8篇
内科学   5篇
神经病学   1篇
外科学   14篇
综合类   29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51篇
  2024年   3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5篇
  2021年   6篇
  2020年   5篇
  2019年   9篇
  2018年   13篇
  2016年   4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8篇
  2013年   6篇
  2012年   8篇
  2011年   12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3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1篇
  2003年   3篇
  2001年   1篇
  2000年   2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4篇
  1993年   1篇
  199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2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11.
目的:建立脊髓型颈椎病(cervical spondylotic myelopathy,CSM)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探讨其可靠性及其与年龄、病程和JOA评分的相关性。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1年9月就诊的78例多节段CSM患者的颈椎MRI资料,男51例,女27例;年龄42~77岁,平均55.1岁;病程0.25~276个月,平均48.8个月。以颈椎MRI中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作为分级依据征象,将每个征象按照其严重程度分为3个等级,相应赋予0~2分,按3个征象总分划分为四级:0级,0分;Ⅰ级,1~2分;Ⅱ级,3~4分;Ⅲ级,5~6分。由3位初、中、高级职称医师对78例患者的颈椎MRI从C2/3~C6/7进行2次独立分级和1次共同分级,Kappa分析评价每位医师前后2次之间及3位医师之间分级结果的一致性。将3位医师对三个征象共同分级的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同时将患者年龄、病程、术前JOA评分与分级结果进行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3位医师分别2次对78例患者的390个节段进行分级,0级82~94个(21.03%~24.10%),Ⅰ级112~126个(28.72%~32.31%),Ⅱ级111~137个(28.46%~35.13%),Ⅲ级47~70个(12.05%~17.95%)。同一医师前后2次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4.6%~78.5%,Kappa值为0.657~0.706;不同级别医师分级一致的节段占71.5%~76.7%,Kappa值为0.614~0.683。三个征象分级的结果之间相关系数分别为0.552、0.603、0.577,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患者年龄、病程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372~0.511、0.388~0.498,呈显著性正相关(P<0.05);术前JOA评分与3位医师共同分级结果的相关系数为-0.409~-0.546,呈显著性负相关(P<0.05)。结论:依据脊髓形态、脊髓信号、脊髓与硬膜囊关系建立的脊髓型颈椎病脊髓受压征象的MRI分级系统具有良好的一致性,其与患者年龄、病程呈正性相关,而与术前JOA评分呈负性相关,对脊髓受压后病变的严重程度评估和研究有指导意义。  相似文献   
12.
腹部手术前后长时间禁食水,术中神经肌肉组织牵拉、药物麻醉、肠道污染,术后水电解质紊乱、引流不畅、个体差异等多因素使得胃肠道处于短暂抑制状态[1],导致术后胃肠功能紊乱。临床多表现以恶心呕吐、腹部不适或胀满或疼痛,为主要症状。胃肠系统抑制时间越久,其功能受损越严重,可引起肠粘连、肠梗阻、吻合口痿,甚至术口感染、裂开等严重并发症。中医治疗多用汤药内服、针灸、敷贴、耳穴压丸、穴位埋线、中药灌肠等,现将穴位埋线的应用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13.
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156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4,自引:0,他引:4  
分析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病人的发病情况及临床特点,为预防和治疗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提供依据。统计了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患者156例,全部行X线片检查,部分行CT检查。结果发现随年龄的增长,胸腰椎压缩性骨折所占比例也增加,因轻微外力造成骨折的占68%。病情的恢复与骨折的程度不呈正相关,而与老年人骨质疏松症的程度有明显关系,老年人的骨生理老化所致的骨质疏松是老年人胸腰椎压缩性骨折的主要因素,治疗上应以腰背肌功能练习为主的综合治疗。  相似文献   
14.
目的 观察推拿对大鼠骨骼肌急性钝挫伤修复过程中炎症、氧化应激、细胞自噬相关因子的影响,探讨推拿治疗骨骼肌损伤可能的作用机制。 方法 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42只成年雄性Sprague-Dawley(SD)大鼠分为正常组(n=6)、模型组(n=18)、治疗组(n=18),模型组和治疗组再根据取材的时间点随机分为1d、7d、14d三个亚组(n=6)。模型组和治疗组用自备打击器建立腓肠肌急性钝挫伤模型,治疗组于造模48h后开始推拿治疗,每日1次,每次15min。各组分别于各自的取材时间点心脏采血后取损伤侧腓肠肌,苏木精-伊红染色(HE)观察损伤部位腓肠肌形态学变化;酶联免疫法(ELISA)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细胞介素1β(IL-1β)、C反应蛋白(CRP)、前列腺素E2(PGE2)表达水平;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检测各组大鼠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含量;Western blotting检测各组大鼠腓肠肌自噬微管相关蛋白1轻链3(LC3)、Bcl-2同源结构域蛋白Beclin1、泛素结合蛋白P62表达水平。 结果 骨骼肌损伤修复过程中,HE染色显示,各时间点模型组较正常组细胞形态崩塌,肿胀明显,7d和14d亚组有成肌细胞核出现。各时间点治疗组较模型组恢复更好,新生肌细胞较多,形态更趋正常。ELISA结果显示,模型组各取材时间点较正常组同取材时间点血清促炎因子明显升高,但治疗组1d和7d组较模型组同取材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紫外-可见分光光度法结果显示,模型组血清SOD和MDA含量较正常组明显升高,治疗组SOD较模型组同取材时间点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DA较模型组同取材时间点显著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Western blotting结果显示,模型组各取材时间点较正常组腓肠肌LC3(II/I)、Beclin1明显降低,P62明显升高,而治疗组较模型组同取材时间点LC3(II/I)、Beclin1显著升高,P62显著降低,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骨骼肌损伤后,其炎症及氧化应激水平明显升高,细胞自噬活性明显降低,通过推拿治疗能有效减轻机体炎症反应,降低其氧化应激损害,提高组织细胞自噬活性,从而加速受损组织的修复,这可能是推拿促进骨骼肌损伤修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15.
中医适宜技术具有“简、便、验、廉”的特点,在基层医疗机构推广中医适宜技术对于维护民众健康,缓解“看病贵、看病难”具有重要意义。根据重庆市在基层医疗卫生机构开展中医适宜技术推广培训的情况,本文就其中存在的难点进行了分析,并提出了解决这些难点的建议和对策。  相似文献   
16.
目的探讨电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大鼠肝组织toll样受体4(TLR4)、核因子κB(NF-κB)表达的影响及意义。方法48
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成正常组、模型组、早期干预组、晚期干预组,每组各12只;模型组、早期干预组、晚期干预组均给予高脂饲
料喂养5周建立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模型,在5周末处死每组大鼠各1只,以验证造模成功。早期干预组和晚期干预组均电针
“足三里”、“丰隆”、“三阴交”,1次/d,20 min/次,连续治疗21 d。针刺后检测各组大鼠血清ALT、AST、TC、TG的变化情况,采用
荧光定量PCR和Werstern blot检测大鼠肝脏TLR4和NF-κB的mRNA表达情况。结果模型组大鼠的ALT、AST、TC、TG及肝
脏TLR4、NF-κB的表达均高于其余3 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针刺后各干预组的ALT、AST、TC、TG及肝脏TLR4、
NF-κB的表达均显著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足三里”、“丰隆”、“三阴交”可以调节血脂及肝功,对非酒
精性脂肪肝有一定良性调节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电针可以调节脂代谢,同时可以下调肝脏组织TLR4、NF-κB的表达,减轻
炎症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的影响有关。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不同电针强度对单纯性肥胖大鼠脂肪组织中细胞因子信号转导抑制蛋白-3(SOCS-3),以及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mRNA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对细胞信号传导通路的调控机制。方法:SD大鼠随机分为普食组、模型组、5mA电针组、1mA电针组,每组10只,喂食高脂饲料造肥胖大鼠模型。电针组针刺双侧"足三里"三阴交",每天治疗1次,每次15min,共治疗2周。观察大鼠治疗前后体质量变化情况,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法检测大鼠附睾脂肪组织SOCS-3及PPAR-γmRNA的表达。结果:造模后,各组大鼠体质量及SOCS-3、PPAR-γmRNA表达较普食组均明显升高(P<0.01);治疗后,两电针组体质量及SOCS-3、PPAR-γmRNA表达较模型组均降低(P<0.01),5mA电针较1mA电针效果更明显(P<0.01)。结论:电针"足三里"三阴交"穴对单纯性肥胖大鼠体质量及SOCS-3、PPAR-γ过度表达有良性调节作用,5mA电针比1mA电针效果更好。  相似文献   
18.
治疗先天性髋脱位的强力造盖术及其应用的选择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为了增强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造盖术造盖的支撑力及抗压强度。方法:将传统的翻转造盖术扁放骨片和碎骨块改变立放3枚三角形骨块,在传统插入造盖上方加1枚立式骨块,取各“强力造盖术”。若真臼宽度够,中是髋臼指数大,应选用强力翻转造盖术;若假臼明显形成,将真臼顶挤压变窄,则应选用强力插入造盖术。结果:近5年来应用强力造盖术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243例,315髋次,只发现1例1髋插入造盖折断。结论:基本  相似文献   
19.
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原因分析与处理   总被引:8,自引:3,他引:5  
为预防和治疗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对1972年末~1995年3月间55例(58髋)小儿先天性髋脱位术后再脱位的病例进行随访,随访时间最长14年,最短1.5年,平均6.9年。结果发现2例(4髋)为双侧再脱位,1例为单侧3次脱位,余均为单侧再脱位。其中半脱位14例(16髋),占27.6%,全脱位41例(42髋),占72.4%。再脱位的发生率3.75%。术式选择不当、手术操作不妥、术后处理失误及功能练习错误是引起该病的常见原因,也是要我们预防该病发生的关键环节。一经发现再脱位,应及早处理,方法要确切、简单、实用  相似文献   
20.
目的:观察电针干预对失神经肌萎缩大鼠腓肠肌中配对盒转录因子7(Pax7)、成肌分化抗原(Myod1)、肌细胞生成素(Myog)、肌球蛋白重链-Ⅱa(Myh2)、肌球蛋白重链-Ⅱx(Myh1)及肌球蛋白重链-Ⅰ(Myh7)表达的影响,探讨电针延缓失神经肌萎缩发展的可能机制。方法:将6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24只、模型组24只和电针组18只。采用慢性坐骨神经压迫损伤制备大鼠右后肢失神经肌萎缩模型。造模1周后电针组取大鼠术侧"足三里""环跳"穴予电针治疗,每次10min,每日1次,每周6次,分别连续干预1、2、4周。称重计算各组大鼠的腓肠肌湿重比,HE染色测定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造模第3周各组大鼠腓肠肌中Pax7、Myod1、Myog、Myh2、Myh1和Myh7mRNA的相对表达量。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造模1周后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腓肠肌湿重比显著降低(P0.05)。模型组和电针组腓肠肌湿重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与假手术组相比,各时间点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减小(P0.05);与模型组比较,各时间点电针组大鼠术侧腓肠肌纤维截面积及直径显著升高(P0.05)。造模3周时,与假手术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术侧腓肠肌中Myod1和Myog mRNA表达量明显升高(P0.01),而Myh2、Myh1和Myh7mRNA表达量明显降低(P0.05,P0.01);与模型组比较,电针干预则能有效上调Myod1、Myog和Myh7mRNA表达量(P0.05,P0.01);3组间Pax7mRNA表达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电针干预大鼠"足三里""环跳"穴可能通过调控Myod1、Myog、Myh7mRNA的表达,影响肌卫星细胞的成肌分化水平及肌纤维类型的转换,延缓腓肠肌失神经肌萎缩的发展。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