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23篇
  免费   4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20篇
口腔科学   6篇
临床医学   24篇
内科学   2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4篇
外科学   10篇
综合类   49篇
预防医学   18篇
眼科学   2篇
药学   11篇
中国医学   105篇
肿瘤学   1篇
  2023年   10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2篇
  2020年   9篇
  2019年   10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6篇
  2016年   10篇
  2015年   12篇
  2014年   31篇
  2013年   17篇
  2012年   19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23篇
  2009年   18篇
  2008年   7篇
  2007年   12篇
  2006年   13篇
  2005年   5篇
  2004年   8篇
  2003年   12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3篇
  1997年   1篇
  1996年   2篇
  1995年   1篇
  1993年   4篇
  1992年   1篇
  1987年   1篇
  1983年   2篇
  198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7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25 毫秒
31.
目的 探讨胸部局限性巨大淋巴结增生症(LCD)的CT表现及其诊断、鉴别诊断.方法 收集经手术病理证实的10例纵隔及肺门淋巴结LCD患者.以临床综合诊断或病理证实的影像不典型的纵隔及肺门区的团块状病变患者为对照组,包括肺门区类癌14例、纵隔及肺门区淋巴结核21例、胸腺瘤15例、神经源性肿瘤9例、结节病12例、淋巴瘤15例及肺癌淋巴结转移25例.观察肿块影像及增强扫描强化特点.结果 10例LCD患者中,7例位于纵隔及2例位于左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透明血管型,1例位于右肺门淋巴结的病灶为混合型.CT平扫10例LCD均表现为结节及球形软组织密度影,边界清晰,5例病灶内见分支、条状及斑片状低密度影,1例可见分支、片状钙化.LCD病灶强化方式:1例右肺门混合型病灶呈中度强化,其余病灶均呈明显强化并呈快进慢出型动态强化方式.9例明显强化病灶中4例病灶可见较粗大的滋养血管.9例透明血管型LCD与纵隔及肺门区常见实性结节样病变CT值比较:LCD最大增强CT值明显高于胸腺瘤、纵隔淋巴结结核、神经源性肿瘤、肺门区支气管腔外类癌,明显低于支气管腔内类癌CT值(P均<0.05).结论 胸部透明血管型LCD的CT影像具有一定特征,动态增强扫描对诊断及鉴别诊断具有特征性意义.  相似文献   
32.
目的探讨血液透析男性患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对心血管疾病的影响及其相关因素分析。方法①选择广东省汕头市第二人民医院肾内科测定60例血液透析男性患者血清睾酮(T)、雌二醇(E2)、卵泡刺激素(FSH)、黄体生成素(LH)、泌乳素(PRL)、孕酮(P)的水平,与55例正常男性性激素水平进行对照研究。②监测60例维持性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的血压、睾酮水平、血红蛋白、血清白蛋白、血尿素氮、肌酐、超滤量,彩色B超检查测量心脏腔径及心功能参数。观察患者心血管事件发生率。结果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睾酮水平较正常男性组明显下降;伴发心血管疾病的血液透析男性患者的睾酮水平显著下降;年龄大,透析前肌酐、尿酸(UA)、血清白蛋白水平高,伴发高血压及有心血管家族史的比例显著增高。结论睾酮水平、年龄、高血压、血清白蛋白是心血管疾病的主要危险因素,通过调控上述因素可降低心血管病变的发生率。  相似文献   
33.
34.
背景与目的 抗血栓治疗被认为是结肠息肉切除术后出血的危险因素。然而,抗血栓治疗对大结肠息肉患者术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尚未完全明确。因此,本研究探讨抗血栓治疗及其相关因素对大结肠息肉患者行内镜下黏膜切除术(EMR)后迟发性出血的影响,以期提高医生对该类患者围手术期管理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收集2019年1月—2022年12月因大结肠息肉(>10~20 mm)行EMR的157例患者资料,根据EMR期间是否接受抗血栓治疗、使用抗血栓药物类型、术前是否停用抗血栓药物,分别将患者分为抗血栓组(n=51)与非抗血栓组(n=106)、抗凝组(n=33)与抗血小板组(n=36)、停药组(n=35)与未停药组(n=41)。比较各组间术后迟发性(24 h至30 d内)出血发生率及出血时间点的差异,并通过Kaplan-Meier曲线分析各组间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结果 抗血栓组与非抗血栓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9.61% vs. 5.66%,χ2=7.32,P=0.01);抗血栓组的出血时间点明显早于非抗血栓组(t=2.17,P=0.047);抗血栓组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明显高于非抗血栓组(χ2=6.18,P=0.01)。抗凝组与抗血小板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4.24% vs. 27.78%,χ2=0.11,P=0.74),两组在出血时间点、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方面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t=0.25,P=0.80;χ2=0.13,P=0.72)。停药组与未停药组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14.29% vs. 29.27%,χ2=3.97,P=0.046),未停药组在出血时间点方面明显早于停药组(t=3.03,P=0.01);停药组术后30 d累积出血发生率明显低于未停药组(χ2=4.36,P=0.04)。结论 抗血栓治疗可能导致大结肠息肉EMR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升高,但术后迟发性出血发生率与抗血栓药物类型无明显关系。术前适当停药可能是降低患者术后出血的有效策略。  相似文献   
35.
目的探讨益肾化浊方治疗阿尔茨海默病的可能作用机制。方法从孕14天昆明小鼠体外提取并培养神经干细胞,建立分化系统中可溶性Aβ25-35(5μmol/L)介导的具有神经毒性的阿尔茨海默病细胞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等量培养基)、模型组(5μmol/L Aβ25-35100μl)和益肾化浊中药组(5μmol/L Aβ25-35100μl+0.1μg/ml益肾化浊方100μl)。常规消化细胞,计数后以细胞密度每毫升2×105/个(每孔2ml)接种于6孔板,培养48 h。Western Blot法检测神经胶质酸性蛋白(GFAP)、微管蛋白(Tubulin)和转录激活子3(STAT3)、磷酸化转录激活子3(P-STAT3)、Smad1蛋白表达;RT-PCR法检测GFAP、STAT3、Smad1、Tubulin基因的表达。结果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GFAP、STAT3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STAT3蛋白表达显著增加,Tubulin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减少(P0.05),Smad1基因及蛋白表达增加不明显(P0.05);与模型组比较,益肾化浊中药组GFAP、STAT3、Smad1基因及蛋白表达均显著下降、PSTAT3蛋白表达亦下降,而Tubulin基因及蛋白表达显著增加(P0.05)。结论益肾化浊方可能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中相关蛋白及基因表达,从而抑制神经干细胞向星形胶质细胞方向分化来延缓阿尔茨海默病发展。  相似文献   
36.
37.
目的 探究StereoPhan(SP)模体与SRS MapCHECK(SMC)半导体矩阵用于脑转移瘤患者HyperArc(HA)计划剂量验证的可行性。方法 选取16例在北京协和医院接受HA放射治疗的脑转移瘤患者为研究对象,分别将电离室和SMC半导体矩阵插入SP模体,测量患者的HA验证计划的点剂量与平面剂量,并与治疗计划系统(TPS)计算数据对比,平面剂量的γ分析标准取2 mm/3%、2 mm/2%、1 mm/3%和1 mm/2%。结果 16例患者的点剂量平均偏差是1.33%±0.84%,平面剂量γ通过率在2 mm/3%、2 mm/2%的标准下依次为99.72%±0.46%、98.93%±1.32%,在 1 mm/3% 、1 mm/2%的标准下依次为98.85%±1.79%、97.13%±3.19%。结论 SP模体与SMC半导体矩阵适合用于开展脑转移瘤患者HA计划的剂量验证工作,在进行点剂量和平面剂量验证时,可以分别采用3%和1mm/2%的分析标准。  相似文献   
38.
目的 研究结膜下注射丝裂霉素C(mitomycinC,MMC)对兔眼瘢痕化模型的抗瘢痕化效果及对兔眼局部组织的毒副作用,探讨其作为青光眼滤过性手术后抗瘢痕形成辅助用药的可行性及有效性。方法 取18只健康成年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3组,分别为A组、B组和C组,每组12眼,建立实验性瘢痕化模型。A组术后3d结膜下注射0.4g?L-1的MMC0.3mL,B组术中巩膜瓣下放置浸泡0.4g?L-1MMC的棉片5min,C组术后3d结膜下注射生理盐水(normalsaline,NS)0.3mL。应用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观察结膜损伤情况。分别于术后7d、14d、28d分批处死实验兔,摘出眼球,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检查观察成纤维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oncellnuclearantigen,PCNA)的表达情况,应用光镜观察手术部位的病理改变。结果 术后3组均未出现结膜伤口渗漏,A组、B组角膜上皮点状缺损于术后1周消失,C组无角膜上皮点状缺损。结膜印迹细胞学检查显示A组和B组结膜印迹细胞分级均为2~3级,C组为2级。术后7d、14d、28d光镜下,C组手术区球结膜下炎性细胞、纤维细胞、新生毛细血管增多,纤维组织增生较A组和B组显著。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显示,术后7d,A组、B组、C组每高倍视野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2.83±2.08)个、(14.37±3.76)个、(28.12±6.74)个;术后14d,3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3.81±1.53)个、(16.28±3.78)个、(25.67±4.45)个;术后28d,3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分别为(11.96±1.45)个、(13.07±2.04)个、(17.69±3.11)个;相应时间点,A组、B组PCNA阳性细胞计数均较C组少(均为P=0.000),但A组与B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结膜下注射MMC能有效抑制手术后术区的瘢痕化,与术中常规应用MMC相比,其对结膜的损伤程度无明显差异,对其进一步研究有望为青光眼滤过手术后抗瘢痕化提供一种使用方便、安全、有效的局部用药方式。  相似文献   
39.
火针对脊髓损伤模型大鼠凋亡细胞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观察火针改善脊髓损伤大鼠凋亡细胞的表达情况,为临床治疗脊髓损伤提供实验依据。方法:本研究以随机对照法进行动物分组,采用改良的Allen s法制备脊髓损伤模型,以火针、毫针分别进行干预,采用TUNEL法观察大鼠凋亡细胞的变化。结果:治疗手段干预后,与模型组比较,火针组、毫针组72 h、1 w的细胞凋亡表达存在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火针能较好的减少脊髓损伤大鼠凋亡细胞的表达数量。  相似文献   
40.
背景:目前的核磁共振图像不可避免会有灰度偏差场存在,会对医学图像的计算机数字处理产生非常不利的影响,如分割、配准、量化等。因此对于这种不利的空间密度变化的修正成为许多图像分析任务必要的预处理步骤。 目的:提出一种以图像数据为基础不依赖于模板的复杂图像信号偏差场的修正方法。 方法:数据是来源于首都医科大学复兴医院放射影像科,采集于美国GE公司核磁共振设备,所有图像来源于志愿者的核磁共振图像。成像视野250 mm×250 mm,矩阵256×256,层厚1 mm。对核磁共振图像处理目标进行锁定的Mask方法,并借助信息熵的方法实现对核磁共振图像灰度偏差场的有效修正。 结果与结论:通过核磁共振图像实验,证明该方法可以有效准确地修正核磁共振图像灰度偏差场的伪影。实验结果为核磁共振图像计算机分析提供了一种有效的修正灰度偏差场方法,提高了图像分析的准确性和鲁棒性。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