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875篇
  免费   94篇
  国内免费   61篇
耳鼻咽喉   2篇
儿科学   26篇
妇产科学   18篇
基础医学   60篇
口腔科学   34篇
临床医学   416篇
内科学   104篇
皮肤病学   14篇
神经病学   38篇
特种医学   58篇
外科学   54篇
综合类   501篇
预防医学   243篇
眼科学   13篇
药学   224篇
  7篇
中国医学   163篇
肿瘤学   55篇
  2024年   19篇
  2023年   54篇
  2022年   44篇
  2021年   39篇
  2020年   53篇
  2019年   65篇
  2018年   47篇
  2017年   32篇
  2016年   43篇
  2015年   50篇
  2014年   125篇
  2013年   135篇
  2012年   145篇
  2011年   181篇
  2010年   167篇
  2009年   133篇
  2008年   115篇
  2007年   133篇
  2006年   94篇
  2005年   66篇
  2004年   59篇
  2003年   50篇
  2002年   39篇
  2001年   38篇
  2000年   27篇
  1999年   15篇
  1998年   14篇
  1997年   12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5篇
  1994年   5篇
  1993年   3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3篇
  1990年   3篇
  1989年   2篇
  1986年   1篇
  1984年   4篇
排序方式: 共有2030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991.
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9例临床分析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通过分析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非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NCSE)的临床特征、诊断和治疗,提高对NCSE的认识。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2年6月至2014年9月广州市妇女儿童医疗中心神经内科诊断为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的病例。结果 ①9例重症病毒性脑炎NCSE连续病例进入本文分析,男5例。脑炎起病年龄(7.2±3.9)岁;Glasgow评分(8.6±1.9)分;脑炎起始与NCSE起始间隔4~70(19.4±20.9)d;昏迷中癫痫持续状态(SEC)4例,复杂部分发作持续状态4例,不典型失神发作持续状态1例。②病因包括病毒性脑炎8例,病毒性脑炎抗癫痫药物调整1例;9例前驱均有惊厥,其中3例伴惊厥性癫痫持续状态。③9例临床发现主要有口面部或肢体微小抽动、认知障碍、孤独症样行为等。④VEEG发作期主要以背景活动变慢,伴δ、θ、β、棘节律,或棘慢波持续发放为特征。⑤4例SEC患儿予麻醉药联合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发作平均持续42.8 d;5例非SEC患儿予多种抗癫痫药物治疗,其中3例发作平均持续9 d,1例抗癫痫药物调整所致NSEC发作持续4个月。⑥1例自动出院失访,1例死亡,余7例随访3个月至2.5年;6例VEEG均有不同程度的发作期或发作间期脑电异常,1例正常;1例神经学功能正常,5例有不同程度认知下降伴继发性癫痫,1例持续植物状态伴继发性癫痫。结论 口面部或肢体运动现象、认知及行为改变为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临床特征;发作期脑电波形变异大,棘节律可能是重症病毒性脑炎患儿NCSE的独特形式;抗癫痫治疗及起效时间与NCSE类型相关。  相似文献   
992.
目的:评价新一代Florida探针测量牙周袋深度的可重复性和舒适度。方法在基础治疗后3个月维护期内,选择35例牙周炎患者为研究对象,2位检查者先后使用普通探针与Florida探针重复测量每个位点的探诊深度各2次,分别比较2种探针测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可重复性,及2位检查者使用同1种探针测量牙周袋探诊深度的可重复性。应用视觉模拟评分法,比较患者接受2种探针检查时的舒适度。结果新一代Florida探针与普通牙周探针测量的牙周袋探诊深度重复性均良好(P>0.05),浅袋和中袋的可重复性比深袋更好(P<0.05)。但在不同测量者之间Florida探针可重复性略优于普通牙周探针(P<0.05),且比使用普通牙周探针让患者感觉更舒适(P<0.05)。结论新一代Florida探针可可靠的在慢性牙周炎维护期患者的临床研究中使用。  相似文献   
993.
总结6例缺血性脑卒中患者行动脉溶栓后的并发症观察及护理体会。通过密切观察患者的意识、瞳孔、肌力及头痛、恶心呕吐情况,警惕颅内压增高症状,同时监测血压、血糖,观察肢体有无疼痛、肿胀、浅静脉怒张等深静脉血栓形成,及时发现如脑出血、高血压或低血压、高血糖或低血糖、再灌注损伤、深静脉血栓形成等并发症,并予积极的护理配合。5例在预期时间转出监护室,在卒中单元治疗后症状好转出院;1例因病情恶化自动出院。  相似文献   
994.
目的:通过调查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人类白细胞抗原-E( HLA-E)等位基因多态性分布情况,为探讨HLA-E基因多态性与疾病的关联奠定基础。方法 HLA-E等位基因多态性分析采用聚合酶链反应-序列特异性引物( PCR-SSP)方法,调查285例中国河北地区汉族正常人群。结果 HLA-E的2个等位基因在这一人群中检测到,分别是HLA-E倡0101和HLA-E倡0103,分布频率分别是41.05%和58.95%。而HLA-E倡0104等位基因未检测到。结论中国河北地区汉族人群中共有2个HLA-E等位基因分布,分别为HLA-E倡0101和HLA-E倡0103,其分布频率相近,分别是41.05%和58.95%。  相似文献   
995.
目的:探讨PKC抑制剂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组织氧化应激的影响。方法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24只小鼠随机分成对照组、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10 mg/( kg· d)灌胃治疗组,每组8只。阿霉素肾病组和LY333531治疗组一次性尾静脉注射阿霉素(10 mg/kg),建立小鼠阿霉素肾病模型,对照组注射等量生理盐水;阿霉素注射后第5天、出现蛋白尿时,LY333531治疗组予LY33353110 mg/( kg· d)灌胃,阿霉素肾病组和对照组予等量溶媒灌胃。2周时处死小鼠。处死前留取血尿标本检测尿蛋白、尿肌酐和血生化。观察肾脏病理,并检测肾组织和尿中丙二醛( MDA)含量及肾组织超氧化物歧化酶( SOD)、过氧化氢酶( CAT)与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 GSH-PX)活性。结果 LY333531可明显抑制阿霉素肾病小鼠尿蛋白排泄。与对照组相比,阿霉素肾病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增加(P<0.05,P<0.01),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明显下降(P<0.05,P<0.01);与阿霉素肾病组比较,LY333531治疗组肾组织及尿MDA含量明显降低(P<0.05),肾组织SOD、CAT、GSH-PX活性显著增高(P<0.05)。结论 LY333531对阿霉素肾病小鼠肾脏有明显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部分与抑制肾组织氧化应激有关。  相似文献   
996.
目的 探讨以IIFAR为基础的信息支持对住院早产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的影响。方法 采用便利抽样方法,选取笔者所在医院NICU 2019年8月-2020年3月收治的早产儿的父亲58例,按照早产儿入院顺序分为干预组和对照组,每组各29例。对照组采用的是以IIFAR为基础的信息支持方案,对照组采用常规的健康教育。在早产儿入院和出院时分别收集2组早产儿父亲的疾病不确定感得分和对护士健康教育的满意度。结果 干预后,干预组父亲疾病不确定感总分及不明确性维度、复杂性维度、信息缺乏维度、不可预测性维度得分均低于对照组(P<0.05),对健康教育满意度得分明显高于对照组(t=2.813,P=0.009)。结论 实施以IIFAR为基础的信息支持能更有效地降低住院早产儿父亲疾病不确定感,提高其对健康教育的满意度,可在临床推广使用。  相似文献   
997.
玫瑰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疾病,是发生于鼻及鼻周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临床上将玫瑰痤疮分为4期:①阵发性红斑期;②红斑期;③丘疹脓疱期;④鼻赘期。玫瑰痤疮治疗较为棘手,对患者的心理和社交影响明显。笔者采用5%ɑ-氨基酮戊酸光动力疗法(ALA-PDT)治疗1例难治性玫瑰痤疮,疗效满意,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998.
目的 探讨糖尿病患者腹型肥胖与新发高尿酸血症(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方法 本研究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以参加2006~2007年度开滦集团职工健康体检的糖尿病患者,且既往无HUA病史及相关资料完整者5122例作为观察队列.依据基线WC将观察对象分为肥胖组与非肥胖组,比较两组2010~2011年度健康体检时新发HUA的发病率,并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与新发HUA发病风险间的关系. 结果 (1)观察队列的平均随访时间为(48.9±5.6)月,HUA发病率为5.6%(285/5122).肥胖组HUA发病率高于非肥胖组(6.9% vs3.8%,P<0.01);(2)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肥胖、性别、SBP、基线血清尿酸(SUA)水平是新发HUA的影响因素,其中肥胖是独立危险因素(OR=1.44,95%CI:1.09~1.89). 结论 腹型肥胖可能是糖尿病患者新发HUA的独立危险因素.  相似文献   
999.
目的 了解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病因构成并分析常见临床特征在各病因组间的分布。 方法 选取2017年6月—2019年5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儿科门诊就诊的217例慢性咳嗽患儿,参考中华医学会制定的《中国儿童慢性咳嗽诊断与治疗指南(2013年修订)》的诊断程序进行慢性咳嗽病因诊断并记录其临床特征,采用χ2检验进行统计学处理,分析儿童慢性咳嗽的病因构成及临床特征。 结果 217例完成随访的病例中,病因构成前4位依次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61例(28.1%)、咳嗽变异性哮喘54例(24.9%)、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合并咳嗽变异性哮喘37例(17.1%)、感染后咳嗽35例(16.1%)。不同年龄段病因分布并不完全相同(χ2=31.718,P<0.05);~3岁组慢性咳嗽主要病因为感染后咳嗽(31.5%),~6岁组主要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38.9%),~14岁组主要病因为咳嗽变异性哮喘(38.2%)。不同性别患儿病因构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0.087,P<0.05);男患儿首位病因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46例(35.4%),女患儿首位病因为感染后咳嗽22例(25.3%)。不同病因组间慢性咳嗽的主要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均P<0.05)。 结论 蚌埠地区儿童慢性咳嗽的前4位病因分别为上气道咳嗽综合征、咳嗽变异性哮喘、咳嗽变异性哮喘合并上气道咳嗽综合征、感染后咳嗽;不同年龄、性别间慢性咳嗽病因构成不同;各病因组间慢性咳嗽临床特征分布不同,可为病因诊断提供参考。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基于我国全面实施"二孩"政策背景,了解首次和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妊娠合并症分布差异,为临床风险管理与医疗资源合理配置提供基线数据。方法 2016年9月19日~11月20日,以全国16个省(直辖市、自治区)24家医院作为调查点,问卷收集医院产科门诊就诊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产科等方面信息,统计描述首次与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妊娠合并症分布情况,采用t检验和χ~2检验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调查了12 403例孕产妇,其中首次和再次分娩孕产妇分别为8 268例(66.7%)和4 135例(33.3%)。华东地区再次分娩人群占比最高(931/2 008,46.4%),东北最低(385/2 179,17.7%)。再次分娩孕产妇相对首次分娩者,35岁及以上人群占比较高(30.6%vs. 6.5%);高中/中专及以下文化程度(29.7%vs. 16.9%)、职业以体力劳动为主或未工作(49.2%vs. 42.5%)、非当地居民(12.7%vs. 10.5%)、家庭年收入12万及以上(41.3%vs.33.3%)人群占比较高;孕前体重指数≥24 kg/m^2(13.6%vs. 9.9%)、人工流产(44.9%vs. 24.0%)和孕次≥4次(23.8%vs.3.1%)的占比较高;采用辅助生殖技术怀孕的占比较低(2.3%vs. 4.7%)。所有孕产妇前五位的妊娠合并症依次是妇科疾病(5.5%)、甲状腺疾病(5.4%)、血液系统疾病(5.0%)、消化系统疾病(4.2%)和乙肝(2.5%)。再次分娩孕产妇的血液系统疾病、乙肝、慢性高血压的构成比分别是5.7%、3.1%、0.6%,相对首次分娩孕产妇(4.7%、2.2%、0.2%)较高,而甲状腺疾病、多囊卵巢综合征、免疫系统疾病的构成比相对较低。妊娠合并症在再次分娩孕产妇中的构成比存在地区差异。以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首次与再次分娩孕产妇的人口社会学特征与多种妊娠合并症构成比存在差异。应根据孕产妇基线与产科特征进行临床风险管理,针对不同地区重点疾病进行资源配置。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