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4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5篇
儿科学   1篇
妇产科学   1篇
基础医学   15篇
临床医学   30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10篇
外科学   82篇
综合类   47篇
预防医学   14篇
药学   4篇
中国医学   13篇
肿瘤学   2篇
  2023年   1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20篇
  2012年   18篇
  2011年   24篇
  2010年   21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21篇
  2007年   11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2篇
  2000年   4篇
  1999年   3篇
  1998年   3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5篇
  1995年   2篇
  1994年   1篇
  1992年   1篇
  1990年   1篇
  1989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2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765 毫秒
81.
目的 探讨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采用人工关节置换与内固定术式的疗效及安全性,系统评价两种不同治疗选择的差异.方法 计算机检索PubMed、EMBASE、Cochrane图书馆、中国知网(CNKI)等数据库,收集国内外关于老年(≥65岁)股骨粗隆间骨折行人工关节置换术与内固定术的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提取纳入研究的基本资料、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住院时间、术后负重下地时间、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时的髋关节Harris评分、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和术后死亡率等数据资料,对其进行质量评价分析,并采用RevMan 5.0软件对纳入研究结果进行Meta分析.结果 纳入8个临床随机对照试验(RCT),共921例患者,其中人工关节置换组439例,内固定组482例.人工关节置换组与内固定组比较,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术后内科并发症及内植物相关并发症发生率低[RR=0.51,95 %CI(0.31,0.84),P=0.008;RR=0.26,95%CI(0.11,0.61),P=0.002],术后负重下床时间较早[RR=-50.17,95%CI(-79.65,-20.68),P=0.001],末次随访时髋关节Harris评分[RR=3.19,95%CI(0.48,5.91),P=0.020]和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RR=2.99,95%CI(1.45,6.17),P=0.003]均较高.结论 与Gamma钉、DHS、PFN等内固定相比,人工关节置换不增加手术操作时间、术中出血量及住院时间,但显著缩短术后负重下床时间,降低术后相关并发症,并提高了髋关节Harris评分及关节功能恢复优良率,对于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治疗,人工关节置换术具有明显的优势,但并不能显著降低术后死亡率.  相似文献   
82.
同卵双生兄弟共患Chiari Ⅰ型畸形文献报告不多,我们遇2例报告如下:例1,兄年35岁,于1990年因头痛逐渐加重、口角歪斜就诊。经CT和MRI确诊为脑积水、小脑扁桃体下疝,脊髓空洞症(图1)。例2,其弟40岁,于1995—03入院。3年前开始双下肢无力、僵硬逐渐加重,走路不稳,常向前、向左倾斜或摔倒,右腿伴不自主抽动。经常左季肋部疼痛,入院前几日疼痛加重。经头部CT诊断为脑积  相似文献   
83.
目的 评价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临床疗效。方法 1998年9月一2001年12月对24例股骨骨折不愈合患者采用扩髓带锁髓内钉进行治疗,行开放复位、扩髓和植骨。采用X线检查及膝关节活动度对结果进行评价。结果 随访6—28个月,平均12.5个月,所有病例均骨性愈合,愈合时间12—28周,平均22周;无感染、脂肪栓塞综合征、再骨折及断钉等并发症发生。随访膝关节活动度优16例,良6例,可l例,差l例。结论 股骨骨折不愈合的主要原因为内固定方式选择及治疗不当,固定技术不完善。使用扩髓带锁髓内钉治疗股骨骨折不愈合,具有内固定可靠,便于膝关节早期功能锻炼等优点。同时粉碎颗粒状骨移植可促进骨折愈合,临床应用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84.
经检测,该微型培养器内满装量时温度能长期均匀稳定地维持在55~58℃,可作为压力蒸汽灭菌生物指示剂(含嗜热脂肪杆菌芽胞)的专用培养器。  相似文献   
85.
随着现代科学的发展 ,在进行骨折内固定时有很多材料可供选择。其中 ,利用高强度、可降解、无毒、生物相容性好的可吸收材料作为体内植入物部分 ,取代金属内植物 ,可免去患者二次手术、避免由此带来的二次创伤 ,减少经济负担等优点。 2 0 0 0年 2月~ 2 0 0 2年 1月应用成都迪康中科生物医学材料有限公司提供的国产超高分子聚 -DL -乳酸(PDLLA)可吸收螺钉治疗关节周围松质骨骨折 30例 (32处骨折 ) ,疗效满意。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30例 (32处骨折 )中 ,男 2 0例 ,女10例 ,年龄 2 1~ 5 3岁 ,平均 2 7岁。骨折部位 :肱骨内…  相似文献   
86.
血液净化中心质量管理的一个重要内容是动静脉内瘘的质量管理,而血液透析反复使用的动静脉内瘘(注:以下简称内瘘)是长期血液透析患者的薄弱环节[1]。护士通过对内瘘穿刺质量的控制,可以不断提高穿刺技术,从而保证透析质量。  相似文献   
87.
背景:脂肪栓塞在下肢骨折中较为常见,其主要的预防与治疗措施为糖皮质激素,但各研究结果存在一定的差异。目的:采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甲强龙在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中的作用进行定量评价。方法:通过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ENTRAL(the Cochrane central register of controlledtrials)、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系统(CBM)、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CNKI)、万方数据库等,收集国内外公开发表的关于甲强龙预防下肢长骨骨折后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随机对照研究,对照组采用安慰剂治疗。以相对危险度及相应的95%置信区间作为效应指标对结局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最终纳入6篇文章,共410例患者,甲强龙组患者184例,安慰剂组206例。合并分析的结果显示接受甲强龙治疗的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征的相对危险度为0.20(RR=0.20,95%CI=0.09~0.43,Z=4.07,P=0.000)。证实应用甲强龙可以显著降低下肢长骨骨折患者发生脂肪栓塞综合征的风险。  相似文献   
88.
目的评价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的早期疗效。方法 2007年5月至2009年5月,对35例腰椎退行性疾病患者行后路减压术后应用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进行固定。比较患者手术前后的腰腿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汉化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整个腰椎及动态固定节段的活动度(range of motion,ROM),对手术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12~36个月,平均18个月。术后1年,患者临床症状改善明显。腰腿痛VAS评分由术前的6.45±1.71恢复至2.12±1.42(P<0.001);ODI由术前(76.50%±15.93%)恢复至(21.13%±17.24%)(P<0.001)。腰椎及动态固定节段ROM手术前、后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例在术后3年发生螺钉松动,无临床症状。结论应用Isobar非融合内固定系统治疗腰椎退行性疾病早期疗效满意,其能保留固定节段一定活动度,是一种可取的治疗方法。  相似文献   
89.
体外膜肺氧合(extracorporeal memberance oxygenation ECMO)技术可较长时间全部或部分替代心肺功能,缓解机体的缺氧状态,并使心肺得以休息,为争取肺脏病变治愈或功能恢复赢得时间.甲型H1N1流感是由甲型H1N1病毒引起的急性呼吸道传染病,具有较强的传染性,主要为呼吸道传播;重者可出现呼吸衰竭、多脏器损伤,甚至导致死亡.  相似文献   
90.
背景:各种创伤引起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十分常见,常伴有严重的血运破坏和创面感染,患肢感染率高,不易愈合。目的:系统回顾关于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结合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23例患者治疗效果,探讨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的适应症、方法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文章选取2004年8月至2011年11月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普爱医院治疗的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共23例,男15例,女8例;年龄17-56岁,平均31.4岁。对23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采用皮瓣移植结合负压封闭引流治疗,随访时间为4-15个月,平均7.3个月,观察临床效果。同时检索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治疗的相关文献,找出治疗对象相似、疗效评价标准相同的病例进行比较。结果与结论:23例下肢皮肤及软组织感染性缺损患者伤口感染菌中革兰阳性菌占52.2%,革兰阴性菌占47.8%,多重耐药菌占43.5%,应用封闭式负压吸引技术处理后,创面感染得到有效的控制,创面肉芽组织生长良好,通过皮瓣移植修复创面均痊愈。结果显示,皮瓣移植结合封闭式负压引流治疗感染性下肢皮肤及软组织缺损,可缩短创面愈合时间。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