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36篇
  免费   4篇
  国内免费   1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5篇
内科学   5篇
外科学   39篇
综合类   86篇
预防医学   2篇
药学   1篇
中国医学   1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2篇
  2021年   4篇
  2019年   2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8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7篇
  2009年   6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14篇
  2006年   10篇
  2005年   11篇
  2004年   5篇
  2003年   5篇
  2002年   8篇
  2001年   11篇
  2000年   1篇
  1997年   4篇
  1994年   1篇
  1988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4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2 毫秒
61.
在重症监测治疗病房 (ICU)中 ,需施行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 ,往往是已有严重的通气和 /或换气功能障碍 ,同时可合并一个或多个脏器功能障碍和严重营养不良。本文总结 2 0 0 0年 1月至 2 0 0 1年 1月我院麻醉科ICU收治的 2 8例需机械通气的危重病人选择营养支持途径的体会。1 资料与方法1 1 病例资料 :全组 2 8例 ,男 2 0例 ,女 8例 ,年龄2 3~ 85岁 ,平均 (5 5 2 1± 14 99)岁。所有病人均有机械通气的适应症〔1〕。其中严重创伤或大手术后合并成人呼吸窘迫综合征 (ARDS)的 13例 ;重症胰腺炎合并ARDS的 3例 ;高位截瘫呼吸肌…  相似文献   
62.
目的麻醉学是研究临床麻醉,生命机能调控,重症监测治疗和疼痛诊疗的科学,通常用于手术或急救过程中。随着今年来超声技术的不断完善和进步,其在麻醉领域中的运用日益普遍化、正规化。本文对目前超声技术在麻醉领域的应用进行综述。  相似文献   
63.
目的 调查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术中知晓的发生率,分析其发生的可能原因和相关因素,探讨预防术中知晓的策略. 方法 随机选择非心脏手术全麻患者1 000例,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分级Ⅰ~Ⅴ级,年龄16岁~84岁,均未予神经电生理监测.术后第1天和第3天随访患者,调查全麻术中知晓的发生情况,采用Mashour分级方法对患者术中知晓进行分级. 结果 1 000例患者中,发生术中知晓者16例(1.6%),其中Mashour 3级以上(含3级)者12例.静吸复合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为0.7%,而全凭静脉恒速给药方式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率高达5.1%(P<0.05).术中知晓多发生在妇科腹腔镜手术,同时可散发于多种择期手术中.女性(OR=5.262)和术中血压下降(OR=5.324)是全身麻醉患者术中知晓的可能相关因素,而吸入麻醉维持(OR=0.168)是其可能保护因素. 结论 与静吸复合麻醉比较,全凭恒速给药方式输注丙泊酚维持麻醉患者术中知晓发生率较高,应当引起重视.  相似文献   
64.
手术期间急性心力衰竭的诊断和治疗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各种心脏疾病最终表现为急性心力衰竭(简称心衰),结果导致心肌收缩及舒张功能的严重抑制及组织缺氧。由于急性心衰的诱因多种多样,很难用单一的病理模式解释其所产生的全部临床现象,治疗上也涉及到多器官系统。因此,如何及时准确地诊断及治疗手术期间急性心衰,则是麻醉医师面临的新问题,也是提高临床麻醉安全的重要课题之一。作者现就手术期间急性心衰的病因、发病机理、诊断和治疗进行综述如下。  相似文献   
65.
小儿麻醉中氯胺酮联合用药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比较氯胺酮复合不同的镇静麻醉药用于小儿短小手术的效果和优缺点.方法 60例择期体表手术的小儿,随机分3组,氯胺酮加羟丁酸钠组(KH组),氯胺酮加咪唑安定组(KM组),氯胺酮加丙泊酚组(KP组),每组各20例.术中监测5个时间点的MAP,HR,SpO2,记录手术时间、苏醒时间、苏醒期状况、术后行为改变等.结果 3组均能顺利完成手术,术中呼吸循环平稳.与术前相比,KH组的HR在诱导后和切皮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KP组的HR和MAP在切皮和手术30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与KH组相比,KP组的MAP在切皮和手术30 min时差异有显著性(P<0.05);苏醒时间以KP组最快,为(20±15.1)min,组间比较差异有显著性(P<0.01).结论 3种方法均能满足手术要求,其中氯胺酮和丙泊酚联合使用,效果满意,血流动力学平稳,苏醒快,副作用少,明显优于其他配伍.  相似文献   
66.
倪玉霞  谭冠先  刘敬臣  胡振快 《广西医学》2004,26(10):1515-1515
本院自 1985~ 2 0 0 3年 12月在非心脏手术麻醉期间发生心跳骤停 2 8例 ,除 3例为开胸手术外 ,其余 2 5例均首先采用胸外心脏按压 (externalchestcompression ,ECC) ,其中 10例在ECC无效情况下改为开胸心脏按压 (openchestcardiaccom pression ,OCC) ,现将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本组 10例中 ,男 8例 ,女 2例 ,年龄 2 8~ 5 4岁 ,平均 (4 2± 5 )岁 ;全身麻醉 9例 ,硬膜外麻醉 1例 ;心跳骤停发生于麻醉诱导期 1例 ,术中 9例。心跳骤停的主要原因为全麻下翻身俯卧位 ,血流动力学急剧改变者 4例 ;静脉诱导药抑制循环 ,…  相似文献   
67.
I—STAT便携式血液分析仪在临床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为了解 I- STAT便携式血液分析仪的性能 ,我们随机抽取麻醉手术中或 ICU病人的血样 ,通过与 Easyte Plus Na/K血液分析仪进行电解质测定的比较 ,与 nova- K型血气分析仪进行血气分析比较 ,了解两种分析仪检查结果的相似性 ,现将我们的观察结果报告如下。1 临床资料1 .1 一般资料 :随机选择择期麻醉手术中病人和 ICU病人 ,年龄、性别不限 ,电解质组 30例 ,先用 I- STAT便携式血液分析仪测定电解质 (I组 ) ,随即用 Easyte Plus Na/ K血液分析仪测定电解质进行电解质比较 (E组 )。血气分析组 1 0例 ,先用 I- STAT便携式血液分析…  相似文献   
68.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对心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的影响   总被引:9,自引:0,他引:9  
目的 观察急性等容血液稀释(ANH)对心肌钙蛋白和心肌酶的影响,探讨急性等容血液稀释是否引起心肌损伤。方法 选择ASAⅠ~Ⅱ级,行择期肝切除术或双侧全髋置换术患者29例,随机分为血液稀释组(H组)和对照组(C组)。在麻醉前、输血前、术后4h和术后第一天采静脉血,测定肌酸激酶(CK)、肌酸激酶-MB(CK-MB)与心肌钙蛋白I(CTnI)。结果 (1)在输血前,H组血红蛋白比积(Hct)降低到20.33%±1.91%,C组降低到29.64%±1.78%,两者间差异显著(P<0.01)。(2)组间各相应时段的CK、CK-MB无显著性差异(P>0.05)。两组与基础值比较,CK于术后4h、术后第一天显著升高(P<0.01);CK-MB于术后第一天显著升高(P<0.01)。(3)组间各相应时段和组内不同时段的Ctnl无显著性变化(P>0.05);且一直处于低浓度(≤2.3ng·ml-1)结论 心肺等重要器官功能正常的病人,在术中吸入纯氧的条件下,等容血液稀释度Hct在约20%时,不会引起心肌的损伤。  相似文献   
69.
急性等容血液稀释应用于肝癌切除术114例的节血效应分析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探讨中度急性等容血液稀释 (ANH)应用于肝癌患者肝切除术时节约用血的效果。方法 :ASA ~ 级成人原发性肝癌行肝切除术患者 114例 ,术前 Hb(134.4 8± 10 .2 4 ) g/ L,Hct(4 2 .32± 3.5 2 ) % ,全麻后采血行 ANH,静脉注输 6 %中分子羟乙基淀粉 (6 % HES)和乳酸钠林格氏液扩容。用纱布称量法和记录吸引瓶血量估算术中失血量。检测术前、ANH后、回输自体血前、回输自体血后即时及术后第 1天 Hb、Hct。用公式计算节省 RBC量 ( 1~ 2 ) :节省 RBC量 =(术前 Hct×失血量 ) -(ANH后 Hct×失血量 )。结果 :采血后 Hb、Hct分别降至 (84 .3± 2 .37) g/ L 和 (2 6 .4 2± 1.4 6 ) % ,回输自体血前最低 Hb、Hct为76 .4 2 g/ L 和 2 3.6 1± 2 .2 7% ,回输自体血后 Hb、Hct显著回升。术中失血 (112 6± 4 5 8) m l(76 0~ 2 6 0 0 ml)。输入 6 % HES(15 4 5±36 4 ) ml。术中无一例输异体血。平均每例病人减少红细胞丢失 194 .5 ml,相当于全血 4 5 9ml。结论 :中度 ANH用于术中失血 80 0~ 10 0 0 ml以上大手术可减少红细胞的丢失 ,起到节省血液资源的效果。减少 RBC丢失和节血效果与血液稀释度和出血量有关。  相似文献   
70.
蓝雨雁  张阳  罗超  刘敬臣 《广东医学》2013,34(9):1344-1346
目的探讨鞘内注射芬太尼对急性炎性内脏痛大鼠背根神经节(DRG)电压门控钠通道Nav1.8表达的影响。方法 250~300 g雄性SD大鼠32只,随机分为4组(n=8):空白对照组(NS组)、单纯乙酸组(AS组)、芬太尼组(F组)、纳洛酮组(NF组),各组大鼠行鞘内置管,置管后第3天NS组大鼠鞘内注射25μL生理盐水,5 min后腹腔注射生理盐水10 mL/kg;AS组大鼠鞘内注射25μL生理盐水;F组大鼠鞘内注射芬太尼(0.05mg/mL)25μL;NF组大鼠鞘内注射纳洛酮(0.4 mg/mL)25μL后再注射25μL芬太尼。AS、F、NF组大鼠按照上述方法注射完毕后5 min,腹腔注射0.6%乙酸10 mL/kg。建立急性炎性内脏痛模型。Schmauss标准进行行为学评价,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DRG Nav1.8 mRNA、蛋白表达。结果 AS组扭体评分高于F组、NF组(P<0.05);与NS组相比,炎性痛各组Nav1.8 mRNA和蛋白表达均增加(P<0.05);F组和NF组增多的程度低于AS组,且NF组表达高于F组(P<0.05)。结论芬太尼不仅通过激动脊髓μ受体活性,同时还通过抑制DRG神经元上的Nav1.8通道的表达,对急性炎性内脏痛的大鼠产生镇痛效应。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