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9篇
  免费   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8篇
临床医学   8篇
内科学   1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19篇
预防医学   5篇
药学   2篇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3篇
  2022年   3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3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7篇
  2012年   1篇
  2011年   11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1篇
  2008年   3篇
  2006年   1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3年   1篇
  2001年   1篇
  199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90 毫秒
11.
目的评估负重位影像学检查对胸腰椎骨折治疗的指导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无神经症状的T11~L2骨折30例,伤后48h内进行站立位或坐位X线检查,测量比较Cobb角度、椎体前后缘高度、椎弓根距离的变化,并进行t检验分析。结果15例Cobb角度平均由仰卧位13.3°增加到20.7°(P<0.001),椎体前缘压缩平均由仰卧位的31.2%增加到45.4%(P<0.001),其中8例(26.7%)选择了手术。结论负重位X线检查能够进一步评估胸腰椎骨折的稳定性。  相似文献   
12.
13.
目的:研究基质金属蛋白酶26(MMP‐26)和基质金属蛋白酶4抑制剂(TIMP‐4)在退变髓核组织中的表达及与椎间盘退变(IDD )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和RT‐PCR法分别检测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A组,30例)以及胸腰段骨折患者(B组,10例)髓核组织中M M P‐26和TIMP‐4的表达,分析MMP‐26和TIMP‐4表达与IDD的相关性。结果 A组MMP‐26和 TIMP‐4的表达强度高于 B 组(P<0.01)。 MMP‐26、TIMP‐4的表达强度均与 IDD 等级呈正相关(P<0.01),A组MMP‐26与TIMP‐4的表达强度呈正相关(P<0.01)。A组 MMP‐26和 TIMP‐4 mRNA表达以及MMP‐26/TIMP‐4 mRNA比值均高于B组(P<0.01)。结论 MMP‐26和TIMP‐4表达强度与IDD等级呈正相关性。M M P‐26/T IM P‐4比值增大可能是导致IDD的原因之一。  相似文献   
14.
目的:探讨颈椎前路减压固定融合术后钢板固定位置对其相邻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对127例行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患者随访12~46个月,平均20.4±7.0个月,均获骨性融合。在颈椎侧位X线片上测量钢板上端至头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late-to-discdistance,PDD)和钢板下端至尾侧相邻椎间隙距离,PDD5mm为A组,PDD≥5mm为B组。观察末次随访时钢板相邻节段骨质增生情况,并按严重程度分为0级(无骨质增生)到2级(完全骨桥形成)。结果:头侧127例相邻节段中,65例(51.2%)出现骨质增生,其中9例(7.1%)有骨桥形成;20例患者尾侧椎间隙被肩部结构阻挡无法观察,其余107例尾侧相邻节段中,40例(37.4%)有骨质增生,其中6例(5.6%)有骨桥形成。头侧A组83例相邻节段中50例(60.2%)出现骨质增生,其中7例(8.4%)有骨桥形成;B组44例相邻节段中仅15例(34.1%)出现骨质增生,其中2例(4.6%)有骨桥形成,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及骨桥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尾侧A组66例相邻节段中30例(45.5%)出现骨质增生,其中5例(7.6%)有骨桥形成;B组41例相邻节段中仅10例(24.4%)出现骨质增生,其中1例(2.4%)有骨有桥形成,A组骨质增生发生率及骨桥形成率均明显高于B组(P0.01)。结论:相邻节段退变是颈椎前路钢板固定融合术后常见并发症,钢板放置的位置不当可导致相邻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升高。  相似文献   
15.
目的 建立脊髓损伤精确分级动物模型.方法 自行设计一种犬的运动-静止压迫型脊髓损伤模型,以大脑皮层诱发电位(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以T13横突连线为中心,安装大小为0.6 cm×1.0 cm的加压阀,以0.2 mm/min速度压迫脊髓,同时持续性CSEP监测,随压迫深度加深,CSEP波幅不断压低,当波幅下降达基础值的50%时停止下压,继续维持压迫,将20只杂种犬随机分为三组:A组(n=8):脊髓继续受压30 min;B组(n=8):脊髓继续受压180 min;C组(n=4):为对照组,脊髓显露后不损伤.观察电生理学、组织病理学、功能恢复及MRI变化.结果 两组脊髓组织学均有损害、MRI显示两组均有脊髓受压性改变,按照Aiith法计算A、B组的脊髓白质残留面积百分比和MRI脊髓变性空洞区最大横面积百分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A组CSEP逐渐恢复达基线的76%,B组CSEP无恢复,C组一直无变化;脊髓受压早期两组均有后肢功能障碍,按照改良的Tarlov测定法和运动能力法评估A、B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以CSEP和不同压迫时间为参数,能够建立不同损伤程度的可重复性强的分级脊髓损伤模型.  相似文献   
16.
目的 探讨白细胞介素-1β(interleukin-1β,IL-1β)、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对髓核细胞的基质金属蛋白酶-28(matrix metalloproteinase-28,MMP-28)是否具有调控作用。方法 培养人体正常髓核细胞,将3个不同浓度的IL-1β(0 ng/mL、10 ng/mL、50 ng/mL)和3个不同浓度的TNF-α(0 ng/mL、50 ng/mL、100 ng/mL)分别与体外扩增的第3代髓核细胞联合培养72 h,采用实时聚合酶链反应(real time-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法测定MMP-28 mRNA的转录水平,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法比较转录水平的差异。结果 不同浓度(0 ng/mL、10 ng/mL、50 ng/mL)的IL-1β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2 h后,各组间MMP-28mRNA转录水平(0.325±0.019、0.343±0.018、0.343±0.018)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同浓度(0 ng/mL、50 ng/mL、100 ng/mL)TNF-α与髓核细胞共培养72 h后,各组间MMP-28 mRNA转录水平(0.325±0.019、0.515±0.02、0.610±0.01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且高浓度组MMP-28 mRNA转录水平较低浓度组明显升高(P<0.01)。结论 IL-1β对正常人体髓核细胞MMP-28转录无调控作用,而TNF-α可以上调MMP-28mRNA转录水平,且呈浓度依赖性。  相似文献   
17.
目的:观察奇正消痛贴治疗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将80例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患者随机分为试验组和对照组,每组各40例,分别给予奇正消痛贴和双氯芬酸二乙胺乳剂治疗.治疗前后分别对两组进行HSS评分。结果:试验组HSS评分由治疗前的平均(68.40±7.81)分提高到(81.48±11.08)分,平均提高了(13.08±4.14)分;对照组由(68.20±7.18)分提高到(77.70±9.55)分,平均提高了(9.50±4.21)分。两组治疗后HSS评分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P〈0.01)。治疗组优良率(82.5%)高于对照组(45.0%),两组疗效比较,差异有高度统计学意义(x^2=15.40,P〈0.01)。结论:奇正消痛贴能够有效地治疗肘关节创伤性关节炎,改善关节活动功能。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人工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的手术要点和临床疗效.方法 对33例(36膝)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患者施行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术中常规行外侧软组织松解,酌情调整截骨角度.比较手术前后膝关节活动度、膝外翻角度,并采用HSS评分评价手术效果.结果 29例(30膝)获随访,随访时间6~36个月.膝外翻的平均角度由置换前的16.80°±4.33°降低到6.57°±1.70°,膝关节活动度由76.33°±10.25°提高到117.56°±9.86°,HSS评分由术前(38.30±6.65)分提高到术后(85.23±6.32)分,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术中注意软组织平衡和适当截骨,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治疗骨关节炎膝外翻畸形可获得满意临床疗效.  相似文献   
19.
时超  许杰  李朝顶  杨六中  冯虎 《中华全科医学》2016,14(11):1806-1809
目的 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椎间融合器融合术后早期(3个月内)出现椎间融合器松动后移的原因及预防方法。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14年1月期间开展的26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采取后路减压椎间融合术患者,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患者10例。对10例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研究,观察椎间融合器松动病例的年龄大小情况、是否早期下地活动的情况、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情况、椎体终板处理情况、椎间隙前追加植骨情况、横连杆的应用情况、术后感染情况及处理方案等指标,进行数据分析研究,采取Excel处理。 结果 椎间融合器松动的10例病例中,患者年龄26~58岁,平均年龄43.2岁,1个月内下地的患者有6例(60%),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偏后的患者有7例(70%),终板处理不良的患者有7例(70%),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的患者有2例(20%),未使用横连杆的患者有7例(70%),术后感染的患者有2例(20%)。 结论 经过研究分析认为较年轻的患者、过早的下地活动、椎间融合器初始位置不良、终板处理不良造成椎间融合器贴合不佳、椎间隙前未追加植骨或不良、不使用横连杆以及术后发生感染等可能是造成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出现早期椎间融合器松动的原因。   相似文献   
20.
背景:据报道在膝骨关节炎患者中应用缓激肽B2受体拮抗剂能产生持久的镇痛效果,缓激肽B2受体(BDKRB2)在骨关节炎的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目的:进一步明确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与骨关节炎易感性的相关性。 方法:共有278例膝关节骨关节炎患者和291名健康志愿者参与试验。测定受试对象的缓激肽B2受体基因多态性,根据基因型和放射学分型进行统计学处理。 结果与结论:骨关节炎组和对照组中+9/-9 bp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差异明显。-9/-9 bp 多态性和+9/+9 bp相比,与骨关节炎的罹患风险和严重程度存在明显相关性。-9 bp 等位基因的表达,与骨关节炎的Kellgren-Lawrence分型相关。结果提示缓激肽B2受体基因+9/-9 bp多态性可能成为骨关节炎易感性和严重性筛查的分子标记。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杂志出版内容重点:组织构建;骨细胞;软骨细胞;细胞培养;成纤维细胞;血管内皮细胞;骨质疏松;组织工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