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1篇
  免费   6篇
临床医学   9篇
内科学   1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5篇
综合类   24篇
预防医学   17篇
眼科学   8篇
药学   7篇
中国医学   3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3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1篇
  2014年   5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5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2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3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7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4篇
  2002年   6篇
  2001年   4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1篇
  1998年   2篇
  1996年   2篇
  199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31 毫秒
51.
目前,我国蓄电池厂铅作业人员属于铅高暴露人群,由于从事该行业的大多数上人文化程度不高,对铅危害的认识不够,缺乏自我防护,加之较差的个人卫生习惯可增加铅接触及吸收进入人体的水平。开展对铅作业工人的健康教育已被让实为一项经济有效的防治措施。2003-2004年我们对绍兴市某铅蓄电池生产企业接铅作业工人进行了职业危害的健康教育培训,现将其效果作一总结介绍.  相似文献   
52.
摘要 目的:回顾性分析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在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中的应用价值,探讨其广泛应用于结直肠癌手术中的可行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6年1月至12月在我科接受快速康复治疗的41例结直肠癌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研究组,选取同期未接受快速康复治疗53例患者的病例资料作为对照组,对两组患者围手术期各项指标、并发症发生率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肿瘤TNM分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术前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及血清白蛋白水平之间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术后首次排气时间、首次排便时间、术后下床时间均早于对照组;术后住院时间较短;术后第三天、第七天hs-CRP水平均出现升高,但均低于对照组,血清白蛋白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快速康复外科理念可显著减轻手术对患者的应激反应,促进患者康复,且没有增加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应用于腹腔镜结直肠癌围手术期是安全可行的。  相似文献   
53.
目的:探讨腰椎间盘突出症的3种治疗方法及适应证。方法:根据临床确诊的478例腰椎间盘突出症不同的治疗方法。分为3组:非手术治疗组255例,疼痛缓解后进行腰背肌功能锻炼,开放手术组201例,确诊后择期进行手术;显微内窥镜椎间盘切除术(micro endoscopic discetomy,MED)手术组22例,确诊后经分析可行此手术者择期手术;以上2组手术患者术后3-7d开始进行腰背肌锻炼,半年内避免搬重物,平均随访3年。结果:非手术治疗组治愈率90.5%,开放手术治愈率为94.5%。MED手术组治愈率为86.3%。结论:腰椎间盘突出症并非都需要手术治疗,选择治疗方法应根据出现腰腿症状的时间长短,有无腰椎管狭窄,侧隐窝狭窄、腰椎滑脱,以及突出的程度、年龄大小来确定。  相似文献   
54.
目的探讨应用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在肾结石中的疗效.方法对65例肾结石的患者采用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将肾结石粉碎并取出,术后3-5天拔除肾造瘘管,4周后拔除输尿管内留置的D-J管.结果行微创经皮肾穿刺输尿管镜碎石取石术治疗肾结石65例,一期取净结石41例,二期取净结石15例,结石取净率86.1%,9例残留结石行体外冲击波碎石治疗后排出.肾盂梗阻解除率100%,手术时间60~210分钟,平均110分钟.术中出血约50-200ml,平均150ml,均无术中输血,未发现严重并发症.结论微创经皮肾穿刺取石术治疗肾结石,具有结石取净率高,损伤小,出血少,恢复快等优点,是治疗肾结石的一种好方法.  相似文献   
55.
目的 探讨肾移植患者术后并发巨细胞病毒(cytomegalovirus,CMV)感染性肺炎临床疗效.方法 对我院16例肾移植术后并发CMV感染性肺炎患者的临床表现及疗效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结果 本组经治疗后,14例治愈,2例死亡,其中7例经普通鼻导管吸氧缺氧症状改善,4例经用无创呼吸机加压吸氧才明显改善缺氧症状,3例需气管插管呼吸机通气症状改善.结论 CMV感染性肺炎起病急病情重,早诊断、尽早采用综合治疗措施,是成功治疗CMV感染性肺炎的关键.  相似文献   
56.
目的:探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在预防尿道下裂术后尿道瘘中的应用方法及效果。方法:2000年1月至2012年1月共行273例尿道下裂手术,其中174例分别采用3种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技术覆盖新尿道,其中采用带蒂精索外筋膜瓣法82例,带蒂背侧皮下组织瓣法67例,带蒂睾丸鞘膜瓣法25例。对是否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病例的I期治愈率、尿道瘘发生率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者,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I期治愈率由78.2%提高到95.1%(P〈O.01),尿道瘘发生率由21.8%降到3.7%;阴囊中隔皮瓣尿道成形术I期治愈率由83.3%提高到94.0%(P〈O.01),尿道瘘发生率由16.7%降到4.5%。膀胱粘膜尿道成形术I期治愈率由71.4%提高到88.0%(P〈O.01),尿道瘘发生率由28.6%降到4.0%。结论:应用带血管蒂组织瓣覆盖尿道能增加新建尿道及吻合口的组织覆盖面及厚度,提供良好的血供,有效地提高尿道下裂I期治愈率,减少术后尿道瘘的发生。  相似文献   
57.
目的 探讨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 3D-TEE)对急性及慢性心肌缺血时二尖瓣反流的二尖瓣瓣叶、瓣环功能的三维定量评价.方法 分别对35例临床诊断急性冠脉综合征(ACS)及30例慢性心肌缺血(CIS)且伴有二尖瓣轻-中度反流的患者,20例无缺血性心肌病的正常对照者行经食管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T-3D-TEE)检查,应用MVQ软件测量瓣环最高点所在平面与最低点所在平面的高(H)、瓣环的三维周长(C3DE)、绕环的最小表面面积(A3Dmin)、环高度与联合直径的比率(H/DAIPm)、环的椭圆度(E2D)、暴露的前小叶面积(前A3DE)、暴露的后小叶面积(后A3DE)、前小叶的总面积(前A3DET)、后小叶的总面积(后A3DET)、三维前小叶A2区长度(L3DTA2)、三维后小叶P2区长度(L3DTP2)、瓣叶关闭时穹隆高度Htent、前小叶A2区高度(HA2)、后小叶P2区高度(HP2).结果 (1) CIS组三维前小叶A2区长度、后小叶P2区长度、前小叶A2区高度、后小叶P2区高度均较正常对照组和ACS组有所增高(P<0.05),但在ACS组与正常对照组间上述指标无显著差别;(2) CIS组和ACS组瓣环的三维周长C3DE均较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且CIS组该指标较ACS组亦增大(P<0.05);(3) CIS组后小叶的总面积较ACS组和正常对照组增大(P<0.05),但在ACS组和正常对照组间该指标无显著差别.结论 心肌缺血伴随的二尖瓣轻-中反流患者中,由于缺血性改变病程的不同,反映瓣叶功能的某些结构性指标存在差别.  相似文献   
58.
心脏瓣膜置换术后瓣周漏、人工瓣反流及心脏复跳后人工瓣膜与周围组织撕脱等并发症时有发生.有文献报道人工瓣膜术后轻度瓣周漏8~10年转为明显瓣周漏的发生率可达17%[12],是影响术后远期成功率的重要因素.  相似文献   
59.
冯振华  陈颖 《中国校医》2021,35(12):937-939
目的 探讨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对氧化应激反应及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 选取2018年7月—2020年1月于我院就诊的84例结直肠癌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每组各42例。对照组采用开腹根治术治疗,观察组采用腹腔镜根治术治疗。对比两组氧化应激反应[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血浆丙二醛(MDA)]和免疫功能[CD4+、CD8+、CD4+/CD8+],以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 观察组SOD水平为(91.75±6.37)U/mL高于对照组的(70.26±5.49)U/mL,MDA水平为(5.11±0.93)nmol/mL低于对照组的(7.49±1.06)nmol/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6.562、10.938,P<0.001);观察组CD4+水平为(45.78±8.62)%、CD8+水平为(29.26±5.66)%、CD4+/CD8+水平为(1.13±0.15),高于对照组的(28.69±6.39)%、(22.36±4.25)%、(0.97±0.0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0.328、6.318、6.852,P<0.001);观察组并发症发生率(4.76%)较对照组(21.42%)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5.126,P=0.024)。结论 结直肠癌患者应用腹腔镜手术治疗可有效减轻氧化应激反应,对免疫功能影响较小,并发症发生率较少,利于患者术后恢复。  相似文献   
60.
目的 基于OCTA分析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不同时长的持续高眼压对视盘血流密度及视网膜形态结构的影响。方法 采用前瞻性横断面对照研究,以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发作期首次发作伴有轻度白内障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急性发作期高眼压持续时间分为2组,高眼压持续≤2 d为A组,高眼压持续>2 d为B组。所有患眼均行超声乳化白内障吸除联合人工晶状体植入联合房角分离术,术前及术后1个月均行 OCTA 检查,分别观察两组患眼黄斑区平均神经节细胞复合体(mGCC)厚度,视盘周围平均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NFL)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的变化,并对比分析。结果 共纳入30例(30眼)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患者,其中A、B组各15例(15眼)。A、B 两组患眼间术前 mGCC 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RNFL 厚度A组小于B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0)。术后 1个月,A、B 两组患眼间 RNFL 厚度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12),A组患眼mGCC 厚度及视盘整体、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大于B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A组及B组患眼术后1个月与术前相比, mGCC 厚度, RNFL 厚度,视盘整体及上方、鼻侧、下方、颞侧区域毛细血管血流密度均有所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为P<0.05)。结论 OCTA 测量的 mGCC 厚度、RNFL 厚度、视盘血流密度等指标可作为评价急性闭角型青光眼急性高眼压对视网膜损伤的量化指标。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