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53篇
  免费   1篇
  国内免费   1篇
临床医学   7篇
内科学   16篇
特种医学   16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8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4篇
  2018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4年   4篇
  2013年   4篇
  2012年   2篇
  2011年   1篇
  2010年   3篇
  2009年   2篇
  2008年   1篇
  2007年   5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1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2篇
  2002年   6篇
排序方式: 共有5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03 毫秒
11.
肝细胞癌与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探讨肝细胞癌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强化峰值时间的相关性.方法 对43例确诊为肝细胞癌的患者,应用64层螺旋CT行常规肝脏平扫,选取肿瘤最大径层面,再以该层面为中心行持续动态增强扫描,取肿瘤强化最高区域和同层面腹主动脉中心分别作为感兴趣区(ROI),绘制二者的时间-密度曲线(TDC)并计算其强化峰值时间.结果 43例患者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为(30.04±6.36)s,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为(23.38±4.92)s;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呈正线性相关(r=0.662,P<0.05);肝细胞癌的强化走势有三种形式,23.26%与腹主动脉相似.结论 肝细胞癌的强化峰值时间与腹主动脉的强化峰值时间具有一定的相关性.  相似文献   
12.
本文对LMW-400型磁共振谱仪系统多种故障现象作详细的分析检修,以便及时排除该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13.
64层螺旋CT后处理技术在右肺上叶支气管解剖中的应用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 应用64层螺旋CT支气管树和仿真内镜2种后处理方法显示右肺上叶段支气管,并对其分支形式进行分类.方法 对204例胸部CT扫描患者,重组右肺上叶支气管的支气管树和仿真支气管镜图像,分别应用2种图像对右肺上叶支气管分型,分析不同图像对不同分支类型支气管的显示效果;综合2种方法对右肺上叶支气管进行分型,统计2种方法联合应用的分型结果.结果 支气管树图像立体直观,可以准确显示典型的两两共干分支类型,当两两共干长度较短或类似3分支时,难以与3分支型区别;仿真支气管镜图像从内腔显示开口数目及"隆嵴"的形态,可以将共干长度较短的两两共干型与3分支型进行区分;综合应用支气管树及仿真支气管镜2种后处理方法对204例右肺上叶支气管分型显示,3分支型76例(37.3%),尖后共干型50例(24.5%),其他78例(38.2%).结论 支气管树与仿真内镜2种后处理方法综合应用,在对右肺上叶支气管分支形式分类的应用中具有独特的优势.  相似文献   
14.
脊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   总被引:10,自引:0,他引:10  
脊椎滑脱病因主要有:先天发育不良、椎弓峡部裂、退行性变,其申后者最多见。真性滑脱主要是指椎弓峡部裂,假性滑脱主要包括退行性腰椎滑脱和先天发育不良性滑脱。大多数脊椎滑脱没有症状,患者脊椎稳定性较差时出现疼痛。平片侧位、左右斜位对病因诊断十分重要,但定性诊断率较低;叨横断面对椎弓峡部裂的检出有作用,但易将峡部裂隙与正常小关节间隙混淆而漏诊;椎弓反角度扫描技术有利于更好的显示和检出椎弓峡部裂,但需另行扫描,增加扫描次数和剂量;多层CT可一次各向同性扫描后采用多平面重组的后处理技术,在不增加扫描剂量的前提下,获得所有椎体椎弓及小关节横断面图像、斜横断(椎弓反角度)图像和矢状位图像等多种图像,从各种角度,特别是矢状长轴断面明确显示小关节及惟弓峡部状态,便脊椎滑脱的影像学研究提高了一大步。  相似文献   
15.
目的:研究螺旋CT不同成像技术在结肠疾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采用GE HiSpeed DX/i螺旋CT扫描仪,对25例疑结肠疾病患者进行一次屏气容积扫描,然后将图像传至工作站,进行多平面容积重建(MPVR)三维重建(3D)和CT仿真内窥镜(CTVE)显示。结果:CT横断面图像和三种后处理图像在显示结肠的解剖及病变方面相互弥补,更为全面。结论:螺旋CT多种图像重建后处理技术能从不同方面反映结肠病变,有利于对疾病的整体理解,在CT横断面的基础上对结肠疾病做出更为完美的评价。  相似文献   
16.
胸部CT 扫描是临床上检查胸部疾病的主要手段之一。据统计,国内医疗机构的CT 设备供应商有很多,不同厂家所生产的CT 设备在成像技术、成像参数及图像后处理技术方面也不尽相同;同时,不同的医疗机构的工作人员也存在临床技能、诊断水平良莠不齐的情况。对于胸部CT扫描而言,虽然设备厂家均提供了参考性的操作指南,但是实际检查中由于各种具体问题,会出现很多操作不规范的地方,即便是同一型号的CT 设备,各个医疗机构之间也存在扫描差异。在胸部CT 扫描方面,尚缺乏标准化的CT 扫描、图像后处理和质量控制的方案[1],尤其体现在社会各界更为关注CT检查的辐射剂量和辐射安全问题。因此,在如何规范操作完成胸部CT 扫描、降低辐射剂量方面, 亟需达成专家共识[2-4]。基于上述多种原因,在多年来迅速积累了一定的使用经验和循证医学证据后,有必要推出胸部CT 扫描临床应用专家共识。  相似文献   
17.
我院于1994年5月购进一台LMW -400磁共振成像系统 ,由于是常导磁体 ,所以对磁体电源的稳定性要求很高。该机选配了德国BRUKER公司的B -MN120/102型磁体电源(以下简称电源)在数年的使用过程中 ,我们积累了一些有关维修及调整的经验 ,现择要总结如下 ,以供使用同类设备的同行们参考。该电源是一个高稳定度恒流电源 ,由它提供磁体主线圈和端部线圈约100A的恒定电流 ,以确保磁场的高稳定度 ,其短时间稳定度高达1ppm ,电流可设定范围为96.8999安至107.0999安。该电源配有一个安全系统 ,其状…  相似文献   
18.
本文对 LMW-400型磁共振谱仪系统多种故障现象作详细的分析检修,以便及时排除该系统故障.  相似文献   
19.
患者男,19岁,因"腰腿疼痛伴盗汗、乏力2月余"入院,临床诊断为L2、3腰椎结核.超声:心脏位置正常,心房正位,心室右袢,房室连接正常,右心房轻度增大,房间隔中部连续性中断(约6.4 mm);主动脉走行、位置正常,腹主动脉右侧未见下腔静脉;左右髂总静脉在左右髂总动脉分叉处左下方汇合后于腹主动脉左后方上行(图1A),穿过膈肌回流至左上腔静脉;下腔静脉肝后段缺如,肝左、肝右及肝中静脉直接汇入右心房(图1B);左颈内静脉、左锁骨下静脉汇入左上腔静脉,右无名静脉部分血流汇入右侧上腔静脉,另一部分于主动脉弓水平汇入左上腔静脉(图1C);左上腔静脉经冠状静脉窦回流至右心房;冠状静脉窦增宽,窦壁完整.  相似文献   
20.
患者女,62岁.既往高血压病史3年.2月前无明显诱因发热,体温最高39 7℃,午后发热为主,胸部CT诊断为肺结核.输液治疗1月后体温基本降至正常,随后出现左侧骶髂关节周围阵发性疼痛,外院MRI考虑腰椎结核、腰大肌脓肿.10d前逐渐出现左下肢麻木,双下肢无力而就诊.入院后本院超声检查显示腹主动脉分支部左髂总动脉后外方测及巨大囊性无回声区(图1),大小约10.0 cm×7.8 cm×4.7 cm,与腹主动脉及髂动脉关系密切.彩色多普勒示囊内搏动性涡流血流信号填充(图2).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