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22篇
  免费   2篇
  国内免费   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28篇
内科学   15篇
特种医学   5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34篇
预防医学   8篇
药学   8篇
  1篇
中国医学   11篇
肿瘤学   1篇
  2022年   3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2篇
  2017年   2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4篇
  2014年   6篇
  2013年   9篇
  2012年   16篇
  2011年   9篇
  2010年   11篇
  2009年   8篇
  2008年   6篇
  2007年   4篇
  2006年   6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10篇
  2003年   9篇
  2002年   11篇
  2001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133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11.
腹内脂肪对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腹内脂肪对高血压患者代谢指标的影响。方法将腹部脂肪螺旋CT测定的554例高血压患者排除有糖尿病史、调脂药物治疗史及严重心肺疾病、消化道疾病后的228例,根据2005年国际糖尿病联盟腹型肥胖标准分为腰围超标组(AO+组,114例)和腰围正常组(AO-组,114例);再将228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腰围超标和腹内脂肪堆积分4个亚组,并测量血压、体重指数(BMI)、腰围,检测血糖、血脂代谢指标,并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结果AO+组舒张压、BMI、腹内脂肪面积(VA)、空腹血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TC、TG、空腹胰岛素和HOMA-IR均显著高于AO-组(P<0.01);腰围与空腹血糖、负荷后2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OMA-IR和空腹胰岛素均呈显著正相关(P<0.05,P<0.01),VA与HOMA-IR和空腹胰岛素呈显著正相关(P<0.01)。结论高血压患者同时合并腹围超标和腹内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血糖、血脂异常最为严重;即使腰围正常,只要合并腹内脂肪堆积,胰岛素抵抗更为严重。  相似文献   
12.
重庆市区中老年人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   总被引:7,自引:2,他引:5       下载免费PDF全文
目的通过对重庆市区中老年人进行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分析重庆市区中老年人骨质疏松现状,为该病的防治提供依据和借鉴。方法采用SONOST2000型定量超声仪对855例中老年人右跟骨宽波段超声衰减(BUA)、超声速度(SOS)、骨量指数(BQI)、T值(T-Score)进行检测。结果受检中老年人群骨质疏松发生率约为41.1%,其中女性(58.4%)明显高于男性(33.9%, P<0.01);随着年龄增长,骨质疏松发生率明显增高(P=0.001);女性各项跟骨定量超声测定参数均显著低于老年男性(P<0.01);各项参数随年龄增长而显著减低(BUA:P=0.04,其余P< 0.01)。结论增龄和女性是老年人骨质疏松的重要危险因素,跟骨定量超声检测可以作为骨质疏松人群防治的有效筛选手段。  相似文献   
13.
目的研究铝碳酸镁对HP感染活动性胃溃疡患者临床疗效的影响。方法选取120例HP感染活动性胃溃疡,分为两组:对照组56例采用制酸及抗HP三联疗法(奥美拉唑、阿莫西林及呋喃唑酮),实验组64例在此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共治疗4周,随访1年。比较两组患者溃疡愈合情况、HP根除率及溃疡复发率。结果两组患者治疗4周后总有效率分别为96.9%及96.4%,HP根除率分别为85.9%及82.1%,两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0.05),而复发率实验组为31.25%明显低于对照组的62.5%(P<0.05)。结论 HP感染活动性胃溃疡在制酸抗HP基础上加用铝碳酸镁后溃疡愈合总有效率及HP根除率无明显改变,但降低了复发率。  相似文献   
14.
目的研究重型颅脑损伤与伤后高钠血症之间的联系。方法自2010年3月至2012年3月来我院就诊的重型颅脑损伤患者共有163例,其中有43例患者出现高钠血症,对患者的临床治疗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在43例伤后出现高钠血症的患者有29例死亡,死亡率为67.44%。结论患者的GCS评分与高钠血症密切相关。患者本身的病理生理变化是影响重型颅脑损伤并发高钠血症的重要因素,病情加重则患者的血钠急剧升高,预后变差。  相似文献   
15.
目的 探讨代谢手术(metabolic surgery)对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vascular dilation)的影响及发生机制.方法 105例健康成人作为正常组,将31例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11例未手术患者作为非手术组,20例代谢手术后患者作为代谢手术组.用高频超声检测所有观察对象安静状态下肱动脉内径(D1)、血流阻断后肱动脉内径(D2)及含服硝酸甘油后肱动脉内径(D3),计算出血流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flow-mediated dilation,FMD)及硝酸甘油介导的血管舒张反应(nitroglycerin-mediated dilation,NMD);测量20例代谢手术前后患者体质量、体质指数(BMI)、血压、血脂、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清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及二肽基肽酶-4(dipeptidyl peptidase-4,DPP-4).结果 代谢手术组与非手术组相比,血管舒张功能(FMD、NMD)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正常组血管舒张功能(FMD、NMD)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而非手术组与正常组相比,血管舒张功能(FMD、NMD)具有显著差异(P<0.01);与代谢手术组术前相比,术后GLP-1明显升高(P<0.05),DPP-4明显降低(P<0.05).结论 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管舒张功能明显低于正常人,肥胖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通过代谢手术治疗,体质量、BMI、血脂、血压、GLP-1、DPP-4较术前明显改善,而使血管舒张功能得到改善.  相似文献   
16.
目的 研究2型糖尿病患者下肢血管病变与血浆载脂蛋白M(apolipoprotein M,ApoM)的相关性.方法 收集2014年9月-2016年6月在第三军医大学大坪医院野战外科研究所高血压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75例、单纯2型糖尿病未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62例以及正常对照组的志愿者57例,采集一般情况并完善脂代谢、生化、肾功、血管功能、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下肢动脉CT成像或血管造影等辅助检查,采集血浆后利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浆中ApoM的表达水平,利用Spearman相关分析明确ApoM表达水平同脂代谢、血管病变参数以及其他指标的相关性.结果 3组受试者的一般情况以及脂代谢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患者具有更低的踝臂指数和趾臂指数及更高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2型糖尿病合并下肢血管病变的患者血浆ApoM的值为9.4(6.91,11.74) mg/L,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18.45(15.10,23.93) mg/L,P <0.001]和单纯2型糖尿病组[15.76(11.79,18.63) mg/L,P<0.001];进一步通过相关分析表明,除同脂代谢指标相关外,ApoM同血管病变参数[ABI(r2=0.229)、TBI(r2=0.252)、IMT(r2=-0.247,r2=-0.259)]、超敏C反应蛋白(r2=-0.229)和吸烟量(r2=-0.173)呈显著相关.结论 ApoM可能通过调控脂代谢进而抑制2型糖尿病的动脉粥样硬化进展.  相似文献   
17.

代谢性高血压的干预策略应当兼顾血压控制和改善代谢紊乱, 全面降低心血管病风险。从20 世纪50 年代减 重手术用于治疗肥胖, 到今天已发展为一系列代谢手术用于糖尿病等代谢相关疾病的治疗。目前临床研究已证实 代谢手术能有效降低血压, 同时可改善多种代谢性心血管危险因素, 是治疗代谢性高血压的有效方法。建立多学科 协作团队, 深入开展代谢手术治疗高血压的机制探索、适应征选择、远期效果评价等研究, 将有助于代谢性高血压的 综合控制。  相似文献   

18.
目的 探讨健康教育对精神疾病患者亲属疾病知识的认知和态度的影响。 方法 采用问卷调查方法对343例精神病患者亲属进行调查,从5个因子比较参与健康教育(健康教育组)的患者亲属和未参加健康教育(未参加健康教育组)的患者亲属对疾病知识的认知和态度的差异。 结果 2组性别、教育年限、出生地、居住地、与患者的交往态度、迷信程度及对患者的危险态度方面比较有统计学差异,而在对精神疾病生物学知识的认知及对治疗的认识方面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结论 开展精神卫生健康教育能改善患者亲属与精神疾病患者交往的态度,消除患者亲属对疾病的误解与无知,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患者。  相似文献   
19.
正肛瘘是肛管直肠附近间隙因感染化脓,脓液自然流出后导致的疾病,是肛肠科的常见疾病。肛瘘在我国发病率约占肛肠病的1.7%~3.6%,男性多于女性,好发年龄21~42岁[1]。临床表现为病变部位现肛门硬结、流脓、潮湿,并且伴有疼痛感和瘙痒感,一般不能自愈,必须手术治疗[2]。肛门直肠周围包裹肛门直肠括约肌、脂肪及筋膜等组织,传统手  相似文献   
20.
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近中期疗效研究   总被引:3,自引:1,他引:2  
目的探讨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的近中期临床疗效。方法2001年1月~2005年6月,采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34例(38髋)。年龄29~55岁,平均42.7岁。病程3~18年,平均5.2年。其中股骨颈骨折7例7髋,髋臼骨折后创伤性关节炎5例5髋,股骨头坏死15例16髋,强直性脊柱炎7例10髋。术后获随访的21例患者术前Harris评分25~57分,平均38.6分。结果21例(23髋)获随访8~61个月,平均35个月。术后Harris评分76~98分,平均92.3分,与术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髋关节功能优良率达93.5%。其中4例出现轻微大腿疼痛,经休息或服用非甾体类止痛药物后缓解。随访时X线片未见假体松动和下沉,呈骨长入性稳定。结论应用Ribbed解剖型非骨水泥全髋人工关节置换术治疗髋关节疾病,近中期效果满意。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