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6037篇
  免费   406篇
  国内免费   228篇
耳鼻咽喉   48篇
儿科学   58篇
妇产科学   159篇
基础医学   328篇
口腔科学   133篇
临床医学   828篇
内科学   425篇
皮肤病学   58篇
神经病学   87篇
特种医学   224篇
外国民族医学   8篇
外科学   447篇
综合类   1528篇
预防医学   719篇
眼科学   25篇
药学   635篇
  5篇
中国医学   616篇
肿瘤学   340篇
  2024年   65篇
  2023年   174篇
  2022年   173篇
  2021年   127篇
  2020年   155篇
  2019年   173篇
  2018年   173篇
  2017年   94篇
  2016年   116篇
  2015年   126篇
  2014年   299篇
  2013年   263篇
  2012年   315篇
  2011年   365篇
  2010年   358篇
  2009年   311篇
  2008年   285篇
  2007年   288篇
  2006年   323篇
  2005年   310篇
  2004年   282篇
  2003年   242篇
  2002年   218篇
  2001年   232篇
  2000年   186篇
  1999年   130篇
  1998年   98篇
  1997年   72篇
  1996年   103篇
  1995年   94篇
  1994年   103篇
  1993年   72篇
  1992年   64篇
  1991年   62篇
  1990年   35篇
  1989年   43篇
  1988年   32篇
  1987年   23篇
  1986年   21篇
  1985年   21篇
  1984年   12篇
  1983年   6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3篇
  1980年   2篇
  1978年   4篇
  1974年   3篇
  1963年   1篇
  1960年   2篇
  195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667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62 毫秒
991.
大容量噬菌体抗体库的构建及鉴定   总被引:15,自引:0,他引:15  
目的 构建大容量噬菌体单链抗体库 ,从中筛选人源单链抗体 (ScFv)。方法 从正常成人外周血和新生儿脐血分离淋巴细胞 ,用RT PCR扩增轻链可变区基因 (VL)和重链可变区基因(VH) ,通过重叠PCR法将VH 和VL 拼接形成ScFv基因 ,并克隆入噬菌体表达载体PDF ,得到ScFv初级噬菌体抗体库。以高MOI超感染cre 菌株BS136 5 ,通过loxp cre定位重组系统 ,介导轻重链的组合配对 ,得到大容量抗体库 ,用多种抗原对抗体库进行生物淘筛 ,鉴定抗体库的性能。结果 获得了 6×10 10 的大容量单链噬菌体抗体库。分别用卵清蛋白、胃蛋白酶、铁蛋白、人角蛋白、人TNF α、地高辛等6种抗原进行筛选 ,均得到多样性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结论 经loxp cre定位重组系统在单细胞内重组成功地构建了大容量单链噬菌体抗体库 ,初步尝试对 6种抗原进行筛选均获成功 ,提示该抗体库可用于制备具有应用前景的人源抗体  相似文献   
992.
目的 从半合成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 (scFv)并进行鉴定。方法 以人表皮角蛋白为抗原 ,通过“吸附 洗脱 扩增”过程从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特异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 ,对其抗原结合活性、识别角蛋白的相对分子质量 (Mr)和序列进行分析鉴定。结果 经过筛选 ,获得 6株能与角蛋白特异性结合的阳性克隆 ,所识别角蛋白的Mr 相同 ,均在 5 6 0 0 0~ 5 70 0 0之间 ;序列分析显示 ,所获抗体克隆的可变区基因分别属于免疫球蛋白基因家族的不同亚群。结论 利用噬菌体抗体库技术可以不经免疫制备出高特异性的人源性抗角蛋白单链抗体  相似文献   
993.
目的:探讨未发生梗阻性肺动脉高压的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儿童骨骼肌血管是否有AT2受体表达,及肺循环AngⅡ受体的表达。 方法: 20例左向右分流先心病患儿术中取肺、骨骼肌活检。用RT-PCR和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这些骨骼肌中的AT2受体;并对肺组织中AT1和AT2受体的mRNA作半定量分析。 结果: RT-PCR在这些骨骼肌中均检出AT2受体的mRNA;这些骨骼肌血管的AT2受体免疫组化染色均为阳性。这些患儿肺组织中AT2受体的mRNA水平比AT1受体高(P<0.05)。 结论: 左向右分流先心病儿童骨骼肌血管有AT2受体表达;肺循环AT2受体表达水平比AT1受体高。  相似文献   
994.
良好的情绪调节能力是儿童健康的人格品质和个性的重要组成部分,会对儿童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产生积极的影响。研究表明,早在开始牙牙学语的幼儿期,儿童的情绪调节能力就已经开始发展了。因此,父母有意识地采用一定的方法培养幼儿的情绪调节能力,对于幼儿以后的健康发展和社会适应有重要意义。  相似文献   
995.
对30例成年白血病患者进行了视觉、脑干听觉和体感诱发电位检查,总异常率为73%,其中ALL为85%,ANLL为76.4%,CML为50%。EP异常率高于神经系统阳性体征和脑脊液检出率,其改变与临床诸因素,如年龄、病程和血象等无关。认为诱发电位检查有助于中枢神经系统白血病的早期诊断。  相似文献   
996.
目的总结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并发神经损伤的特点,分析损伤原因并提出预防措施。方法武警浙江省总队医院2012年6月—2015年12月由同一组医师采用通道下肌间隙入路固定融合术治疗的腰椎病变患者277例,其中9例出现神经损伤(男4例、女5例),年龄42~78岁,平均56.7岁。腰丛损伤1例,马尾神经损伤1例,神经根损伤7例。手术操作损伤3例,螺钉位置不正确损伤2例,血肿压迫2例,混合因素1例,原因不明1例。予非手术治疗5例,再次手术4例。结果 9例患者随访9~36个月,平均22.5个月。末次随访时,手术操作直接损伤的3例中2例部分恢复,1例完全恢复;2例椎弓根螺钉位置不正确所致的神经根损伤完全恢复;2例血肿压迫所致神经损伤者1例完全恢复,另1例大部分恢复;混合因素导致马尾神经损伤的1例患者部分恢复;损伤原因不明的1例完全恢复。结论通道下肌间隙入路腰椎固定融合术的神经并发症以神经根损伤多见。神经损伤有显露和手术方式的客观原因,但术者的操作可能是更主要的因素。术前应严格选择病例、术中操作要谨慎细致,以预防神经损伤的发生。  相似文献   
997.
目的?制备麦胚凝集素(WGA)修饰的表没食子儿茶素没食子酸酯(EGCG)-明胶(Gel)-壳聚糖(Cs)纳米粒,研究其对结肠癌HT-29细胞的作用。方法?以明胶及壳聚糖为载体辅料,采用静电自组装的方法制备EGCG-Gel-Cs纳米粒,以包封率为指标,通过Box-Behnken设计-效应面法(BBD-RSM)优化纳米粒的制备处方及工艺,再将经戊二醛活化的WGA修饰到纳米粒表面。采用差示扫描量热分析药物在纳米粒中的存在状态,采用细胞毒性及细胞凋亡实验,比较研究纳米粒与原料药的体外抗肿瘤活性。结果?EGCG-Gel-Cs纳米粒的最优处方:Gel与Cs的质量比为4.2,Gel与EGCG的质量比为2.82,反应温度为34℃,包封率为(74.42±0.074)%。EGCG-Gel-Cs纳米粒粒径为(264.13±6.48)nm,经过修饰后纳米粒粒径为(389.70±9.00)nm。WGA-EGCG-Gel-Cs纳米粒对HT-29细胞的细胞毒性和细胞凋亡率显著高于EGCG原料药。结论?WGA-EGCG-Gel-Cs纳米粒可显著提高细胞毒性作用。   相似文献   
998.
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在全球的发病率逐渐升高,尤其是甲状腺微小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microcarcinoma,PTMC)的检出率升高明显.  相似文献   
999.
申妮  张永利  薛顺和  乔丽娜 《西部医学》2017,29(11):1537-1539+1546
【摘要】〓目的〓观察兰索拉唑联合文拉法辛心身同治难治性消化性溃疡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120例,按照随机抽签法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60例。对照组患者实施兰索拉唑联合赛乐特治疗,观察组患者实施兰索拉唑联合文拉法辛心身同治。观察两组患者的临床疗效、心理状态和不良反应发生率并进行分析比较。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患者的临床治疗有效率分别为9667%和8167%,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后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的焦虑、抑郁评分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与对照组患者治疗中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500%和20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难治性消化性溃疡患者治疗的过程中,对其实施兰索拉唑联合文拉法辛心身同治,可以有效提高患者的临床治疗效果,改善患者的心理状态,提高患者治疗的依从性,降低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疗效显著。  相似文献   
1000.
目的了解大学生对身体活动的认知、身体活动水平及代谢当量的基本特点,为大学生养成良好身体活动习惯,提高自身健康水平提供依据。方法采用国际身体活动问卷(短卷)(International Physical Activity Questionnaire,IPAQ-short)及身体运动认知测试表,利用分层随机抽样方法抽取30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共收集有效问卷244份,医学、文史、理工专业分别占34.43%、29.10%、36.47%。大学生对身体活动7个维度的认知均处在较好的水平。其中对放松和释放压力维度认知最好(85.66%),其次是对健康和身体适应力、形象体型、社会交往、竞争、挑战和成就、娱乐和享受维度的认知,"良好"及以上分别为84.43%、83.20%、80.32%、75.00%、74.18%和63.12%。不同专业(χ~2=9.82,P=0.007)、年级(Z=-3.12,P=0.002)和年龄(χ~2=11.47,P=0.003)的大学生对身体运动的认知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大学生身体活动代谢当量的中位数均低于其均数,中度身体活动量最小,步行身体活动量最大。不同专业学生的步行量、中等身体活动量、大强度身体活动量、总身体活动量水平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24.45、14.61、7.54、26.82,均P0.05)。不同年级的大学生各个身体活动水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低年级学生高于高年级学生(Z=-4.46、-3.78、-2.37、-4.83,均P0.05)。结论大学生对身体活动的认知较好,但中度身体活动量较低。专业、年级、性别和年龄可能是大学生身体活动的影响因素。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