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3篇
  免费   1篇
妇产科学   29篇
基础医学   1篇
临床医学   4篇
特种医学   2篇
外科学   1篇
综合类   16篇
预防医学   30篇
药学   1篇
  2018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9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7篇
  2011年   3篇
  2010年   6篇
  2009年   10篇
  2008年   4篇
  2007年   2篇
  2006年   2篇
  2005年   4篇
  2004年   3篇
  2002年   5篇
  2001年   3篇
  2000年   1篇
  1999年   2篇
  1998年   2篇
  1997年   2篇
  1996年   1篇
  1995年   3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1篇
  1986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84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96 毫秒
21.
目的 观察屈螺酮炔雌醇片(商品名:优思明)用于健康育龄期妇女的避孕效果、出血模式、副作用及避孕以外的其他作用.方法 采用多中心随机对照的研究方法对768例要求避孕的健康育龄期妇女,以3:1的比例随机分配到屈螺酮组(服用屈螺酮炔雌醇片,573例)和去氧孕烯组(服用去氧孕烯-炔雌醇,195例),均服药13个周期,在服药后的第4、7、10和13个周期进行随访,观察身高、体重、月经情况等.在服药前和服药后第7、13个周期完成月经不适问卷(MDQ).结果 屈螺酮组的方法失败率(Pearl指数)为0.208/百妇女年,优于去氧孕烯组的0.601/百妇女年.两组受试者的出血模式相似,发生出血和(或)点滴出血、仅有点滴出血的天数、次数及每次出血最长时间在各个参考时相基本相似.第7个周期与服药前比较,两组受试者用药后在经期水潴留和食欲增加方面的MDQ量表评分变化、月经间期水潴留和身心健康感方面的MDQ量表评分变化,屈螺酮组(分别为-0.297、-0.057、0.033、0.150分)较去氧孕烯组(分别为-0.108、0.023、0.231、-0.023分)改善明显,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皮肤异常方面,第13个周期月经前期时,屈螺酮组的改善率(18.0%,89/494)较去氧孕烯组(11.3%,19/168)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乳房疼痛或触痛方面,在第7个周期经期时,屈螺酮组改善率(12.6%,62/494)较去氧孕烯组(5.4%,9/168)明显增高,两组比较,差异也有统计学意义(P<0.05).屈螺酮组妇女的体重呈下降趋势,去氧孕烯组反之;在第13个周期随访时,两组体重的变化(与服药前比较)分别为-0.28、0.57 kg,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 屈螺酮炔雌醇片和去氧孕烯.炔雌醇均具有良好的避孕效果,出血模式相似,而在体重变化、经前期症状改善等方面,屈螺酮炔雌醇片优于去氧孕烯.炔雌醇.  相似文献   
22.
生化汤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影响的比较研究   总被引:14,自引:0,他引:14  
生化汤对药物流产后阴道流血时间影响的比较研究黄紫蓉,杜明昆,卢玉兰,张燕,钱美玲,韩湘君,肖静元,董金翰,黄鸿英,赵亚南(上海医科大学妇产科医院,上海,200011上海市国际和平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30上海市卢湾区妇幼保健院,上海,200020...  相似文献   
23.
避孕是伴随女性几十年的重要话题。随着科技的进步,有越来越多的避孕措施可供选择。但是,全世界每年因避孕失败导致意外妊娠的人数仍居高不下,由此给女性及其家庭带来的健康伤害不容忽视。因此,根据自己的家庭及身体状况,生育要求等,选择适合自身特点的安全有效的避孕方法,就显得至关重要。  相似文献   
24.
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10—16周妊娠的临床研究   总被引:50,自引:0,他引:50  
近年来,采用米非司酮配伍前列腺素终止10~16周的妊娠成功地代替了钳刮术[1],从而减少了手术合并症,提高了成功率。本文采用米非司酮与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4种相配伍剂量及不同的用药途径诱导流产,对其效果及副作用进行了分析,报道如下。1资料与方法1....  相似文献   
25.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配伍不同用药途径(口服或阴道给药)的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采用随机、开放、多中心研究,于2011年1月至2012年10月间对复旦大学附属妇产科医院等11个研究中心纳入的625例观察对象进入数据分析,口服组417例,其中孕8~9周198例、孕10~16周219例;阴道组208例,其中孕8~9周99例、孕10~16周109例。第1、2天分别顿服米非司酮100 mg,距首次口服米非司酮36~48 h后,口服组予米索前列醇400μg口服,间隔3 h重复给药400μg,最多4次;阴道组予米索前列醇600μg阴道放置,间隔6 h重复给药400μg,最多4次。主要评价指标为流产有效率,其他评价指标包括胚胎或胎儿排出时间、阴道流血情况、月经复潮时间及安全性等。结果(1)流产有效率阴道组[98.1%(202/206)]优于口服组[94.0%(390/415)],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3)。按孕周分层,孕8~9周流产有效率口服组为95.9%(189/197),阴道组99.0%(96/97);孕10~16周流产有效率口服组为92.2%(201/218),阴道组97.2%(106/109);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156、0.073)。(2)胚胎或胎儿排出时间按孕周分层,孕8~9周口服组为(4.3±7.9)h,阴道组(3.8±2.5)h;孕10~16周口服组为(6.2±4.8)h,阴道组(5.5±3.8)h;两组分别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238、0.273);孕8~9周平均为(4.1±6.6)h,孕10~16周平均为(6.0±4.5)h。(3)孕8~9周观察对象胎盘娩出2 h内阴道流血量口服组平均为(63±46)ml,多于阴道组的(55±4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7);孕10~16周胎盘娩出2 h内阴道流血量口服组为(76±52)ml,与阴道组的(76±61)ml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07)。(4)月经复潮时间两组均在37 d左右。(5)研究期间发生5例严重不良事件,其中2例与药物相关;其他不良事件均为轻中度;口服组胃肠道症状恶心、呕吐的发生率分别为57.2%(239/417)、36.3%(151/417),高于阴道组的45.4%(94/208)、26.1%(54/208),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05、0.011)。结论米非司酮配伍米索前列醇终止8~16周妊娠,无论口服还是阴道给药均安全有效,这种非侵入性终止妊娠的方法值得临床推广应用。  相似文献   
26.
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中MTA3、ER及PR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了解米非司酮对绒毛组织中MTA3(Metastasis-associatedgene3)的表达及对雌、孕激素受体的影响。方法:对120例停经49天以内临床证实为早期妊娠,要求终止妊娠的妇女,根据停经天数的不同分为停经45天以下及45~49天两大组,每组60例,各组随机分为3小组,分别予米非司酮100mg,200mg,以及对照组。应用RT-PCR法检测各组MTA3的表达。并从各组中各自随机挑选5例,用ERα、PR单克隆抗体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绒毛组织的ERα、PR水平。结果:4组用米非司酮的早孕妇女绒毛中MTA3表达均较对照组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并表现为剂量相关性,随着米非司酮的剂量增加,MTA3的表达增高。服药组ERα水平增高,阳性物质定位于胞浆中,胞核中阴性。服药组PR水平低于对照组。结论:米非司酮用于早孕妇女可能通过直接或间接的途径影响雌激素通路,导致滋养细胞m-RNA水平MTA3表达增多,从而有可能使一些细胞黏附分子丢失而导致滋养细胞的侵袭能力的改变,达到抗早孕目的。  相似文献   
27.
宫内节育器取出困难相关因素分析   总被引:7,自引:0,他引:7  
目的:分析宫内节育器(IUD)取出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选择1960例取器妇女临床资料,分析取器年龄、有无人工流产史和妇科疾病史、IUD类型、放置年限、B超检查结果、置器和取器时机、IUD嵌顿、子宫位置与取器困难的关系。结果:取器困难组年龄高于取器容易组;采用金属单环或无尾丝IUD的取器困难比例增加;取器困难者放置IUD年限较长;围绝经期发生取器困难的比例较高,嵌顿可能是造成取器困难的重要原因;子宫后位组取器困难的比例高于子宫前位或中位组;Logistic回归分析表明,IUD无尾丝[2.985(1.555,5.714)]、IUD放置年限[1.042(1.008,1.078)]、取器时机[3.310(2.171,5.045)]、IUD嵌顿[77.078(40.631,146.220)]、子宫后位[2.212(1.358,3.602)],是取器困难的独立相关因素。结论:IUD嵌顿是取出IUD困难的主要危险因素;围绝经期妇女应尽早取器;放置IUD时应选用带有尾丝、非金属单环IUD;取IUD时要注意子宫位置,尤其是前倾或后倾明显者。  相似文献   
28.
米非司酮通过增强母-胎界面Th1型偏移导致流产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米非司酮对母胎界面Th1/Th2型细胞因子动态平衡的影响.方法:将63例早孕期妇女随机分为2组,一组一次服用米非司酮200 mg,另一组为对照组,收集其蜕膜组织.应用免疫组化法,评价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Th2型细胞因子(TGF-β2、IL-4)的表达.结果:正常妊娠时,在母-胎界面Th2型细胞因子(IL-4)以及TGF-β2的表达较高;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的表达较低,尤其是IL-2.服用米非司酮后,蜕膜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显著升高;而母-胎界面Th2型细胞因子(IL-4)以及TGF-β2的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米非司酮打破了正常妊娠时母胎界面Th2型免疫优势;显著升高Th1型细胞因子(IL-2、IFN-γ)表达,形成了Th1型免疫偏离,导致流产的发生.  相似文献   
29.
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发展状况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自 2 0世纪 6 0年代 ,美国第一个复方口服避孕药Enovid上市后 ,就显示了其可靠的避孕效果。由此一直是世界范围内使用最广泛的避孕方法之一。随着研究的深入 ,口服避孕药无论在药物剂量方面 ,还是激素应用方面都有很大的改进。1 复方口服避孕药的研制进展  复方口服避孕药是雌、孕激素的复合剂 ,高剂量的雌激素对人体有许多副反应 ,因此在维持避孕效能的基础上减少雌激素的含量一直为复方口服避孕药的发展趋势。第一个上市的口服避孕药Enovid所含雌激素———炔雌醇甲醚 15 0 μg ,相当于10 5 μg的炔雌醇。上世纪 70~ 80年代已不再使…  相似文献   
30.
目的:探索米非司酮配伍不同方案米索前列醇(简称米索)终止孕8~16周妊娠的有效性和安全性。方法:研究共纳入受试者120例,第1、2天分别顿服米非司酮100mg,首次口服米非司酮36h后给予6种不同方案的米索,观察流产有效率,胎儿排出时间、阴道流血量及安全性等。结果:不同用药方案流产有效率均达90%~100%,胎儿排出时间4.2~9.5h,无统计学差异(P=0.465,0.253);米索一次用药流产率阴道组高于口服组;胎盘娩出后平均出血量2h内67.4ml、2~24h内37.7ml,紧急清宫率11.8%;研究期间无严重不良事件,药物相关不良反应均为轻中度,各组间均无差异(P=0.686);药物流产总体满意度84.6%。结论:本研究初步结果提示米非司酮配伍不同方案米索可能均有效、安全地终止8~16周妊娠,但作为小样本前期研究,还需扩大样本进一步探索优选方案、规范临床应用。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