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826篇
  免费   68篇
  国内免费   44篇
耳鼻咽喉   5篇
儿科学   4篇
妇产科学   7篇
基础医学   25篇
口腔科学   39篇
临床医学   92篇
内科学   41篇
皮肤病学   15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47篇
外国民族医学   2篇
外科学   46篇
综合类   196篇
预防医学   51篇
眼科学   47篇
药学   91篇
  2篇
中国医学   154篇
肿瘤学   73篇
  2024年   11篇
  2023年   23篇
  2022年   17篇
  2021年   14篇
  2020年   22篇
  2019年   27篇
  2018年   19篇
  2017年   15篇
  2016年   12篇
  2015年   20篇
  2014年   36篇
  2013年   29篇
  2012年   61篇
  2011年   46篇
  2010年   42篇
  2009年   45篇
  2008年   47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56篇
  2005年   26篇
  2004年   32篇
  2003年   39篇
  2002年   21篇
  2001年   35篇
  2000年   13篇
  1999年   30篇
  1998年   11篇
  1997年   17篇
  1996年   18篇
  1995年   25篇
  1994年   43篇
  1993年   5篇
  1992年   3篇
  1991年   6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4篇
  1988年   4篇
  1987年   1篇
  1985年   2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938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250 毫秒
41.
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临床探讨   总被引:4,自引:3,他引:4  
汪军  孟忻  黄欣 《国际眼科杂志》2008,8(6):1184-1185
目的:探讨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预防和治疗方法。方法:对2001/2007间行超声乳化白内障摘除人工晶状体植入术的15615眼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部术眼中有9例术后发生眼内炎。均于发现后立即行玻璃体切割玻璃体注药术,并做玻璃体细菌学检查,3眼细菌培养阳性,1眼证实为真菌感染。2眼治疗后无光感,1眼眼球摘除。结论:超声乳化摘除术后眼内炎的发生率为0.058%,危险因素主要为结膜囊的污染和后囊膜破裂。术前严格消毒,减少后囊膜破裂的发生,同时积极地治疗可控制其发生和发展。  相似文献   
42.
永存性原始玻璃体增生症的手术治疗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目的 观察永存原始玻璃体增生症(PHPV)的手术治疗效果。 方法 回顾性分析接受玻璃体视网膜手术治疗的16例PHPV患者16只眼的临床资料。患者中男性9例,女性7例,年龄3个月~25岁,平均年龄51.9个月。14例为单眼发病,2 例为双眼发病,均未合并全身异常。其中,前部型3只眼,混合型13只眼;10只眼合并白内 障,7只眼合并虹膜后粘连,5只眼合并浅前房,3只眼合并角膜带状变性,1只眼角膜混浊, 2只眼合并牵引性视网膜脱离,1只眼合并牵引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手术前视力1只眼为光感,1只眼为眼前手动,1只眼为数指/10 cm,1只眼为0.02,12只眼不能配合视力检查,对强光刺激反应不明显。13只眼行晶状体切除和前段玻璃体切割,1只眼1期植入人工晶状体, 3只合并视网膜脱离眼行晶状体切除、玻璃体切割、眼内激光光凝、注气、巩膜环扎手术 。 手术后随访时间6个月至4年,平均随访时间为15.3个月。 结果 所有接受手术治疗眼手术后眼压均正常,前房形成,视网膜复位。混合型者残留视盘前纤维血管膜及视网膜皱襞。2例患者经弱视训练后最佳矫正视力达02和01,8例不配合视力检查者有遮盖厌恶反应,均对强光刺激有反应,6例患者视力低于数指。 结论 对于前部型和混合型PHPV患者,早期晶状体切除及玻璃体手术可以重建视觉通道并解除牵引 ,保存视力,减少继发性青光眼等并发症的发生,结合手术后弱视训练可获得有用视力。 (中华眼底病杂志,2008,24:210-212)  相似文献   
43.
目的 考察元胡止痛分散片的犬体内药动学,为临床用药提供实验依据.方法 以普通片为对照,采用单剂量双周期交叉给药方案,以HPLC测定犬体内延胡索乙素的血浆浓度,并采用DAS ver1.0软件计算药动学参数.结果 建立的HPLC可用于延胡索乙素的体内浓度分析;分散片的体内过程符合一室模型,tmax为0.75 h,cmax为269.80 μg·L-1,Ke为0.564 h-1,t1/2为1.773 h,Ka为4.294 h-1,AUC0~8 h为514.53 μg·L-1·h-1.结论 元胡止痛分散片较普通片吸收快,体现了分散片的剂型优势,也符合该制剂功能主治所需的快速起效.  相似文献   
44.
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发作后视野正常患者的视网膜神经纤维层(retinal nerve fiber layer, RNFL)厚度的变化。方法31例具有单侧眼单次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发作史而视野正常的患者在发作缓解后3个月采用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aphy,OCT)技术检测发作眼、对侧未发作眼的RNFL平均厚度、4个象限和12个钟点的RNFL厚度,30例年龄和性别匹配的健康个体随机选择一眼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RNFL平均厚度、下方象限厚度、6点部位厚度较对侧未发作眼、正常对照眼变薄,发作眼在7点部位的RNFL厚度比对照跟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发作眼RNFL平均厚度与发作持续时间呈负相关。结论急性原发性房角关闭后尽管视野可以正常,但RNFL平均厚度和下方区域厚度变薄。  相似文献   
45.
在1991年4月~1992年6月经超声检查诊断为脂肪肝的病例中,除去病毒性肝炎、肝硬化、肝肿瘤、胆道疾患、糖尿病、有重度合并症及服用对本研究有影响药物的患者,研究对象8例,男6例,女2例,平均年龄49±2岁(42~64岁),其中4例有大量饮酒史。小柴胡汤和桂枝茯苓丸的投与量均为每次2.5g,每日3次,饭前或饭间服用。疗程原定为12周,实际延至24周。服药期间每2~4周进行1次血液生化检查。停药后根据超声检查进行诊断。结果,5例患者的肝超声图  相似文献   
46.
研究对象为符合精神分裂性障碍诊断标准的64例患者,男51例,女13例,平均年龄43.3岁,从发病到研究开始的时间平均为13.9年。对全部患者进行脉、舌、腹诊,结果黄苔31例(48.4%),脉象沉者50例(78.1%),实者50例(78.1%),腹壁紧张者39例(60.9%)。患者填写与辨证论治有关的问诊表,用东洋医学专家辨证论治系统的计算机诊断,试进  相似文献   
47.
以培养的牛肾上腺髓质细胞作为交感神经系模型,探讨了从人参中提取的粗皂甙组分、非皂甙组分及7种人参皂甙(二元醇类3种,三元醇类3种,齐墩果烷类1种)对乙酰胆碱(Aeh)引起的儿茶酚胺(CA)分泌的影响。结果,①在Ach和KRH缓冲液中培养(37℃,7分钟)肾上腺髓质细胞,CA  相似文献   
48.
以10例带状疱疹患者为研究对象,予静脉点滴阿昔洛韦(500mg×3日),内服保尔他灵(75mg/d,分3次服)及人参养荣汤(7.5g/d,分3次服)。选择5例带状疱疹患者作为对照组,不投与人参养荣汤。对疼痛解除的时间及3个月后是否复发进行了比较研究。另外,在初诊和治疗开始1个月时静脉采血,测定NK细胞活性。结果,至带状  相似文献   
49.
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是一类专司抗原提呈功能的免疫细胞,富含MHC-Ⅱ等免疫应答相关分子,能刺激静息的、以及经预激的T细胞产生免疫应答,因此被认为是T细胞免疫应答反应的始动者和刺激者,研究DC细胞在抗原提呈中的生化机理及其在免疫治疗中的作用等重要前提是要获得足够数量的DC细胞,但是DC细胞在组织中的含量很小,这给研究带来很大的困难。现已明确,DC细胞起源于骨髓,  相似文献   
50.
活化骨髓是指在体外经IL-2激活后具有抗瘤活性和造血功能的一类骨髓细胞;与LAK细胞相比具有广谱,高效的杀伤活性及低IL-2依赖性等特征。文献报道活化骨髓移植能产生移植物抗白血病(GVL)效应。我们从1993年6月开始应用活化骨髓和LAK细胞体外双重净化自体骨髓移植(ABMT)和移植后应用低剂量IL-2和LAK细胞治疗白血病,10例白血病接受该方案治疗,其中急性非淋巴性白血病6例、淋巴瘤性白血病和慢性粒细胞性白血病经化疗和干扰素治疗未达CR者分别为3例和1例。结果表明:①3例对化疗和干扰素治疗无效的病人移植后CR;②10例病人除1例淋巴瘤性白血病病人移植CR10个月复发外,其余病人移植后持续CR为25-1个月,中位数为14个月;③活化骨髓和LAK细胞体外双重净化不影响CFU-GM的回收率,移植净化骨髓不影响造血功能重建;④活性骨髓和LAK细胞净化ABMT后机体细胞免疫功能恢复明显快于未净化移植病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