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402篇
  免费   43篇
  国内免费   16篇
基础医学   11篇
临床医学   47篇
内科学   31篇
皮肤病学   1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52篇
外科学   68篇
综合类   74篇
预防医学   42篇
眼科学   1篇
药学   39篇
中国医学   76篇
肿瘤学   16篇
  2024年   2篇
  2023年   20篇
  2022年   3篇
  2021年   7篇
  2020年   13篇
  2019年   15篇
  2018年   12篇
  2017年   3篇
  2016年   7篇
  2015年   6篇
  2014年   24篇
  2013年   23篇
  2012年   15篇
  2011年   18篇
  2010年   15篇
  2009年   20篇
  2008年   16篇
  2007年   21篇
  2006年   37篇
  2005年   27篇
  2004年   24篇
  2003年   26篇
  2002年   9篇
  2001年   6篇
  2000年   18篇
  1999年   9篇
  1998年   12篇
  1997年   10篇
  1996年   6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4篇
  1991年   4篇
  1990年   4篇
  1988年   1篇
  1987年   2篇
  1985年   3篇
  1984年   1篇
  1983年   1篇
排序方式: 共有461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46 毫秒
21.
乙肝解毒汤治疗乙型肝炎30例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探讨健脾疏肝、补肾、活血化瘀类中药配伍治疗慢性乙肝疗效。方法对55例慢性乙肝患者采取随机分组治疗方法,治疗组用乙肝解毒汤(黄芪、柴胡等),对照组用苦参素胶囊。结果治疗组总有效率为80.0%,HBeAg阴转率为16.0%,HBV-DNA阴转率为24.0%。结论乙肝解毒汤具有较好的抑制HBV复制,改善临床症状及肝功能作用。  相似文献   
22.
目的探讨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在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临床应用.方法采用显微外科技术对101例慢性肾功能衰竭血液透析患者行直接动静脉内瘘术.结果 101例手术无1例失败,其穿刺使用率为97.8%,透析血流量达180~250ml/min.结论鼻烟窝动静脉内瘘制作简便,远期通畅率高,并发症少,是血液透析最佳的永久性血管通路.  相似文献   
23.
高功率微波辐射后小鼠行为学变化研究   总被引:11,自引:0,他引:11  
目的 观察S波段高功率微波对小鼠空间、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10mW/cm3和50roW/cm2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照小鼠,于照后1h,1d,3d和7d,采用通道式水迷宫实验的游泳时间、避暗反应实验的潜伏期和错误积分以及开放场实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休息时间来检测小鼠辐射后学习记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10mW/cm2组在照后1d,3d和7d其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假照射组vs 10mW/cm2组依次为(128.4±48,6)s vs(210.6±82.2)s,(123.7±44.3)svs(220.9±71.6)s和(127.3±47.7)s vs(228.3±30.9)s,潜伏期和错误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潜伏期1h时为(274.4±56.7)s vs(194.8±87.3)s,1d时为(295.3±14.9)s vs(248.0±75.7)s(P<0.05):而50mW/cm2组仅在照后3d其游泳时间延长:(123.7±44.3)s vs(184.8±82.1)s(P<0.05),照后1d其错误积分高于对照组(P<0.05);小鼠运动距离和休息时间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存在矛盾。结论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照可以引起小鼠空间和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对小鼠兴奋性、新异环境感知、探究和紧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4.
目的观察S波段高功率微波对小鼠空间、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兴奋性的影响.方法 10mW/cm2和50mW/cm2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照小鼠,于照后1h,1d,3d和7d,采用通道式水迷宫实验的游泳时间、避暗反应实验的潜伏期和错误积分以及开放场实验的运动时间、运动距离和休息时间来检测小鼠辐射后学习记忆能力和对外界环境兴奋性的影响.结果 10mW/cm2组在照后1d,3d和7d其游泳时间明显延长:假照射组 vs 10mW/cm2组依次为(128.4±48.6)s vs (210.6±82.2)s,(123.7±44.3)s vs (220.9±71.6)s和(127.3±47.7)s vs (228.3±30.9)s,潜伏期和错误积分与对照组相比均有显著性差异:潜伏期1h时为(274.4±56.7)s vs (194.8±87.3)s,1d时为(295.3±14.9)s vs (248.0±75.7)s(P <0.05);而50mW/cm2组仅在照后3d其游泳时间延长:(123.7±44.3)s vs (184.8±82.1)s (P <0.05),照后1d其错误积分高于对照组(P <0.05);小鼠运动距离和休息时间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相比均无显著性差异,运动时间与对照组相比两组间存在矛盾.结论 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照可以引起小鼠空间和非空间学习记忆能力下降,但对小鼠兴奋性、新异环境感知、探究和紧张无明显影响.  相似文献   
25.
HPM对大鼠大脑结构及其神经递质的影响   总被引:1,自引:7,他引:1  
目的 探讨S波段高功率微波(HPM)辐射对大鼠皮层形态结构及其氨基酸类神经递质的影响。方法采用2~90mW/cm^2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照Wistar大鼠,通过苏索索-伊红染色(HE)、甲苯胺蓝染色和电镜观察大脑皮层的形态结构改变;采用高效液相色谱仪检测10和50mW/cm^2照后6h和1d大脑皮层中4种氨基酸(谷氨酸、天门冬氨酸、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的变化。结果平均功率密度10,50和90mW/cm^2S波段高功率微波可引起大脑皮层神经元固缩、深染,尼氏体减少;突触结构模糊,囊泡堆积;髓鞘融合、解离等。10和50mW/cm^2组照后6h大脑皮层上述4种氨基酸含量均显著增高(P〈0.01);而照后1d仅见γ-氨基丁酸和甘氨酸含量仍较高(P〈0.01)。结论 S波段高功率微波辐射可引起大鼠大脑皮层神经元尼氏体、突触结构和髓鞘等损伤及氨基酸类神经递质代谢紊乱。  相似文献   
26.
目的研究60Coγ射线(以下简称γ线)与微波复合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的凋亡情况及凋亡相关基因bax、bcl-2表达规律,以探讨复合照射对造血组织的损伤机制。方法用光镜及透射电镜观察复合照射后不同时间点小鼠骨髓细胞凋亡的变化,用原位末端标记法检测复合照射后6 h骨髓细胞凋亡率,用免疫组化和图象分析技术检测骨髓细胞Bax、Bcl-2蛋白表达。结果γ线与微波复合照射后出现典型的凋亡改变,以照后6 h最为明显;微波组骨髓细胞凋亡率仅轻微升高,而γ线组和复合组则显著升高(p<0.01),同单纯γ线组相比,复合组凋亡率升高更明显(p<0.05)。照后初期Bax表达增强、Bcl-2表达降低,与γ线组相比,复合组照射后6 h Bax表达增强更为明显(p<0.05)。结论γ线与微波复合照射后小鼠骨髓细胞发生凋亡,微波可进一步促进γ线对骨髓细胞凋亡的诱导作用。Bax和Bcl-2协调发挥作用是复合照射导致骨髓细胞发生凋亡且较单伤加重的机制之一。  相似文献   
27.
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脑损伤的防治作用研究   总被引:12,自引:0,他引:12  
目的探讨安多霖对微波辐射致大鼠脑损伤的防治作用。方法采用30 mW/cm2的微波辐射110只雄性W istar大鼠,一周内辐射3次,10m in/次,并于照前一周至照后一周每天灌胃给予6和12 g/kg/d安多霖,连续给药3周。于辐射后6 h,停药后6 h,3 d,7 d,14 d和28 d,采用Morris水迷宫检测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光镜和电镜观察脑组织形态结构的变化。结果30 mW/cm2微波辐射后4 d内,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降低(p<0.05);脑组织见水肿、神经元变性、坏死,并呈进行性加重;6 g/kg/d安多霖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病理变化与微波辐射组相似;12 g/kg/d安多霖组大鼠学习记忆能力及脑组织与正常对照组相似。结论30 mW/cm2微波辐射可引起学习和记忆能力的下降和脑组织结构损伤,12 g/kg/d安多霖对微波辐射损伤具有一定的防治作用。  相似文献   
28.
中医治疗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的临床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下载免费PDF全文
对50例慢性活动性乙型肝炎进行辨证论治,并对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者、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者或有自身免疫指标改变者以及细胞免疫功能低下而体液免疫功能增强者分别选用相应中药治疗;对照组采用常规治疗。结果表明:(1)中医药组副作用小,有效率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2)中药对机体免疫功能似有一定影响。(3)中医辨证分型与机体免疫功能似有一定关系。  相似文献   
29.
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筛选   总被引:1,自引:0,他引:1  
目的研究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以探讨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大鼠寡聚核苷酸芯片筛选30mW/cm^2微波辐射后大鼠海马差异表达基因,按照国际通用分类标准对结果进行功能分类;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验证部分基因于辐射前后表达差异,并分析相关基因在微波辐射损伤中作用。结果30mW/cm2微波辐射后6h,大鼠海马中筛选到13个差异表达基因,其中4个表达上调,9个表达下调;辐射后7d差异表达基因为20个,其中4个表达上调,16个表达下调。RT-PCR验证结果与芯片一致。差异表达基因功能涉及应激、转运、代谢、发育分化、细胞凋亡、信号转导、转录、细胞粘附等,并与线粒体损伤、N-甲基-D-天冬氨酸受体(NMDAR)信号通路开放、神经递质释放障碍、膜损伤等密切相关。结论微波辐射可使大鼠海马多个基因差异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微波辐射致脑损伤的机制提供新思路。  相似文献   
30.
强化专业课教学德育功能是学校教育历来所重视的工作.为了积极探索专业课开展教育的方式方法,为了研究掌握专业课进行德育的内在规律,为了使专业课教学教书育人规范化,我们从《外科学及护理》课程的教学实际出发,编订了一套相应的《(外科学及护理)教学德育提纲》.通过两年多的实践应用,我们体会到这项工作加强了《外科学及护理》课教学全过程渗透德育的系统性,加强了根据专业特点和学生实际进行德育渗透的针对性.它将自然科学知识的思想性与其科学性紧密结合,在传统医学知识技术的同时,自然地进行了德育渗透,达到了满意的熏陶或潜移默化效应.现将有关这项工作的情况介绍如下: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