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1063篇
  免费   81篇
  国内免费   21篇
耳鼻咽喉   15篇
儿科学   13篇
妇产科学   10篇
基础医学   26篇
临床医学   162篇
内科学   102篇
皮肤病学   5篇
神经病学   3篇
特种医学   229篇
外国民族医学   1篇
外科学   16篇
综合类   300篇
预防医学   115篇
眼科学   12篇
药学   66篇
  1篇
中国医学   78篇
肿瘤学   11篇
  2024年   4篇
  2023年   13篇
  2022年   11篇
  2021年   5篇
  2020年   18篇
  2019年   25篇
  2018年   16篇
  2017年   11篇
  2016年   22篇
  2015年   19篇
  2014年   32篇
  2013年   46篇
  2012年   47篇
  2011年   81篇
  2010年   78篇
  2009年   84篇
  2008年   56篇
  2007年   58篇
  2006年   70篇
  2005年   63篇
  2004年   64篇
  2003年   46篇
  2002年   55篇
  2001年   53篇
  2000年   42篇
  1999年   38篇
  1998年   19篇
  1997年   11篇
  1996年   13篇
  1995年   14篇
  1994年   14篇
  1993年   8篇
  1992年   9篇
  1991年   5篇
  1990年   2篇
  1989年   7篇
  1988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1165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6 毫秒
31.
  目的  优化新型蚕丝“产道微生态转移体(birth-canal microecology transporter, BMT)”制备参数,高效转移产道共生菌。  方法  纳入正常足月待产孕妇30例为研究对象。收集研究对象入院时产道微生物样本,作为对照组(NC,n=30);其中18例最终选择剖宫产终止妊娠者纳入试验组(M),将其随机分成6个亚组(每组3例),进行“产道微生态转移”试验。于剖宫产术前准备时将新型蚕丝“BMT”以不同浸润度分别浸入不同渗透压的无菌液体中处理后,置入并贴附于孕妇阴道壁,保留1 h后取出封存。所有样本经DNA提取、扩增16S rDNA V3~V4区,应用 Illumina Hiseq2500进行测序。利用Mothur、QIIME、Lefse和Metastats等软件进行微生物多样性分析,采用Welch’s t检验及Anosim非参数检验等方法进行差异性分析。  结果  70%浸润度的蚕丝“BMT”在浸润瞬间可达溶液全覆盖,且保液性优,贴附效果佳,受试者无异物感,体验度好。新型“BMT”负载的微生物与正常妊娠末期阴道的微生物物种组成在属水平均以乳杆菌属为优势主导菌,且在0.45%无菌NaCl溶液、70%浸润度条件下,蚕丝“BMT”负载微生物的菌群构成、多样性信息与对照组最为接近,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  结论  新型蚕丝“BMT”可高效转移产道共生菌,以0.45%低渗盐溶液、70%浸润度条件为转移体制备最优参数。  相似文献   
32.
33.
目的 应用定量组织速度显像评价早期的延迟PCI再灌注治疗(STEMI发病12~24h内)对急性心肌梗死收缩和舒张功能的影响.方法 本研究共入选35例在发病12h-24h仍有进行性缺血性胸痛的急性ST段抬高性的心肌梗死患者,于PCI术前及术后3个月分别测定二尖瓣环收缩期、舒张早期和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Sa、Ea和Aa,并计算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与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的比值Ea/Aa.结果 ①二尖瓣环收缩期运动速度峰值:术后3个月比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术后3个月、与术前对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峰值/舒张晚期运动速度峰值比值(Ea/Aa):术后3个月与术前对比有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早期的延迟PCI再灌注治疗可以改善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定量组织速度显像可以评价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急诊PCI术后左心室收缩和舒张功能变化.  相似文献   
34.
35.
目的探讨阴道微环境中IL-4、IL-12的表达与宫颈病变发生发展的相关性,为宫颈病变的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华北理工大学附属医院收治的宫颈癌患者13例、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SIL)患者33例、宫颈低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LSIL)患者63例、正常对照妇女6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ELISA法检测所有研究对象阴道灌洗液中IL-4、IL-12的浓度及其比值。结果正常对照组、LSIL组、HSIL组、宫颈癌组阴道微环境中IL-4的浓度、IL-4/IL-12的比值逐渐升高,而IL-12的浓度逐渐降低,各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阴道微环境中IL-4、IL-12的水平及IL-4/IL-12比值与宫颈病变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IL-4的升高及IL-12的降低均可促进宫颈癌的发生发展。  相似文献   
36.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致盲眼病,列为我国三项康复疾病之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治疗两种。自1995年10月我们用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23例229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1临床资料1.1病例123例中男53例,女70例。双眼1...  相似文献   
37.
药物离子导入治疗老年性白内障疗效观察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韩萍 《现代康复》1998,2(9):975-975
白内障是我国最常见致盲眼病,列为我国三项康复疾病之一。目前常用的治疗方法有药物及手术治疗两种。自1995年10月我们用中药离子导入方法治疗老年性白内障123例229眼.取得较好效果,现报道如下。  相似文献   
38.
目的 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亚临床期高分辨率CT(HRCT)特征及短期演变规律。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5日至31日在华中科技大学同济医学院附属协和医院及武汉市金银潭医院确诊的17例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的HRCT影像资料,男4例,女13例,年龄25.0~51.0(39.8±7.5)岁,均为与确诊COVID-19患者的密切接触者。所有患者首次CT检查后3~6 d再次行CT复查,其中6例患者复查前接受抗炎抗病毒及对症治疗,11例患者未进行任何治疗。分析亚临床期和短期随访的CT影像学征象,总结其短期随访CT图像演变规律。结果 17例COVID-19患者亚临床期及短期随访CT病变主要位于双肺下叶,亚临床期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0例;短期随访左肺下叶9例,右肺下叶11例;病变累及肺段由亚临床期的46个增加至90个肺段。亚临床期病变以多发为主(13例),短期复查多发病例减少(7例),局灶性(6例)及弥漫分布(4例)增多。病变主要分布于胸膜下(13例)和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10例),短期随访1例病变分布由胸膜下进展为胸膜下及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病变主要有3种形态:磨玻璃密度结节影、斑片状/片状/团片状磨玻璃影和铺路石征。亚临床期及短期复查均可见磨玻璃影,随访复查显示磨玻璃结节减少4例,铺路石征增加4例。6例患者治疗后短期复查,3例由多发磨玻璃结节变为单发磨玻璃结节,3例多发磨玻璃影部分范围变小。11例未治疗患者病变范围增大。结论 亚临床期COVID-19患者肺部CT具有一定特征,多为胸膜下或沿支气管血管束走行的小磨玻璃密度结节或磨玻璃影,短期随访病变变化较大。  相似文献   
39.
平昭  韩萍  李汝斌  谢燕 《中国疗养医学》2010,19(11):966-968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及医学模式的演变,新的医学观念逐渐形成,传统疗养院在经营模式、知识结构、人才培养等诸多方面均面临新的挑战。本文系统阐述了2004—2009年我院通过努力创新,并经过持续探索与实践所开辟的全新的疗养院健康管理模式。此模式的运用,加快了我院经营模式的转型,有力推动了我院疗养事业的蓬勃发展。  相似文献   
40.
眼球病变在临床上较为常见 ,但因眼球病变而行CT检查则较少见 ,其原因之一是大多数眼球病变包括一部分眼球肿瘤通常根据临床表现、眼专科和眼底镜检查以及荧光血管造影可明确诊断。只有当屈光间质混浊、眼底镜和荧光血管造影的应用受到限制时 ,或B超及眼科专科检查在鉴别诊断上有困难时 ,临床医师方选择CT或其他影像学方法。由于眼球肿瘤相对较少见 ,放射科医师的眼专科知识较欠缺 ,而眼球肿瘤的CT诊断又常须结合临床表现及专科检查资料 ,故笔者就常见眼球肿瘤的病理、临床表现及CT表现分“Ⅰ”、“Ⅱ”两部分作简要介绍 ,旨在提高…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