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209篇
  免费   13篇
  国内免费   5篇
基础医学   3篇
临床医学   29篇
内科学   67篇
神经病学   1篇
特种医学   12篇
外科学   9篇
综合类   76篇
预防医学   6篇
药学   15篇
中国医学   5篇
肿瘤学   4篇
  2024年   1篇
  2023年   4篇
  2022年   1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6篇
  2019年   2篇
  2018年   3篇
  2016年   5篇
  2015年   8篇
  2014年   3篇
  2013年   5篇
  2012年   11篇
  2011年   5篇
  2010年   12篇
  2009年   4篇
  2008年   5篇
  2007年   9篇
  2006年   5篇
  2005年   12篇
  2004年   2篇
  2003年   3篇
  2002年   10篇
  2001年   10篇
  2000年   5篇
  1999年   6篇
  1998年   8篇
  1997年   3篇
  1996年   15篇
  1995年   9篇
  1994年   6篇
  1993年   2篇
  1992年   7篇
  1991年   2篇
  1990年   4篇
  1989年   5篇
  1988年   6篇
  1987年   3篇
  1986年   1篇
  1985年   1篇
  1984年   3篇
  1983年   2篇
  1982年   5篇
  1981年   2篇
  1980年   2篇
排序方式: 共有227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15 毫秒
31.
本文研究可同时应用经肠系膜上静脉和肠系膜下静脉的门静脉分流指数方法来评估其检测慢性肝病的临床用途。 材料和方法:对象:7名志愿者和82例活检证实的肝病患者(慢迁肝8例,慢活肝23例,肝硬化51例)。剔除有肺部疾病或肺部有分流者。门体分流的测量:试验前受试者口服5天无机碘以阻滞甲状腺摄取放射活性物质,试验前晚餐后禁食,试验当天早餐前口服含~(123)I碘苯异丙胺的胶囊。收集10分钟的核素扫描资料。勾划出肝脏和肺部的扫描和时间活性曲线,并计算出通过小肠(通过SMV)的门静脉分流指数,其计算方法是:肺部计数/(肺部计数  相似文献   
32.
本文分析20例功能性胰岛细胞瘤(FICT)的血管造影表现,其中胰岛素瘤16例,胃泌素瘤2例,胰高糖素瘤2例。术前正确诊断率为75%。各种FICT的血管造影表现相仿。10例血供丰富的FICT显示了肿瘤血管和界限清楚的肿瘤染色,并作出了正确诊断。6例血供较少的胰岛细胞瘤只显示了较淡的肿瘤染色,而未显示肿瘤血管,常不易与正常胰腺实质、胃壁、淋巴结和脾脏的显影鉴别。这6例中的1例因此而术前漏诊。其余4例FICT未见血管造影异常。超选择性血管造影、胃内充气、放大摄影和减影技术可能有助于提高正确诊断率。  相似文献   
33.
自1930年Brooks首次报告用经导管血管阻塞术(transcatheter vessel occlusion或TCVO)治疗颈部血管瘘以来,TCVO已逐步发展成为一种可替代外科手术的新方法,用于控制局部血管出血和进行器官功能性切除和肿瘤的姑息治疗。在消化系统疾病中,目前TCVO主要适用于消化道出血、门脉高压、脾功能亢进以及不能切除的肝癌等病情。施行TCVO的方式有栓塞法、电凝法、染色法、球囊导管阻塞法4种,其中以栓塞法采用最多。  相似文献   
34.
目的探讨汉族人群中晚期糖基化终产物受体(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与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以冠状动脉造影证实的112例健康个体(正常对照组)和270例非糖尿病性冠心病患者(冠心病组)为研究对象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冠心病严重程度采用冠脉病变支数进行评估,采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的多态性。结果汉族人群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与高加索人群有显著差异(均P〈0.05),这三个多态性的基因型分布和等位基因频率在正常对照组和冠心病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在冠脉病变支数分组间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均P〉0.05)。结论 RAGE基因G82S、-429T/C和-374T/A多态性的分布具有种族差异,这三个多态性与汉族人群非糖尿病性冠心病及其严重程度无相关性。  相似文献   
35.
结直肠癌是威胁人类健康的重大疾病之一,随着近年来微生物组学技术的发展,很多研究报道了微生物与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关系,发现了具核梭杆菌、脆弱拟杆菌等微生物促进结直肠癌发生的分子机制以及短链脂肪酸等细菌代谢产物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作用。利用结直肠癌患者与健康人群之间的差异微生物,可以建立基于微生物标志物的结直肠癌诊断模型,使结直肠癌的早发现、早诊断成为可能。在结直肠癌的治疗领域,微生物可能成为抑制结直肠癌发生发展的药物靶点,并且能够影响化疗药物的疗效与不良反应。本文以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关系为切入点,结合近年的相关文献及自身研究,对微生物与结直肠癌的发病机制、早期诊断和治疗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相似文献   
36.
CT模拟结肠镜在结肠病灶诊断中的应用   总被引:2,自引:0,他引:2  
结肠癌是常见的消化道肿瘤,上海等地区的发病率有明显增高的趋势。在发达国家,结肠癌占肿瘤死亡率第二位,且与大肠腺瘤关系密切。如能早期发现有恶变先兆的息肉并切除之,可以预防结肠癌发生。目前,对结肠癌发病高危人群并未作大规模普查,部分由于患者缺乏早期主诉,或是由于现有普查手段不够有效。大便隐血试验只能发现30%~40%结肠肿瘤,乙状结肠镜不能进入近端结肠,并有10%~15%乙状结肠肿瘤漏诊。钡剂灌肠和结肠镜能检查全结肠,但有10%~15%患者行结肠镜检查失败,并且结肠镜可能使10%~20%病灶遗漏,尚…  相似文献   
37.
近年炎症性肠病(IBD)分子病理学机制及临床治疗方面有很大进展,IBD可能是遗传和环境因素共同作用导致肠道粘膜对肠道正常菌群免疫反应失常而引起的慢性炎症,NOD2的发现首次证实了IBD发病的遗传因素.针对免疫反应中各种炎症因子的干预治疗是近年IBD治疗进展最快的领域,抗TNF单克隆抗体(Infliximab)已成功地用于IBD治疗.肠道益生菌和基因治疗值得进一步开拓、深入研究.随着IBD分子发病机制的阐明,将会出现更多IBD治疗靶点.  相似文献   
38.
目的研究CD4+Foxp3+调节性T细胞(CD4+Foxp3+Treg)及亚群在成人微小病变肾病(MCD)患者外周血CD4+T细胞中的分布,探讨CD4+Foxp3+Treg参与MCD发病的可能机制。方法以27例经肾穿刺活检确诊为MCD的初发成人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采用Foxp3-FITC/CD45RA-PE/CD3-ECD/CD4-PC7抗体组合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s)中CD4+Foxp3+Treg及亚群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Real-Time PCR检测PBMCs中Foxp3、Th17转录因子RORc以及细胞因子TGF-β1、IL-6、IL-17A、IL-23mRNA表达。设立正常对照。结果流式细胞检测显示CD4+Foxp3+Treg分成3个细胞群体,分别为CD45RA+Foxp3low(Ⅰ区,静息期Treg)、CD45RA-Foxp3high(Ⅱ区,活化Treg)和CD45RA-Foxp3low(Ⅲ区)。MCD组Ⅰ区+Ⅱ区细胞和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MCD组PBMCs中Foxp3mRNA表达较对照组下调(P〈0.05),RORcmRNA表达较对照组上调(P〈0.05),IL-6、IL-17A、IL-23mRNA表达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和P〈0.01)。相关性分析显示,MCD组IL-17A mRNA表达与Ⅱ区细胞占CD4+T细胞的百分比呈显著负相关(r=-0.81,P〈0.05)。结论成人MCD患者外周血Treg及其活化功能亚群减少,同时伴有Th17转录基因及其相关细胞因子表达的异常升高。提示Treg Foxp3 mRNA表达下调及Treg/Th17细胞比例失衡可能与MCD的发病有关。  相似文献   
39.
目的探讨自制手防护具在婴幼儿手部术后早期的保护作用。方法选择2015年1月至2016年4月间在我院行手部手术的80名婴幼儿患者,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对照组术后给予一般的健康教育和指导,实验组在此基础上应用自制手防护具进行辅助保护。比较患儿术后1周换药时及术后2周拆线时手术部位渗血情况、外敷料滑脱现象、克氏针移位及感染等情况。结果患儿手术部位渗血情况、外敷料滑脱现象、克氏针移位、感染等情况,各时间点观察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结论应用自制手防护具可对婴幼儿术后早期患肢进行有效保护,有利于术后的早期康复。  相似文献   
40.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