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页 | 本学科首页   官方微博 | 高级检索  
文章检索
  按 检索   检索词:      
出版年份:   被引次数:   他引次数: 提示:输入*表示无穷大
  收费全文   76篇
  免费   0篇
基础医学   2篇
临床医学   1篇
特种医学   6篇
外科学   21篇
综合类   43篇
药学   3篇
  2023年   1篇
  2022年   4篇
  2021年   4篇
  2020年   2篇
  2019年   3篇
  2017年   1篇
  2016年   2篇
  2015年   2篇
  2014年   10篇
  2013年   7篇
  2011年   4篇
  2010年   8篇
  2009年   13篇
  2008年   15篇
排序方式: 共有76条查询结果,搜索用时 512 毫秒
71.
骶髂关节骨折脱位是一种严重骨科损伤,骶髂关节螺钉内固定是治疗效果较好的方法[1].  相似文献   
72.
目的 评估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微刨置入螺钉固定髋臼后柱骨折的准确性和有效性. 方法应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将20枚空心钉置人10具标本的髋臼后柱.置入螺钉后,通过CR、CT检查螺钉的位置.结果 在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辅助下,直接置入螺钉,20枚髋臼后柱螺钉均在安全区内. 结论计算机辅助热塑膜定位系统为微创置入髋臼后柱螺钉提供准确的窄间定位和稳定的路径导航,操作时手术创伤明显减少,具备较好的安全性和准确性,为进一步应用于临床奠定了基础.  相似文献   
73.
目的 探讨地震灾害多发伤患者初期救治程序化操作流程.方法 应用多发伤初期救治流程救治87例四川地震严重多发伤患者,做到首先维持生命体征,同时尽快明确伤情进行妥善处理,力争使患者在最短时间内得到初步处理.结果 这一抢救流程使地震伤员得到快速诊治,有效提高了抢救成功率.结论 多发伤初期救治的程序化操作可以使医护人员有序分工,紧密协作,迅速作出诊断,及时进行救治,是提高抢救成功率的有效措施.  相似文献   
74.
肢体动脉编码和损伤分型系统   总被引:1,自引:1,他引:0  
目的 研究血管编码和损伤分型的临床意义.方法 借鉴AO骨折编码和分型的方法 来研究全身主要血管的编码和血管损伤的分型,结合动脉主要分支发出的位置分为近、中、远三段.在此基础上加入动脉损伤严重程度分级,用以指导临床血管损伤的治疗.结果 将全身的主要动脉和血管损伤的严重程度用数字和字母进行了编码和分型.结论 此血管编码分型系统能够比较明确地表示血管损伤部位及类型,方便科学统计和流行病学调查,便于掌握,有利于指导治疗.  相似文献   
75.
目的 探讨地震伤员火车长途转运过程中的合适治疗方案及并发症预防措施.方法 对河北省收治的172例地震转运伤员进行回顾性分析,总结地震伤员火车长途转运过程中各病种伤情发生变化情况及并发症预防措施.结果 转运的172例伤员全部安全到达目的 地医院,共有68例发生并发症,包括下肢静脉血栓形成93例,坠积性肺炎2例,褥疮7例,感染16例,经过积极预防和治疗,全部治愈.结论 应密切监测大批地震伤员在转运途中时伤情变化并及时处理,绝大部分伤员可安全转运到达目的 地医院,同时要及时掌握各种并发症发生的规律及治疗对策.  相似文献   
76.
背景:怎样减轻断肢再植后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严重程度,目前尚无有效方法.目的:探讨依达拉奉能否对断肢再植术后肢体起到保护作用.方法:根据不同的干预方法,将18只健康兔随机数字表法均分为3组(n=6),分别为依达拉奉组、缺血再灌注组和空白对照组.建立左下肢的离断肢体模型,其中,依达拉奉组于再灌注前给予以依达拉奉为主的灌注液进行灌注(1.5 mg/kg),分别于2,4,8,12h于兔的胫骨前肌取材,分别测定骨骼肌超氧化物歧化酶、髓过氧化物酶、丙二醛、Ca2+-ATP酶、Na+-K+-ATP酶,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光镜下观察骨骼肌结构的病理变化.结果与结论:缺血再灌注后兔骨骼肌的肌纤维水肿,损伤明显,大量炎性细胞浸润,依达拉奉干预后损伤程度减轻,但均随时间增加而加剧.依达拉奉能够明显提高缺血再灌注后机体内超氧化物歧化酶、过氧化物酶、Na+-K+-ATP酶、Ca2+-ATP酶含量,降低丙二醛、湿质量/干质量比值,各项指标差异均存在显著性意义(P<0.05),可见依达拉奉对断肢再植后肢体有着明显的保护作用.依达拉奉为主的混合灌注液能够有效地预防再植后肢体(特别是骨骼肌)的缺血再灌注损伤.  相似文献   
设为首页 | 免责声明 | 关于勤云 | 加入收藏

Copyright©北京勤云科技发展有限公司  京ICP备09084417号